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吸入麻醉药:我要和名师学些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8:16
去年夏天在我聆听了小语界泰斗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和阅读课《第一次抱母亲》之后,我依然沉浸在那次于老师精湛的课堂艺术当中。今年8月25月日对于我而言又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日子,因为于永正老师再一次走进油城了,那天的几个小时过得如此之快,整个课堂让我受益匪浅。如今再度回味课堂,依然会心动,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又如轻歌慢乐般轻盈自如。想到这,脑海里就会悄然出现一片争奇斗艳的花海,仿佛听到了朵朵花儿的轻声吟唱。

于老师的课堂是民主、和谐的,充满童趣和快乐的;他营造了一个学生都可参与、个个都能思考的空间。我被这样的智慧课堂深深的吸引,感受着作为学生的快乐,和听课教师的幸福。

听了于老师的课后,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忍不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离名师有多远?我们向名师学什么?或许这是每个人都不可不想的问题。

一、   学习名师的“静能生慧”

凡是名师,都有成功的特点,那就是静心养性,静中求慧。《昭德新编》语:“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佛家也讲“静能生慧”,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受外界的诱惑,心如止水,就容易产生智慧,无往而不胜。是呀,浮躁的心会冲进风暴,清净的心会驶入港湾。从于老师成长与体会介绍中,我感觉到他如“海绵吸水”般的学习状态,和对教学工作的态度,柔软无声且持之以恒。

做小学教师,既是严师,还是孩子信赖的朋友。做到合理利用时间,常常保持积极饱满的状态,时常翻阅教育杂志,钻研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说实话并不容易。如今,纷繁的社会伴着时代的发展是越来越让人感到喧嚣,难测的人心随着欲望的增多是越来越叫人难平。烦躁、焦虑、埋怨、倦怠等应运而生。而于老师固守着一份宁静,坚持课堂教学的研究,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保持精神的充盈,在教育的路上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在淡泊中放任胸怀,在宁静中感悟人生,这就是一种大智慧。放开生命的一些负荷,才会达到淡而愈浓,近而愈远。这或许就是“静能生慧”的禅机。

二、   学习名师的“精雕细琢”

    于老师在上课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语言亲切,语调生动,表情丰富,格外有人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保留着激情,他的一言一语,一抬手一投足,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很快带领学生进入了学习。

没有预设不等于没有备课。于老师的作文课《歇后语编故事》上得如此生动,如此自然,如此真实,正是因为于老师心中有了充分的准备,方能把自己放在这样高的位置,以不变制万变。

这样的准备岂是一夜之功?岂是你我看看教参就能达到的层次?不是!这个准备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积累出来的。让我彻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赏心悦目,就象被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耐人寻味。

三、   学习名师的“润物无声”

于老师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神态让整堂课充满着轻松的气氛,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扪心自问,我能像他那样自然大方、挥洒自如地投入到教学中吗?更何况,他与这些孩子的接触就是这么一堂课,这需要多么厚实的教学功底啊!教师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样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做个天真的老师,和孩子们大笑,和孩子们欢呼,只要有思想的沉淀,有情感的投入,这些沟通就不会被人评价为矫情。

听过很多次课,总听到有的教师叹气说:“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不必多说,其意自明。在我们课堂中,或多或少的还存在着老师包办过多的现象,从课堂设计的不敢放手,到引导学生发言的小心谨慎,孩子们亦步亦趋,非常劳累,只能是邯郸学步,尴尬万分。我们听课的人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暂不说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孩子能力发展怎样,就孩子张不开嘴这一条,就已经足够表明。于老师的这节课,给学生了很多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的想法正符合教师所需要的想法,教师马上“鸣锣收兵”,处理的非常棒。教学时关注了学生的差异于老师耐心地等了一等,给他们交流的机会。他们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被激活,经验不断地被唤醒,在不断地冲突、碰撞中,自然消除困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四、   学习名师的“海纳百川”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自身的不断反思,在教学中思考,只有凭着勤劲、坚持,才能炼就为人师的真功夫,才能实现自己课堂教学的理想。所以说业余闲暇时,做读书笔记、写教后感,不只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要进步,就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成长,就要像名师学习,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写随感和教后记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有力的动力。虽然工作繁忙,也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我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实践的自我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的提升。以文字的方式留下成长的足迹,不断学习和反思,汲他人之长,为我所用,这也是名师给予我的启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的教学经验是匮乏的,知识是不够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在专业引领下不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坚持看教育理论书籍,向专家老师请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充电,通过各种途径的研修,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当然我们还要感恩学生,是他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们的课堂呈现精彩!包容成绩、性格不一的孩子,需要我们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并学会“雪中送炭”,成为让学生精神安慰、值得信赖的人。

短短的一节课虽然结束了,可是于老师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留给了老师们的是深深的思索…

名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们深刻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习他们博爱的情怀,学习他们春风化雨的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感谢有这样的一次机会,感受名师,探寻她们的足迹,以课堂为友,和名师对话,滋养了我们的语言,充盈了我们的心灵,读书、研究、反思、成长是我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