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扣高跟单鞋:民俗文化不该被现代文明抹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20:58
                  民俗文化不该被现代文明抹杀


民俗文化不该被现代文明抹杀

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诗人谢文翘 在《教门新年词》中,形象的赞扬了爆竹给人们带来的喜庆和快乐。中国燃放爆竹的习俗源远流长,而且不分种族,可见人们对爆竹怀着深厚的感情和寄托,南京从古到今都有燃放爆竹的习惯,燃放烟花爆竹表面上很简单,其实内涵很丰富。它是千余年来中华民族庆贺新年的传统,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心理期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如果单一的禁止燃放爆竹也无异于传承传统的文化,爆竹文化可以说是咱们中国人表现感情最直接的方式。


爆竹“禁放令”自出台之日起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指责,有学者认为“春节禁烟花如同圣诞节没有圣诞树”。一些市民干脆就违反禁令偷偷燃放烟花爆竹,与执法人员玩起“捉迷藏”, 南京鞭炮禁放令已成摆设,这不是南京一个城市的问题,包括上海禁放令也形同虚设,禁放鞭炮的城市进入了一个禁放僵局。个人觉得如期堵不如有序引导,可见的事实是,由于禁放令的出台我们的春节确实少了一些节日的喜庆。

许多人反对燃放鞭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污染环境,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爆竹能够产生多大的污染暂且不说,汽车不是对环境照样造成污染吗,怎么没有人提出禁止汽车?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在喜庆的氛围中谁又不能接受这个污染呢?老实说包括那些口口声声禁放的专家学者未必他们就是真的排斥燃放爆竹,而是他们在倡导一种环保理念罢了。殊不知,传统的东西,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外在的“有用”或者“有害”的角度来衡量。西班牙的“西红柿狂欢节”,看起来当然是在糟蹋蔬菜,不环保,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人们趋之若鹜,从中享受了欢愉,传承了文化,该节日也因此成为西班牙国家文化遗产。再如“西班牙斗牛节”,看起来充满危险,血腥残忍,不符合现代人文理念,并引起了广泛争议,但它顽强生存了下来,在中国爆竹为什么就不能在自己国人的节日里燃放呢?是没有这个道理的,传统文化产生的凝聚力。不应该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抹杀,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狂欢节,有的满城“骚动”、举国“折腾”,甚至停业停产、阻塞交通,看起来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秩序,但人们从狂欢中得到的东西往往更多,这些无法从现实的功利角度得到解释。狂欢,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发泄、寄托与祝愿,当然应该打破平时的节奏与秩序,即使很多时候似乎具有“破坏性”,我们也应该保持更多的理解与宽容,正所谓解构往往是为了建构。从这个角度看鞭炮,虽然干扰了休息,污染了空气,但它带给我们的东西难道不比这些“损失”多得多吗?


现代化席卷全球,看起来无所不能,但其负面影响早已让人们身心疲惫,在一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我们充其量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按部就班、理性矜持。春节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节日,为何在现代社会还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让我们紧张而琐屑的身心得以放松,郁结的情感得以宣泄,而鞭炮作为春节的重要元素,当然成为重要的疏解渠道。在现代化的“迷途”中,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如汩汩清流,滋润着我们日益憔悴的心灵。


因而,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说,对于春节期间的鞭炮管理,应该更加宽松,更加人文,只要不威胁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就不需无限地“上纲上线”,更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才能撕开脸上的面具,正如红楼梦元春 《爆竹》所叙: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在新年的喜庆中燃放烟花爆竹弹去过往的尘埃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和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