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时可以喝红酒吗: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9:06
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四) #TRS_AUTOADD_1248675204671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48675204671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48675204671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48675204671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48675204671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宁夏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8.(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案】

 

8.(6分)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闪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tw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9.(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1)要看准题目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进行“说明”。所谓“暗写”就是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到影子。“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子,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是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作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写月影(或芦影)。(2)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分析。

 

【赏析】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湖南卷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秦诗之理趣_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