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限性疾病种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40:08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发表时间:2010-10-23 发表者:李凡成 (访问人次:715)

说明:

以下治疗方法,都是经过临床应用,在医学期刊上发表,或中医药本科院校教材上反复录用的经验方。很多种外治药物病人可以自制,方便、经济、有效。

 

脓耳的外治法主要针对邪壅耳窍、耳痛、耳内流脓等病机或症候进行外治处理,主要方法如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

1、滴鼻法:适用于脓耳见耳内闭塞,或有鼻塞不通等症。鱼腥草液、双黄连粉针剂溶液、银黄注射液或抗生素滴鼻液之类滴鼻,消除鼻窍邪毒,以免邪毒窜耳。侧卧偏头位,使药液达到咽鼓管咽口处,以宣通耳窍,促进中耳腔的通气引流。

2、止痛法:急性脓耳早期,鼓膜尚未穿孔,耳痛重,用2%石碳酸甘油滴耳(鼓膜穿孔后禁用);急性脓、慢性脓耳急性复发,耳内疼痛明显者。用虎耳草汁滴耳,或鱼腥草液、双黄连粉针剂溶液、银黄注射液之类滴耳,每日3次,解毒止痛。

3、清洁法:主要针对耳内流脓情况,以及时清除耳内脓液,保持耳内干燥或耳脓引流通畅,促进邪毒消散与病情好转。可用3%双氧水或淡白醋(凉开水、食用白醋各半)清洗耳内脓液,至干净为止。清洁次数应根据脓液多少而定,耳脓量多者,每日宜3~5次,耳脓液量少者,每日1~3次。清除耳脓后,再行滴药法或吹药法。

4、滴耳法:主要针对耳内流脓,采用药物滴耳的方法,根据脓液性质与量的多少,可选用不同滴耳剂。

(1)水溶性滴耳液:适用于急性脓耳鼓膜穿孔后,以及慢性脓耳复发后,耳脓稠浊、量多者,可用鱼腥草液、双黄连粉针剂溶液、银黄注射液之类滴耳,或用西药抗生素滴耳液,每日4~5次;根据临床报道,还可用自制滴耳液,如:

①参连滴耳液:苦参3份,黄连2.5份,大黄1.7份,乌梅2份,按中药注射液工艺流程制剂,每ml含生药0.1g,滴耳,每日2次。

②复方黄连滴耳液:黄连100g,水煎浓缩60ml,加冰片1.5g,麝香0.5g,甘油混合剂10ml,注射用水10ml,每次3~6滴,每日2次。

③芙蓉滴耳液:芙蓉叶、生大黄、丹参各200g,水煎浓缩致200ml,加甘油20ml,蒸馏水10ml,每次滴入2~3滴,每日1~2次。

④银连液:金银花30g、川黄连30g,黄柏、蝉蜕、地肤子、薄荷各30g,水煎浓缩备用,滴耳。

⑤螵麝冰连液:海螵蛸1g,麝香0.03g,冰片0.3g,黄连1.5g,置一小瓶内加注射用水适量浸泡,如脓液中挟有血液者加红花0.5g。每日3次,每次5滴。

⑥三鲜汁:鲜蒲公英60g,鲜生地黄30g,鲜金银花叶60g,用水洗净切碎,用纱布包好绞汁,取汁滴入耳内,1日3次。

⑦穿心莲虎耳草汁:鲜穿心莲、虎耳草适量,捣烂取汁滴入耳内,1日3次。

⑧四黄苦参液:黄柏、黄芩、黄连、黄芪、苦参,水煎,浓缩,以药滴耳。适用于急性脓耳与慢性脓耳,耳脓较多,黄浊。

(2)油剂性滴耳液:适用于急性脓耳后期,以及慢性脓耳迁延期,耳内脓液黏浊量少。常用抗生素油剂滴耳液。一次滴耳后药物在局部保留时间较长,每日滴2次即可。根据临床报道,中药油剂滴耳液很多,如:

耳炎灵滴耳油: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20g,冰片研面3g,麻油500ml,液状石腊1000ml。制法:先将前五味药放入油锅内,浸泡24小时,然后加热炸药至黑褐色为度,滤净药渣,加入石腊、冰片面,搅匀,过滤,分装10ml滴瓶内备用。适用于急性脓耳或慢性脓耳,耳内脓液黄浊。

②柏子仁麻油:柏子仁,以麻油(食用芝麻油)浸,以油滴耳。

③玄参滴耳油:玄参150g,百部90g,前汁次,浓缩至500ml,过滤,加枯矾粉(过100目筛)30g,加入麻油或甘油1000ml,冰片0.6g,搅匀备用。

④核桃油:核桃仁挤榨出油,每100ml加入冰片4g,以油滴耳。

⑤鸡蛋黄油滴耳:将鸡蛋煮熟,去蛋壳和蛋白,留蛋黄放锅内用小火炼出油,去蛋黄渣,取油。以油滴耳。

⑥参柏油:冰片4分,枯矾6分,苦参、黄柏各10g(研粉过筛),共研粉,麻油放入铁锅内烧开,冷却数分钟后,将药末倒入麻油中调匀。每次2~3滴,每日2次。

⑦蜈蚣冰片油:蜈蚣1条,冰片3g,麻油30g,把蜈蚣放入油内炸微黑色,取出蜈蚣不用,待麻油未冷前,放入冰片溶解摇匀,每日2~3次。适用于慢性脓耳。

⑧黄连滴耳油:黄连素5g,甘油1000ml,石碳酸0.5ml。

(3)酊剂滴耳:主要用于耳内脓液已净,但鼓室湿润不干的状态,每日滴耳1~2次即可。最常用的是4%硼酸乙醇,硼酸可消炎,乙醇具有挥发性,可促进鼓室干燥。也有用自制酊剂滴耳,如:

①鲜地黄酊:鲜生地黄适量,60%的乙醇浸泡4周,将生地黄挤压取汁后与原液混合,每日3次,每次2~3滴。可用于急、慢性脓耳。

②白背叶酊:鲜白背叶500g,捣碎,加60%乙醇100ml,浸泡10日,过滤去渣,使用时加入氢化可的松0.2g搅拌溶解,每日3次,每次2滴

(4)动物血滴耳:用于急性脓耳。用鲜鳝鱼血、鲜麻麻雀血滴耳,每次几滴,每日2~3次。

5、吹药法:急性或慢性脓耳,鼓膜穿孔、流脓,可用药粉(研粉,过100目筛,装瓶备用)吹入耳内(进入鼓室内)。此法应由医生操作,以喷粉器吹入最佳,薄薄一层即可,不宜太多,患者自行吹入则可能药粉太多,堵塞了鼓膜穿孔,妨碍脓液引流,反致产生变证。每日1~2次即可。常用的粉剂有:

①珠黛散:珍珠、青黛、硼砂、寒水石、冰片。

②龙矾散:煅龙骨、煅明矾。

③冰麝散:冰片、麝香、龙骨、樟丹、黄连、牡蛎。

④冰黛散:黄连、冰片、青黛。

⑤吹耳散:蛀竹屑粉、五倍子存性、枯矾、青黛、硼砂、黄连、轻粉、冰片。

⑥烂耳散:穿心莲粉0.25、猪胆汁0.25、枯矾0.5。

⑦耳疳散:五倍子存性、黄连、黄丹、枯矾、龙骨、海螵蛸、麝香、冰片。

⑧鹿角霜、海螵蛸、煅龙骨、枯白矾各15g,冰片1.5g,抱鸡蛋壳21个(焙枯),研粉吹耳。

⑨硇砂散:硇砂3g,轻粉、雄黄各1g,冰片0.1g。适用于鼓室或外耳道有肉芽、息肉者。

⑩枯轻散:枯矾、雄黄各10g,轻粉2g。适用于鼓室或外耳道有肉芽、息肉者。

此外,临床上还可用冰硼散、六神丸(研粉),以及其他很多种自制粉剂吹耳,近二十年来临床报道的此类自制用药有数十种之多,包括使用中药与西药相混合的多种粉剂。

6、药捻插耳法:红升丹60g,冰片3g,麝香1.5g,研细末,用脱脂棉搓成长2~3cm,直径1mm的棉捻,消毒备用。洗耳道后,以75%酒精浸湿棉捻,并在药粉中蘸匀放置外耳道底部,与鼓膜保持约2mm距离,每日换药1次,连续4~5日。

7、鼓膜涂药法:鼓膜中央性中小穿孔,中耳腔干燥无脓,先清洁外耳道,再在鼓膜穿孔边缘涂抹去腐膏(当归、紫草、白芷、血竭,麻油煎熬成膏,加入少许麝香即成)每周1次,连续3次左右。然后向耳内吹入聪耳再生散(三七3g,血竭6g,儿茶1g,龙骨6g,石膏2g,赤石脂6g,乳香、没药各1g,冰片少许),每次约0.01g,每日1次,以促进鼓膜愈合。

8、外敷法:脓耳耳后红肿疼痛者,局部以醋调紫金锭外敷,或芙蓉膏搽涂,干则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