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男生备皮视频:《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04:30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二战的阴云尚
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 而另一方面,
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
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
是其中的一员, 他抽烟酗酒, 不求上进, 但是在他心底,一直
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1951 年塞林格出版的“现代经典”《麦田里的守望者》使他成为
二战后界于神秘主义和奇想之间的小说代表。小说刻画的一
位出身于富足的中产阶级的16 岁中学生霍尔顿是当代美国
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小说反映了20 世纪50
年代对现状不满的中产阶级少年的情绪: 既不能与社会同流
合污,又不能与社会隔绝。当他们了解了成人社会的种种欺骗
之后,决意与它分裂。霍尔顿代表了美国20 世纪50 年代城市
青年的苦闷和彷徨,在他身上凝聚着“垮掉的一代”的许多特
征。小说取名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寓意是深刻而富含讽喻
的。霍尔顿自己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却向往当一名麦田里的
守望者,自己正在向悬崖跑去,还想拯救千千万万向悬崖跑去
的孩子。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经历的青春期危机,无助的探索
和追寻过程,以及最终的特殊解决途径---妥协,从而细致入
微的再现了青春期代表人物霍尔顿寻找自我, 寻找自身位置
却又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的矛盾复杂状态。本文将从二战后
美国社会状况和青少年心理两个方面分析霍尔顿的成长历程
以及产生一系列精神危机的根源。
1 霍尔顿精神危机的根源
霍尔顿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物
质文明取得很大的发展, 人们的兴趣集中在物质追求和物质
享受上,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已被摧毁,生活方式发生
了急剧的变化。二战后美国社会的腐败堕落,物质生活丰足而
精神生活贫乏,造成人们的孤独感增强,对自我价值和前途深
感迷茫, 社会的多变性和投机性使青少年的成长转变进行得
更加困难。这是造成霍尔顿精神危机和成长困惑的时代背景,
也是他所无法摆脱的困境。
霍尔顿的精神危机的根源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社会人与
人之间冷漠和残酷的社会关系, 另一方面还因为青少年青春
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
森在其以弗洛伊德心理性欲渐成理论为基础发展的心理发展
渐成理论中指出,人的社会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
段面临一个主要矛盾。对青春期阶段而言,主要矛盾是自我实
现和自我迷失之间的冲突。青少年面临两个问题:我究竟是谁
和我将会成为什么样子。他们留恋熟悉的天真童年,害怕踏入
陌生的成人世界,受着艾里克森所称的“延缓期”之苦,在变与
不变之间艰难地挣扎。由于霍尔顿跨越“儿童”与“成人”两个
世界的边线,因此带着矛盾的双重特征。他既欲同“成年人世
界”疏远,又受其熏染。社会像一只无形巨手,正将他拖下悬
崖。丑的一面主要不体现他的“本质恶”,而说明他受周围世界
耳濡目染,是个受害者。但他毕竟有孩子的单纯,未被彻底同
化,他的坠落也不像“成年人”那样不可救药。就像马克·吐温
塑造的哈克贝利一样,塞格林刻意揭示霍尔顿善的一面,似乎
在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离经叛道者正名, 但塞格林通过
处于极度思想混乱的青少年的思想描述, 极其强烈地提出了
社会扼杀下一代精神生命的现实问题。
2 霍尔顿对爱和自我的寻求过程和从抗拒到妥协的
心理历程
首先表现在霍尔顿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十六岁的霍尔顿
从年龄上来讲,理应做好准备告别纯真步入成人的行列,而从
其心理发展而言,正处在一个困惑的人生过渡阶段,经历青春
期危机,深受成长之苦跨出这关键的一步又决非易事。在步步
接近成人世界的门槛并将跨过它进入成人世界的时候, 他开
始感到忐忑不安、心绪不宁。他的身体不断发育,而心体却未
发育健全。他珍惜儿童世界的单纯、简单和童贞,反感成人世
界的虚伪、腐败和假模假式。他拒绝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而
是竭尽全力保持不变,迷恋于永恒不变的东西,梦想永远不要
长大。另外,他处于自我实现和自我迷失的矛盾之中,渴望知
道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和未来的方向, 却又找不到自己的价
摘要: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一。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所经历的困顿和迷茫反映了青少年成长过程
中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问题。霍尔顿在其无助且无望地探索成长的过程当中,既遭遇了所有青少年在青春期必不可少的层层危机,
但同时又在探索和追寻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思想的转变和精神的顿悟。他的成长经历对于各时代的青少年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