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卡可以直接嚼着吃吗:关于儿童静定与专注的回复[厦门儿童教育网·闽南孟母堂·国学教材·义雅书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10:56
关于儿童静定与专注的回复
更新时间:2008-12-6 15:24:44 点击数:1867 [字体:]
2008年11月3日宝珍姐老师来电。宝珍姐是一名列车员,也是热心的经典教育推广者,自学英语非常出色。为人热情,在列车上常与旅客分享“弟子规与德行教育”等。宝珍姐此番来电是问询儿童静定的方法。
“一朋友的孩子,很好动,难得静下来。坐也坐不住”“多大的孩子呢?”“5年级了,而且是个女孩子”,咯噔一下“这么大了?”“是的,我也知道比较难调。你那边有没有相关的这样的静定训练班级,或者有什么办法”“现在没有办专门的静定班了,这么大了静定班也没有收啊。她爸爸妈妈你很熟的吗?是否还经常吵架打架之类的?”“不会。妈妈是(某局)局长,爸爸是银行的,都很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她。都是由奶奶带的,现在大了(奶奶)也带不听了。又很喜欢看电视。”“嗯,原来是这样。一般这么大的孩子还被人说成是多动坐不坐的,一般都可以肯定有父母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啊。有什么办法没有?”“现在只是听你简单的一点描述而已,还不能更多了解到这孩子的情况。(常例采用的静定方法)音乐熏陶、静坐冥想、大声诵读,都是可以告诉她(父母)的……特别要提醒的是电视能控制的话一定要控制。”“是,这个很重要,我知道,只是父母经常不在,不知道奶奶能不能做到。”“那这个(别人)就没有办法了。(每个家庭都是)各人吃饭各人饱,个人因果个人了(各人业障各人消)。”“读书的话,可以让这么大的孩子读什么呢?国学的经典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是(家庭没有氛围、孩子没有接触到读经的同龄群体)她未必有兴趣读啊,而且五年级了,作业又比较多,可能还会把读经当成是额外的负担呢”“那给她建议一篇短一点的?”“嗯,很好。父母在这样的位置上(又是局长又是银行的),估计没有什么信仰吧,不然建议孩子读《心经》是最合适的了。”“没有(信仰)”“那你便不适合建议她读《心经》。看你和她父母之间的交往深浅,是否有‘信’,(如果对方信任你)那么就多给一些建议,否则多说怕也是白搭。”“唉,也不是很熟悉的啦。在火车上聊认识的,但是知道了(对方孩子的情况),我就特别(为她)着急,想给她一些好的方法。”……真是热心的人那!
附:
儿童儿童静定与专注(力禾幻灯稿)
多动行为:
环境(太难、太简单、无趣)、
个体(年龄、生理、心理状况)、
管教(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
假性多动症:(误诊)
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抽动症、人格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指儿童智能正常,但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的一组症候群。有五项特征:
1不专注
2行为抑制困难或冲动
3多动
4适应性行为学习缺陷
5成就表现不稳定
本章主要讲述为“多动行为”
多动现象:
家庭:人来疯     奥特曼谜                    (例子:单位住宅楼)
学校:捣蛋分子     欺负同学  暴力倾向        (例:一年级班主任的感言)
多动行为的成因:
一、          多动行为的成因
身源性:包括遗传、大脑发育迟缓、食物
心源性:家庭关系与教育方式(紧张不和,父母离异;教育观点不同,监护人过分求静;管教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
学校教育环境(内容太难、太简单、无趣)
个人认知(年龄、生理、心理状况)
心理变化(社会心理,角色变化)
社会因素—身处环境(电视、动画)
静定前清洁环境:静定的建议三条:阻绝电子媒体,雅乐熏习,缄默半小时。
阻绝电子媒体:现代社会的游戏机,电视机,网络,各种广告,摇滚等都是破坏心灵静定的工具。对孩子而言以暴力动画、电脑游戏最甚。幼儿两岁即能视听动画片,儿歌MTV等,如今的动画大多色彩绚丽,情节单一,语言低俗,《奥特曼》是为一害。
这样的例子你是否也看过?一个痴迷奥特曼的5周岁小男生,喜欢看奥特曼的动画片,谈论的话题最多的便是奥特曼;自己从头到脚的行头,都是奥特曼有关的,有奥的衣服,有奥的鞋子,有奥的书包,画有奥的笔盒;包括动作行为也“奥特曼化”了,经典动作便是:双手胸前交*或一手勾肘一拳直冲向前。原来他原来也是人见人爱的活泼的孩子,妈妈也知道让孩子看太多的动画片不好,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没有让他看过“奥特曼”,但是上了幼儿园以后,同龄孩子们都在讨论“迪加”等,孩子就开始关注起这个动画形象来,住在同一栋楼同事的孩子也都在看各种动画片,后来有朋友送了一套奥特曼动画片(看看富山诚达二楼的电子影蝶专柜,就知道把奥特曼当礼品购买的人有多少),当爸爸妈妈的想,既然大家的孩子都在看,就让孩子看看吧。谁知孩子一发不可收拾,非常痴迷,动作、话题整天都是关于奥特曼。于是在家里经常上演奥特曼“真人秀”——孩子大叫“妈妈你是妖怪,我是奥特曼,看我来收拾你”,然后便冲上前去使“奥特曼拳”。也有时候是拿爸爸、爷爷或奶奶当“怪兽”。刚开始全家还觉得好玩,后来接到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投诉——你孩子欺负别人了,于是告诉孩子不可以把同学假想成怪兽,更不能用手推、打同学,可是屡教不改才发现问题严重。
更严重的例子他还没有表现出来呢。反复观看暴力动画、玩电动玩具、电子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导致性格扭曲甚至有暴力倾向,疏远家长并进入虚拟世界。可曾记得今年(2008年)3月龙岩某县发生的校园凶杀案吗:一初三男生终日沉迷网络电子游戏,后来诱杀了同班班长——一名品学兼优的女生,事前在个人网络空间写好了杀人日记,计划是杀死四个自己喜欢的人;杀人之后,将尸体分成19块后抛尸,两天后在学校操场上被抓时,裤兜里面还放着一节尸骨;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分尸,他的回答是“杀人以后分尸(在网络游戏里面)是可以加分的。”
难怪乎,沈立博士明确提出,想要让孩子静定,必须遵守两条“戒律”:戒除电视机、戒除游戏机。电视是“白痴窗”“通了电的毒品”“家中的陌生人”
相关报道:如图
 
雅乐熏习:音乐对于人性格、情绪的巨大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又长远的。我一般会建议准妈妈“文化胎教”和“音乐胎教”同时进行:每天播放《学庸论语》等中文经典的CD1到2小时,英文经典1小时,其他时间都选择播放音乐经典。音乐也可以24小时播放(我一般很少建议24小时播放,觉得还是需要一定的安静时间的,毕竟好的音乐在屏蔽杂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屏蔽天籁、地籁之音。)台湾陈功雄教授关于音乐熏陶推荐的《爱和乐》我非常认同;同时,作为中国儿童,当自幼接手中国古典音乐的熏习。当今社会要听场西方交响乐是比较容易的(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交响乐团,音像店各类交响乐制品更是琳琅满目),而要听到高水平的代表中华乐教水平的“国乐专场”却不那么可求,现代年轻人不喜欢“中国的音乐”,一方面是因为自幼无熏习,另一方面是根本就是有“误解”,认识所谓的“十大名曲(《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二泉映月》《金蛇狂舞》)”就代表了中国的音乐,“吵死了”。事实上,中国历来是非常重视乐教的国度,国乐宝库中3000多首优秀的曲目,目前西安的德音在整理的《国乐启蒙》让世人重新认识中国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