延时助勃喷剂啥牌的好:法治成都建设是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2:27

法治成都建设是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2011年06月10日03:20  法治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利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国家“六五”普法规划也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目标。我市制定出台的社会建设“五大纲要”的《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建设中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成都,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公民的主体感、责任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昨日,来自市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律协的负责人和社区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纲要》就如何开展我市的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展开了热议。

  《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总体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培育现代公民,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政策法规为准绳、道德规范和诚信体系为基础、法律服务为保障的社会规范体系,公民的归属感、主体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着力建设中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成都。形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成果和群众共创共享的体制机制,执法公开透明,城乡居民享有优质均衡法律服务,法治建设的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诚信体系;加快培育道德品质优、法制观念强、参与能力高的现代公民。

  纲要摘要

  深入推进法治成都建设

  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打造公正公开、社会公认的司法环境,建设依法行政、服务高效的法治政府;建成全国领先、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制定扶持法律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成在中西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市场,培育一批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力争“十二五”末现代法律服务业的规模、种类和层次跻身全国领先行列,人均法律服务资源拥有量接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法律服务力度,建立能够向社会集成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的综合功能体和信息平台,区(市)县普遍建立标准化法律服务大厅,保障城乡群众共享优质均等的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建设,力争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专职法律服务工作者,实现基层法律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促进公民更多地采取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着力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健全企业和公民信用记录及评级制度,深入推进合同信用建设,强化重大合同履约备案,依法打击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诚信联合奖惩机制,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加快培育现代公民

  深入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及相关课程,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必修课。发挥社区基础作用,广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开展“道德模范·成都好人”评选活动,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道德典范。在机关、学校、企业、村(社区)、窗口行业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中设立“道德讲堂”,每年组织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群众开办千场讲堂,促进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健全常态化的普法工作机制,使法治内化为公民的行为指南;实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程,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教师、教材、经费“四落实”。实施家庭“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专家点评

  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启友:

  社会规范越完善,就越有利于社会平稳发展

  今年初,市委以“一号文件”定下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步调,与中央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不谋而合。对成都而言,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应有之义。

  社会建设内容方方面面,但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而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要义,则在于完善社会规范体系。社会规范体系是通过制定法律和道德规范等行为准则来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社会规范体系不健全,或不遵守共同行为准则,是产生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危害社会生活的重要根源。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这里的“度量分界”,实际上就是指规范及节制。有了社会规范体系,便有了满足个体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标准,从而使人们有序、正常相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社会规范越完善、越充分,就越有利于社会平稳发展。从根本上讲,社会规范体系完善与否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表征。

  社会规范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自律、互律、他律,把不同领域人们的行为尽可能地纳入共同行为准则的轨道,形成既维护社会公共权益、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相对而言,成都市定下的《纲要》目标是既宏观又具体而微的,因而也是值得期许的到2015年,基本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培育现代公民,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政策法规为准绳、道德规范和诚信体系为基础、法律服务为保障的社会规范体系,公民的归属感、主体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社会规范体系应包括社会法制规范、社会自律规范及与此相应的公民素质等内容。由此,深入推进法治成都建设、着力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公民,构建“政府法治、社会自律、公民素质”三位一体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完善社会规范体系的必由之路。政府是最好的普法老师,同理,社会规范首先有赖于政府规范。规范的前提是公开透明,这反过来也是促进法治成都的举措。社会自律的着力点在于健全企业和公民信用记录及评级制度、加强诚信信息平台建设,特别是要探索银行、工商、税务、公安、质监等部门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各方声音

  市司法局负责人:

  法治建设为推进成都社会建设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我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开启了一场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主要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思路、以政府推动、统一规划、体制创新、制度保障和城乡群众共创共享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生动实践。在这一进程中,始终坚持实施依法治市战略,将法治建设与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为推进成都社会建设夯实了基础。

  推进法治成都建设,我市未来五年将重点完善公众参与决策和立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努力在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劳动用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关系民生的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等合法权益;重点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加强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执法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效率;重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重点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实施“家庭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新市民法律素质提升”工程、“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工程等措施,着力提高全市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重点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法治城市、法治区(市)县创建,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

  市律师协会会长李世亮:

  整合全市律师资源 着力服务我市社会建设

  市委关于《成都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五大实施纲要》的颁布,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律师工作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今后,我们将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着力培养打造我市高素质的律师队伍、培养高端律师人才、培育品牌法律服务机构,为建设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成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引导法律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大对基层的法律服务力量配置倾斜,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将继续整合律师优势资源,当好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做好各种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做好社会经济利益的“平衡器”、当好社会公平的“建设者”、当好党委政府的“法律参谋”,全力做好我市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市工商局信用中心主任龚欣:

  法规先行 健全公民信用记录评价和惩戒机制

  社会诚信建设是提升公民道德意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要举措,公民信用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早在2003年市委第十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建设“诚信成都”的目标。按照“法规先行、整合资源、分步建设、推进应用”的思路,将建设西部一流的信用系统。截至目前,已有420万余条信用记录,可通过“成都信用网”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仅去年,“成都信用网”访问量就达到159.6万人次,日均查询点击量达1.2万人次,访问量位居全国同类网站排名第三位。

  根据《纲要》要求,今后将在房地产、城市管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网络交易等涉及民生的热点领域,开展一系列的信用档案建设和惩戒联动机制探索,将逐步建成成渝经济圈及沿海城市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等级互认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动惩戒机制。

  市教育局法规处处长刘小平:

  逐步实现自助图书馆覆盖城市主要社区

  根据《纲要》要求,在全市所有社区建立社区教育工作站,配备社区教育工作者,发放“市民学习卡”,拓展市民免费上网学习渠道。逐步实现自助图书馆覆盖城市主要社区、街道、园区和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终身学习资源互用共享,全面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示范性学习型城市。

  同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将公民意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及相关课程,深入推进课时、教师、教材、经费“四落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融入公民意识和法制教育因素;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在温江区等部分区(市)县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以公民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操作策略。

  金牛区九里堤北路社区书记付如坤:

  创新“居民议事推进法” 促进社区院落规范体系建设

  为加强社区院落规范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非物管院落存在的基础设施、绿化环境、房屋质量、配套设施等均十分落后的具体情况,社区在小区规范体系建设中,应不断创新居民民主管理方式、方法,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律师的意见,以《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物权法》等法律为依据,推出了“居民议事推进法”, 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法律法规的小区居民自治制度,有力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特别是非物管院落居民的归属感、主体感和幸福感。

  根据《纲要》要求,今后社区将继续深化小区居民自治、民主管理,将社区治理全部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完善“居民议事推进法”,建立小区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小区和谐建设。

  本报记者 朱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