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戒色后频繁遗精:贵州日报新闻:现代企业制度点燃改革活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7:42
从“工厂制”到“公司制”:
现代企业制度点燃改革活力
贵州日报新闻 时间: 2011年11月21日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

生存篇
让时光回到十多年前。
尽管建于“三线”建设时期的水矿,历经数万创业者波澜壮阔的一次创业铸就一定辉煌,但在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中,也使这个国有大型企业出现了无可奈何的尴尬。上世纪末期,改制前的水矿曾一度陷入生产难以为继、生活难以为继、一年拖欠工人工资达5个月的困境。
“那时候,全国煤炭行业都比较低迷,水矿也不例外。”据水矿集团总经理倪德飞介绍,当时的水城矿务局装备落后、产量低、生产效率低、发不起工资、社会包袱重,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水矿人辛辛苦苦干了30多年,到2000年产量也只有400多万吨,销售收入5亿元,连年亏损。企业人员有3.5万人之多,最多时高达4万人,而人均产煤量不到100吨/年,人均收入4700元/年,生产效率低,职工收入差。
从2000年开始,伴随着煤炭行业的整体好转,水矿生产形势也开始有所好转,煤炭产量恢复到425万吨,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较短的时间内步入恢复性发展轨道。
然而,真正让水矿涅槃的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001年11月18日,对水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天,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正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
公司实现改制,但依然矛盾重重。如何摆脱困境而再创辉煌,成为水矿集团领导层的攻坚课题。面对积重难返的企业现状,以董事长、党委书记魏永柱为首的领导班子下定决心,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背水一战,闯出一片新天地。
2002年,抓住“西电东送”有利时机,水矿按照“全面调整,快速扩张,做强做大”的发展思路,开始实施“加快改革发展,实施二次创业”战略,“让矿区美起来,让职工富起来,让企业竞争力强起来”拉开帷幕。
按照规划,水矿计划用4年时间,实现产量翻番、效率翻番、效益翻番、人均收入翻番。到2005年,原煤生产总量从400多万吨上升到800万吨;煤炭销售收入达10亿元,利润5000万元,非煤产值3亿元,利润1500万元;人均产煤500吨,收入1.5万元;百万吨死亡率稳定在1以下。
于是,水矿从建立科学决策机制、转变经营机制等入手,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系,积极实施新矿区开发建设、老矿区技改和主辅分离等创业之举,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改革。“二次创业”开局之年,水矿原煤产量474万吨,同比增长47%;销售收入76965万元,同比增长5465万元,在岗职工人均收入9662元,各项指标创出历史新高,展现出新局面。
从“工厂制”到“公司制”,水矿改革发展的活力由此点燃,企业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