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到医院开病历证明:孔子 中庸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4:38:20

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和“礼”比较重要外,“中庸”思想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仅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他概括了中国人为人处事之道。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子注说:“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有人误会“中”就是不彻底,有人误解“中”是模棱两可的意思,有人误解“庸”就是庸碌的意思,凡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这些认识都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中”其实是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意思。所谓恰到好处就是说大凡事物必有两端,两端也就是阴与阳,恰到好处就是在把握好两端的一个适合的度,这个度也就是中。

    我认为中庸有以下内容:[1]事物是一个整体,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构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浑然一体。[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极在“中”的支配下和谐于一体并随之互动,在动态平衡下渐进地相互消长,从而使事物不断发展变化。[3]“中”是动态的中,也就是“时中”。“中”也是我们通常讲的“度”,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这个度,就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4]中和。《礼记·中庸》把中和的思想提到了宇宙观的高度。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中和之道是天下最普遍的法。[5]中庸与权变的关系,也就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中庸要求事物从时间而言要保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和谐;从空间而言,要保持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从动态而言,要保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和谐。所谓发展变化中的和谐就是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最不容易留下后遗症的方法、最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改革与发展,这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合的过程。因为中庸是“时中”,是动态的、是与时谐行的、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中庸有阴阳兼备、刚柔并济、该强则强、该弱则弱、一张一弛的特点。

    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中庸就是认真对待好事处两端,承认两端,超越两端,超越了两端就是所谓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说,一方面是利害说。就道德方面,所谓做事恰到好处,即谓某事必须如此做,做事者方可在道德方面得到最大的完善。就利害方面说,所谓做事恰到好处者,即谓某事必须如此做,做事者方能在事业方面得到最大的利益。儒家讲“用中”,做事不可过或不及,是就道德方面说“中”。道家讲“守中”,凡事都要“去甚、去奢、去泰”,是就利害方面说“中”。中庸是把道德与利害两者兼顾,使两者达到最完美的结合。

    无论就道德方面说“中”,或就利害方面说“中”,“中”均没有不彻底的意思。所谓彻底者,从道德而言,就是应该做到的地步;从利害而言,就是获得成功的地步。不如此就会贤者过之,愚者不及,前功尽弃。因此,“中”就是最彻底的。

   “中”也没有模棱两可的意思,譬如某人对于做某事有一意见,正是做此事之恰好的办法,则此人之意见,即是合乎“中”,不必亦不可将其“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