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肺部ct片子:个人知识管理 时间管理妙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00:40

【9个方法,帮你管理时间[推荐]】走过今天,2015就只剩下80天。9个方法,助你高效地过好每一天!①明确目标:成功,就是完成一个个目标;②制作清单:把要做的每一件事都列出来,并进行目标切割;③20:80定律:80%时间用来做20%最重要的事情;④学会独处:让你冷静沉稳,更加清醒......80天,加油!


个人知识管理

这是一篇集大成者,来自很多前辈高手分享的经验:

  1. 少天——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2. williamlong——基于 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3. 同人于野——笔记本 就是力量
  4. 萧秋水——如何管理碎片化知识
  5. Yibie——我的流程与工具

一、 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

1、10年后见高低

大学毕业10年后同学聚会,当初在同一起跑线的人,往往各自境遇相差很大。很多人说是机遇。不排除这种机遇对人巨大的改变,但是,一定要正视一点:低概率 事件,不能作为判断事情的因素。

那么,常规来说,我们又分为努力、勤奋、执着、思考……。

我看了成千上万的失败者、成功者,导致成功失败的常规因素,我归结为一个缩写,叫做“PKM”。

中文的意思是:个人知识管理。我本人,自从关注这个领域之后,愈发的感觉到对于人生的长远影响如此深刻。

2、个人知识管理(以下简称PKM) 的难与易

难,在于长久的坚持。易,在于法门极其简单。

麦肯锡之所以在管理咨询领域的强大,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为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卓越的学习机制。如果我们把麦肯锡看到是一个人,像我们一样的人,那么,这就是个 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作为一个职场人,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的最佳解释。

PKM有5个核心的环节: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

学习。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效的学习以及苦恼于该学什么。其 实,即便你解决了这个疑问,也仅仅是走出了 PKM的第一步,这在人生中的影响,看起来很重要,实质很有限。譬如爱读书者众多,就算你一年读了50本书,就算你学习了各种领域,那么,很多人或 许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杂乱无章毫无系统,仅仅是聊天谈话的时候,彷佛无所不知,是个健谈者,但对于工作、公司而言,有多大的用处呢?所以,我们需要——

保存。很幸福,我们处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那么,无论是思维导图爱好者,还是用纸质笔记本记录者, 还是用电子文档记录者,我们都意识到了我们的知识需要保存,需要我们随时调用。那么,起到随时调动的目的,才是我们保存的目的。为了复习而保存?别逗了, 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几个人真的可以去复习?这不是简单的毅力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知识的问题。大家都下载过很多资料,我相信,95%的人下载的资料,大多 没看。换个角度去看,假如这个下载的成果,成为你的知识库的一个索引呢?

共享。名角们,尤其是专业类型的,你们为什 么写原创写专栏写博客?很简单,写出来的原创东西,我们需要有人看,这个精神叫做共享精神,对他人很有益。但是共享同时也是利己的,作为PKM的 重要环节,我们仅聊聊利己性。就我所知的,好的专业原创写手,常常会收到优秀公司老板或者老总的邀请,也常常会遇到共同创业的邀请。田志刚说的很精辟:要 让别人知道你知道。这种共享,尤其是原创的共享,就直接显示出利己的重要性了。

使用。有句老话不太准确,叫做百无一 用是书生。还有的满腹经纶的失败者告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在 PKM中,有三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你所拥有的知识够专么?你所拥有的知识够独特么?你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拥有个人品牌么?如果没有,你怎么用?只有 返回前三个环节再次耕耘吧,抱怨无用。

创新。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统计数字是99%。恐怕败就败在创新二字。PKM中 谈的创新,是你拥有了自己专 业领域的知识足够多的时候,再去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而超越,这才是本质的创新竞争力。而不是琢磨一个好点子,而这个点子是撞大运,装上了很牛X(低概率事 件),撞不上说这是风险。

二、高手们的知识管理

Yibie:

我选择了Vim以及Vim的插件Vimwiki来作为我整理知识库的工具。关于工具与心法谁更重要的争论,已经听过很多,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 问题。蛋与鸡都很重要,重要的是,对于当时的你而言,怎样做才是最正确的。而且,我要澄清的一点是,工具与心法互为表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 割来看待工具的选择,以及应用的方式,体现着你的所运用的心法;而心法上的认识则决定着你使用着的工具,以及你运用工具的方式。我们可 以 从了解心法开始,来认识心法的内容;也可以从运用工具开始,体悟心法的实质。

1、 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

这张图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大致上是:

收集—》组织—》分析 —》总结—》实践—》发表—》对话。

而我个人的知识管理流程则是:

  • 数据采集(笔记,软件,思维导图)
  • 知 识提炼(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 加深理解(将自己思考的总结写出来,发布到Blog;或是直接Wiki存档)
  • Wiki 存档(最后利用Wiki将这些总结存档,将知识结构化,形成自己的思维地图)
  • 分享(博客评论、论坛回应、QQ群、读者讨论)

2、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象限

这张图从每个工具所属的层次,来说明每个知识管理工具的特性。比如 说,Wiki和博客,是完全属于「创造」这个层次的。

在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的内化是尤其重要的。因为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 学习各种知识,形成个人的竞争核心,从而增强个人的竞争实力。这一点与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能将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目的、 方法混为一谈。

现在来谈谈我的工具选择:

  • 资料管理——针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针 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有着一个优秀的特性,那就是它支持管理所有文件类型, 而这门功夫只有「针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独有,可谓是独步武林。我测试了这么多的工具,大多数都只是支持单一的格式(Txt、Html),或者有限的几种 格式。而如今,知识载体已经变得多样化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承载大量的知识,如果仅仅是支持一两种格式的文件,明显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另 外,它还支持树状列表,支持标签管理,快速搜索(确实很快),颜色分类。

当然这款软件还未成熟,但是已经有众多优秀的特性。我与该软件的 开发者谈过,我的建议是,工具不应该承担观念传播的责任,工具仅仅是有助于观念的传播,希望他在开发该软件的时候避免过于理想主义,而专注于工具的本身。

  • 思维导图——Xmind,Freemind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笔记工具,以及思考工具,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适 合横向思维的发散。另外,我正在尝试使用概念图工具,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相比较来说,概念图适合纵向思维的发散,偏重于每个动作的连接。

  • 笔记软件——CintaNotes

我使用CintaNotes的原因是,它可以一键保存文本,从任何格式,只要是文 本, 就可以用它来保存。另外它还可以将它保存的内容导出为Txt格式文件,方便与Vim结合。

  • Wiki—— Vim,Vimwiki

Wiki 是最重要的地方,是知识管理的终点,最终所有信息都要存放在这里。通过关键字,可纵向以及横向的管理知识节点,方便。在使用Wiki的过程中,都会面对一 个困惑,就是Wiki该怎么写?因为wiki的思维方式,很多人还没有尝试过。而wiki代表着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我 使用Vim,是因为Vim是最方便的文本编辑工具,可以使用它的内建命令,以简单的步骤实现复杂的要求。最重要的是,Vim里面内建了正则表达式工具,可 以用一个命令取代重复的工作。

而 Vimwiki的特性,不用我多说,因为Vim是如此强大,而与Vim结合紧密的Vimwiki自然是首选。而Vimwiki在使用上也很方便,基本上是 属于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虽然实现起来还有点简陋。但是胜在简单,够轻,适合个人使用。而Vimwiki的官方主页上也写着,Vimwik就是专属于个人的 Wiki工具。

萧秋水

在一个讲究快速阅读的速食文化时代,长篇大论已 经越来越不受欢迎,短小的、精悍的、有趣的、充满娱乐性的短篇内容往往大受欢迎,有些人看到大部头的书,会本能地感觉恐惧,曾经有人对我说,只要看到文档 超过20页,就没有耐心读下去。

时代特性如此,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可以说垂手可及,因为有搜索引擎,愿意花时间在思考、记忆方面的人 越 来越少,固然,死记硬背不可取,但是,遇到问题就Google一下百度,是否是好习惯呢?

网络如水,能够载舟,也能覆舟。如果有一天, 我们 面临封网、断电,那时候,我们将如何应对?

即 使搜索引擎如此发达,我们也必须在承认一个事实:系统化的完整知识,往往还是存在于书本(含纸书、电子书等介质)、或者是体系化的网页专题、各类文档(如 DOC、PPT、EXCEL等)之中,如果我们习惯于通过一篇篇独立的博文(可能来自同一作者,也可能来自不同作者),习惯于微博化的140字内方式,习 惯于小段子,那对于我们的知识吸收来讲,未必有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虽然知识是以碎片化形式被提供给我们,但我们能够把碎片 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使之完整。

就象我们生病时需要服药,医生开给我们的药,可能是A(2片)、B(4片)、C(6片),我们吃下去 的,是不同的药,但它们可以在体内分解、融合, 形成有保护作用的物质,最终使我们恢复健康;如果有些人吸收不好,A仍是A,B仍是B,它们可能单独产生作用,但是无法形成合力。

我管理碎 片化知识,最常用到的工具是OneNote,首先我会在OneNote中设定好分类,当我看到一些值得保存的碎片化知识时,会把这些文章或句子按不同类别 存放进分区内,有些句子不好归类,也会统一放进“佳句”这一分区,例如下图:

当然,不是把这些句子存放在内就可以,还要进行检视,定期或不定期,看个人习惯。有 些人是习惯于收藏,但往往忘记复习,这样,即使收藏了,作用也不是很大。

现在,上网的确非常方便,即使不在办公室或家中,也可以通过 WIFI或者手机上网,不过,存放在OneNote等工具中的好处是,一方面分类明确,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在大批网站不断被关闭的今天,有些资料,如 果不及时保存到本地,就有可能找不到。

如果说,碎片化的知识只是积木,那么,要想用之搭建起高楼大厦,那还是需要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要 吸 收,要应用。

当然同时,我们还是要具备阅读长篇文档的能力,我们评判文章、文档、书藉是否可读,不在于长或短,而在于其内容是否对我们 有 用。

williamlong

做为知识获取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博客、论坛或媒体网站,通常这些网站都会提供RSS Feed,使用Google Reader阅 读器可以及时而高效地阅读收集相关信息,还能对信息进行标注和收藏等功能。

然而,Google Reader阅读器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RSS Feed做为知识的来源太单一,优质中文RSS匮乏且更新慢,最终导致Google Reader快餐式的浅阅读。而工具本身来说,Google Reader的Tags标签不如Delicious方便,分享的网址无法使用Tags分类,查找以前的文章不方便,“探索-热门条目”里的热点内容较乱, 不便于发现好文章。

通过长时间的使用Google Reader,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并将其变成个人知识管理的得力工具,下面是我的设计方案图。

1、学 习知识

尽管你可能已经知道了Google Reader的很多技巧, 但每天未读的文章依然会超过1000,这时候应该改变 一下阅读的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的策略。

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每天必读的RSS Feed(A-List)放到一个单独的目录下,这个目录保留质量最高的RSS源,不要多,保持每天有5-10篇更新为佳,可以每篇都读,这个目录是 Google Reader中唯一不需要“神奇排序”的目录。

每日必读的Feed可以通过Google Reader的好友 趋势功能来获取,你分享、加星标、喜欢最多的通常都是必读的Feed。

除了每日必读(A-List)的目录之外,退订所有的 Feed,只看“好友分享”和“探索-热门条目”,所有排序都是用“神奇排序”,严格遵守阅读时间,每天只看30分钟,到时间就停止阅读。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设置得当,以“神奇排序”的方式阅读“好友分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佳的信息,前提是你要订阅一些优秀的好友。“探索-热门 条目”可以找到你未订阅的Feed中的热门条目,有时间的话也值得看看。

如果你不舍得退订所有Feed,也可以将英文Feed和中文 Feed分开,所有英文Feed放在一个目录,其他中文Feed放在另一个目录,将这两个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有时候的时候来阅读。

2、保存知识

在Google Reader里保存知识包括加星标、喜欢、添加标签这几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喜欢”和“星标”两个操作会直接影响“神奇排序”的顺序,继而影响 阅读的效率,因此不可等闲视之。

神奇排序(Sort by magic)会依据文章热门度,把你会喜爱的文章排在最前面,排序的标准依据用户以往的“加星”和“喜欢”类文章生成,因此,当用户读到一些喜欢的好文 章,最好点一下“喜欢”,以优化个性化“神奇排序”,不要随便“喜欢”一些杂类文章,中文界面下最好不要随便“喜欢”英文的文章。需要深度阅读的好文章则 使用“加星”的方式添加“星标”,以便未来深度阅读。

这样,Google Reader会根据你liking和starring的条目,进行Magic排序,用户把阅读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后,就可以优先看到自己最喜欢看的文 章,感谢Google强大的语义分析和算法能力。

如果你发现Google推荐的文章并不是自己喜欢读的,可能是你以前“喜欢”的文章 有 误,你可以在“您的资料”-“共享条目”中找到你以前喜欢的条目,找到那些并不合适的文章,点“取消喜欢”即可;在“加星标的条目”中,找到以往加星的条 目,点“删除星标”来删除不合适的条目。善用“喜欢”和“星标”才能优化“神奇排序”的质量。

添加标签可以让你收藏的信息按照标签分 类,以利于未来的阅读。

3、共享知识

在文章条目里点“共享”和“共享备注”可以 将该文章共享给你所有的Google Reader好友,如果你关联了Google Buzz,还可以共享给Buzz好友,Reader信息到Buzz里是实时的,取消共享后Buzz里的共享信息也会消失。

条目的“发送 到”也是另一种分享途径,我建议使用这个功能将信息分享到微博客和Delicious中,微博客目前是更为大众化的社会化媒体,分享的效果会更好,而 Delicious优秀的标签功能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Google Reader的一些不足。

4、使用 知识

使用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搜索,Google Reader内置了一个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按关键字搜索以前所有的条目。

对于加星标的 条目,在深度阅读完之后,删除星标,然后添加tag标签,以便分类收藏。

这样,如果用户想要阅读某一类知识,就可以按 照标签在 Google Reader中阅读,这样就方便多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看看好友分享里的评论和反馈,与大家进行交流。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把 Google Reader做为我的个人知识信息来源和管理的工具,然而,如果使用不当,Google Reader很可能会变成一个耗费时间的工具,如果你也曾经越到过类似的困惑,那么不妨按照我的方法尝试一下,或许你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结束语

同人于野:这套体系就如同心中的一棵不断生枝长叶的树,又如同一张随时变大变复杂的网。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我们都知道该 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的什么位置上去。 时间管理妙招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 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朱自清的这篇《匆匆》,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古往今来,人同此心,为什么我 们的时光如此匆匆流逝?

每个夜晚入眠前,你是不是都会感叹,怎么一天又过去了?每次回首往事,你是不是也会后悔光阴的虚度?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24小 时过去了没有做成任何事,而有的人24小时却收获颇丰?这就跟时间管理密切相关了,生活中不乏管理时间的高人,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方法,分享他们的智慧, 整理出自己的规律。

1. 时间管理的目的:

首先,我认为时间管理的目的,不是用来管理你的时间,不是把时间做分割,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而是,“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或使命”。

2. 时间管理的不同思路:

在课堂上,我常喜欢用一个故事来解释时间管理: 我喜欢拿一个开口瓶,首先,我放下许多的大块石头,把它装满,问同学们说,满了没?他们会说:满了;我再拿一些小石头往里头塞,摇一摇,就融入了,我问他 们说,满了没?同学们这次心有所悟,会说,还没;然后,我会塞进许多的沙子,最后,我倒进水直到全满。

我们的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先做大事,然后,中点的事,然后,还有许多零碎时间,可以灵活应用,处理紧急的事或随时给人一臂之力。
但 是如果我们颠倒次序,或者没有规划,则达不到这效果;比如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些小事上,那就没太多时间处理大事或重要的事了,或者当我们想做大事 时,已没有体力或精力了,虽有心,但没果效。我们会觉得一直很忙,但没进展,心理不是很有成就感,不开心,甚至于感觉很烦很闷,有压力。

3. 什么是大事,中事,小事?

和自己相关,对自己重要的是就是大事, 那怎么决定呢? 这要由自己的使命感,价值观,远景,兴趣和热情谈起。什么是使命感?就是对一“高层次”的事有感觉,有感动,有热情,愿为它奉献上自己的精神及生命,不计 报酬,成为你生命的目标,它是生命最高意义的追寻和满足,它可能是“为贫穷的人服务”,“参与开发大西北”,“建立中国的计算机行业”,“让中国人站起 来”……等等。

它也可能是因着外在环境机会或需要,对自己有感动,而愿参与、付出,让这社会因你的付出参与而更美丽,这是“远景”。但这会和你的 兴趣及价值观捆绑在一起;要问什么是“有价值”的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你有趣而想做的事?你如何在“金钱”,“家庭”,“权力”,“名位”, “客户价值”,“环保”,“社会责任”…等等做一个评估,选择优先次序及重要性?如此,你才能够决定什么对你是大事。

与自己使命感,价值观,愿景冲突的事都不再是重要的事了。没有对或错,是一种个人的选择。这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罗盘,指北针,心中有罗盘的人不会后悔,也不会走错方向。

4. 一些思考的工具

我想介绍两个工具给大家参考;

一个是 IBM 用的GROW 模型,一个是我创建的 ACE 教练模型。

GROW 代表 Goal(目标), Reality(现状), Options(选项), Will(行动意志力);我们要设定自己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我有另一文章谈目标设定,在这儿不谈),我目前状况,要达成目标,我有哪些资源,哪些选 择?我愿付上代价吗?我的决心和意志力够抵挡诱惑及困难吗?这也是一般人谈6D 模型,Discovery (发现自我), Dream(梦想), Determination(决定), Definition(评估差距), Development(发展能力), Delivery(达成目标).

第二个工具是我创建的ACE 教练模式;Awareness(自我认知), Choice(自我选择), Exploration(自我实践),每件大事都要经过 ACE 流程,自我认知,做决定,往前行;再回头检讨……等。让它成为你生命的习惯。

5. 平衡表:

有三个大平衡点要抓准:

第一是你和自己,家人,工作,朋友间的平衡及成长。

第二是你在“有意义的活动(如思考,亲子时间)”,“必须的活动”(如开车,吃饭,睡觉)及休闲时间的平衡。

第三是对成长的追求,ASK (Attitude 软实力, Skill 技能, Knowledge 知识)间的平衡。

6. 能量(活力生理周期)的管理;

时间管理不是要管理时间,而是要让时间的使用能更有效,其中不能不谈每一个人的能量问题;就是活力生理周期。他可能和季节,每周周期,每日的时段相 关。有些 人在特定时段精神特别好,如早上,如午觉过后的1小时,或周六,周日的时间(最放松)。我不主张只对时间做切割,而是在最好的时段做最重要的事。

7. 与自己相处

很 多人强调“动能”,做事情很有干劲,这是好的,如果能再加上“处静(与自己相处)的能力”那会更好。 每周末我给自己3个钟头的时间,到外头找个固定的地方和自己约会。问问自己“我上周做得怎么样?”,“我按照进度吗”,“ 我表现得怎么样?(给自己打个分ABC)”,“如果重来一遍,我会怎么做?”,“我有进步吗?”。然后“依照我的季度年度目标,我下周有哪些重要的事要 办?”, 看看我的平衡表,在这些指标上,“我下周怎么往前成长一步?”,“哪些重要,哪些急?”,“哪些事可以不做,或慢做”?必须做的事,要在哪时候做?然后将 这些事放进我的周时间表里。衡量自己的能量周期,将最重要的事放在活力能量最高的时间做。我也会问问自己“我是否每周都有在进步?”,不要忙透了,但没迈 向目标成长,变成瞎忙。很多人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不好的,这是一个“ACE自觉”的功夫,你愿每周留2-3 个小时和自己约会吗? 这是个人的选择。这也是我每周都会经历的愉快时刻。

每天我也留15分钟与自己相处,问问自己,我今天的大目标是什么? 什么时候做?和周目标对照,有哪些变动? 我随时保持弹性,积极应变,掌握可能的机会。

8. 小秘密分享

我常常会问自己“我在干什么?”“为什么 要做这事?”,我为什么要花2 个钟头的时间去听一场讲演?我的目的何在?我为什么要去看这电影? 为什么?与自己的对谈是很有趣的事,这会将很多我们“潜意识,不自觉”的举动转化成“有自觉”的行为,经过 ACE 自觉,选择,行动流程,你会觉得自己更有能量,因它会涵盖更多的“想像,动机,承诺,意志力和意义”。

其次是“停思行”功力,我常想到狮子的“动与静”,“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狮子很多时间是处在静态的,专注,储蓄能量,机会来时,闪电出击。我也看到了乐曲里“停顿”的威力,人也是一样,我们要学会“停,思,行”。

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身上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车上有一录音机,一有想法,马上记下来或录下来,不让它跑了。这是我创意的泉源,也是我最宝贵的资料库,回到家后,我会将它放进我的行动指标,并写到日记本内。

最 后,谈谈读书,我看完一本书后,会对这本书做一个评级,A是保留并做总结介绍给好友, B是保留, C是丢弃。做总结需要很大的时间投资,但也是精读的手段,针对这几个问题来做总结:哪些观点对我有可能用?(Reflection),我会怎么用到我的身 上来改变自己? (Application), 我什么时候开始来启动自己?(Action) 这是自醒的功夫,没有行动,一切计划都是白费。

“时间管理”的七条魔法

魔法一:改变你的想法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对时间行为学的研究发现这样两种对待时间的态度:“这件工作必须完成,但它实在讨厌,所以我能拖便尽量拖”和“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须完成,所以我得马上动手,好让自己能早些摆脱它”。

当你有了动机,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立刻推翻自己的整个习惯,只需强迫自己现在就去做你所拖延的某件事。然后,从明早开始,每天都从你的工作清单中选出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魔法二:学会列清单

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这样做首先能让你随时都明确自己手头上的任务。不要轻信自己可以用脑子把每件事情都记住,而当你看到自己长长的单子时,也会产生紧迫感。

魔法三:遵循20比80定律

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困扰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天天都在处理这些事情,那表示你的时间管理并不理想。成功者花最多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上,然而一般人都是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魔法四:安排“不被干扰”时间

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假如你能有一个小时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扰,自己关在自己的空间里面思考或者工作。这一个小时可以抵过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一小时比你三天工作的效率还要好。

魔法五:严格规定完成期限

巴金森在其所著的《巴金森法则》中,写下这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魔法六:做好时间日志

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做哪些事情,把它详细地记录下来,早上出门花了多少时间,搭车花了多少时间,出去拜访客户花了多少时间……把每天花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你会清晰地发现浪费了哪些时间。这和记账是一个道理。当你找到浪费时间的根源,你才有办法改变。

魔法七:理解时间大于金钱

用你的金钱去换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向顶尖人士学习。仔细选择你接触的对象,因为这会节省你很多时间。假设与一个成功者在一起,他花了40年时间成功,你跟10个这样的人交往,你不是就浓缩了400年的经验?

 世界上最成功的管理经验 1、  大部分常识被我们奉为真理,但大部分常识都是错误。

2、  大部分管理者失败的原因,正因为常常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

3、  常识由客观问题精炼而来,最终也会被客观现实所抛弃。

                                                                       

1、管理的第一要义是忘记管理:你不是管理者,你是解决问题的人

2、“干扰”是管理的主题:管理就像搅动一池沉静的水

3、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就是推销:沟通就是管理本身,其核心艺术在“推销”两字

4、要么更近,要么更远:假如你不懂得平等交流,要么最好高高在上

5、交流不彻底不如不交流:不彻底的交流会让交流本身成为事物发展的障碍

6、善恶自有报是严重的谬论:善用不当得恶报,恶用得当结善果

7、愿景是望梅止渴的东西:愿景不是行动的目的,它只是提高凝聚力的工具

8、善谈不如善听,多说不如少说:愚蠢的管理者抢话说,聪明的管理拣话说

9、公意与众意是两回事:公意未必就是众意,众意未必就是公意

10、公正未必公平,正当未必公开:奖惩制度公正而未必公平,激励渠道正当而未必公开

11、做事非做人,做人非做事:做事的效果与做人的风格不能互为评判依据

12、忘记进退是最好的进退之道:进退无度往往进退维谷;荣辱皆忘即可荣辱惊

13、刺激产生活力,危机造就竞争:有效竞争源自不断刺激产生的危机感

14、赏罚多寡总不是问题:赏之不公,赏多赏少皆生怨;罚之有度,罚多罚少总相宜。

15、失败的创意胜过循规蹈矩的行为:打击失败的创意即意味着失去未来

16、压制产生力量:压制产生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千万别让它伤害自身

17、用人察人无标准:“人”很难认识,所以也很难做到贤明用人

18、管理非治人理事:人之“心”、事之“法”才是管理应遵循的“大道”

19、多数是基础,少数是关键:兼顾基础,狠抓关键是成就大业之道

20、用人要疑,疑人也要有用:用人不疑是庸才,疑人不用是蠢才

21、人力相加并非人力之和:相互推动则事半功倍,相互推诿则是事无成

22、人之长短皆能用:高明的管理者用人之长也用人之短

23、用人就是利用人:用人不是管理人,而是利用人

24、适才适用,大胆提携:不要让“玻璃天花板”成为才人志士离弃的原因

25、寻求建议而非平衡意见:谨防管理者常常陷入的一个悲剧情形

26、共同利益只是被认识才有凝聚力:清晰地描述出共同利益,不要说空泛的话

27、问题永远都不是障碍:真实情况是,你自己本身就是障碍

28、大胆思考,小心做事: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

29、深入问题就是深陷问题:不要让问题占据你的头脑,否则问题会更复杂

30、冲突是有利的冲击:冲突的价值是其背后的活力,但必须是可控的

31、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如果问题无法解决,最好不要去理它

32、优势不是非劣势,劣势也不是非优势:千万不要以绝对肯定与否定的观点看待问题

33、问题中的问题往往是问题的根源:倘若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最好别轻举妄动

34、提高人性化就是降低可靠性:人性虽重要,但不可靠

35、异中求同,不如同中求异:小处尊重个体,大处强化整体

36、不确定性产生未来:非未来产生不确定性,是不确定性产生未来

37、最好的选择总是迟到的选择:人们通常要到时候方知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38、决定合作的是道路而非目标:目标难以一致,但有一段共同的道路就已足够

39、最好的策略是最适合环境的策略:要善于培养实用主义思维

40、成功的规则就是打破规则:对规则产生依赖最终会倒在规则之下

41、忘却经验比牢记经验更重要:经验代表着过去的成功,但不意味着将来

42、小步是创新,大步是冒险:在平衡固有秩序的同时向前迈进一步,不要太远

43、效率不是速度,而是成效:“速度至上”是激烈竞争产生的严重弊端

44、变通在前,执著在后:变通是执著的前提,否则执著便是顽固

45、不能实现的创意就不是创意:好的想法要服务于现实,否则毫无用处

46、最大的力首先要有最好的支点: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决定解决问题的效果

47、条文是一根探路的拐杖:条文无法代替双脚,也无法代替判断

48、管理好首先要管理少:不该管理的事越多,能管好的事就越少

49、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给下属以思想而非方法,素质而非技能

50、领导为下属服务而非下属为领导服务:下属服务于工作,领导服务于下属

51、管理能力并非执行力:只关注“执行”会让优秀的管理者变得毫无主见

52、授权而非放权,监控并非监督:授权不是权力的放任,监控也不是不信任

53、员工做事,领导造势:做事为员工的责任,造势为领导的天职

54、简单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组织制度和结构的好坏在于精简适用与否

55、变化就是计划:无所谓计划跟不上变化,变化就是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