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肾丸哪个牌子好:扶阳面面观2:扶阳理论的历史形成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38:39
 

 扶阳面面观2:扶阳理论的历史形成

转载自 医圣堂门诊    转载于2010年06月09日

扶阳学派的公认创始人是郑钦安,之后是卢氏几代人(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在郑钦安先生的医学思想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今天说的钦安卢氏医学,即扶阳理论。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全国扶阳论坛大会,首先由论坛主席卢崇汉作一天报告,以下是摘要其中的第一部分内容:

卢崇汉: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实际上这个题目我在很多场合、很多地方都谈过,现在到北京我想再强调一下,就是为什么叫钦安卢氏医学

钦安卢氏医学从创立到我这一代已经四代人了。郑钦安先生是公认的创始人,卢氏几代人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又在郑钦安先生的医学思想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所以我谈的这个钦安卢氏医学,在中医界已经有这种称呼和这种认可了。当然,我想通过对扶阳理念的传播,使扶阳这种思想能够逐渐被大家接受。如果你对钦安卢氏医学思想真正理解了、掌握了、运用了,那你将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钦安卢氏医学的创立,实际上是在《内经》、仲景思想的指导下慢慢形成的。但为什么现在大家又对扶阳这个问题感兴趣了呢?实际上,仲景以后,一千多年来可以说断代了,没有人明确倡导扶阳、主张扶阳、应用扶阳。一直到晚清,才有郑钦安先生举起这一面旗帜。郑钦安先生的扶阳思想是在刘沅先生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的。

刘沅先生是郑钦安的师父,又称为刘止唐。在郑钦安的医书里面谈到了刘止唐,却没有见到刘沅这个名。实际上,刘沅是姓名,字止唐,号清阳居士,四川双流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生,卒于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88岁。刘沅先生有很多著述。对他本人的介绍在《清国史馆•刘沅本传》、《清史稿》里均有记载。由于他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医学家,所以在我们 四川称颂刘沅为“一代大儒”、“通天教主”、“川西夫子”。大家都很敬重他,视他为四川的孔夫子、孔圣人。他对儒、释、道都相当精通,将三教的思想融会贯通,对儒、释、道思想均有很大发展。

刘沅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了举人,在道光六年(1826年)被授予湖北天门县的知县,但由于他不愿外任,所以改为国子监典簿。在那个时候,他由双流移居到成都市区纯化街。他的家确实很大,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去过。后来由于城市改造,他的故居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他住的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槐树,所以他将自己的住宅称为槐轩。
刘沅先生几乎每天都在槐轩给门人讲学。他创立了槐轩学说,在文学界、经学界、佛教界和道教界都是非常认可的。

2006年巴蜀书社将刘沅先生的著作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的重大项目予以出版,出版发行了一套《槐轩全书》。这套书400万字,收集了刘沅先生著述的一部分著作,其中有《大学恒解》、《中庸恒解》、《论语恒解》、《孟子恒解》、《诗经恒解》、《书经恒解》、《周易恒解》、《礼记恒解》、《春秋恒解》、《周官恒解》、《仪礼恒解》、《史存》、《蒙训》、《孝经直解》、《大学古本质言》《槐轩杂著》、《槐轩约言》、《子问》、《又问》、《性命微言》和《医理大概约说》等30余部(包括中医著作)。还有几部与医有关的书,如《圣余医案》、《活幼心法》、《保生立命要言》,当时在出版《槐轩全书》的时候,由于版本不好,所以未收进去。

刘沅先生不是单纯的医家,有记载显示,他常利用在槐轩书院讲学的空余时间为人看病,所以我说他属于票友,很高级的票友。他不是通过行医养家糊口。就是这样一位大儒,培养出了郑钦安先生。

郑钦安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逐渐得到中医界的认可,认为他是“伤寒学派”南派的代表人物。
郑钦安,名寿全,中医学家关于他的出生年代,现在有点儿乱套。我在20世纪80年代曾写过一篇文章,阐明他准确的出生时间应该是清嘉庆九年,就是1804年,卒于清光绪27年,即1901年(享年97)。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祖父从拜师起就一直生活在郑钦安先生的身边,一直跟了他11年,直到他去世。在我们家里,过去就一直供奉着郑钦安先生的牌位,因为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郑钦安的牌位上也有他出生的年月和去世的年月。

我不知道现在他的生卒年代怎么会出现多种版本,有的说是l824年出生,1911年去世的,甚至还有的说他是20世纪20年代去世的。查“中华民国”三年的《邛崃县志》已经有了关于郑钦安的记载。1991年官方出版的《四川省志》明确谈到了郑钦安先生的生卒时间,也就是1804年出生,1901年去世。

郑钦安享年97岁,听我祖父讲,他到96岁还在为人看病。当然这个时候大部分病人是由我祖父来看。因为郑钦安先生有两个女儿,那时他的女儿也七八十岁了,不在他身边,所以钦安先生家里的情况可以说是我祖父在打理。
那么到底他是哪里人呢?都说他是邛崃人,不是的,他是安徽人,郑钦安的祖籍是安徽,是他的祖父做官到了四川,郑家的人才在四川落户的。

郑钦安先生家里都是做官的,他父亲也很有学问,所以郑钦安先生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钦安先生在嘉庆末年考中了秀才。他父亲希望他走仕途,所以就带他从邛崃到成都,希望找一个更好的老师,这才拜到刘沅门下。他开始在刘沅门下学习,并不是学医,是学四书五经,为的是走仕途。在这期间,他受到刘沅先生为人治病高尚境界的影响,用了大量的时间研习中医经典。刘沅先生亦认为郑钦安是可造之才,所以在医学方面,要求郑钦安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才有了以后郑钦安整个一生的医学生涯。

对于学医,刘沅先生要求很严格,除了儒、释、道的著作需通读和理解外,还要对中医的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周易》、《神农本草经》等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读书、背书,还要真正理解,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学好中医。
郑钦安先生经常给我祖父讲,他是穷究了几十年,对经典的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这些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并不是读一两遍就行了,作为一个医生要一辈子研习,这样才能够悟出经典的精髓。实际上,你读一大篇,能够悟出两三个字来就不简单了。

 郑钦安先生学有所成之后,在道光年间开始正式悬壶。刚开始,他在“用”上并不是很理想,也跟其他中医一样,对中医理解得并不深。正如他在著作里所说的,他不断思索了20余年,还有前头的十余年。前头的十余年是走了弯路的,他的著述成书时已经60多岁了。这时他已经从医近50年,到那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中医,也才有了《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等扶阳的经典著作问世。

郑钦安先生真正得道是在40岁后,并且在60岁后才开始讲扶阳思想、扶阳的理念和治法。虽然经常有10-20人来听讲,但真正继承他学术的人却没有。直到他80岁后,将我祖父卢铸之收为入室弟子,长期跟随他11年,才成为他唯一的学术继承人。由于他在临床上大量使用姜附等辛温扶阳药物,疗效又好,所以被人称为“姜附先生”,又称“郑火神”。

郑钦安先生在同治年间,在融汇了《黄帝内经》、《周易》和《伤寒论》精旨的前提下,写出了《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 在光绪20年(1894年)他已经老了,在我祖父协助下,整理出版了《伤寒恒论》。这本书不拘于前人的一些说法,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大胆创新,发挥了仲景的扶阳思想。

对于郑钦安的扶阳思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他的《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里,既有阳虚门,又有阴虚门,实际并不矛盾。因为这两部书出版时,郑钦安60多岁,到了90多岁他又有所提高,扶阳理念更强烈,用药更精纯。我祖父继承了郑钦安晚年成熟的扶阳思想,提出了“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这一扶阳纲领。在临床上能够做到用阳化阴,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台阶,这对于扶阳学派的确立起着关键作用。     山上悟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