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泌阳县:茆家升:胡适与章太炎章士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04:45

茆家升:胡适与章太炎章士钊

发布时间:2011-11-21 15:16 作者:茆家升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64次

  1915年胡适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是年8月26日夜,作一文(英文)论“如何可使吾国文字易于教授”。(见“胡适传记三种”,安徽教育出版社72页)这大概是胡适萌发新文化运动最早的记载。翌年2月2日始,与梅光迪任鸿隽等留美同学通信,讨论“文学改良”。可惜除了陈衡哲之外,几乎是一片反对声。胡适并不动摇,而是一再写信与他们商讨,竭力说服他们。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也在讨论中逐渐完善。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深了,直至终身。胡适是十分敬重这分友情的,正如他回国前一首小诗里所说的:“------佳句共欣赏,论难见忠厚。今当远别去,此乐难再有。”他们待胡适确是十分友好,正如赵元任所说的:“自从老胡来,此地暖如汤。”这些都说明了,胡适所倡导的文学革命,虽然是一场惊天动地,改革几千年旧习,使古老中国开始迈向现代化第一步的大事,开始时却是以一种平和的讨论式的改良方式进行的。所以尽管这场改革的主帅之一陈独秀,和一些激进者,往往出词激烈,而胡适却始终以宽容心情,对待一切反对者。如他自己所说的:“应该以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当然,他的宽容态度,并不表示他对自己倡导的文学改良主张,态度不坚决,或在强大的反对者面前表示妥协和折衷。


  应该说新文化运动是赶上了好时期。一是清朝垮了,皇帝没了,再没有什么口含天宪一言九鼎或文革中所谓一句顶一万句的人了,才可以群言烽起。二是军阀混战,军阀们只顾抢地盘杀人越货,一时顾不上听知识分子的叽叽喳渣。如胡适所说的,他们什么都不懂别管他们。这就多少有了点自由讨论的空间。也才有倡导者和反对者大体平等讨论问题的平台。比如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又是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可以写文章做报告反对新文化运动,也曾支持刘百昭杨荫榆们镇压过女师大的学生运动。但毕竟不能以教育总长身分下令不准胡适陈独秀们发言发文章。同样的道理,支持新文化运动的蔡元培先生,也当过教育总长,他也不能利用权力这么做。当然,他在当北京大学校长时,实行兼收并蓄的政策,力排众议,顶住反对胡适的逆流,坚持任用胡适为北大教授,对推进新文化运动,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功不可没。


  新文化运动中,改革派这一边当时确实汇聚了众多文化精英,胡适陈独秀蔡元培之外,还有鲁迅周作人刘半农李大钊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张慰慈陶孟和等,以及傅斯年罗家论毛子水俞平伯等青年才俊。他们之中除了周作人以后附逆成了汉奸之外,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功臣。他们作出的杰出贡献,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但是,反对的力量却是更为庞杂,谨就复古派而言,就有章太炎章士钊林琴南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大批著名文人,许多人都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大师级的人物。有些人还是懿德嘉行品格优秀的人,有些人是门生众多追随者众的宗师。如何破除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阻挠,就成了革新派最大的难题。既不能退缩调和折衷,又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抹杀他们的学术成就。这方面胡适与章太炎章士钊关系的处理,颇有代表性,值得一说:


  先说说章太炎炳麟先生,先生1869年生。比胡适大22岁。当胡适还是留美学子时,太炎先生已是名重一时的汉学大师了。鲁迅周作人刘师培等许多北大教授都是他的学生。而且他不仅学术成就巨大,还是著名的反袁与力主抗日的英雄,当面斥责过袁世凯,9.18事件和“满州国”事件中,皆四处奔走呼号,力主抗日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深受国人敬仰。可是他偏偏反对新文化运动,且态度坚决出言不逊。不仅公开奚落过钱玄同,而且对胡适也“不假词色”。本来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序言里,曾特别表示对章太炎的敬意。可是太炎先生并不领情。并在民国十年十一月寄信章士钊指斥胡治墨学“未知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胡适曾与章士钊一起,拜访过太炎先生,有过争论。是冬,胡适应申报馆之约撰<<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其中云:“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活古文学的必死之症。″胡适的天才判断,终于使古文学到了章太炎的时代,及身而绝了。太炎先生以后“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既离民众,渐入颓唐。”(见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太炎先生之后,国学再无大师,黄侃之流只学得皮毛(钱锺书陈寅恪是另一类大师,他们虽有时也用文言文,但都沐浴过欧风美雨,属′再造文明`这一档,他俩也是大陆批胡时少数未发言者)。新文化运动也终于破除了太炎先生为代表的国学大师的坚冰,继续艰难地向前滚动着。


  说罢太炎先生再说说章士钊行严先生,行严先生比胡适年长十岁,可以说一生都是风云人物了,从北洋政府的秘书长司法总长教育总长,一直到解放后毛泽东的座上客,文革期间望九高龄了,还肩负特别使命,客居香港,最后客死他乡,有了说不完的话题。现在他的女儿和女儿的女儿都成了名人,也都在谈家事谈往事,弄得后来人难辩是非。都放开不管吧,只说说他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说他那时是保守派复古派,应该不是乱扣帽子,因为他自己也是承认了的。而且这也算不上是什么坏事,对一件新事物有不同观点是很平常的事,反对错了也不要紧,有时还会从另一面促使新事物的发展,白话文运动正是这样推广开来的。


  不过在说章士钊与胡适的关系之前,要说一说聚讼纷纭胡适见废帝溥仪一事,这事与章士钊也有些关系。胡适见溥仪,这件平常的事,沸沸扬扬说了几十年。直到溥仪特赦后,毛泽东见到他,说了句“我们曾经是你的子民″,才了结了这笔帐。具体过程谈的人已经很多,不再赘述了。值得一说的是章士钊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胡适第一次见溥仪是1922年5月30日,为使大众了解事实,胡适写了<<宣统与胡适>>一文,发表在当年7月23日出版的<<努力周报>>第十二期上,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文章中说溥仪有反省,说他们做了很多错事,到那时了,还要糜费民国钱财,心里很不安,想独立生活等等。胡适说溥仪一位十七岁少年,处境是寂寞可怜的,想找一个也算得上少年的人来谈谈,是人情上平常的事。不料中国人脑子里帝王思想未刷干净,闹出什么胡适要为帝王师,要求免跪拜什么无根据的话。


  什么为帝王师之说,就是章士钊说的。章士钊还于1923年8月21日及22日,在上海<<新闻报>>撰刊<<评新文化运动>>指陈:“今日之青年以适之为天帝,以绩溪为上京-----于<<胡适文存>>中求文章之章法,于<<尝试集>>中求诗学之源流——以鄙俗妄为之举,窃高文美艺之名。”真有点剑拔弩张的味道。这还未了,章士钊还使友人以此文致胡适,促其作答。胡适以“不值一驳”置之。吴稚晖讥章士钊“那篇文章,尽是村学究语,自然不值一驳。做那种文章,简直是失了逻辑学者的体面”。风波暂告停息。


  胡适与章士钊还有一次正面交锋,颇有情趣,不妨一说:


  说的是1925年某日一席间,章士钊与胡适同桌。有好事者为他俩合影,并说双方皆为各自阵营的主将,何不“各投所好”题诗。胡适写了一首七言诗:“‘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长相亲不相鄙。”章士钊也做了一首白话诗,表明了对白话诗的态度:“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作文学纪念看。哈,哈,我写白话歪词送把你,总算老章投了降。”


  确是充满了风趣的好诗。并非是艺术造诣有多高,而是真情的直白。胡诗好在“但开风气不为师”这句借来的诗。白话文的推广是关系到全民族的大事,需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特别是像章士钊这样高官和儒学大家的支持,何况章士钊早年也写过白话文。用心良苦溢于言表。章诗好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眼见新文化运动滚滚向前,心有不甘又不便言说,什么老章投了降,只是一时搪塞,还忘不了污蔑白话诗为歪词。读者要真的相信老章投了降,那就太天真了,太看轻了推广新文化运动的艰难了,也看轻了复古派的顽固了。果然,是年(1925年)4月14日章士钊兼署教育总长后,5月7日,章即禁止学生集会纪念国耻。以致住宅被学生捣毁,章辞职下台。章下台后恢复<<甲寅>>杂志,改为周刊出版。明确表示“文章须求雅驯,白话恕不刊布”。胡适即著文云“老章又反叛了”。可见斗争的复杂性。


  二章和胡适一样,都是复杂的政坛文坛风云人物,人言言殊,不是我们民间小子能轻率点评的,我不过就推广白话文一事略说一二而已。


  说起由推广白话诗白话文而引发的一场新文化运动,我总会想起1915年8月26日夜胡适在留学美国时,关于文字改革的滥觞之念。初衷只不过要把语言文字表达清楚而已。他大概未想到,他这一念之发,会引起那么大的风浪,结果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所谓“名满天下,谤也随之”。直到今天,还有人骂他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可惜骂他的人,居然用的也是白话文,真有点匪夷所思。


  我又想起儿时听说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食古不化的冬哄先生,一天奉老婆之命上街买柴。他看到一担担挑柴的从眼前过,连声呼曰:“负薪者止!负薪者止!”可没一个卖柴的人停下来。后来老婆赶来了,只喊了一句:“卖柴的停下来!”事情就办成了。这个冬哄老婆用的就是白话文,和胡适先生倡导的是一致的。


  问题就摆在这里了,为什么推广白话文的不是那个冬哄的老婆,而是胡适!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你认为古文学文言文怎么怎么不好,是僵死的桎梏;白话文白话诗是多么多么好,是充满活力的利器。说空话不行,要拿出证据来!几千年的文明史都是用文言记录下来的,一代一代出过多少名师硕儒!有过多少丰硕的成果!在世界上有过多大的影响!就在民国初年时也是群星璀灿的!你白话文有过什么成果?出过什么大师?就凭你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再加上和你一样喝过一点洋墨水的年轻人,就想否定几千年的文明史吗?你们读过多少经史子集?看得懂文言吗?懂一点诗词歌赋吗?你有多少本领亮出来吧!这样一来,那个只会喊“卖柴的停下来″的冬哄老婆就不行了,尽管她那句话很有道理也合潮流,但说服不了人还是不行!这时就得胡适这样的人出来说话了。因为他十二岁之前就读完了四书五经,也是学富五车的,也能做一手规范漂亮的文言文,领悟力表达力也是一流的。总的考量不低于当时任何一个儒学大师,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大师们所没有的西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还有他那颗坚定又宽容的心和极富亲和力的人格魅力,这就使这场关系到全民族的运动,一开始就那么有声有色,并迅速在神州大地掀起了大波澜。


  章太炎章士钊都是堪称国学大师级的人物,那么胡适在国学上究竟有多少根底,能和他们较量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不过有人能说的清。据网上唐德刚先生的“胡适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一文介绍:“胡适是中国学术史上的架槃槃大材:是一位九项全能的专家学者。”这九个项目是:一,哲学思想,二,政治思想,三,历史观点,四,文学思想,五,哲学史观点,六,文学史观点,七,考据学,八.红学的艺术性,九,红学的人民性。其实这是国内批胡时的“菜单”。实际上还该加上胡适对佛教禅宗的研究.那几乎是“十项全能”了。


  唐德刚先生又把这些成就分为三类九等,那些属于“学报性的原始贡献”,那些属于“启蒙性的文化挂钩”。这些我们就不懂了。但唐德刚告诉我们,胡适对每一项学问,都拿出了“持绣花针″功夫,每一专项的研究成果,都在本专业二三流专家以上水平。也许每一行都有第一流的“劲敌”,但胡的“识”往往过之。见多方能识广,他们在融会贯通方面,无法和胡适相提并论的。而且胡的贡献并不在“整理国故”,而在“再造文明”。仅就推广白话文一事而言,如果不带偏见的话,今日使用白话文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受惠者。


  从胡适与二章的关系中,我们学到些什么呢?我想首先还是胡适实验主义的治学方法,简单点说,就是一切都要“拿出证据来!”破几千年积聚的桎梏,开一代新风,那可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那是要真本领大学问的。胡适先生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推广,可说是殚精竭虑,甚至擂台打遍了,但“其争也君子”,用的都是和平的方法,是“温恭敬慎的态度,知仁忠和的德操”。后两句话是毛子水先生说的,子水先生还说了:“有一些骂詈胡先生的人,我不说他们尽是不光明正大的小人,但我可以说,他们多半是没有好的‘中国文化’的人。信口妄言,是他们的长处;无知妄作,是他们的长处。”我想毛子水先生所言,不是专对台湾那一边的吧!


  胡适也非完人,也是可以批评的。但批胡适是不易的,你要批评他什么,首先总得把要批评的事弄清楚,不要信口妄言,也不要妄作解人,更不能强词夺理,说每件事,还是得奉行那句老话:“拿证据来!”不要逞一时口笔之利,不顾常识,结果贻笑大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直到今天,我们见到的例子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