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qq气泡怎么取消:全球局势终于出现重大变化:东方时事评论20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6:23
美国改变原定撤军计划提出明年保留1万名驻伊美军

  【综合消息】7月6日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政府表示,美国已经做好明年在伊拉克保留一万名美军的打算。最终决定将取决于美国是否会接到伊拉克政府的正式申请。

  奥巴马面对着来自伊拉克人民和美国党人的压力,他们呼吁按照之前的承诺在今年年底撤回所有驻伊美军。关于是否有必要继续保留驻伊美军,需要考虑伊拉克国内的安全状况,以及本国军事力量是否已经有足够实力应对军事攻击。

  美国要求伊拉克政府在今年九月前就是否希望美军继续驻扎做出正式回应。因为自九月份起,四万六千名驻伊美军将开始陆续回国。

  美国政府高级军事官员表示,美国为伊拉克提供了另一个选择——明年保留8500到10000名美军继续在伊执行任务,并帮助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

  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说,美国仍计划在年底前撤出所有驻伊美军。现在留给伊拉克政府提出申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欧洲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基准利率至1.50%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周四(7日)19:45,欧洲央行宣布利率决议称,将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50%。该决定符合预期。此外,欧洲央行还宣布,上调隔夜存款利率25个基点,至0.75%;上调隔夜贷款利率25个基点至2.25%不变。

  伊拉克总理表示反对成立新自治区

  【巴格达消息】伊拉克总理马利基7日说,他反对伊拉克成立更多自治区,认为这样做有导致国家分裂甚至引发内战的可能。

  一些伊拉克政界人士近期发表言论称逊尼派阿拉伯人政治地位下降,有遭遇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可能仿效库尔德人自治区,成立新的逊尼派阿拉伯人自治区。马利基在7日会见巴格达部分部族首领和社会知名人士时表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立场。

  马利基说,伊拉克宪法确实存在允许成立自治区的条文,但他认为,目前谈论成立新自治区有可能加剧教派隔阂,引发流血冲突。

  伊拉克自独立迄今的多数时间里,逊尼派阿拉伯人占据国家政治的主导地位。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什叶派在政府中的话语权上升,现任总理马利基是什叶派阿拉伯人。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沙特阿拉伯高官访英、并抛出“.....要么.......要么.......”的选择项,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重要观点”,即:

  第一,在“英国外交大臣称:伊朗正秘密试验弹道导弹或能携带核弹头”与“沙特资深外交官访英称:要么中东都没核武要么就核竞赛”的“背后”,是在“是否”有效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的问题上,“欧美”“终于来到”了“选择时刻”。

  第二,但首席评论员仍然强调:这一“终于来到”,本质上虽然仍属于“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但明显有了“一旦选择击穿止损点”,就可能招致“中俄”等“国际社会”的断然反击、从而令中东局势、北非、甚至全球局势一一失控的危险。

  ●“全球局势”终于就出现了重大变化

  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或者说,正因为“欧美”“终于来到”了“选择时刻”,“中欧俄美”全面参与的“全球局势”终于出现了重大变化,或者说,或出于“中欧俄美”中的某一方、或者几方的、旨在“尽可能防止”自己所关注的战略方面局势全面失控的原因,我们又看到了一堆新的“排列与组合”。

  在这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就简单地罗列一下几个新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排列”与“组合”,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利比亚、或者地中海方向。

  ●中国外交“高级代表团”对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访问北京进行了“回访”

  最新消息是,在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亲自”访问北京(其实,就是“请”中国正式介入利比亚局势),且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于7月1日公开警告北约“...如再不停止轰炸..就准备下令对欧盟民居、办公室和家庭进行合法袭击.....”之后,中国外交部亚非司司长陈晓东7月6日访问了利比亚班加西,并分别会见了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伊萨维、执行局外事办公室负责人萨拉赫。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是中国外交“高级代表团”对利比亚班加西的一次“正式访问”,是对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访问北京的“回访”。之前的,是低级别的、谓之为“外交接触”。

  ●此次“回访”显然与欧盟刚刚展示的“东北亚诚意”密切相关

  毫无疑问,北京高级代表团的此次“回访”,与欧盟刚刚展示的“东北亚诚意”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就在此前的两天,也就是7月4日,“欧盟宣布,向朝鲜提供1000万欧元紧急食品援助”。

  ●“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原则下的所谓“弱扶”

  在之前的点评中,围绕“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我们一再强调这样几个观点:

  其一,基于“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长时间停滞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欧美”始终不敢“有效击穿”叙利亚之乱这个“止损点”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如果仅局限在“中欧美(即人民币、欧元与美元)”的框架内观察问题,那么,只要中国始终奉行“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原则(尽管扶与锄的强弱、方式、手段,都可依具体情况有所灵活运用),则由于“欧美金融危机”急待进一步深化,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都可能在“三边撕裂”的框架内进一步激化,从而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赢得尽可能大的回旋空间与时间。

  其二,中国与利比亚反对派进行接触,塞尔维亚“突然发现、并立刻逮捕、且已经引渡姆拉迪奇”,等等,都是中国对欧盟(欧元)的“实质性”的“扶弱(欧元)”,但是,中国在与利比亚反对派进行接触的同时,一没有立刻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是利比亚唯一合法代表”,二也接待“利比亚政府代表”,这又是一种“策略上”的“弱扶”,至于总理不久前访欧、并承诺“中国将继续购买欧洲债券”,本质上也是一种“弱扶”。

  ●中国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政策由“弱扶”强化为“强扶”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因为“承诺购买”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至于“什么时候”兑现承诺、特别是“购买多少”,这可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政策是否由“弱扶”强化为“强扶”,是要满足一定前提条件的。

  ●欧盟最想得到的、最具代表性的所谓“强扶”

  显然,相对于“上述”“弱扶”而言,所谓的“强扶”,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欧盟最想得到的,莫过于中国以“准备承认科索沃独立”为“发展方向”的、以支持欧盟将塞尔维亚、科索沃等“南欧数国”批发进欧盟为“具体进程”的“中国南欧政策”了。

  其三,基于“其二”,我们认为,随着“姆拉迪奇被逮捕”,塞尔维亚加入欧盟也就提上日程,“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和平处理进程”也就到了最后关头,而一旦“南欧数国”被批发进欧盟,那么,也就等同于欧盟全面整合再次取得突破,欧盟在“利比亚”问题上也就等同于实现了“先跳坑、再一跃而起”的整个过程。

  ●在欧盟向俄罗斯“交换利益”的层面上,有这样几个量化指标可供观察

  但是,我们还认为,欧盟要想最终完成这一进程,还有工作要做,其中第一个,就是向俄罗斯交换“利益”;第二个,则是向中国交换“利益”。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欧盟需要做的第一件工作。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欧盟向俄罗斯“交换利益”的层面上,有这样几个量化指标可供观察:

  指标一,那位“亲西方”的乌克兰美女总理何时被“判刑”、或者是否被迫流外;

  指标二,或者,那位极端亲美的格鲁吉亚总统何时下台、或者被迫流外;

  指标三,法国与俄罗斯签定四艘“西北风直升机航母”的“军备合同”之“具体内容”。

  有必要指出的是,就所谓的“具体内容”而言,除了俄罗斯与美国都“非常关心”、但东方评论员“根本就不关心”的“西北风舰技术转让”之外,“军售合同”是否禁止俄罗斯将“西北风直升机航母”针对日本(北方四岛)、实际上,也是针对“美日军事同盟”、或者“北约总司令”进行“军事布署”,这才是“最为敏感”的。

  ●“法(欧)俄”之间很容易在“指标一、二、三”之间达成“慢慢游戏”的“默契”

  指标四,当然,站在俄罗斯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如果法国(欧盟)觉得“上述指标”在操作上有困难,那么,也简单,欧盟干脆直接承认南奥塞梯、阿布哈兹是两个主权国家、从而彻底与“美国东欧政策”决裂好了,这样,让自格鲁吉亚战争之后、就一直在蹒跚前行的“俄欧新关系”就此“一步到位”也行!

  显然,站在欧盟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在俄罗斯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之前,承认南奥塞梯、阿布哈兹是两个主权国家显然是“不可考虑”的,这样,做梦都想尽快完成上述“一跃而起”之进程的欧盟,在所谓的“向俄罗斯交换利益”的层面上,与俄罗斯之间就很容易在“可一步到位”的“指标四”之前的“指标一、二、三”之间、达成“慢慢游戏”的“默契”。

  至于欧盟要想最终完成上述进程还需要做的第二个工作,就是向中国交换“利益”。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谓“第二件工作”,也就是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非常看重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这样几件事情之间也就有了“强烈的内在逻辑”,即:

  一,是“欧盟曾经、且承认攻击了距朝鲜驻利比亚使馆500米处目标”、并间接损害了朝鲜使馆的财产,但朝鲜一直以来“既未抗议、也未索赔”;

  二,在“一”的基础上,美国特使访朝、以评估援助朝鲜粮食问题,但是,当这位特使抵达平壤的时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却启程离开朝鲜、前往中国、进行“非常关注经济”的年内第三次访华行程。

  ●“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在“耐心地等”急于打破利比亚僵局的欧盟“主动上门”

  显然,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金正日年内三次访华”的背后,是继“金正日年内第二次访华、并宣示对中国一边倒”之后,在“美国决策层基于资本利益层面”依次策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之乱”,并“在巴基斯坦境内打死拉登”,从而令北非、中东、特别是南亚局势非常紧张的“新背景”下,朝鲜最高层亲自对“中朝间战略互信”的再一次“强烈宣示”。

  而在“欧盟曾经、且承认攻击了距朝鲜驻利比亚使馆500米处目标”、并间接损害了朝鲜使馆的财产,但朝鲜一直以来“既未抗议、也未索赔”的“背后”,则是“中朝”、或者准确地讲,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在“耐心地等”急于打破利比亚僵局、通过加快欧盟整合进程、从根本上解救随时会受到美元致命一击的欧盟、能“主动上门”来接受“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而不是通过“抗议与索赔”去上赶着“搭”欧盟这条线、从而被动地“请”欧盟去“开价、开高价”。

  ●华盛顿也看到了这一点

  至于当时“美国特使赶紧访朝、以评估援助朝鲜粮食问题”,则是华盛顿也看到了这一点,从而想“以主动缓和美朝关系”的手段,从而一面想试探“朝鲜对中国一边倒”之“宣示”的真实度,另一面则是全力“尽可能拉高”欧盟“主动上门”的“成本”,从而继续阻止欧盟(欧元)登陆朝鲜半岛。

  ●美国人的这一心思,在金正日“根本就不见”美国特使之后,立刻就换了个玩法

  但结果就是,当这位美国特使到达平壤的同时,金正日却离开了朝鲜,前往中国展开罕见的“年内第三次访华行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人的这一心思,在金正日“根本就不见”美国特使之后,立刻就换了个玩法,既:要求“亲美的李明博政府”立刻“不惜一切手段(比如,将金氏父子画像作为射击的枪靶并进行报道)”、全面“紧张”朝韩双边关系。

  至于“紧张”南北关系的目的,还是想阻止欧盟(欧元)登陆朝鲜半岛、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但“阻止”的原理,则一如制造“天安舰事件”,转为“拉高”欧盟“在北京面前”的身价。

  至于朝鲜立刻展开反击,声明切断与李明博政府的一切联系,并警告“保留对韩国的军事挑衅进行猛烈回击权利”,且“有意”拿“天安舰真相(注,一旦中国、或者俄罗斯加入其中,则对亲美的李明博之政治前途将是致命的)”说事儿,则是“已经全面倒向中国(至少在宣示层面是这样的)”的朝鲜,在强调这样一层意思,即: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其东北亚政策”如果“还想对其全球战略有所助益”的话,则“必须通过‘中朝关系’”、而不是欧盟也企图借以“制衡中国”的“美日、美韩同盟”。

  ●刚刚拿到“欧韩自由贸易协议”的欧盟,想打造一把“万能钥匙”,从“美韩同盟”这一侧登陆朝鲜半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意思”对拿着“刚刚生效的欧韩自由贸易协议”的、急于在“利比亚之乱”、特别是在“稳定欧元”问题上得到中国“实质性支持”的欧盟而言,更具“警示”意义。

  也就是说,刚刚拿到“欧韩自由贸易协议”的欧盟,想以此作为一把“万能钥匙”,从“美韩、美日军事同盟”这一侧“登陆朝鲜半岛”,从而让自己处于一个即可呼应“制衡中国”的“美国之需”、又可“接触”“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之“中国之需”的“灵活角色”,根本就行不通。

  如果从这一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在“利比亚之乱”急需“中国配合”的欧盟,却又偏偏有功夫瞄着“朝鲜驻利使馆”、去玩那个“小插曲”,以及为何朝鲜偏偏“一不抗议、二不索陪”了。

  ●在“大国”的思考中,“如何有效制衡中国”的即有“方案”

  在这里,我们想补充说明两点:

  第一点,在“大国”思考“如何有效制衡中国”的问题上,其“方案”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论述了,那就是:自“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期间就开始动作频频的,西方(欧美)、日本、印度、甚至俄罗斯都一直在努力的,企图“交织”的一个“制衡中国的三独架构(、、)”。

  显然,在“诸多大国”的眼睛里,这一平台将非常类似于“有效制衡美国”的“伊核六方会谈”,因此,在“构想”中,它也将起到旨在“有效制衡中国”之“战略架构”的作用。

  第二,欧盟所追求的这个所谓“灵活角色”,也非常类似于“交织”于伊核问题的“中俄欧战略协调”中、欧盟所担任的“协调人”的角色。

  毫无疑问,这个“协调人”的角色,令欧盟在伊核问题上、甚至在其全球利益上,都能“基于制衡美国”这个“共同目标”,同时又对中国、俄罗斯的利益上下其手、左右逢源,收获甚多!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刚刚收到一则消息,就内容而言,恰恰可以成为上述讨论的侧证。

  朝鲜宣布欧盟将向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平壤消息】据朝中社8日报道,欧盟近日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但未说明提供的具体数额和时间。

  报道说,欧盟向朝鲜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粮食协助,将有助于改善朝鲜的粮食状况,并将成为朝鲜同欧盟谋求相互理解和信赖、扩大发展双边合作的有意义的契机。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的一个人道主义救援专家组于今年6月访问朝鲜,并与朝鲜政府达成一项监控紧急粮食援助的协议。欧盟委员会7月4日决定向朝鲜提供价值1000万欧元(约合1452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以帮助65万人摆脱严重营养匮乏的问题。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段,欧盟近日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但未说明提供的具体数额和时间。

  第二段,,欧盟向朝鲜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粮食协助,将有助于改善朝鲜的粮食状况,并将成为朝鲜同欧盟谋求相互理解和信赖、扩大发展双边合作的有意义的契机。

  ●急于获得中国实质性支持的欧盟,终于等不下去了

  结合上述讨论,及我们之前有关“欧盟登陆东北亚”的即有观点,通过这则最新消息,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样几点:

  第一点,这是朝鲜官方首次确认披露“欧盟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的“主要情况”;

  第二点,针对欧盟的小九九,在朝鲜根本不理睬欧盟在利比亚玩的“小插曲”、且“明确警示”此路(从美韩同盟一侧登陆)不通之后,在“利比亚问题上(其实是欧元稳定问题上)”急于获得中国“实质性支持”、也就是“强扶”的欧盟,终于等不下去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是欧盟委员会终于“7月4日”,也就是在“欧盟专家组于今年6月访问朝鲜”之后近一个月之后,“才”决定向朝鲜提供价值1000万欧元(约合1452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以帮助65万人摆脱严重营养匮乏的问题的“真正原因”。

  ●对欧盟的“主动上门”,朝鲜(其实是中国)的态度显然是:开门迎客!

  第三点,合乎逻辑的是,对欧盟的“主动上门”,随着这份正式披露,朝鲜(其实是中国)的态度显然是:开门迎客!。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欧盟的这点作粮食援助,对朝鲜而言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朝鲜在“披露”暂未说明提供的具体数额和时间。这就是说“总的数额待定”、完成的时间也待定。

  显然,在“两个待定”中,朝鲜(中国)也很容易与欧盟达成“慢慢游戏”的默契。

  ●中国眼下最需要的是欧盟解除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

  第五点,事实上,一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朝鲜(准确地讲,是中国、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最需要的是欧盟解除对朝鲜(准确地讲,则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对中国而言,除此之外,还需要欧盟实质性提升“中欧间经济、特别是金融与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从而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南下与北上战略”。

  只有这样,中国(人民币)才会将目前正在执行的,欧盟(欧元)急需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策略,从“弱扶”提升至“强扶”的状态。

  ●在支持中国“南下战略”的问题上......

  值得强调的是两点是:

  第一,在欧盟是否支持、至少是“不反对”中国“南下战略”的层面上,“利比亚”也是一个最直接的“观察点”,显然,如果欧盟为拿到一个“统一的利比亚”而承诺以“切实的措施(其实就是一个可行的战略框架)”,承认、并保障中国在利比亚(其实是整个非洲大陆)的战略利益,那么,在支持中国“南下战略”的问题上,就算“初步达标”。另外两块是中东、与南美。

  ●中国的非洲战略构想

  第二,通过我们的观察,中国决策层显然将欧盟“承认、并保障”中国在利比亚(其实是整个非洲大陆)战略利益的“可行性战略框架”,建立在“以非盟为核心、以“中欧俄”、必要时,甚至可以包括美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为平台”的“战略构想”上了。

  毫无疑问,只有这样,配合中国随之出现的“远洋作战能力”,中国才能在“切实可行”的层面上“有可操作性”!

  ●在“埃及之乱”中“继续拿住、并更加拿稳”庞大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是中国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显然,在“埃及之乱”中“继续拿住、并更加拿稳”非洲这块庞大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是中国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同样,在这个问题上,另外两块还是中东与南美。

  基于我们之前的观点,中国的这一战略目标,并没有被“埃及之乱”所打断,仍然呈现出连续性。

  ●在支持中国“北上战略”的层面上

  而在支持中国“北上战略”的层面上,中欧间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合作”则是一个最直接的观察点。

  最新消息是,7月8日,欧洲央行跟随中国央行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从而令其基准利率上升至1.50%。

  我们再次强调,针对中国去年的“率先加息”,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定位为“政治加息”,之所以如此,在我们看来,根据如下:

  第一,在经济层面上,在“欧美”基本上执行零利率的情况下,中国“率先加息”将令人民币与欧元、美元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从而先是极大地强化“热钱”流入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强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大大增加中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阻断其资金的“正常来源”,最后则是严重压缩中国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慢慢窒息中国经济的活力。

  这一点,已经在中央近日开始强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事实”中得到证明。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谓“政治热钱”,寻求的是搞跨中国经济的“战略目的”

  不仅如此,在中国“率先加息”且“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境外“零成本”的“热钱”中,相当部分是“政治热钱”,也就是说,这部分“政治热钱”甚至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只以继续推升中国房地产泡沫、推升中国通货膨胀,从而推升中国“继续加息”、直到率先进入“不可逆加息周期”,并将利率调升至不能再高的水平,从而为欧洲、特别是“美国资本”届时突然启动加息周期、迅速将利率高企、通货膨胀高企、承担中国大部分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而能活下来的中、小企业也将始终在利润极其微薄的困境中挣扎的中国经济,立刻送进“通货紧缩”,从而完成对中国进行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的“关键一环”、继而搞跨中国经济为“主要目的”。

  显然,上述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谓“政治热钱”,寻求的正是上述“战略目的”。

  另外,“美国决策层”策动埃及之乱,并有意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导向欧亚运输线之乱、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自海上推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破坏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其意图也是与上述“战略目的”相配套的。

  ●随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这一危险性还在继续累计之中

  事实上,通过我们的观察,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上,尽管中国政府随即施展的大量行政与法律手段、才是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但输入性通货膨胀仍然在继续上升,从而继续倒推中国央行再一次加息,而由于美联储仍然维持零利率,大量“零成本”的“政治热钱”裹挟着大量“低成本”的“热钱”,正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境内,并与部分境内的“地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结合起来,在中国经济的各个环节兴风作浪,因此,随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这一危险性还在继续累计之中。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通过“率先加息”、相当于“暗示”了这样一个“应急预案”

  第二,在政治层面上,我们之所以将“率先加息”定位为“政治加息”,则是强调中国通过“率先加息”、率先强调“中国经济准备面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从而“有意浴火重生”的战略决心,并相当于“暗示”了这样一个“应急预案”,即:

  万得不已,有强大军事力量作支撑、且有强大商品制造能力、特别是商品呑吐能力的中国经济(人民币),将或选择兑欧元、或选择兑美元、也就是“二中选一”的方式,带领东亚货币,进行大幅贬值,由于中国为首的东亚经济为欧洲、特别是美国提供了主要生活资料,因此,这种有针对性的“二中选一”的大幅贬值,将“重置”“欧美之间”的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全面冲击“欧美”的市场利率,“硬性”撕裂“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特别是“欧美国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的“率先加息”在政治层面还是初步达到了目的的

  事实就是,从“美国决策者”基于“美国资本利益”层面策动“埃及之乱”,且“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特别是“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均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上呈现的是“日益激化”、而不是开始调和(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或者有所缓和(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且“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仍然主导着“欧美矛盾”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率先加息”在政治层面还是初步达到了目的的。

  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层面,旨在遏制通货膨胀的“率先加息”,在继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及中小企业生存日益困难等事实面前,显然是不成功的。

  ●这些“非市场手段”还需要加强,且要落实到底

  好在“率先加息”之后,中国政府启动了大量的、旨在抑制房地产泡沫、及其它资产泡沫的,行之有效的行政与法律手段,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些“非市场手段”还需要加强,且要落实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对“率先加息”已经造成,且还将造成的经济后果,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并为中国全球战略争取了时间与空间。

  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在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在国际市场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实下,那种指望通过“市场手段”为主去完成所谓“经济宏观调控”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也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在美国于“第三种方式”在南亚破局也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选择另一种求生方案

  在美国于“第三种方式”在南亚破局也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美国利益”也有可能选择另一种求生方案,那就是从“利比亚”这个“观察点”出发,对欧元(欧盟)跨海(地中海)一击,或以此为威胁,迫使“欧洲资本”与“美国资本”在利率问题上继续保持一致、继续维持低利率,从而一方面继续倒逼中国尽快进入“不可逆的加息周期(我们评估,中国央行只要再上调1.5个百分点,那么,人民币利率就会正式进入“不可逆转加息周期”,利率将在短时间内迅速倒逼至‘两位数’水平,经济将受到重创),另一方面,就是伺机对印度进行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从而拉欧盟一起(其意义还在于于,防止中欧合作),以“第三种方式”进行南亚破局。

  ●自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之后,欧盟(欧元)似乎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惧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国已经率先加息,且持续加息的情况下,如果“欧洲资本”继续与“美国资本”联手维持低利率,并进行“第三种方式”的南亚破局的话,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币带领东亚货币,在“美元”的“默认”甚至“策应”下,选择欧元进行大幅贬值,从而立刻拉高欧盟经济运行成本,给“美元”以轻松解决“欧元”的可趁之机。

  显然,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欧盟此次跟随中国央行加息的背后,除了中国有那么个“应急预案”,且担心可能率先用在欧盟(欧元)身上之外,欧元此次紧跟中国央行加息显然还有个“自救”的目的,即:在“美国利益”借卡扎菲之“口”,已经打出“准备袭击欧盟民用目标”这张“牌”之后,在“利比亚之乱”且欧盟发动军事打击以来,与利比亚只隔一个地中海的欧盟(欧元),或者第一次感觉到恐惧,恐惧“科索沃战争”对欧元的“沉重打击之恶梦”极可能重演。

  ●卡扎菲所说的.....正是美国对欧盟(欧元)跨海(地中海)一击的“可操作方案”

  毫无疑问,卡扎菲所说的“.......如果北约继续袭击、准备袭击欧盟民用目标.....”,正是美国从“利比亚”出发,对欧盟(欧元)跨海(地中海)一击的“可操作方案”。

  哪里取奥美定最专业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东北亚,再去品味欧盟的“主动上门”,再去审视“中朝”的“开门迎客”,特别是,再去观察“联合国也通过了对朝鲜的粮食援助(这也需要美国的同意)”,特别是美国评级机构将葡萄牙主权信用连奖4级,直到垃圾级,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欧盟、俄罗斯一方面明白了“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并彼此间做出相应战略调整、以准备应付“中东大乱”的情况下,在欧盟听到卡扎菲“准备袭击欧盟”的警告、外加美国评级公司的又一次“定点打击”之后,在欧盟不得不“扛着几包粮食”,“主动上门”展示有意经由“中朝”这一侧“登陆朝鲜”的背后,是欧盟对“利比亚之乱”有可能翻拍成“科索沃战争”的“灾难片(对欧元而言)”由心而生的恐惧,从而不得不跑到北京去抓取“实质性支持”,这种实质性支持,一方面是在战略上“支持欧盟对南欧的整合”,再一个,就是在“技术上”支撑欧元的稳定。

  ●这种“框架式保障”,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大国”对欧盟的“制衡框架”

  毫无疑问,对欧盟的要求,北京早就开出价来了。也就是对中国利比亚(非洲)利益的“框架式地、切实保障”。

  不可否认,这种“框架式保障”,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大国”对欧盟的“制衡框架”。

  ●美国人”也瞄着“中欧”之间的战略缝隙、抓住机会、在喊“欧洲人”回“家”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美国国会领导人在这个时候去会见,并放话“他有机会偶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这层意图也就太直白了,那就是:“美国人”也瞄着“中欧”之间的战略缝隙、抓住机会、在喊“欧洲人”回“家”,回到哪?回到“三独框架”。

  站在“欧美”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拉上日本、印度、甚至俄罗斯等,在世界层面,有效制衡中国。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才是美国迅速抛出“改变原定撤军计划提出明年保留1万名驻伊美军”的“动机”之所在。

  ●这一局面,是中国需要认真面对的

  值得警惕的是,尽管菲律宾外长正在北京进行访问,但其国内却传出“菲律宾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个中国的政策”。无独有偶的是,中国台湾岛内也出现了不寻常,“隐独的政权”借“”的一支(),指控“死硬份子李登辉”的贪污罪行,而印度似乎传出准备进军中亚--吉尔吉斯的消息,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此消息为真,且落实,那么,没有俄罗斯与美国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因此,“三独架构”一时间是呼之欲出,而在“拉登之死”的第一时间,印度对美国展示的“两种特殊能力”所给出的第一战略呼应,恰恰是“三独层面”的东西,因此,这一局面,是中国需要认真面对的。

  不过,好在它们仍然处于一种“排列与组合”的层面,也就是鱼,一切都未守,都会有变化!

  ●所谓的“锦州效应”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美国已经对“中国南海示强”的“锦州效应”有所警觉的情况下,日本(十只日本鱼船赴)、韩国(在联合国提要求与中国划分东海)先后在中国东海海面上主动出击也不是什么偶然。

  在所谓的“锦州效应”上,由于只要中国压服、或者打服越南,将其每年近3000万顿的石油“为我服务”,从而有效控制南海,那么,关在“南海”之内的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等,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无视”了。

  而对美国而言,不论是美国基于其它目的(比如,与中国共管西太平洋),还是因实力不够而被迫默认中国全面控制中国南海,在结果上,都等同于旨在遏制中国的“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实质性瓦解。甚至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同盟、特别是那个新加坡之间的同盟,也就消解于无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才是美国目睹中国南海示强、越南开始示弱,自己不得不在中国南海方向出头,从而对“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的、旨在“忽悠中国”之“说法”明显后悔、从而重提“中国应与美国一道、重新领导世界”的原因。

  ●迟早要倒掉的“美国的另一樽神”--美国投资之神--巴菲特也公开喊话了

  有意思的是,就周四,在我们的眼里,迟早要倒掉的“美国的另一樽神”--美国投资之神--巴菲特也公开喊话了,“他看好中国100年,他准备投资中国,目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中国的一个电话”。

  显然,类似的这些话,他不久前还在印度说过的,怎么短短的几十天,他的投资理念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也太儿戏了吧!

  要知道,就在上个月,准确地讲,也就是是10几天前,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还在公开警告中国“中国已经错失控制通胀时机且正在失控”。

  因此,在我们看来,“这种大转弯”即在是“极现实的”呼应“中国应该出来领导世界”,更是在着眼于“QE3”之后,继续推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的考虑。

  值得强调的是,除了呼应“三独架构”之外,对“锦州效应”的恐惧,恐怕也是日本与韩国在东海方向匆忙跳出来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东方向以攻为守,用‘准备’搞乱中东去威胁‘非美势力(特别是中欧经济)’的美国,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其实想说明的就是:尽管“中国南海示强”暗示中国经济在准备“最低限度内循环”,尽管俄罗斯与欧盟也都看明白了这种“南海准备”的“好处”之所在,但是,中国与俄罗斯、欧盟之间的“所固有的”战略矛盾,显然也给“美国利益”提供了可趁之机。

  不过,尽管美国人瞄着时机、重新鼓吹着“三独老调”,但从欧盟不得不“扛着粮包”登陆朝鲜、欧洲央行此次也紧跟中国央行加息,从而令急于推出“QE3(或者变相QE3)”的“美国经济”无法“无风险、或者低风险”推出“之”的情况来看,中国之“南海准备”所看到的“好处”,较美国重新拾起的“三独架构”,显然吸引力更大一些。

  在这里,我们想补充几点:

  第一,所谓“南海准备”的“好处”,即在于“这”是对“于中东方向以攻为守,用‘准备’搞乱中东去威胁‘非美势力(特别是中欧经济)’的美国,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在中国重庆至欧洲西欧的“铁路运输线”已经打通的情况下,在中国、俄罗斯、欧盟“都有条件”在中东大乱的情况下“继续运行经济”、且可能就此启动“欧亚经济大整合”的情况下,一旦美国人彻底搞乱中东,最终落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恐怕是个“大概率的事件”。

  显然,除去“伊核问题六方框架”、及“美元本位制”的共同利益之外,“中国南海准备”其实就是一个“大国”用以“制衡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冒险的战略框架”

  而在“伊拉克总理表示反对成立新自治区”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是美国正在压伊拉克政府同意“延长美军驻伊拉克时间”。

  显然,“成立新自治区”是以进一步肢解伊拉克为目的的,而压伊拉克政府同意“延长美军驻伊拉克时间”,则是在为“中东大乱”之后,或武力干涉叙利亚、埃及国内局势,或军事攻击伊朗做准备。

  ●那将是“中欧俄”有意共同应对“中东大乱”、从而准备启动“欧亚经济整合”的一个信号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假如,俄罗斯宣布将“西北风直升机航母”针对日本(北方四岛)、实际上,也是针对“美日军事同盟”、或者“北约总司令”进行“军事布署”,那将是“中欧俄”有意共同应对“中东大乱”、从而准备启动“欧亚经济整合”的一个信号。

  显然,“这种整合”可以从东北亚开始,从欧盟(欧元)解除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开始,也可以是从“中欧俄”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或者其它方向,开始大范围采用“非美无结算”开始。

  ●基于中国“率先加息”所暗示的“应急方案”,令中欧之间尽早建立“金融互信”

  第二,尽管我们认为,在美联诸目前正在“遍历”办法、寻找时机、伺机推出“QE3(或变相QE3)”的关键时点上,已经率先收紧货币的中国央行,起码在“这个时点”上,其货币政策最好是“即不应该突然实质性放松、也不应该突然实质性紧缩”,而是“不动”,以等待欧盟央行加息,一方面,基于中国“率先加息”所暗示的“应急方案”,以缩小“中欧之间的利差”,令中欧之间尽早建立“金融互信”,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防止美联储“无风险地”通过另一波量化宽松(QE3);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就目前形势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美联储“无风险地”通过另一波量化宽松、向全世界抛出较之前两波都将更加巨大的流动性,从而“先”全面推高中国等南方经济的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率,“再”迫使中国等南方经济继续加息,直到南方经济中的一家(比如巴西)、或者几家(比如、印度与巴西)刺破泡沫,最终为美国等西方经济体“顺利启动”加息周期、毁灭性抽取“中国”等南方经济的流动性赢得主动。

  ●两种声音似乎源于一处

  而要警惕的是,眼下防止美联储“无风险”推出另一波量化宽松的前提条件就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形势已经变化,中国境、内外又“恰到好处地”出现一种声音,即:担心过度紧缩、损害中国经济、从而要求中国率先宽松。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声音”的发出者,与之前的,积极鼓动中国应“率先加息”、且最好大幅加息、快速升值人民币的“声音”源于一处。

  显然,在我们看来,这“两种声音”如果发自国外,自然难逃“别有用心”,如果发自国内,则或者在认识上与现实有所偏差,值得反思!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在目前,在美国急需“无风险地”通过另一波量化宽松(QE3)的关键时刻,中国自己不要率先“量化宽松”,继而令欧洲央行也跟随宽松,从而为美联储“无风险”推量化宽松“提供无风险环境”。

  显然,一旦中国央行此番“率先宽松”,欧洲央行也跟随宽松,则美国势必迅速推出QE3,则油价将继续大幅反弹,则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将继续上升,从而迅速恶化中国经济前景。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此次虽然没有“不动”,但“好在”没有“率先宽松”,而在欧盟出于“自救”的目的,与中国一起堵住“美国无风险QE3”的可能性之后,尽管“美国推出QE3(特别是变相QE3)”仍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之“也必然上涨”的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会因美国觉得“有风险”而缩减“QE3”的规模而“涨幅要小得多”,这对中国经济、欧盟经济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