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延时持久训练教程:1980年代湘版图书的光荣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7:41:31

1980年代 湘版图书的光荣岁月

作者:任大猛 时间:2011年11月21日

点击订阅《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  打印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收藏微博评论

湘版图书正在重返光荣的市场之路?

1980年代湘版书被一些出版公司紧盯

2008年10月,岳麓书社再次出版精装版“走向世界丛书”,这套丛书再次成为爱书人及报纸读书版广泛谈论的话题。显然无论是“走向世界”这一主题还是这套丛书,仍未过时。

1980年代的湖南出版,理所当然是湖南当代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程中,灿烂光辉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或许它也有过些许痛苦和无奈的挣扎和委屈,但欢喜的收获仍是1980年代湖南出版的主调,尤其今天回头再看当年光荣兴起的道路。

在1980年代后期有过争议的湖南出版中的“四种人”,即《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国人》、“周作人”、《女人:第二性》,在近十年,不再有人对此争论,而我们在当当、卓越、京东等购书网站上稍一搜索,轻易就会发现这些书早已被各地出版社悉数再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已有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在内的十多种新版本。

据说,近年来,不断有出版公司专门搜索和搜集湖南1980年代出版的图书,决定是否改头换面使其重返市场,重现当年的光彩。

一切只因在1980年代,湖南图书确曾有过太耀眼的光芒,出过的无数好书无人不知。1980年代,著名篆刻书画家钱君匋曾称赞湖南出版是“洛阳纸贵潇湘书”;1980年代中期毛致用同志传达说,中央一位领导称赞湖南出版是“湖南人会打仗,也会出书”。

  2元购得的《积微居友朋书札》价格翻了200倍

湖南开关厂的段炼,曾在省新闻出版局附近开过一家唯楚书店,对于1980年代湘版图书在网络旧书市场的价格有一定了解。他曾在某年湖南书市中,以2元折扣价购得1980年代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戋戋一册《积微居友朋书札》,如今这本小册子在孔夫子旧书网站等处,已卖到420元一本,当年仅出版600册精装本的《积微居友朋书札》今天似仍未再版。

岳麓书社当年所出《王船山手迹》在网络开口价也在200元以上。就是再版了的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因当年版本印得“相当漂亮”,老版价格仍在400元上下。

此外,湖南人民出版社朱正先生所编“骆驼丛书”,岳麓书社当年所编“凤凰丛书”,“明清小品选刊”和“风土丛书”中的一些印数仅千册的本子,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出现拍卖,价格早就上扬至原书价的十倍以上。

  李冰封:翻开湘版图书的繁华记忆

 

  83岁的李冰封先生,从客厅书架上不时取下一本又一本当年湖南各出版社出版的好书,翻给我们看。在这些1980年代的湘版图书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湖南图书出版的美好时光、繁华记忆和前行的背影。

李冰封,1983年至1989年7月间,任湖南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冰封认为1980年代湖南出版的繁荣,是指当时“出了一些有价值、高品位的书;出的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需要,受到读者普遍欢迎,反响较好;填补了一些全国出版界在出书中缺少的项目等等,而绝对不是指在书市上售出的码洋多少多少。售书的码洋是出版状况的一种考察指标,但绝不是唯一的指标”。

接下编“灰皮书”的任务感受中国重要领导人要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开放胸怀。

李冰封在我们面前摊开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82年的三本“灰皮书”,这三本书是:苏联鲍里斯·巴扎诺夫的《我曾是斯大林的秘书》、亚历山大·阿德勒等五位法国共产党员所著《苏联与我们》、匈牙利的格·萨穆利所著《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初模式》。

1980年代的湖南出版,李冰封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1980年夏天,52岁的他从湖南到北京开会,接受三本“灰皮书”(“现代外国政治学术著作选译”丛书)的编辑工作。

此前,胡耀邦已给在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国际政治编辑室批示说:“我赞成翻译现代社会主义各流派的一些著作,以及资产阶级关于社会学的一些名著,现在我们这方面的知识贫乏得惊人。我不知道全国是否有十来本这样的著作。没有这一条,谈什么探索新理论……”

在“灰皮书”出版讨论会上,有人介绍了北欧,特别是瑞典实行社会主义的状况,也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流派,当时,这些介绍使与会者茅塞顿开,扩大了眼界。讨论会的最后一天,湖南自报和接受了三本“灰皮书”的编辑出版。

李冰封说,当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所出的这三本书,反映都很好,其中《我曾是斯大林的秘书》就印刷了59300册。现在回头看,这些书,对中国改革开放都起了很好的参考、启发、引导的作用。

不过,李冰封先生更感觉一个开放的与世界接轨的时代已经真正拉开了大幕。他说宽松、开放的大环境促进了湘版图书出版的繁荣,如果没有较宽松的开放的大环境,这些书当然不可能出版。这是出好书的先决条件。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脱离了世界,现在中央领导以开放的心态与国际接轨。上面开放,下面才能出好书。繁华就是开放的大花园中绽放的千姿百态的美丽的花朵。

  相关链接:作为历史名词的“灰皮书”,近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报纸中,频频出现。所谓灰皮书,指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初,国内出版的一批所谓“供内部参考批判”的书籍,这些书籍多半封面为灰色或黄色,故名。如今“灰皮书”早已褪去神秘面纱,其内容在当前开放的时代,已不足为奇。

  “解放”的知识分子,都是非常能干事的出版骨干

李冰封赠给了我们一本怀念杨坚同志的《追思集》。

杨坚一生事迹,最重要者首推编辑出版了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完善的《船山全书》新版本。明末清初,中国出了三位思想家、大学者,即王夫之(船山)、顾炎武(亭林)、黄宗羲(梨洲)。截至目前,只有王船山出了比较完善的全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人文学术著作出版方面的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出现在湖南,当然要引以为自豪。

李冰封说,杨坚和他,以及钟叔河、朱正、柏原等二十多人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耀邦同志力排万难,“改正”1957年错划的15万“右派”而解放出来的。

要繁荣湖南的出版事业,当然要有一支能干事的队伍,这批知识分子来到湖南出版界,对繁荣湖南的出版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请来一流作家科学家理论工作者做湖南出版的作者

1980年代湖南出版界有这样一个故事,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一套散文译丛,编辑李全安四处拜码头、请教文坛大佬。有一天他来到北京复兴门大街萧乾先生公寓前,见他的公寓前贴有一纸条:“未预约的造访,谢绝;一般组稿,免谈。”李全安先生麻起胆子敲门,文洁若打开门问清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萧老表示开门纳客,湖南是个出好书的地方,来了湖南人,他想要见见。

那时,湖南出版联系了不少全国一流的作者,比如著名“七月派诗人”彭燕郊倡议并参与策划出版的有深远影响的“诗苑译林”丛书。这套丛书的译者,即包括冰心、卞之琳、罗念生、郑振铎、金克木、沈宝基、周煦良、王佐良、查良铮(穆旦)、绿原、屠岸、江枫、袁可嘉、郑敏、陈敬容、北岛、王央乐、吕同六、罗洛……

李冰封说,“当年吴阶平也是我们的一个作者,出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书。吕叔湘也是作者之一。曾彦修(严秀)、牧惠则为湖南贡献了‘杂文选粹’丛书。”

1980年代湖南还曾编辑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丛书”,编辑这套丛书在中南海就开会三次,部级干部就来了三四十人。1988年“丛书”第一辑10本出版,作者就有于光远、龚育之、王元化等一流学者和专家。

  湖南那时能出“最快”的书

李冰封说,在1980年代铅排字印刷时代,湖南就能出最快的书。

在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1985年初,于光远撰出《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书,这部28万字的书稿,于1月24日发稿到湖南新华印刷一厂,仅用11天时间,即在当年2月4日,就印出了首批书,印数21000册,创下铅字排印单品种图书全国最快纪录,于光远的这本书成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部专著,于光远为此大为赞赏。

各个行业都有各自行业的特点,出版这个行业的每一个成就,主要靠行业若干部门集体运作,当然某些个人会在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作用又不能离开集体,从选题论证、确定、审读、编辑和校对、美术设计到印刷和发行……各个环节都要发挥集体作用。李冰封向我们念起一些在1980年代默默耕耘的逝者:胡代炜、黄起衰、胡遐之、张翅翔、唐荫荪、徐敦昆……他说徐敦昆是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科长,对于缩短出版周期颇有一套想法而张翅翔则在1980年代初顶住压力,在国内首先出版了沈从文先生的小说选和散文选,引起国内和海外关心中国大陆文艺信息的人士广泛的关注。2005年的《南方周末》刊有对瑞典马悦然的访问记,作为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中唯一精通中文的评委的马悦然说:“沈从文如果晚几个月去世,肯定是评上了诺贝尔文学奖。”李冰封说,读到这里,他就想起像张翅翔一样的同志在默默耕耘中的贡献,想起湖南出版界在1980年代常常引领时代潮流、开放的风气而有过的光荣,可惜,现在许多人已记不起张翅翔们了。

  以赢补亏,出版人应做“不赚钱的书”

李冰封说,1980年代湖南各出版社之间、出版社内部、生活搞得比较好,出了书,赚了钱,搞文化事业。他认为出版社要赚钱,但也要以赢补亏。整体说,书是赚钱的,有一部分书,开始时不赚钱,可以再版,再版可以赚钱,出版是为了繁荣文化,不能把赚钱当作第一目的。那时,湖南出版很团结,生活比较好,内部讲民主,大家心情舒畅,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湖南出版是欣欣向荣的。

李冰封说,当时他不赞成承包制,因为出版业要发展固然需要利润,但是正业应是出好书和保证图书的顺畅流通,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出版业去启迪民智、积累文化、传播科学、倡导文明、推动进步、争取富裕。

  出好书,需要一个优秀的智囊团

在主攻正业时,需要一个思想库,在1980年代湖南出版就组成了一个“审编委员会”,在各出版社选拔一部分在编辑工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大半是学有专长的老编辑,第一线每年开两次会,讨论选题及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这是一个智囊团。

“1980年代的湖南出版,影响到1990年代的出版,1990年代有影响力的第一推动力丛书是早在1987年就已捕捉到的选题。1988年及时将出版不久的世界科普名著纳入丛书中。”李冰封说。

  1980年代,湖南出版星空耀眼的书与人

 

  黎维新, 原湖南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谈及1980年代湖南出版,黎先生说,在1979年前,湖南一直在执行过去地方出版社都在遵循的“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真局长提出前人所没有提出的口号“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争取更多的图书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口号被1979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所采纳,定为全国地方出版社新的出版方针,1983年“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写进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此时,湖南早已开风气之先。

  湖南最早出版于右任的书

黎维新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984年,湖南出版了于右任在大陆所出的第一本《于右任墨迹选》和第一本《于右任诗词选》。

这两本书均由胡耀邦题字、屈武和赵朴初分别为两书作序。这两本书出来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反响。香港《文汇报》甚至报道了一个整版(含墨迹)。

  不能忘记的“世界著名学府丛书”

钟叔河先生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表现一种远大的眼光,至今为人所乐道,其实就在改革开放不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另一套“走向世界”的丛书,即“世界著名学府丛书”。

这套丛书旨在“探学府变通之理,究大学成功之道,促教育振兴之业”,黎维新说,当时编辑觉得,我们的教育也应当借鉴外国教育的先进经验。于是编辑曹先捷“白手起家”,四处寻找最佳作者,他曾走访剑桥大学毕业的严济慈等老人。这套丛书的编辑走出编辑室,踏入对外友协的领域,在当时影响相当大。

黎维新更记得当时在湖南出版内部举行的“内部原稿展览”中,曹先捷“最高学府丛书”稿件和杨坚的《船山全书》的原稿,是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者。

  杨德豫译诗选,花落广西师大出版社

黎维新先生家的茶几上摆着一套广西师大出版社替杨德豫出的一套译诗选。

杨德豫翻译英语格律诗在全国极其有名,国内翻译界不少人推崇他,不过杨德豫相当低调,从来都拒绝新闻记者的采访。

1980年代,杨德豫主要承担了“诗苑译林”丛书的编纂工作,杨德豫从1982年接手至1992年奉命离休,编纂此丛书计整整十年,杨德豫离休后,“诗苑译林”工作即告停止。著名老作家、翻译家施蛰存说:“‘诗苑译林’出到现在,发表译诗数量,已超过1919—1979年所出译诗的总数,我相信你们一项工作,对现今及未来的中国诗人会有很大的影响,颇有利于中国新诗的发展。”

不过黎维新先生为湖南本地出版社竟未出版杨德豫译诗选而叹惜。

相关链接: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眼中的“长沙出版四骑士”及其主编的四大丛书

钟叔河 主编“走向世界丛书”
杨德豫 主编“诗苑译林”丛书
李全安 主编“散文译丛”丛书
曹先捷 主编“世界著名学府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