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手藏家 第一季下载:太阳病篇提要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8:18

 

 

一 性质:表寒或者表热证。三阳皆有发热,太阳为三阳之表,故一般称太阳病为表热证。从中风、伤寒的治法与主方来看,则属于表寒证。

二 主要脉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

三 证候类型:

(一)经证:

1,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太阳表虚证。

2,伤寒: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太阳表实证。

3,温病:发热而渴,不(微)恶寒。

4,风温:发汗已,身灼热。

(二)府证:

1,蓄水:发热、汗出、脉浮、小便不利,乃热入膀胱气分,而水气不化。

2,蓄血:如狂发狂,少腹急结或鞭满,小便自利,乃热入膀胱血分,淤热不行。

四 治疗:

(一)经证:

1,表虚:桂枝汤解肌发汗。

2,表实:麻黄汤开表发汗。虽经发汗,续有表闭现象,发热恶寒,热多寒少。1)不得小汗出,身痒麻桂各半汤。2)形似虐,日再发桂二麻一汤。

(二)腑证:

1,蓄水:五苓散化气行水。

2,蓄血:行瘀逐血。1)如狂,少腹急结桃核承气汤。2)发狂,少腹鞭满抵当汤。3)少腹满,证势缓抵当丸。

五 治疗禁忌:

1,表实不能用桂枝汤,表虚不能用麻黄汤。

2,阴虚阳虚患者不能开表发汗。

六 兼证治疗:

1,太阳中风而兼气逆作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

1)表实葛根汤。

2)表虚证桂枝加葛根汤。

3,太阳病兼有郁热。

1)不出汗而烦躁大青龙汤。

2)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口渴桂枝二越婢一汤。

4,太阳病内夹水邪。

1)         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喘咳干呕小青龙汤。

2)         胸肋有水气澼积,心胁下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解者乃可攻之十枣汤。

5,太阳病而兼里虚:

1)         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小健中汤。

2)         气血不足,心力不济,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六 汗后变逆证治:

1,表未解而正气伤:

1)         气阴两伤,身疼痛,脉沉迟---桂枝新加汤。

2)         阳虚液脱,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

2,阴阳两虚,脚挛急,汗出恶寒芍药甘草附子汤。

3,阳虚阴盛,半天烦躁,夜而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

4,阳虚而津气亦伤,昼夜均有烦躁茯苓四逆汤。

5,心阳虚,肾水上逆,脐下悸,欲作奔豚苓桂术甘汤。

6,心阳虚,心下悸,欲得手按桂枝甘草汤。

7,脾胃阳虚,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苓桂术甘汤。

8,脾虚气滞,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9,热邪迫肺,汗出而喘,外无大热麻杏石甘汤。

七  下后变逆证治:

1,胸满:

1)         邪欲内陷,正气外拒,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

2)         前证兼卫阳虚而恶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下痢:

1)         协热痢。里热盛,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里虚寒,心下痞鞭,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

2)         虚寒痢。下利清谷四逆汤;中焦阳虚理中汤;下焦滑脱---赤石脂禹余粮汤。

3,结胸:

1)         热实。大结胸证,膈内拒痛,心下痛,按之石鞭,甚者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脉沉紧,如柔庢状----大陷胸丸;小结胸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小陷胸汤。

2)         寒实结胸,无热证—三物白散。

4,痞证:

1)         热聚于胃,心下痞,按之濡,脉关上浮—大黄黄连泻心汤。

2)         热陷于内,阳虚于外,心下痞,恶寒汗出—附子泻心汤。

3)         胃气不和而夹水寒,心下痞鞭,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

4)         胃气上逆较甚,呕而肠鸣,心下痞—半夏泻心汤。

5)         胃虚浊气上逆,心下痞鞭,噫气不除—旋复代赭汤。

八 火逆变证:

1,心阳虚,心神被扰,烦躁,惊恐—桂甘龙牡汤。

2,心阳外亡,心神浮越,烦躁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3,针处被寒,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冲心,是为奔豚—外用灸法灸其核上,内服桂枝加桂汤。

九  风湿证治:

1,风胜于湿,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桂枝附子汤。

2,前证而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大便鞭,小便自利—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3,寒湿转重,深着筋骨,骨节痛烦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

      参考:《伤寒论译释》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组

                     2009年7月29日晚于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