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壮阳中药方子:和金庸先生“畅饮”颠覆的武侠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57:56

                                                                 和金庸先生深谈武侠梦 

      记得,是广州新闻出版局开始出金庸武侠小说的日子,而《广州日报》的领导也想一睹金庸风采,甚至想好了“出招”之策,希望在三联合约期满的时候,把金庸的14本武侠小说囊括一起,成为他们的“金典品牌”,当然,合约吗,希望金庸能够“御披”,但是这边已经和金庸先生签订了合同,于是几个“领导”之间,你出“黄药师”的狠招,他出“段誉”的柔招,招招招相对中,几乎拼杀起来,当然,这其中不容否认,还有“领导”招。但是新闻出版局已经尽出完美的封面设计武侠小说,关键是金庸先生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了广州。 

      我有幸和金庸先生一起,他的笑声和浙江口吻,让我懂得亲近、博闻和师者的教导,对我以后的生存有深刻的印象,而在我和金庸老先生的倾谈下,良益颇深。我作为接待金庸老先生的后辈,在我扶着他的时候,他却很坦然笑说:我可是“侠客”喏,练了很多佛家和道家的武功,你放心,摔不着我的,而我偏偏“武侠”一把,搀着他上了宾馆的餐厅豪华包间,听闻他和大家谈“武尚”和社会中的艺德。当有时间,和金庸老先生谈武侠之道的时候,我发现他和蔼可亲。

       我聊起他的“令狐冲”和“段誉”,很喜欢他们的“侠”和“义”,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和江湖前辈的接触,获得了神奇的武功,还是人性为主;包括《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本是世俗之人:歪、斜、逗,甚至“烂”——走进了女人的怀抱,不爱他的女人阿珂也最后成为他的知音女人。

      我问金庸老先生,为什么他的“武侠小说”,武的动作少,而却被所用“庸迷”封为“金大侠”呢?而感情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中,却或浓或烈、或浅或深、或无或有呢?金庸笑说:我把我的武侠小说编了一首诗句,也许可以找到你要的“武术妙谛”: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诗”中,有神奇、有侠义、有爱情。最关键,点出了他所作的武侠作品:《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金庸武侠小说文化传统“侠情“金庸,原名称查良镛,“金庸”名称是“镛”字相拆。1955年,查良镛先生偶试身手,写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轰动一时,而“金庸”这名侠中大者也变成一个武侠“神话”诞生,至今人们都很喜欢他的武侠小说,而各类武侠小说的封面已经翻来覆去地成为“武侠联手”诀了,飞舞着读者的眼神。50年代,查良镛先生、梁羽生先生、百剑堂主同写武侠小说,人称“三剑客”。一日,他们突发奇想:在报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以展现“三剑客”“社会时互放的光芒”,给“新派武侠”留下一段历史见证,而且带红了金庸先生所在的《民报》,成为香港报界和读者的响导,不容否认,也是许多年轻人的感情世界增加了“侠义”和对女孩的“忠诚”,包括对中国传统的“忠义”,而在思想上把英国人“驱逐出境”。  

      在当代世界华人文化圈,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博大精深,无论从历史人文,或是琴棋书画说开,都大有可论之处,曾经读过其作品的人不计其数,以至于香港文学评论家林以亮总结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川金庸武侠小说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风靡港澳,印、70年代蔓及东南亚及欧美华人文化圈,自80年代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金庸武侠小说又热回了中国大陆。金庸武侠小说的涉及层面广泛。

      首先,金庸先生通过其妙笔为读者刻画出芸芸众生的千差万异的人格:乔峰的义薄云天、慕容复的阴险毒辣、郭靖的诚朴质实、黄蓉的伶牙俐齿、杨康的卖国求荣、杨过的深情狂放、张无忌的摇摆被动、令狐冲的淡薄名利、岳不群的狡诈虚伪、韦小宝的嬉笑人生,狄云的辛酸悲苦……这里的一位位“武侠奇人”,讲到底就是代表了历朝历代包括当今世上的种种人格。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出金庸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看出金庸自己对武侠世界以及对其中所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剖析、传承、重塑、弘扬、批判、反思和质疑……而小说中所描写的性格各异的人物、林林总总的琐事、所反映的复杂纷乱的社会、绚丽繁华的世情、所展示的山光水色、风俗人文、奇幻武功,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之中。而这些耳熟能详的事情,那些血雨腥风的斗争,都不过是现实社会大环境中日常生活的种种剪影或幻影罢了。这一点也成为金庸武侠小说吸引读者的因素之一。  

     当然,侠之为侠,在金大侠的武侠小说中,也有,但总在无形之中,所有的读者都会掉进小说的“圈套”。不小心,可以读到一些“比武”的意义,也可以看到武侠的精典神妙之处。  “比武”之事,令狐冲也曾做过,他言道:“站着打,我令狐冲在普天下武林之中,排名第八十九;坐着打,排名第二!”又道:“(坐着打排名第一的)那是魔教教主东方不败!”“站着打,我师父排名第八,我是第八十九。”“(你田伯光)天下可以排到第十四”云云。《笑傲江湖》中,这个应该是金庸书中唯一一次给武林中人排座次。而我们在看完《笑傲江湖》之后,又容易嘻笑一声,会发现这个排名是无稽之谈,也是令狐冲的江湖成分不足。  

      到了后来,令狐冲自己也说了:“我是骗骗田伯光的,哪里有这么回事了?武功的强弱,每日都有变化,有的人长进了,有的人年老力衰退步了,哪里真能排天下第几?”《笑傲江湖》这话直接指出了“比武”的荒唐,但“比武”的人又要说了,令狐冲见识浅薄,说过的话又怎么作得了准?是了,那我们找一位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辈,看他对“比武”有什么话说。可惜十五部小说翻完,不见有前辈站出来说话,说来说去,还是只有令狐冲,令狐冲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大抵是因为“无侠而侠”,但仍是侠义之行。  

        武侠小说中各人的武功,虽然肯定有高低之分,但并非所有人之间都有确实可信的实战资料,仅凭只言片语便牵强附会妄加揣测,不但大违作者本意,而且实在没有多大意思可言。但各人的武学境界,却是有章可循,我们可以看金庸先生致于段誉、杨过、韦小宝身上的情和义上看出,同时也把这些情意化为了武功的哲学所在,即使韦小宝的“流氓哲学“,也可以寻觅到叫“武功”的理论。 

      金庸评语:我自己与大侠完全不像。在香港别人叫我“查大侠”,我认为不是,这次去少林寺又碰到人叫我“金大侠”,我一回头对他说:“你要跟我比武吗?”小说其实是对作者真实生活的补偿和发泄,我自己没武功,所以就带进小说里去,想像自己有那么厉害,我不会喝酒,所以把萧峰写成酒量特好,我的小说里侠士武功都很好,还有机会打抱不平,我没有很漂亮的女友,所以笔下的女侠任盈盈、王语嫣都很美丽可爱,这是一种希望和理想,自己完全不是大侠,如果写自己,长得又不高大、不漂亮、不聪明,所以不能用写实主义笔法,有人批评我的小说太浪漫主义,武侠本来就是浪漫的,这与其它小说属于不同的两种文体,所以在武侠人物的塑造上也是各有千秋,侠情永在。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五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绝技胜常技(招数是武功的支架)  

代表人物:胡一刀,苗人凤,狄云,虚竹,段誉,任我行,岳不群,陈家洛,张无忌           绝世奇功也是一种潜藏的武术氛围,比如胡一刀的胡家刀、苗人凤的苗家剑、狄云的神照经等等,他们横行天下,靠的就是手上的绝技。其中,段誉的绝技只有北冥神功、六脉神剑两种(逃跑用的凌波微步和百毒不侵的朱蛤就不算在其内了),而狄云也只会“神照经”和“血刀法”,但在各自书中已是绝顶高手。又有如陈家洛、任我行些大师,武学甚杂,几可卓然成家,武功也是高的,但说到底,也无非是因为身有他人所没有的绝技。陈家洛先得百花错拳,尔后又匪夷所思地领悟庖丁解牛掌,任我行除吸星大法之外,于掌法、剑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胡一刀和苗人凤都是家传绝学,岳不群自宫练剑后,武功突飞猛进,希望成为新的东方不败。张无忌则是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及太极拳剑于一身。这些人武功路数各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说,得自“绝技”,他们内力深厚,或是日积月累之功(如胡一刀、苗人凤这类没交待内功来源的),或是陡逢奇遇之效(如狄云的神照经突然大成,虚竹被强灌内力等等);外功高强(这个是重点),如果段誉不会六脉神剑,岳不群不会辟邪剑法,那他们的绝世奇功也就显然不复存在了,重提开头的话:“他们横行天下,靠的就是那几项绝技。”  

      我把他们列入第一层境界,主要是说他们在武学修为上的相似性:因为身有绝技,所以远胜没有学过绝技的平庸之人。  

第二层境界:无招胜有招(招数表演 要看武术真谛)  

代表人物:令狐冲,萧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郭靖,杨过 

      “无招胜有招”五字,出自《笑傲江湖》,风清扬道:“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是真正踏入了高手的境界。……如你出手根本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笑傲江湖-十-传剑》)   

      令狐冲所用的独孤九剑,本身就是“无招胜有招”的实际表现,在此撇开不谈。我们先看萧峰,萧峰的绝技,乃是降龙十八掌,凌厉刚猛,无坚不摧。但没了降龙十八掌,萧峰的武功又会如何?当然会减色不少,但这种减色,与其说是武功上的,不如说是人物形象上的。  

     萧峰在书中从没用过“打狗棒法”,为什么?因为他是帮主,必须以德服人,而用降龙十八掌,才能烘托出萧峰的性格和形象。降龙十八掌之于萧峰,更多的是为了凸显他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而非拔高他的武学修为。试问没了降龙十八掌的萧峰,能否进出少林毫发无伤并掳走一人?能否单枪匹马血战聚贤庄?能否在少林寺前独斗慕容复、丁春秋、游坦之三大高手?答案是肯定的。  

        在第一层境界中,虚竹的“天山折梅手”、陈家洛的“百花错拳”、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也是可以运用天下诸般武学的绝技,但这个和萧峰又有所区别,“天山折梅手”包含天下武学精要;“百花错拳”似是而非地综合各派武功的精华;而张无忌在习得“乾坤大挪移”后,更是一夜间通晓全部武功,七伤拳、龙爪手使来,连崆峒五老、空性都甘拜下风。但这些武功说到底,注重的还是“招”,而非“意”,而他的绝学还在于用悟性搅动了武学的深层。   

     《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和《神雕侠侣》中的东邪西狂、南僧北侠,这两部书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武功相若”,第一次华山论剑时,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武功参差,比武时仿佛互相参照之后,都可以推测对手的功力节奏。王重阳武功略胜,但不久便驾鹤西去,他在仙游之前先装死,用一阳指废去了欧阳锋的功力,但从《射雕英雄传》中看来,欧阳锋在上桃花岛提亲时,武功已追上黄药师、洪七公二人。再看一灯大师,一灯大师武功本就高强,后来为制住欧阳锋,又从王重阳处学得先天功,按理说武功之强,应该已然凌驾于其它三绝之上,但纵观《射雕》和《神雕》,实在没有任何地方表现出一灯大师高于众人一筹。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洪七公身上,一次华山论剑时,洪七公降龙十八掌尚未豁然贯通,而精妙绝伦的“打狗棒法”更是不曾出手,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二十年后老洪降龙十八掌已到了从心而欲的境界,再一使上打狗棒法,天下还有谁能是敌手?洪七公的武功,他在与欧阳锋斗得两败俱伤后,“颇为后悔,日前与他拼斗,只消使出打狗棒法,定能压服了他”《神雕侠侣》所写的情况真是这样么?应该是,但这也不过一时之事,后来书里也说了,洪七公命杨过演练打狗棒法,而欧阳锋苦苦思索,终于一一破解。  

      《射雕英雄传》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武功相若,到了《神雕侠侣》中,又是东邪西狂、南僧北侠武功相若,之间各人境遇不同,年纪不同,武功却始终难分上下,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此六人都已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且看风清扬对于“无招胜有招”这一境界中人比武的解析。  

       风清扬道:“……学武之人使兵刃,动拳脚,总是有招式的,你只须知道破法,一出手便能破招制敌。“令狐冲道:”要是敌人也没招式呢?”风清扬道:“那么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得如何变如何,说不定是你高些,也说不定是他高些。”金庸老先生子在《笑傲江湖》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武功的奇妙之处。  

      这句话正说明了以上六绝艺成后武功时有高下,却又一直相若的根本原因。弹指神通、蛤蟆功、一阳指、降龙十八掌,乃至打狗棒法、灵蛇拳、黯然销魂掌都是有独到之处的奥秘绝技,但是对于六绝来说,那只是他们高深武功的表现形式,并非他们武功高深的原因,当然,金庸先生也是恰到好处地说出了要领。看裘千仞,动手只有铁掌值得称道,观金轮法王,前期是五轮换着用,后期则龙象般若到底,裘千仞先败于杨过,后败于金轮法王,已然逊了一筹。而金轮法王练至龙象般若功第十层,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金轮法王武学修为有限,极是练成一项奇功,也不过武功大进,实际上还是在“绝技胜常技”的境界徘徊,比之六绝的卓然成家,实有高下之别。  

第三层境界:无剑胜有剑(返璞归真 深不可测)  

代表人物:独孤求败,风清扬,东方不败,龙木岛主,张三丰 

     “无剑胜有剑”五字,出自《神雕侠侣》,独孤求败在剑冢中言道:“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这一层级别的,共同点是都在书中极少出手,多从侧面反映其武学修为之高。出手少,应是为了刻意显得他们的武功深不可测。“深不可测”这四字,便是无剑胜有剑的直观表现。但是也正由于太少出手,使本段的说理缺少实战论据,有些论证不免似是而非,姑且当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有人通过令狐冲的武学,推算出独孤求败应该也在“无招胜有招”之列,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仅仅在四十岁之前的独孤求败身上适用。  这里的“剑”应该是代指兵器,亦所谓“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我认为这个“剑”字也可以拓开来说。一个人的武学修为,首先表现在各种各样的招数上,招数练得精了,武功自然便高。待得一切招数被用活时,是为“无招胜有招”,这是招数上的返璞归真。而与人动手,招数之外,便是兵器(或说是招数的载体),从武功的表现上看,手掌、腿脚等等肢体,其实也是兵器,而“无剑胜有剑”,则是抛开了一切的表现形式,达到了内外一体,浑然天成,所以孤独求败终将放下利剑,孤独终老,甚至他的所得,也让巨鹰有所功力察觉。  风清扬是剑宗高手,想当然的话,他内功必定不高,说到风清扬,不可避免地要拿来和东方不败做比较,这二人一正一邪,同为《笑傲江湖》唯有的两个绝顶高手。和风清扬的不出手不同,东方不败的武功在“绣花”一节中有过直观的表现,合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上官云四人之力,仍对东方不败无可奈何,斗了一阵,功力最差的上官云率先退出战斗,跟着是向问天倒下,如果不是因为牵挂杨莲亭,那任我行和令狐冲败退也只是时间问题。  

      《侠客行》中的龙木岛主显露过一次武功,那便是联手和石破天过招,结果斗到油尽灯枯,携手赴了黄泉。但“侠客行”神功实在匪夷所思,当时的石破天已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人,谁败给他都是正常的,要真正判断龙木岛主的武学修为,我们不妨换个角度。  

     话说龙木岛主座下有一些弟子,张三、李四是其中很普通的两个人,每过十年,他们便来中原邀请各门派帮会的一把手上侠客岛喝腊八粥,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岛上是武学秘笈,只知道几十年来上岛的众武林高手无一归来,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没人敢拒绝侠客岛的“赏善罚恶”令,这是为什么?实在是因为张三、李四武功太高,即使穷一派之力,也打这二人不倒。  

       那张三李四的武功从何而来?按书中交待:“(龙木岛主)从盗伙之中,选了六名识字较多,秉性聪颖而武功低微之人,分别收为徒弟,也不传他们内功,只是指点了一些拳术剑法,便要他们去参研图解…各人的见地却又各自不同…”看完《侠客行》后,都知道这些图解其实是误导人的,可看,而不可用,因此各人的见识才会各有曲折,但为什么张三李四等人明明练错了,却仍然成就了一身惊人武艺。其实,有些武功关键在练的人是谁,效法的功力也就不再一日而语。  

      练错武功,反而成就一身神技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但欧阳锋练的那部“九阴真经”,实在是错得精彩,由于郭靖太过憨厚,采取了完全颠倒的办法,导致物极必反,从而助就欧阳锋开创了武学境界一片新天地。  

       但张三李四的错法,显然又与这大有不同,他们的错法,应该是实实在在的错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这儿并不适用,所以各有所得。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太极剑”的段落,之后张无忌凭此柔中克刚,大败赵敏的鹰犬,按照一般眼光看来,张三丰两次使出来的剑法是不同的,也便是“错”的,但在张无忌眼里却是相同的,要知道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  “侠客行”上的注释图解,一样是“招”,虽然似是而非,但是其中是否还是多多少少折射了一些“侠客行”武功的原意呢?或许也是有的,也或许没有,但其中必然折射了一门高深武学的道理,试看龙木岛主的武功、张三李四的武功,都是在故弄玄虚的图解中悟出来的,而武当派掌门愚茶这种高人,更不会因为妙谛拉开架式,演示几个动作就“又惊又喜,也不多问,便一齐来到侠客岛上”了。  

      那么重意不重招的武学境界,叫做什么?令狐冲得风清扬指点后,剑法中有招如无招,存招式之意,而无招式之形……这是《笑傲江湖》的“招”,也在说道和拍击中,出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龙木岛主的武学同张三李四一致,不过除了和石破天过招外,再没有其它的参照物,姑且也称一声“深不可测”吧。从书中描写看来,说龙木岛主比张三李四高出一个境界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江湖,是年轻人的,一味的让张三丰这种活化石显示惊世骇俗的武功,不但会削弱张无忌等主要角色的光芒,也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但赵敏就要带人杀上来了,此时武当四侠被擒,小殷和小俞废了,

      张三丰再不出手,于理不和,而且金庸老先生本身就有意刻划出张三丰一代宗师的形象,于是最后采取了让他先受重伤,然后由张无忌代手,以太极拳剑败退敌人的方法,托出书中的年轻人。  

      张无忌的神功疗伤,在第二次中玄冥神掌后表现得极其匪夷所思:“张无忌微微一笑,体内九阳神功发动,将玄冥神掌的阴寒之毒逼了出来,头顶便如蒸笼一般,不绝有丝丝白气冒出……在九阳神功运转之下,两个掌印自黑转紫,自紫而灰,终于消失不见,前后不到半个时辰。”《倚天屠龙记》中玄冥神掌的威力,应该更在金刚般若掌之上,而张无忌疗伤如此轻松,所以张三丰远不及小张。   

      九阳神功和玄冥神掌,一个至阳,一个至阴,以阳化阴是武学乃至自然界中最五行的道理之一,因此张三丰内功虽强,已至阴阳相济、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却不能助张无忌驱除体内的寒毒,而张无忌至阳的九阳神功则可以办到。张三丰虽也有“纯阳无极功”,但“纯”与“至”,一个浓度一个深度,毕竟有所区别。 

 第四层境界:无武胜有武(真作假时 假也真)  

代表人物:扫地僧,石破天,周伯通 

      “无武胜有武”是依照“无招胜有招”的格式杜撰的,按字面意思解释,意为“因为无心武学,反而胜过了醉心武学的人”。   

     类似于“无武胜有武”的道理,其实再世间广泛存在。再以歌唱为例,凭一两首代表作扬名的流行歌手,是“绝技胜常技”;唱功出色,哼也能哼出经典的菲姊、欢哥,乃至辞世不久,音域并世无双的帕瓦罗蒂,功力自有高下,但同属“无招胜有招”之列。  

     《天龙八部》中的绝顶高手,应该是金庸武侠中最多的。而且纷至沓来,让人颇有目不暇接之感。  

       无量剑的左子穆、辛双清,神农帮的司空玄,这是最早出现的一派宗主,但听钟灵说道,她的爹妈、钟万仇和甘宝宝显然又比这些人胜了一筹,而钟万仇为了对付段正淳,又去邀请“四大恶人”前来助拳,之后南海鳄神出场,武功果然奇高,不想叶二娘又把他扛过去了。待得段誉回家,众人这才恍然:“他老子更是了得。”但段正淳只不过是个王,后来的那皇兄段正明才是皇室第一高手,跟着“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出场,呱呱不得了,他虽然残疾,但家族兄弟中,段正明也承认自己功力颇有不如。      之后段誉中邪,段正明便带他去天龙寺求助,天龙有四本,据说武功都和段正明差不多,而四本之上,更有枯荣大师,天龙寺人才之盛,那是不用说了。岂知之后又跳出个鸠摩智,以一己之力对抗段氏六大高手,最后竟还全身而退,如此武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从后面书中看来,起码有乔峰、萧远山、慕容博三人可以与鸠摩智相抗衡,除此之外,还有天山童姥、李秋水、无崖子三大奇人,再加上段誉这个一因素+虚竹这个二因素,真可谓“江山如画,一代侠士胜豪杰”。  

      扫地僧这个人物的出现,颇有一种佛教之深的渊源。一直在藏经阁中扫地,看到的应该都是少林派的武学典籍和佛经。但之后现身说法、侃侃而谈之时,他不但对“小无相功”挖掘出了如指掌,更对尔虞我诈的国事信手拈来,大有“宋辽大理吐蕃西夏吾视之若掌上观纹”之感。虽然于理不和,但他已经沉迷在佛学、武侠书中,闭眼之间,可以看到你我他。此人的出现,不仅仅弘扬佛法,或可说是佛祖的金色化身,据说佛祖掐指一算,上下五千年的事都能推断得清清楚楚,而武学呢?他却似有非有,扫地时有,讲佛时有,最后还可以带着群僧随他起舞飞,其他的轻功高僧也落于其后。  

      扫地僧的武功怎么来的?从书中看来,应该是源自佛法,熏熏然中,佛法高铸,于是轻松迈过了所谓的“武学障”,神功自成。看他的几次出手,都是“拍出一掌”,无所谓什么“大金刚掌”,“金刚般若掌”云云,结果绝招不计其数的萧远山、慕容博在他掌下如同婴儿,当真是“死去活来”,防御之时,手不动足不抬,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墙”在其四周,比之“金刚不坏体”,不知功力包容多少倍。据《射雕英雄传》周伯通的武功和武学,历来都是被低估的,但金庸让他做后五绝之首,当然有着充足的道理。其实在武功上,周伯通早已胜过了前后四绝,看看《射雕英雄传》中疑似和四绝武功差不多的裘千仞,在和周伯通动手后狼狈到了何等地步。《神雕侠侣》的结尾也说,“黄药师、一灯大师都自知尚逊周伯通三分”。  

      话说回到武学境界上来,周伯通的“无武”表现在他虽然痴迷于武学,但与其它武人的动力完全不同,他纯粹是把武学当成了一件乐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的两大神技“空明拳”和“双手互搏”,都是追求好玩的产物,更是开辟武学千古未有之新境界,令人神往至极。  

     《神雕侠侣》的结尾,周伯通被推举为后五绝之首,黄药师如是说道:“我黄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  

     所以说,周伯通也是在无形中出现了新功力。另外说到武功,《侠客行》石破天也是高得匪夷所思。像谢烟客,白自在这等人物,已是江湖上罕见罕闻的高手,但敌不过张三、李四。龙木岛主的武功,那更是惊世骇俗,已非凡夫俗子所能窥测。然而石破天“侠客行”一成,龙木岛主便由神还原为人,二人联手尚且斗石破天不倒,最后一齐笑着去了黄泉。 

     《侠客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寓言故事,“无武胜有武”是其精神的一个折射,石破天也是个混沌小子,甚至没有任何的文化渊源,他可以从看得基础上,悟解洞中“侠客行”真义,也是谢烟客他们找不到的“真味”。   

第五层境界 武从侠中来(俗中有武 情中有侠)   

代表人物:韦小宝、段誉 

     韦小宝是《鹿鼎记》中的大江湖、大傻子、大英雄,敢把皇帝“拉”下马;而段誉是将来大皇帝,却阴错阳差地闯进了江湖,但惜香怜玉、忠肝义胆、侠情在身,他们都有一种敢作敢为的精神:做到底,直到有结果,但是,不缺“侠”。韦小宝的命运,开始就和武术结缘,但却把武功书籍当了垫脚石;而段誉并没有想学武功,却有老僧亲自教导六脉神剑,偶尔发挥无上功力,但生活中,还是用爱和侠与萧峰结为兄弟,和王语嫣成为夫妻。 

      他们身上的故事,各有特色,韦小宝很聪明,却有江湖人没有的宫廷经验,而用宫廷经验对付江湖人,连师父陈近南也会少少“受骗”,对于苏荃、阿珂、双儿她们的爱情,也是从无到有,唯独对阿珂,心中早有“我死了!”“我死了!”的一见钟情,但还是以“让”为主,直到阿珂毫无顾忌的走到自己的身边。 

     关于他的情感生活,却又充满着奇异。在皇宫中结识了沐剑屏、方怡和小公主建宁,在前往五台途中又收了丫环双儿,去王屋山时又钟情于曾柔,后来在少林寺下见到了阿珂,更是施尽了平生本领,死缠不放,对神龙教主夫人洪荃又是惊为天人,虽然小小年纪,却是天生情种,见一个爱一个,本来他的长相、本领都不佳,是不能令人产生爱意的,但是又无法逃避他的死缠烂打,他把心一横,是什么无耻的事都能做得出的,那些女子被他看上了,要想逃脱却也是难上加难。    

      在他衣锦还乡回到扬州之时,洪荃带着沐剑屏、方怡追踪而至,而阿珂也随台湾郑克爽到了丽春院,这样一个时机被韦小宝碰上,他是怎么也不会放过的,因而丽春院中一场混战,韦小宝与众女子大被同眠,说不尽的春光,也正是这一次,众女子才不得不跟随着他,可说是半随天意半由人。 段誉也是情中之人,对王语嫣的爱情也是真到透顶,还用“神仙姐姐”的称呼,转移到她的身上,当王语嫣不爱他,而爱表格慕容复的时候,他仍然做她的保护人,为她牺牲到底。说了他们的爱情,没有强迫、没有占有、没有遮掩,都是一个情之带出的男人气魄。相对来说,当他们在朋友和兄弟中交流的时候,依然会“义气当先”。而他们的为人、处世和武功,也在感情的生发中体现在手指和心中,变成不灭的侠客。感情最忌讳的是撑着肚子直打嗝的恋爱方式,对段正淳而言是不存在的,四处留情的他,爱人爱到控制不住自己,每段恋情都是倾心相恋,这若不是自虐,就是自恋。或许有些人天生容易得到别人的感情,有些人却注定只有付出的份,所以刀白凤、甘宝宝、秦红棉、阮星竹、王夫人、马夫人得把前辈子因情痴,变成这辈子义无反顾的等待。  

     旧情如梦逐烟尘,爱情有时是无道理的,所以阮星竹一个人在江南的镜湖小筑,痴痴地盼着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再来的情郎,甚至无道德的抛下阿朱、阿紫两位女儿,让她们从小流落江湖,阮星竹的生命,存在於过往的柔情岁月,而把做母亲的感觉放弃了。从她们的身上,也在演绎大人的感情故事,千丝万缕的人物和情节中,段誉扮演了联系各旁支的主线的作用,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是由段誉引出。段誉在佛法的熏陶中长大,放着好好的王子不做,“没有”武功,也敢一个人到江湖上乱闯,还好瞧热闹,好管闲事,却好运连连、艳福多多,但是个情意深重的男子。   

      在《天龙八部》中,描写刻画的人物,加上许多与段誉有瓜葛却影响巨大的人物如阿朱、阿紫、马夫人、耶律洪基、游坦之、段正淳等,主中有次,主次交融,形成一幅灿烂的众星拱月式的人物画面。如此庞大而不松懈的横幅和内容,足以傲视金庸以往的所有作品。但如果靠这个框架所表达的思想,仍无法超越前面的作品,单佛学而论,《倚天屠龙记》便能与之一争雄长。但《天龙八部》之所以能被称为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震古烁今,空前绝后,是因为书中塑造了萧峰这一顶天立地的艺术形象,但是,有一点,他们中的侠义、伪善都为段誉的“侠”披上了外衣,让大家为之感动、振奋和高兴。而韦小宝呢?他的故事虽给人荒诞怪异之感,单身却又是有其合乎情理之处。韦小宝的本事没有,其一套迎逢拍马之术却也可称得上是盖世无双,在扬州城中,虽然胆小怕事,但是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位正义之士,为了讲江湖道义,帮助江洋大盗茅十八诛杀清兵,又设计让茅十八带他到北京城游玩,在被太监海大富捉入皇宫后,又巧妙地得已安身,由于他是一个不通世事的顽童,又不识皇帝真容,因而与小皇帝康熙在打斗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后来又帮助康熙除掉了把持朝政的奸臣鳌拜,从而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成为满朝文武迎逢的新贵,更因为杀鳌拜报了天地会的青木堂主被杀之仇,从而应誓成为新的堂主,在五台山上智退西藏喇嘛救助顺治帝,平定神龙岛,功震罗刹国,破云南、西藏、罗刹联盟,立下了一连串的奇功,因而仕途发达,官运亨通,成为康熙帝的第一宠臣。 

      但是,韦小宝脚踩两条船却不忘义。韦小宝既是天地会的香主又是朝廷的“鹿鼎公”。义,在江湖上就好像今天的"信用",是非常重要的侠,在这个上面必须讲重“情”。皇上多次命韦小宝去剿灭天地会,韦小宝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宁愿在一个叫通吃的孤岛上生活数年也不愿从命;天地会也多次逼韦小宝去刺杀皇上,韦小宝也没有答应,直到后来向顾炎武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皇帝是个好皇帝,弄得顾炎武等哑口无言。他发愣地看着手中握着的藏宝图,一直害怕把康熙的龙脉挖断,竟视之为一张废纸。像韦小宝这样把义看得比无价之宝藏的,恐怕也是屈指可数的,但其中那有侠义为基础,如果说他是一代大侠,谁能说什么呢?他的疯?他的颠?

      其实,都不是,而是情中有侠,把他低俗、反差、没有文化的性情变成了大侠的风范。所以,连金庸先生也说韦小宝是“混世法宝”。 

      金庸评语:我写了开头不久的韦小宝,在创作中思维有点改变,突然想把他作为一个中国的劣根性的典型,但忘我、寄情,我鲁迅先生阿Q正传就有这样人物,给我震撼很深。他写了一个中国人最劣根的个性——精神胜利法。我有时也觉得精神胜利是少数人很不好的一种缺点,其实更多的人,不诚实了、贪污腐化了、损人利己了,这种事情,却成为少数人生活困难、生存竞争很激烈中的刺激“待遇”。所以我在《鹿鼎记》中比较集中地描写了韦小宝在宫廷和江湖的阿Q精神,也就有让自己舒坦一些的意义了。但是,在武侠小说中表现认为的阿Q精神,主要是反映社会的一种差距,同时让人们看到他们身上的善良、质朴和侠义。 

      金庸曾经在给媒体的信中,有自己对“八风吹不动”的人生境界解释:“佛家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讽、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别人背后诽谤是‘毁’,背后赞美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詈骂攻击是‘讽’,痛苦是‘苦’,快乐是‘乐’。

      而其实,这八风不动也在他的武侠小说中体现出来了,包括在令狐冲身上,当亲人和爱人不相信他的时候,他痛苦、孤独,但却不失侠心;而韦小宝也是这样,当康熙皇帝和天地会对他有忌讳的时候,他只能在名节受损时,用“避”的方式,让他们都重新相信他。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出金庸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许这就是他“八风吹不动”的人生法则吧,也和武侠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共享。我们可以从金庸先生对武侠世界,以及对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传承、重塑、弘扬、批判、反思和质疑中,找到真爱和大侠情怀……而小说中所描写的性格各异的人物、林林总总的琐事、所反映的复杂纷乱的社会、绚丽繁华的世情、所展示的山光水色、风俗人文、奇幻武功,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之中,但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情感息息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说中这些耳熟能详的曲折情怀,那些血雨腥风的武中搏斗,我们还可以从商务和尔虞我诈的现实中,找到种种剪影或幻影。当我提出这点来的时候,金庸老先生很谦虚,说“自己只是个作者,所以的荣誉都是过眼云烟”。或许,这一点也成为金庸武侠小说吸引读者的因素之一。总之,“金大侠文化现象”是社会现实的实质,也是武侠精神经过岁月洗礼后的展现和新生,是人文精神渴望“侠”之精神的呼声和企盼,这也是是文学作品中最扣人心弦之处。 

      在谈到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同时,感受他的语言中也有文化的氛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我激动地说起,“有机会一定会把您老人家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改编成30集的电视连续剧”。 

      他笑说:好,我也给你“免税”,这部小说是一本武侠小说,也是世俗小说,我用了心。希望你能好好地编编,改改也行,毕竟这部小说是我个人写的,如果你能改得更好,我也心甘情愿。现在虽然有很多的电视剧、电影出来,我还不满足,希望有更好的作品过人眼目。 

      我很钦佩金庸先生的“侠“之精神,他的武侠小说经历了30年,还能吸引读者沉醉“武侠”之梦,当我和他谈起小学时,就开始做“郭靖”时,他开心地笑起来,指着我说:那你也是英雄了得了!郭靖可是我心中的神,有爱情、有侠肠,这样的英雄,现在少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