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法律至上含义: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看增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8:11
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看增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 齐卫平 2010年06月19日09:02   来源:《学习时报》 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看增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这个论断点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长期执政的制度预设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搞好自身建设,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幻莫测警示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建构社会的政党权威为己任。党的基层组织担当着执政使命的具体任务,增强基层执政能力不可一日懈怠。

  基层执政能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从世界范围看,独特的政党制度突出了中国共产党角色的双重性,即它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领导党。政治学视阈里,“执政党”是与不掌握权力的政党相对应的概念,反映政党与政党关系,并不涉及政党与社会的关系。西方国家有执政党但没有领导党的概念。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过程中,领导党的概念使用在执政党的概念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文献和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首先是从领导核心地位进行角色定位的,明确提出执政党的概念是在1956年中共八大。认识这个事实很重要,它表明,在领导角色基础上确立执政角色,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不仅相对其他政党而言居于执政的地位,而且相对社会而言居于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角色的双重性决定其政党运作方式。从政党、国家、社会三个维度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呈利益高度吻合的同构性构造。在这样一种构造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义不仅表现为执掌政权,而且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这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下的政党执政有很大不同。在西方一些国家,执掌政权的执政党并非在基层社会占据执政地位,竞选制度下的地方权力有时为非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和地方政权中执政的政党不统一。有些国家在野党或者反对党在地方上掌握权力的比重甚至超过执政党。就这样的区别而论,执掌政权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所在,从整体上影响社会才是执政的意义所在,执政党的权威需要从上到下得到体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统一意味着执政能力的整体性,意味着执政党社会角色的完整性,基层执政能力的弱化必然影响执政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由上可见,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决定的。基层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党双重角色的实现。
【1】 【2】 【3】 

 
(责任编辑:赵晶)
相关专题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