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的意义:经络穴位之阴陵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52:19
取穴定位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取穴】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正行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穿小腿深筋膜,经胫骨粗隆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腱,向后经胫骨内侧缘进入膕肌。以上诸肌由股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膝下内动脉,发自膕动脉,向内下方,经胫侧副韧带和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支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
  功效主治   
  【功用】利水通淋,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萎。
  2.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泄泻,黄疸,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膝痛,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
  2.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带下】
  主穴   带脉 中极 白环俞三阴交 阴陵泉
  配穴   肾虚者,配关元、肾俞;脾虚者,配气海、足三里、脾俞;湿热下注者,配水道、次髎、行间。
  方义   带脉穴固摄带脉,调理经气;中极可利湿化浊,清理下焦;白环俞助膀胱之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阴陵泉健脾利湿以止带。
  【尿血】
  主穴   肾俞 膀胱俞 血海阴陵泉 三阴交
  配穴   湿热下注者,配中极、行间;心火亢盛者,配大陵、神门;脾胃虚弱者,配关元、足三里。
  方义   肾俞、膀胱俞以疏利膀胱气机;血海、阴陵泉利水通淋理血止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对前阴疾患颇有效。
  【肥胖症】
  主穴   曲池 天枢 阴陵泉丰隆 太冲
  配穴   胃热者,配内庭;脾虚不运者,配足三里;脾肾阳虚者,配足三里、关元;痰浊内盛者,配中脘、三阴交;腹部肥胖者,配归来、下脘、中极,或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围刺;便秘者,配支沟、上巨虚。
  方义   取曲池、天枢以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阴陵泉、丰隆健脾利湿,化痰消脂;太冲疏肝而调理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