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内谢精观看视频: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4:31
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2007-06-26作者:静轩


上周六没事去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即太庙。天气不是很好,没拍出好的作品来。以前来这里好多次都是因为书市,主要是买书,一直就没有进到太庙里参观。最近一次去还赶上大修没开放。
这次在报纸上看说太庙大修完毕,就来了。以前是书市,没看出整体的柏林,这次看了,全是柏树,其中有几棵很著名,像明成祖亲手栽的柏树,还有树上柏、鹿形柏。进了乾门,就是主建筑亨殿,真够个,跟故宫建筑差不多,里面是个很大的编钟,就是中华和钟,江泽民题的字。逛了一圈就往回走,结果看见好多人在拍照,我就凑热闹去看,结果是在看铁树开花,真是难得一见,更甚的是还有一株是双花,拍了几张大家欣赏一下。

总体介绍有近600年历史的太庙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已划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保护缓冲区内。
明清两代,太庙一直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外开放。太庙在东城区天安门东侧。面积13.96万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门在南,四周有围墙三重。主要建筑为三进大殿及配殿,前面有琉璃砖门及戟门各一座,两门之间有7座石桥。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万历和清顺治年间曾多次重修,乾隆元年(1736年)大加修缮,历时4年,乾隆退位前又将三进大殿及配殿全部扩建。殿宇均为黄琉璃瓦顶,建筑雄伟壮丽。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其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构件均为金丝桶木,天花板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
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制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以古柏著名,树龄多达数百年。太庙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魏峨宏丽,庄严肃穆。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太庙再往南有1条玉带河,河上有5座小巧玲珑的金水桥。三大殿前殿,称享殿,为前、中、后三殿之主殿,最为宏伟。其比故宫太和殿高2米,以象征皇祖的至高至上。这是明清历代皇帝举行大祭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前有宽阔的大院,大殿矗立在三层台基上,用汉白玉石雕栏环绕,月台正面御道设有浮雕龙狮海兽,气势壮阔。前殿重檐庑殿顶,宽11间。内设历代帝、后牌位,牌位前设供案。两侧配殿,为设皇族、功臣牌位之处。
其后是中殿,也叫寝殿,清代时设历代皇后的牌位。后殿也叫祧庙,是放置清朝立国前被迫封帝、后牌位的地方。这些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壮丽古建筑,今天均得到充分利用。内设有电影馆、科技馆、图书室、露天剧场、人才交流中心等,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广大人民所中意的新时代乐园。庙门原称太庙街门,设于天安门内御路东侧,为当时太庙的正门,其与西侧的社稷坛门相对称。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南大门,是后来开设的。五彩门以五彩琉璃装饰,富丽夺目,为祭殿的正门。门内有玉带河和玉带桥,桥北立盈顶井亭,境界自殊。大戟门规模宏大,五开间,门内外原设戟8架,每架陈戟15支,共120支而故名。

鹿形柏

树上柏




中华和钟


上为雄株,下为雌株
该篇游记来自:搜狐 ┊举报纠错
48
评论
发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