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viagra吃了会怎样:十大琵琶名曲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2:24
2011-01-28 00:07:06|  分类: 我的音乐 阅读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十大琵琶名曲欣赏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假指甲拨弦发音。
点击图片或曲目进入单曲欣赏、下载

《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琵琶传统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塞上曲》是他根据华秋萍的《琵琶谱》中的五首独立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综合而成一曲,起名《塞上曲》,且伪托是王昭君所作。
全曲五段:宫苑春思、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
此曲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哀怨惆怅,凄楚缠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弹奏上强调左手的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使旋律更显得委婉柔美。描述此曲最贴切的一句诗莫过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方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但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

《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著名琵琶大套武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这个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全曲共分十六段:(一)营鼓(二)开帐(三)点将一(四)整队 (五)点将二(六)出阵一(七)出阵二(八)接战(九)垓下酣战 (十)楚歌(十一)别姬(十二)鼓角甲声(十三)出围(十四)追兵 (十五)逐骑(十六)众军归里。其中别姬一段极为哀痛,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

《大浪淘沙》
琵琶独奏,阿炳作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成。乐曲共三段:开始的慢板段落是全曲的主体部分,篇幅较长。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主题呈现,旋律深沉苍劲,柔中带刚并富于感叹。时起时伏的音浪,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平和激愤。这个长达十一小节的主题,用段末扩充、换头、搭尾和通过出现清角音(fa)等变换旋律创作技法,变奏了五次,从多侧面揭示主题的音乐内涵。第二段篇幅短小,是个过渡段落,主要用“摭分”指法演奏,并作重复和模进,音乐滔滔不绝,情调轻快,富有动力。第三段速度更快,旋律富有棱角,节奏坚定,音乐铿锵有力,表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乐曲在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中结束。

《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一首风格新颖、独特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既继承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又借鉴外来手法,做到推陈出新,是解放后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新生活的成功之作。《彝族舞曲》是一首抒情气息非常浓郁的乐曲,它仿佛是一幅用音乐描绘山乡的风俗画:月色朦胧的山寨,彝族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轻歌曼舞,小伙子们围着火堆强悍地跳跃,一对对情人在细声絮语。

《昭君出塞》
阿炳传谱。据阿炳自述,系由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威严、端庄、深刻,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结尾散板是为下段衔接作过渡。第二段节奏沉稳单一,旋律富有内在动力,运用了“轮拂”指法,表现了一个纷杂的场面。第三段结构短小,旋律轻快明朗,层次分明,表达了对昭君出塞的无限感慨。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又称《阳春古曲》,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它以活泼清新的旋律,富于活力的节奏描绘了万物生机盎然的春意景象。
乐曲主题的显示部分,以琵琶的“挑轮”、“扫轮”、“弹挑”等技法使旋律活泼跳动、轻脆明快、如玉珠落盘,表现出清新有力、欢快明朗的性格,并以此奠定了全曲的基调。随后曲调转向高音区,结构也扩大了,情绪前段更为热烈,显出一种勃勃生机。在乐曲的展开部分,重复了第一部分旋律后,加进了大段新的音乐材料,旋律走向趋于平稳,节奏均匀,与前后部分欢快跳跃的形象成对比。晶莹四射,充满活力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乐曲的速度由慢到快,运用琵琶强有力的快速扫弦,展示出一种热烈奔涌的情绪,并以此结束全曲。
《阳春》古曲以其对音乐形象精炼的概括,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全曲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色调,活泼、乐观,听来使人感觉耳目一新。

《海青拿天鹅》
此曲在明代简称《拿鹅》,明代琵琶名手张雄以善弹此曲著名。1818年刊行的华秋苹编《琵琶谱》、1895年刊行的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载此曲,称《海青拿鹤》。1860年鞠士林编《闲叙幽音》琵琶谱(抄本)载此曲,称《平沙落雁》。1926年刊行沈浩初编《养正轩琵琶谱》所载曲谱,较为流行。在演奏上,属武套乐曲,但要求运用文套技法较多,左手多用吟挽,右手讲究音量、音色的控制。凡轮子弦带挑缠弦时,将缠弦在品上摆动,表现天鹅鸣唳之声,并多处运用拼弦、扫弦技法,以描绘海青与天鹅搏斗的激烈场面。

《草原小姐妹》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创作于1973年,1977年中央乐团首演。由刘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乐曲采用民族传统乐曲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合的形式,具有独特的乐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