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失败后 自然怀孕了:王铎草书《唐诗九首》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19:43

王铎草书《唐诗九首》赏析

作者:·王 宏·    时间:10年10月26日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654×34.5 cm 绫本 首都博物馆藏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十樵、石樵、黄樵、痴庵、雪山等,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十四岁开始读书,十六岁入庠,三十岁中举,明启二年三十岁中进士,授翰林编修等职。清兵入关后,至南方任福王弘光朝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为《明史》副编修,后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赠太保,谥文安。王铎一生博学好古,不仅工诗文,尤善书法与绘画,以书法闻名于世,其书法诸体皆善。王铎楷书初学钟繇,又学颜真卿及柳公权,笔力洞达。小楷书得钟繇之疏宕,大王之秀逸,参与己意,独树一帜。王铎行书草书为世人所重,又以草书成就最高,本帖所选王铎草书《唐诗九首》,集中展现王铎草书的艺术特点。《唐诗九首》无署年,纸本。凡七十九行,共三百七十八字。纵三十四点五厘米,横六百五十七厘米。北京首都博物馆藏。《唐诗九首》内容为: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过香积寺》、杜甫《秦州杂诗》、杜甫《禹庙》、杜甫《春宿左省》、杜甫《洞房》、杜甫《骊山》、王维《终南山》九首唐诗,该帖集二王风格,吸收宋黄庭坚、米芾之优点,掺入唐人狂草之法,自出机杼,将草书推向新的高度。细观幅整幅作品,大气磅礴,神采飞动,多姿多彩的韵律感,极具冲击力和震憾力。笔法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在圆转中回锋转折,注重含蓄,同时参入折锋,增强劲健之势。王式笔法在《唐诗九首》中,完美地体现了高古雄强的审美情趣。其结体紧密,连绵飞动,姿态欹侧,奇险恣肆;王铎善用墨。首创“涨墨”之法。其用墨浓、淡、干、湿变化无穷,结合用笔的徐、疾、提、按,形成了强烈的律动感。他的“涨墨”法,拓展了书法用墨的表现空间,提升了墨的情趣化张力,对清以后尚趣派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诗九首》的章法,奇在对作品空间黑白的分割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通过点划的断连,排列的参差,字形的错落,行列的疏密,行笔的轻重,来表达炽热的情感。

王铎草书飞腾跳掷,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以雄强的笔力,奇诡怪异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

                                       

                                    丁亥初秋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