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攻心3重生剧情:读书讲究技巧,才能读更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55:54
著名学者金克木有一本书叫做《书读完了》,里面提到一段轶事:史学家陈寅恪年轻时曾前往拜访老一辈学者夏曾佑,闲聊当中,夏老先生慨叹自己由于没有学过外文,阅读视野受限,所以把中文书都看完了。陈寅恪当时虽然没有表示异议,心里却是颇不以为然的,认为书怎么可能读得完呢?等到陈寅恪晚年的时候,他发现,书原来真是可以读得完的,因为最为精粹、能予人以启发的书,数量就是那么多,一旦读完了,再读别的书,便觉微渺不足为奇,从而心生无书可读之感。
当然,要想达到这种无书可读的境界,前提就是读得更多。这也是中国自古相传的读书传统,因为知识是相互渗透和扩展的,涉猎博览,除了有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更有可能一时心领神会,触发学术性的思考,由此获得全新的见解和启发。而所谓的博览,也不是来者不拒,毫不选择,不然穷极一生,所读的书也不过是沧海一粟,难以真正地「把书读完」。而是如鲁迅所说,在博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一门或几门学科,如此既能让自己专注下来,又能把从博读中获取的广泛知识,应用到专业研究当中。
至于怎样才能读得更多,也是很讲究技巧的事情。譬如有人读书,完全是凭着一股气,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就不忍释手,通宵达旦地阅读。等到热情退却,又倦怠停顿,没有了之前的毅力和劲头。其实,读书就像喝茶、锻炼等生活习惯一样,贵在每天坚持,细水长流,久之自然有成效。苏轼曰:「观书,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后,亦必披展,至倦乃寝。」认为晚上读书应到三更天为止,不要搞得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工作和学习。但是,一定要每天坚持,即使是在外面应酬回来,喝得大醉,也要坚持读书,完成当天的阅读量,直到睏倦才上床就寝。
还有人读书喜欢给自己定目标,一定要在某个时间段内看完多少本书,或达到怎样的效果,于是陷入到一种为了读而读的境地。更有甚者,书刚读完,才放下就忘了,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也失去了读书原有的意义。北魏时人李琰之曰:「吾好读书,非求后日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意为自己喜欢读书,并不是为了日后能够飞黄腾达,或取得良好的名声,而是人生当中有许多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心中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求了解,所以孜孜不倦地从书中寻找答案,想停也停不下来。读书就应当要有这种平和的心态和精神,如此方能恒以持久,坚持不懈。
要想读得更多,除了主动性,还要把读书当成一项乐趣,而非被动地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