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签名档与小尾巴:古镇木渎历史典故:乾隆手植玉兰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35:44
乾隆手植玉兰树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点击数: 1065
严家花园春景区有一棵玉兰树,苍翠挺拨,粗得要两个人才能合抱,高得比花园里任何一幢楼房还高。一到春天,满树都是雪白雪白的玉兰花,每一朵都比寻常的海碗口还要大。当地人都说:这棵树之所以这样茂盛,是因为乾隆亲手种植,沾了皇气的缘故。
话还得从头说起。早在雍正六年的春天,木渎山塘街王家桥堍新搬来一位老先生,只见他身穿一袭清布长衫,清廋的脸上布满皱纹,露出一脸疲惫的神色,一把山羊胡子在料峭的倒春寒风中微微抖索。他是谁?他就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诗选家沈德潜,不过,当时他还没有名气,尽管已经五十八岁年纪,但仍是一介布衣。从二十二岁中秀才后,他屡败屡试,究竟参加了多少次科举考试,自己也记不清了。沈德潜原来住在苏州葑门,科场连连失意的打击,使他萌生了搬离烦嚣的城市,去乡间觅居的念头,最后他选中了青山绿水、民风淳朴的木渎。
沈德潜的新居就在山塘街王家桥的北堍,门对香溪,北靠灵岩,“门后青山门前水,人家都在绿荫中。”沈德潜对这样的环境十分满意,他在这里安心读书,还收了几个学生教诗学文,闲时就约几个好友去附近的灵岩山、天平山吃吃茶,吟吟诗。他为木渎的新居起名:“竹啸轩”,还专门写了一首《山居杂兴》的诗,记录他当时悠然闲适的心情:
绿荫邻家树,香流户外溪。
奇花欢识种,好鸟各成啼。
拾橡空林近,剧苓野径迷。
鹿门期可践,安稳报山妻。
也许是木渎的山水有灵,沈德潜山居木渎的第九年,终于乡试中举。第二年赴京会试连捷进士,钦点庶吉士,入词馆学习。这一年他已是六十七岁了。之后,沈德潜一路春风,五年不到,就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成为乾隆身边的红人,经常被乾隆单独召见,被称作“江南老名士”。一次偶然的机会,乾隆读了沈德潜的那首《山居杂兴》诗,对诗中描绘的山中幽兴十分向往。
沈德潜七十七岁告老归乡后,时常去木渎这个为他带来好运的竹啸轩小住,还种了不少玉兰,三春花发之时,与木渎的诗友雅集小叙,宴饮唱和。
沈德潜前脚从京城回来,乾隆后脚就来苏州找他了。乾隆十六年,是他第一次南巡,来到苏州,他就钦点沈德潜随驾。时值初春,江南细雨霏霏,乾隆皇帝沿着御道,涉香溪,游虹饮山房,驻跸灵岩山行宫,一路上灵感接踵,诗兴大发,只是苦了年届八旬的老诗人沈德潜,既要冥思苦索,吟诗唱和,还要一路导游,当好“全陪”。在灵岩山顶,乾隆举目南望,只见万顷太湖烟波浩淼,便要乘兴前往,领略太湖风光。谁料船出胥口,风雨大作,浊浪排空,船只根本无法下湖。归舟木渎,乾隆游兴未退,突然想到沈德潜的那首《山居杂兴》,便提出要夜宿竹啸轩。沈德潜闻讯既惊喜又不安,喜的是乾隆贵为天子,放着行宫不睡,竟要下榻于他的民宅草庐,该是何等的荣耀;忧的是万一招待上稍有闪失,惊了圣驾,自己纵有十颗脑袋也担当不起啊。
沈德潜把乾隆安排在西院的书斋友于书屋里憩息,自己则在隔壁的一处厢房里,随时听候差遣。沈德潜是诗人、诗选家,也是位藏书家,一生收藏颇富,其教忠堂藏书海内外闻名,此刻,乾隆坐拥书城,环视四壁,见书架上古籍善本,精椠秘籍,琳琅满目,有些还是第一次看到。书桌上散放着几本书:《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全是沈德潜亲自选定之作。还有一本《归愚诗馀》,是他自选的一本词集,尚未完稿,墨迹犹新。这时,室内书香氤氲,室外雨声淅沥,在这样的气氛下,乾隆饶有兴致地翻阅着诗文。
忽然,一缕清香沁入乾隆鼻中,顿觉心旷神怡,通体舒泰。细细寻找,原来幽香来自书桌后面花几上的一盆玉兰,甚觉惊奇:想不到盆栽的玉兰也能开花!于是抚盆把玩,爱不释手,岂料一失手花盆跌得粉碎。
在场的随臣们大惊失色。沈德潜在邻室闻声入内,见状,灵机一动,上前奏道:“皇上洪福,此乃名花有灵,朝见万岁!”
乾隆本觉有些扫兴,现在听了沈德潜的一番解释,不禁大悦:“朕与你将此花栽入院内,如何?”于是,君臣俩沐雨入院,由乾隆亲手将玉兰植于友于书屋前的空地上。回到书屋,乾隆回头望望漫天夜雨,不由得皱起眉头。沈德潜知道他是因游湖未成心生愁绪,便道:“太湖无风三尺浪,因此古名震泽。”乾隆叹道:“震泽无风起浪,何日见静波?”
这是乾隆无意中的一句话,有意思的是,时隔150余年,就在这座古老庭院之中,真有一名叫“静波”的人诞生了。他就是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的严静波,也就是严家淦先生。
时过境迁,虽然二百五十多年过去了,但乾隆皇帝手植的这株玉兰树依然茂盛,年年开花,一点也不显苍老,而乾隆在木渎留下的佳话轶事也在当地父老中口碑相诵,代代相传。
(周菊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