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科学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表论文及发表期刊的语种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1:38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表论文及发表期刊的语种分析[1]
马彩峰 苏成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市复兴路15号,100038)
(发表于《情报学报》2011年第6期)
摘要   本文主要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表的论文及其载体的语种与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在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科技交流语言的变化情况。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以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科研产出的主要指标,统计特定时间段内各个获奖国家的科学家人数、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及论文语言的分布,并对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发表在不同国家期刊上的论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 德国和英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人数最多,德国的获奖人数呈下降趋势,美国则相反;2) 各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的语言分布以德语和英语为主,德语的使用量逐渐减少,英语则逐渐增多;3)各国获奖科学家所发表论文的载体主要是本国期刊和美国期刊。
关键词  科技交流语言;期刊语种;英文期刊;母语期刊
Analysis on Language of Nobel Prize in Physics Laureates’ Papers and Their Journals
Ma Caifeng,Su Cheng,Wu Yish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language of Nobel Prize in physics laureates’ papers and their journals, and identified the change of scientific language during the transfer of scientific center. With the main data taken from Web of Science, country distribution of prize-winning scientists, and the number of their papers as well as those papers’ languages are discussed. Then we analyze their papers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t journals operated by different country.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ree parts:1)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are  most populated in Germany and UK in early years. The number of German laureates decreased after the WWII, contrary to the trend of USA.2) The languages used by the papers are mainly English and German. The share of English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while that of German is decreasing.3) The prize-winning scientists’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mainly in national and American journals.
Keywords   Scientific language,journal language,English journal,Mother-tongue journal
1        引  言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到现在为止已有109年的历史,其间总共有537位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理学或医学家)获此殊荣。其中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有186位,他们都是在物理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科学家。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进行了分析研究。例如,南京大学的徐万超和袁勤俭在2004年对1901—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及获奖成果的学科分布三方面做了相应的统计和分析[1];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的ROMUALDAS KARAZIJA和ALINA MOMKAUSKAIT在2004年对20世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获奖时延进行了分析研究[2];清华大学的施纯峥和曾国屏在2005年曾根据创新知识载体的不同,对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获奖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3];上海交通大学的陈蕾和陈忠在2006年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知识交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4]……
众所周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美国科学家最多。从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结束,世界科学中心逐渐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那么,在此过渡过程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所发表论文的语种是否有相应的变化呢?迄今,尚未发现关于诺奖得主所发表论文及其载体的语言之研究的相关文献。尤其是,他们在获奖之前所发表论文及其载体的语言更值得研究。如果说,他们在获奖后,主流期刊都会向他们敞开大门,则获奖前他们对所投稿期刊的语言之考虑,能够反映更多的信息。另外,目前英语科技期刊是全世界发表论文的主要载体。在非英语国家,用母语出版的科技期刊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我国甚至有人提出:在基础科学领域,只办英文科技期刊就可以了,不必办中文期刊。笔者则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即使非英语科技期刊的平均学术水平不如英语科技期刊高,但是,至少它们在培养、激励本国年轻科技人员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为此,本文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获奖前(即其科研事业起步期和成长期)发表的论文为分析对象,着重考察这些获奖者在其事业起步期和成长期(而不是功成名就期)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哪些国家办的哪种语言的期刊上。与此同时,也对这些论文的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试图为我国科研工作者的论文投稿方向(语言与期刊)提供参考,也希望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2        研究方法
2.1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对1901年到2009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各自获奖之前的论文产出进行分析研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可信性以及可比性,我们以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科研产出的主要指标,以每位科学家的第一篇论文的发表时间为起点,以其获奖时间为终点,分别在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为避免科学家的重名问题,在数据清洗阶段,结合每位科学家的简历,根据他们所在的科研机构进行数据筛选,并将论文的学科范围限定为物理学。即,如果这些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其他学科发表了论文,本文不做分析。对于名字相对罕见、不易重名的科学家,则根据其个人简历所披露的信息进行数据筛选;对于名字使用相对较多的科学家则结合其简历、论文的有关字段以及其他网站介绍进行分析筛选。例如,1964年获奖的前苏联科学家Aleksandr Mikhailovich Prokhorov的名字很少有重名,在分析时主要考虑其简历及诺贝尔网站对他学术生平的介绍即可;而1972年获奖的美国科学家John Bardeen的名字有相对较多的重名,则根据其文章的有关字段结合其个人简历及各个网站对他的介绍进行综合分析与筛选。
2.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第一,分别以科学家所在国家进行分类,统计特定时间段内各个获奖国家的科学家人数、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及论文语言的分布;第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所发表论文的期刊不同,本文统计分析了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发表在不同国家出版的期刊上的论文数,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最后,根据上述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2.3研究方法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其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6年未颁发物理学奖。部分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转移。本文主要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对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以及转移完成后科学家以不同语言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国际科技交流主导语言及期刊与科学家本民族语言及期刊对科学家的研究生涯的帮助与影响。
3        结 果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1901-2009年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1901-1949、1950-1969、1970-1989、1990-2009。这样划分的理由是:①在1901年到1949年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诺贝尔奖的颁发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其间,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不是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图书馆所购买的SCI数据仅覆盖1899年起发表的论文,对早期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文有可能收录不全,这样,详细分析早期的数据较困难;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与科技,世界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故以20年为一阶段,将其后的60年平均分为三个阶段。
3.1德国和英国早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人数最多
诺贝尔物理学奖总共颁给了186位在物理学领域有重大发现或发明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John Bardeen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物理学奖),其中,1901年至1949年的获奖者是来自12个国家的53位物理学家,1950年至1969年是来自8个国家的37位科学家,1970年至1989年是来自12个国家的47位科学家,1990年至2009年是来自8个国家或地区的50位科学家,各个国家的获奖人数如表1所示。
表1 1901-2009年间各国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人数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荷兰
奥地利
意大利
瑞典
日本
丹麦
印度
瑞士
前苏联/俄罗斯
爱尔兰
巴基斯坦
加拿大
中国香港
1901-1949
11
11
10
6
4
3
2
2
1
1
1
1
-
-
-
-
-
1950-1969
2
3
22
1
1
-
-
-
1
-
-
-
6
1
-
-
-
1970-1989
5
5
25
1
1
-
1
2
1
2
-
2
1
-
1
-
-
1990-2009
5
-
31
4
2
-
-
-
3
-
-
-
2
-
-
2
1
总数
23
19
88
12
8
3
3
4
6
3
1
3
9
1
1
2
1
(注:诺贝尔网站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57/将杨振宁和李政道归于美国,则中国获奖者只有高锟一人)
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得奖人数呈现递增趋势,其中,二战结束后增幅最大,而德国则相反,由二战前获奖人数11位降至1950-1969期间的2位,降幅最大。这是两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的后果,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不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科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使得大批犹太人科学家移民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在战后的50-60年代仅有3位物理科学家获奖,与之前的11位相比有很大的降幅,而从20世纪末迄今还没有一位英国物理科学家获奖。相比较而言,法国和荷兰的获奖人数虽然战后有所下降,但在跨世纪之际,获奖人数又有所增加。而日本在此方面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波动,获奖的物理学家人数比较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奖的科学家人数与之前获奖的总人数相同,可见,这30年来虽然日本经济发展有所减缓,但是科技发展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一部分原因是日本已成功完成了对源自科学先进国一流的科学传统的跨文化移植和重建工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富于创造活力的科学传统[5]。
3.2各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的语言分布以德语和英语为主
Ø  1901-1949年期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各国科学家所著论文的语言主要是英语、德语和法语。(见表2)
表2 1901-1949年间各国获奖物理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单位:篇)
德语
英语
法语
总数
德国
439
16
-
455
英国
20
365
-
385
美国
37
336
-
373
法国
11
5
98
114
荷兰
17
135
6
158
奥地利
180
24
2
206
意大利
9
16
-
25
瑞典
24
5
4
33
日本
-
8
-
8
丹麦
3
8
-
11
印度
1
123
-
124
瑞士
1
3
18
22
总计
742
1044
128
1914
从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德国科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获得开始到战后,总共有11位德国科学家获此殊荣,而他们所著的455篇论文中有439篇所用语言为德语,所占比例达96.48%,仅有16篇论文使用英语写作。而美国和英国的获奖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中分别有90.08%和94.81%使用英语写作(见图1),其余的论文使用德语写作,所占比例很少。又如,印度获奖的物理学家总共有124篇论文,其中123篇是用英语写作完成,只有一篇是用德语写作,主要原因是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奥地利获奖的物理学家总共有206篇论文,其中使用德语写作的有180篇,用英语写作的有24篇,其余的2篇为法语所著,虽然它与德国使用的是同一种官方语言,但奥地利把英语作为本国的商用语言,故英文论文的比例要比德国稍高。
图1 1901-1949年间各国获奖者所发表论文的语言份额图
Ø  1950-1969年间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与1901-1949年间相比,多了俄语,因为这20年间有6位前苏联物理学家获奖,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1950-1969年间各国获奖物理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单位:篇)
英语
德语
法语
俄语
总数
美国
1431
12
26
4
1473
英国
149
80
3
-
232
爱尔兰
36
-
-
-
36
俄国
243
14
-
36
293
荷兰
32
8
-
-
40
德国
114
54
-
-
168
法国
70
-
15
-
85
日本
42
-
-
-
42
总计
2117
168
44
40
2369
从表3可以清晰地看出,在1950-1969年间,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分布较1901-1949期间更为广泛,而德语所占的比例大幅降低。美国、英国与爱尔兰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自然是科技语言的主体,而德国科学家与之前相比,德语论文数已不到英语论文数的一半,德语作为主体科技语言的时代已被英语取而代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获奖者所发表的论文全部是用英语写作完成,而未用自己的母语。英国科学家所发表的232篇论文中有80篇是用德语写作发表的,而这80篇德语论文均为德国人马克斯·玻恩(Max Born)所著。这也与他所做的工作是德国和英国共同合作的有很大关系,但总体来说他用英语所著的论文要比德语的多,而且获奖成果的标志论文也是用英语所著。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科学家都有用自己的母语著文发表(日本除外)的,但是数量上都没有英文论文多,这也说明战后英语作为国际科技交流的媒介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Ø  1970-1989年各国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与前一阶段基本一致,只有美国科学家的论文出现了西班牙语,经分析发现,这10篇用西班牙语写作的论文是198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曼温·史瓦兹(Melvin Schwartz)与西班牙学者合作完成的,大多数论文中曼温·史瓦兹都是以非第一作者的形式出现,见表4。
表4 1970-1989年各国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单位:篇)
英语
德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总数
美国
2993
23
10
4
10
3020
英国
417
2
1
2
-
422
德国
490
70
-
1
-
561
丹麦
43
-
1
-
-
44
瑞士
245
15
-
1
-
261
瑞典
273
6
-
-
-
279
前苏联
18
-
4
-
-
22
巴基斯坦
216
-
1
-
-
217
意大利
151
-
3
-
-
154
法国
82
-
-
18
-
100
荷兰
23
-
-
-
-
23
日本
64
-
-
-
-
64
总计
5015
116
20
26
10
5167
获奖的各国科学家都倾向于用英语发表论文。随着美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英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科学家为了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需使用国际通用的交流语言。由于非英语国家科学家的母语在国外没有被广泛接受,他们与国外的科学家合作时首选语言是英语。例如,荷兰和日本的获奖科学家所有的论文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而没有使用本国的官方语言。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1901-1989年日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位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都没有使用日语,而都是英语,即使论文发表的期刊是日本本国期刊时,这些期刊也是英语期刊,这部分内容将在下文做相关分析。
Ø  1990-2009年间,各国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较前20年更加集中。与前40年相同,他们在获奖之前发表的论文所用的语言绝大部分是英语。
美国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除了用英语之外,还用到俄语、日语和法语,具体数据如下表5所示:
表5 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单位:篇)
英语
俄语
日语
总数
美国科学家论文
4153
30
3
4186
从表5所显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获奖科学家用英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经过对俄语的30篇论文和日语的3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用俄语发表的论文都是美籍俄罗斯人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Abrikosov)所著,用日语发表的论文是美籍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与其他作者合著完成的。
与美国一样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加拿大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总数虽然只有155篇,但是全是用英语写作发表的,具体数据如表6所示:
表6 加拿大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单位:篇)
英语
总数
加拿大科学家论文
155
155
非英语国家科学家发表论文所用的语言也是英语居多,其中俄罗斯科学家发表的723篇论文中有497篇是用英语写的,用母语俄语所著的论文有224篇,仅仅为英语论文的一半左右,另外还有2篇论文是用捷克语所著;中国香港科学家高锟在获奖前仅仅发表了31篇论文,全部是用英语所著;法国科学家用法语所著的论文有28篇,而用英语所著的论文高达538篇;德国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所用到的语言有英语、德语和法语,其中有998篇是用英语写的,而用德语和法语写的论文分别为3篇和2篇;荷兰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有1篇是法语,10篇是用母语荷兰语所著,其余的56篇论文全是用英语所著;日本科学家总共有522篇论文,其中用母语日语所写的论文只有3篇,而用英语所写的论文有519篇。具体数据如下表7所示。
表7 非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奖科学家的论文语言分布(单位:篇)
英语
俄语
捷克语
法语
德语
荷兰语
日语
总数
俄罗斯科学家论文
497
224
2
-
-
-
-
723
香港科学家论文
31
-
-
-
-
-
-
31
法国科学家论文
538
-
-
28
-
-
-
566
德国科学家论文
998
-
-
2
3
-
-
1003
荷兰科学家论文
56
-
-
1
-
10
-
67
日本科学家论文
519
-
-
-
-
-
3
522
总计
2639
224
2
31
3
10
3
2912
Ø  从以上数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的使用量越来越多,而德语的使用量则越来越少,从1901-1949年的472篇德语论文降到1990-2009的3篇,而最初的472篇论文中,除了德国科学家撰写的外,还包括其他国家获奖科学家的德语论文,而最近20年的3篇德语论文都是德国科学家写的,详见图2。
图2 不同时段各种语言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比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英语和德语是科技交流语言中的主体,英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德语则恰恰相反,这也与战后世界科学中心完成转移的事实一致。Marc Rothenberg在他的一本书“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ncyclopedia”中提到,二战后美国的科学逐渐发展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在大环境下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奖科学家,这样在美国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即科技越发达,科学家越多。[6]英语最初以英国的官方语言在它的殖民地传播,由于战争将英语带向世界,而后美国的日益强大使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交流语言,其重要性超过了德语。
3.3各国获奖科学家所发表论文的载体主要是本国期刊和美国期刊
研究发现,在四个阶段都获奖的多数国家的科学家,在1901-1949这个时段中更倾向于将论文发表在自己本国的期刊上,而以后的阶段中则逐渐趋于将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尤其是美国期刊。
美国科学家的论文发表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和意大利办的期刊上,1901-1949年期间,有82.3%的论文是发表在美国期刊上,其中有13篇是德语论文,11.3%的论文发表在英国期刊上, 6.4%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办的德文期刊上;1950-1969年间,86%的论文发表在美国期刊上,其中只有3篇是德文,发表在法国和英国期刊上的论文各占4.4%,发在德国期刊的论文比例只有1.5%,而且其中多半都是英文论文;1970年以后,发表在美国期刊上的论文比例越来越高,其次是英国和荷兰。到1990-2009这个时段(见表8),在美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是英文论文,而且在德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所使用的语言也全部是英语。另外,在1990-2009时段,日本期刊上发表的71篇论文中有3篇日语论文是美籍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所著,根据论文发表的时间看,这3篇均是他早期在日本时所发表的,而到美国之后他写的论文全部用的是英语。在俄罗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是俄语论文的原因是,有位美籍俄罗斯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布里科索夫于去美国(1991年)之前在俄罗斯的期刊上共发表过30篇论文,全是用俄语写作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表8的“论文发表期刊的国家/地区”分布中出现了台湾,这是因为1996年阿布里科索夫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时发表了两篇论文,韩国在该表中出现的原因也是如此。
表8 1990-2009年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论文发表期刊的国家/地区及语言分布
国家/地区分布
美国
荷兰
英国
日本
俄罗斯
法国
意大利
新加坡
瑞典
德国
奥地利
加拿大
丹麦
捷克
瑞士
韩国
台湾
论文数
3125
615
172
71
30
37
28
26
16
15
14
13
10
8
3
2
2
语言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68英语3日语
全俄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全英语
德国在1901-1949这个阶段,获奖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德国和美国的期刊上,其中84.4%发表在德国期刊,而且语言全部为德语,13.4%发表在美国期刊,其中91.8%的论文是德文。然而,从1950年以后,本国科学家在德国期刊发表的论文数越来越少,而发表在美国期刊的比例越来越大,到1990-2009时段,德国的期刊比例仅为1.1%,而美国的期刊比例占到了67.4%,德国科学家发表的其余论文分布在荷兰、英国等国家的期刊上。
1901-1989年这近90年间,法国科学家发表论文主要以本国的期刊为主,语言也以母语为主,而到了1990-2009阶段则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科学家发表论文的主要期刊在美国,占41%,其次是荷兰,占35%,再次才是法国,占16%。同时,科技语言也转移到了英语上,在法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44%是英文,而在其他国家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则全是英文。
日本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在1901-1969年间,科学家发表论文主要是以本国期刊为主,但是语言却只使用英语,其中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在获奖之前所写的42篇英文论文中有41篇发表在日本的期刊上,只有1篇发表在美国期刊上。1970年以后,日本科学家开始在美国和荷兰期刊上大量发表论文,到2009年为止,日本科学家在美国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已占到近45%,荷兰办的期刊占29%,而日本期刊仅为20%,不及荷兰的比例。
与上述四个国家不同的是,荷兰科学家最初发表论文是依赖于国外的期刊,后来逐渐转变为以荷兰本国的期刊为主、国外期刊为辅的一种模式。而且,语言也由德语逐渐转变为以英语为主。由于爱思唯尔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技期刊出版商之一,而其总部在荷兰。因此,与其说“荷兰本国的期刊”,不如说是“爱思唯尔出版的期刊”更准确。
只在前三个阶段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与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英国科学家发表论文一直以本国期刊为主,其他国家的期刊为辅,这与英国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以及该国的期刊在世界上影响力一直较强有很大关系。俄罗斯则是一直将美国期刊和本国期刊结合利用,在美国期刊上发表论文时选择英文写作,而在本国期刊上发表论文则选择两者结合,但俄语为主,英语次之。
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爱尔兰的官方语言之一是英语,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在获奖之前发表的论文多数是在英国的期刊上(31篇),而在美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少(仅有5篇)。
欧洲其他国家的获奖科学家起初利用最多的期刊是法国或德国办的,而语言也主要选择法语或德语,而随着二战后美国的兴起,美国的期刊成为这些国家科学家的主要选择对象,英语成为主要的科技论文发表语言,比如瑞士和瑞典的科学家在这方面最典型。
亚洲的获奖国家或地区——印度和中国香港的科学家在获奖之前所发表的论文全是英文,但所在期刊的分布有所不同。印度科学家所发表论文出现在英国和美国的期刊上,相对集中,而中国香港的物理科学家高锟的论文发表的期刊比较分散,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荷兰、德国和瑞典办的,其中美国和英国期刊上各有10篇,法国期刊上有6篇,其余分散在日本、荷兰、德国和瑞典期刊上。
4        结论
本文搜集了1901-2009年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被SCI收录的论文,从语言和期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四个也许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Ø  二战后,英语取代了德语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工具,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论文语种的选择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显得尤其重要。我国是一个非英语大国,随着科技活动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为了传播自己的科学成果与思想,我国使用英语写作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但占总科研人数的比例仍然较低。因此,我国的科研人员有必要加强科技英文的写作能力,使自己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为国际同行所知。。
Ø  本国的科技期刊对科学家的早期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上文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各国科学家在本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占多数。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为:各国获奖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多数集中在美国的期刊上,在本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有所减少。但总体来讲,本国的科技期刊对科学家的早期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与促进作用。科学家在本国做科研时,最初的选择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国的期刊上,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与国外科学家的合作日渐增多,因此,后来较多选择将论文发表于国外期刊上。
Ø  我国可以借鉴荷兰、日本等国的期刊发展经验,充分利用本国期刊的优势,结合英语的国际性,为我国的英文版期刊发展铺路。荷兰、日本虽然国土面积不算大,但却都是科技大国。虽然两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路线不同,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荷兰是一个科技出版大国,其出版的科技期刊多数为英语期刊,主要原因是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主要出版英语科技期刊。 日本科技期刊的出版语种有日语、英语以及日英语混合,其选择依据主要是看该期刊所在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Ø  作者发表论文时,可采取英语与母语相结合的策略。多发表英文论文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论文的学术思想容易被外国学者获取。但若能在本国的科技期刊上尽快发表成果,则有利于争夺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任何科学计量学研究都需要以准确的数据集为基础,而本文作者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有如下因素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有偏差。第一,由于我们所能获取到的SCI数据最早从1899年开始,因此对20世纪早期获奖的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据也许采集得不全。例如,居里夫妇在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在1898年时已经发表关于发现放射性元素的文章,该文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第二,美国科学家John Bardeen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物理学奖,于是,我们研究“获奖前发表的论文”,只能以1972年作为统计截止日期。他与别人不同的是,1956年初次获奖可能使他在1957-1971期间的论文发表更容易,但我们无法消除这一影响第三,本文完全是基于数据的分析,未能综合考虑各国科技政策(包括科技出版政策)对科学家论文发表语言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徐万超,袁勤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统计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4,22(1):32-36.
[2] ROMUALDAS KARAZIJA, ALINA MOMKAUSKAIT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 regularities and tendencies [J].Scientometrics, 2004, 61(2):191-205.
[3] 施纯峥,曾国屏. 科技创新的类型和程度——基于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考察和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1):105-110.
[4] 陈蕾,陈忠.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知识交流网络结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15(3):103-107.
[5] 乌云其其格.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反思[J].科技导报,2009,27(7):108.
[6] Marc Rothenber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ncyclopedia [M].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2001.
作者简介:马彩峰(1986-),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Email:macaifeng1986@163.com;苏成(1975-),男,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Email:sucheng@istic.ac.cn;武夷山(1958-),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情报学、科技管理、科学计量学,Email:wuyishan@istic.ac.cn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同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的关系暨期刊语言选择的历时性研究及其借鉴意义”(编号:7097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