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补片修补术手术步骤:十大元帅子女今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57:31

十大元帅子女今何在?

       1955年10月,经共和国授衔的上将级以上的将帅,凡77人。如今,这批将领已相继离开人世,走的最晚的是上将吕正操,他于2009年10月故去,享年105岁;走的最早的是元帅罗荣桓,他于1963年去世,时年61岁。

十大元帅中,活到90岁以上者,共有三人,分别是:朱德90岁,聂荣臻93岁,刘伯承94岁,寿命相对短些的则是罗荣桓、林彪:前者61岁,后者65岁。

逝者已矣。本文单从十大元帅的子女端详来。

一、朱德子女现状

朱德一生共有五次正式的婚姻。第一任妻子系云南籍女子萧菊芳,不久,妻子患了疑似赤痢的热病,不幸去世,仅遗一子朱琦。

第二任妻子是四川姑娘陈玉珍,这次婚姻更是很短暂,当时追求进步的朱德决心赴上海寻找革命道路,离别陈的娘家南溪后,音信杳无,从此便是永诀。第三位妻子是四川籍的贺治华,即朱敏的生母。但这段婚姻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失败婚姻,所以,朱德对外从不提及,其女儿也很少提及。

1928年朱德再次成婚,次年,新婚妻子伍若兰于第三次反“围剿”时不幸牺牲。同一年,遂与17岁的女战士康克清结为伉俪,朱年长其26岁。康克清未曾生育。

长子朱琦,已于1974年病逝。朱德共有两孙,一曰朱援朝,一曰朱和平。后者,现任解放军空军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大校军街、硕士学位,著有多部军事学术专著。

女儿朱敏,曾在北师范大俄语系任教研室主任,离休后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亲自担任该院院长。朱德的长外孙刘建,现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次外孙刘康,长期从事中德商务交流; 三外孙刘敏为法语译员; 小外孙刘武术,亦是解放军某研究所负责人。 

二、彭德怀子女状况

悲情彭德怀,两次婚姻,皆无善终。彭德怀的原配之妻刘细妹,婚后,彭为其易名刘坤模。不久,平江起义,从此与之失去联系。二人无子女。

彭德怀最后一任妻子北师大的女大学生“校花”浦安修,婚后亦无子女。文革中因政治因素,浦被迫与彭脱离夫妻关系。

三、林彪子女现状

众所周知,文革中坠机而亡的林立果即林彪之子。与林立衡(林豆豆)皆为叶群所生。

林立衡,曾担任《空军报》副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立衡的问题直接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并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北京黄鹤大酒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林还有一女,年长于立衡、立果,即林晓琳,为“陜北一枝花”大姑娘张梅所生。她如今已是退休在家的普通军人,多年来很少为社会所关注。

四、刘伯承子女现状

刘伯承的最后一任妻子汪荣华,亦是红军战士出身。二人感情甚笃,相伴终生。育有三子四女。

老大刘太行,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 老二刘蒙,军旅作家,全国作协会员,曾任总参参谋,参与了《刘伯承传记》的编写工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青年刘伯承》; 老三刘太迟,现系少将军衔,为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 大女儿刘华北,1945年在延安保育院时被人暗杀;二女儿刘弥群,少将衔,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三女儿刘解先,北京总后勤医院门诊部医师;小女儿刘雁翎,供职于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现任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五、贺龙子女现状

贺龙的第一次婚姻,娶的是比他大七岁的童养媳徐月姑,不久,生下一女,名唤贺金莲。几年后徐病故于南昌暴动。后来,与萧克娶了一对出生名门的“姊妹花”,贺之妻为姐姐蹇先任,萧克之妻为妹妹蹇先佛。蹇先任生有一女贺捷生;1942年,与薛明结婚。两人育有一女贺晓明。

其子贺鹏飞,解放军中将衔,曾任海军副司令员。2001年3月28日,贺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年仅55岁……

女儿贺捷生,年长鹏飞十一岁。少将军衔,曾任军科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军旅作家。小女儿贺晓明,原为北京市旅游局外事办副主任,北京富利公司副总,现任贺龙体育基金会主席。

六、陈毅子女现状

陈毅,历经肖菊英、赖月明两度婚姻后,1940年与张茜在水西村江南指挥部结为伉俪。两人育有三子一女。三子均是据其出生地名之。

长子陈昊苏,生于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先后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对外友协副 会长等。他还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二子陈丹淮,生于淮南,少将军衔,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幼子陈晓鲁,诞于山东解放区,系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人事代理单位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因为陈毅早就想要个女儿,但直到1951年小女儿才降生,所以为姗姗来迟的小女取名陈姗姗。陈姗姗丈夫为赫赫有名的王光亚,曾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现任中国驻港澳办主任。

七、罗荣桓子女现状

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其前夫为开国中将吴先恩。而罗的前妻颜月娥自丈夫再婚后发誓永远生活在罗之老家,不肯再嫁,她靠一手好针线活,含辛茹苦,将女儿罗玉英抚育成人。

另有一子罗东进,中将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委。现为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

八、徐向前子女现状

其子徐小岩,中将军衔,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加拿大新斯克舍技术大学,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现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长女徐松枝(又名徐志明),曾任解放军某医院医生,已退休。二女徐鲁溪,为计算机专家,建国后到中科院物理所读研究生,原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后创办北京佳威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小女儿徐小涛,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任解放军实验室医师。现随丈夫到美国,从事会计工作。

九、聂荣臻子女现状

1928年,聂荣臻与党的机要交通员张瑞华在香港结婚。其女儿聂力,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现任国防科工委顾问、第六、七届全国妇联副主席。更重要的是她不仅是第一位解放军女中将,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

十、叶剑英子女现状 

叶剑英真正的婚姻共出现过六次。早年有桩包办婚姻,一无子女,二无情意。第二次结婚,娶的是广州医务工作者冯华,当年十一月,生下长子叶选平,后又生了长女叶楚梅。 

大革命时代,三十岁的叶娶了刚到十七岁的教导团美女战士曾宪植,二人生有一子,即叶选宁。第四任妻子则为长征女干部危拱之,危出身于河南信阳的书香门第。二人婚后,没有子女。 第五次结婚对象系南方局机要员吴博,生女叶向真;与华北“军大”学员李刚结婚,生子叶选廉、女儿叶文珊。后因感情不合,二人决定离异。 

长子叶选平,曾任广东省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其妻吴小兰系吴玉章之孙女.次子叶选宁(岳枫),曾任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长,中将军衔,人大常委;小儿子叶选廉,全国政协委员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女儿叶楚梅,原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副局长,长女婿邹家华(叶楚梅丈夫),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 次女叶向真,导演,现于香港经商,而叶文珊则是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开国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的儿女现在做什么

  朱德(1886-1976),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女儿朱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工作。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 

        女婿刘铮,曾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任翻译,和在苏联留学的朱敏认识并结婚。

        外孙刘建(朱敏之子),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
        外孙刘康(朱敏之子),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        外孙刘敏(朱敏之子),法语译员;  外孙刘武(朱敏之子),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彭德怀(1898-1974),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位列第二。


       侄女彭钢,少将军衔,中纪委常委,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
   林彪(1906-1971),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儿子林立果,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1967年3月担任空军党委办公室秘书,1969年10月17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1971年9月13日凌晨随父母乘飞机仓皇外逃,途经蒙古的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

  女儿林立衡(林豆豆),曾担任过《空军报》副总编,1974年7月31日, 毛泽东亲笔批示解除了对林立衡的隔离审查。随后,她跟男友张清林结了婚,并被安排到郑州一家汽车厂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立衡在北京的工作问题和户口问题随之解决,并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她的丈夫也被安排在北京市卫生部门工作。2002年5月18日,林立衡应家乡某公司之邀请出任北京黄鹤大酒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伯承(1892-1986),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长子刘太行,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后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

  次子刘蒙,曾任总参参谋,爱好文学,参与了《刘伯承传记》的编写工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青年刘伯承》;

  三子刘太迟,少将军衔,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

  女儿刘华北,1945年6月在延安保育院时被人暗杀;

  女儿刘弥群,少将军衔,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女儿刘解先,北京总后勤医院第一门诊部医生;

  女儿刘雁翎,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贺龙(1896-1969),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儿子贺鹏飞,中将军衔,海军副司令员。

  女儿贺捷生,少将军衔,军科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

  女婿李振军,前武警总部政委。
   陈毅(1901-1972),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           长子陈昊苏,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中俄友协的会长;

  次子陈丹淮,少将军衔,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

  三子陈晓鲁,系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人事代理单位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女儿陈珊珊,女婿是王光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罗荣桓(1902-1963),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1927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儿子罗东进,中将军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
 

  徐向前(1901-1990),徐向前, 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


  儿子徐小岩,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部长;  内侄黄远志,原湖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聂荣臻(1899-1992),华北野战军的代表,曾在黄埔军校任职。

 

  女儿聂力,中将军衔,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

       女婿丁衡高,上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防科工委研究员、副主任、主任。现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

  叶剑英(1897-1986),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中共建政,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长子叶选平,政协副主席;
       儿媳吴小兰(叶选平妻)是吴玉章的孙女,深圳人大副主任;

  孙子叶新福(叶选平之子),香港万信公司总裁。

  次子叶选宁(岳枫),曾任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长,中将军衔,人大常委;

  小儿子叶选廉,全国政协委员,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解放军总参保利公司负责人之一;

  女儿叶楚梅,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原副局长;

  女婿邹家华(叶楚梅丈夫),国务院副总理;

  女儿叶向真,导演,现在香港经商,她的第二任丈夫是钱壮飞的外孙罗丹。

  女儿叶文珊,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任香港亚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的丈夫是余秋里之子余方方。

   粟裕将军之子

   粟前明,中将,二炮副司令员          粟戎生,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粟戎生说:从幼年开始一直到他当学员、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在不同时期父亲都对他有不同的要求。军校毕业后,粟戎生被分配到抗美援越的云南一线,从战士到排长,一干就是四五年,跑了上千次战斗警报,不断地移防,基本上都住帐篷。艰苦生活把粟戎生磨炼成一名真正的军人。

 

   粟戎生不仅枪打得好,陆军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能熟练使用。他告诉记者:“5岁时,爸爸曾送我一支小手枪。他教我爱枪,就是要我热爱当兵的生涯,培养兵的气质。我和枪结下不解之缘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粟戎生将军的客厅,四壁白墙,蓝布沙发,陈设极为简单。唯一引人注目的是沙发后面整整一堵墙上有他自己精心设计的、以“八一”军徽为背景的木隔断,上面摆满了各种兵器模型,从枪械弹壳、飞机坦克到火箭导弹,让人有误入兵器博物馆之感。加上主人一身戎装,在这样的客厅里落座,话题无法离开军事而言他。

   粟戎生当军区副司令员7年,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实兵训练,先后组织过数十场对抗演练。

   粟戎生在军区训练基地每次组织部队对抗训练结束时,都要给大家灌输这样的理念:训练讲评就要直接讲问题。训练场没有批评,战场就没有胜利。

   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粟戎生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当军长时,他就曾组织研制出一套能联通所属团以上部队的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海东将军之子

   徐文伯,原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徐海东长子

   2000年,徐海东百年诞辰时,徐海东之女编了一个纪念他的画册,为此徐海东之女还到美国见了一次张学良。那时候张学良还清楚地记得,她是红25军军长、15军团长徐海东的女儿,他还记着当年打仗时徐海东的番号。这也说明张学良对徐海东深刻的印象。这正像周总理当年所说的,这是打出来的友情。

   徐文伯说:“红25军一个巨大的凝聚力就是不丢伤病员。打完仗,下了战场,第一任务就是去看伤病员。这是我父亲的作风,他跟战士的关系非常亲密,但在战场上却从不含糊。

   “长征路上,在一个村子里,大家累得不行,随便找个地方就睡着了。这个时候国民党的军队上来了,从团长、政委到战士,都睡着了起不来。我父亲就找了根棍子,先从团长、政委打起来,在一个村里撵出了200多人,不然就全军覆没了。

   “后来全团的人都非常感动,说:‘要不是徐海东那一棍子,我们全死了。’

   “有的叔叔就跟我说:‘你爸爸打起仗来是个凶老头,打完仗是个好老头。’父亲后来就说,在战场上你要不厉害,时机就丢了,是要牺牲人命的。” 

   黄克诚将军之子

   黄楠,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黄克诚长女

   黄熙,清华大学毕业后担任工程师,黄克诚长子

   黄晴,北大新闻系毕业,现任人民日报社海外部主任,黄克诚次子

   黄梅,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黄克诚次女

   作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黄克诚大将素以耿直、敢说真话而著称。他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甚至被降级、撤职,但他坚持真理始终如一。黄克诚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的威望,大家都尊称他为“黄老”,连年长他9岁的毛泽东主席也叫他“黄老”。毛泽东在1954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曾有一段话:“我4年未管军事,一切推给了彭德怀同志。讲责任,第一位是我,第二位是彭德怀,第三位是黄老,因为他是秘书长。”可见黄克诚当时的地位和作用。

   黄克诚和唐棣华夫妇一共有4个儿女,两男两女,个个事业有成。大女儿黄楠北大毕业,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人员,大儿子黄熙清华大学毕业后担任工程师,二儿子黄晴北大新闻系毕业后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小女儿黄梅是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曾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

   黄克诚对家属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他曾给子女们订过许多家规,其中有两条是: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

   黄晴说,母亲性格内向,喜欢读书,孩子们从小就是在她的教诲中成长的。她很少参加“带夫人的活动”,曾被当时的苏联专家称为“关在保险箱里的夫人”。

   黄梅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颇有书卷气,更让人联想到她父亲黄克诚的那副大眼镜。在问到作为大将之女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时,黄梅平静地说:“在生活上其实还是和其他老百姓的家庭一样的,没什么特别之处。该劳动时就劳动,该吃的苦,我们还是要吃,我也穿我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我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普通人。”

   黄晴说,父亲喜欢争论,他和彭老总相知甚深却吵架次数最多。彭黄之间有一条原则:言不及私。是责任心和原则性使彭黄走在了一起,这是一种同志之情,也是上下级之间的心心相印。和平时期,每当作为国防部长的彭德怀下去视察、出国考察和访问,他就让黄克诚负责日常工作,并授权黄克诚召开联席会议,商讨问题。黄克诚有责任心、有能力,也有魄力,所以彭德怀对他是真切的信任。 

   陈赓将军之子

   陈知非,航天部高级工程师,陈赓长子

   陈知健,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陈赓次子

   陈知庶,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少将,陈赓三子

   陈知涯,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少将,陈赓四子

   陈知建说:“我感觉我父亲根红苗正,因为我的曾祖父,也就是我父亲的爷爷是湘军,在湖南湘乡我们老家这个地方是湘军的故事,无湘不成军,民风影响,男孩子们都想当兵。

   “在民风的影响下,父亲从小立志当兵。因为他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进过私塾,又上过新学,跟毛主席上过一个学校,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为了反封建包办婚姻参军,参军也是到了湘军,当了4年兵,打了4年仗。然后接触到共产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入了党,被组织上派往黄埔军校学习。到了黄埔军校以后,他表现得很出色,他的文化程度在当时也算比较高,又是个共产党员,再加上他的性格爱交朋友,在那儿认识了国共两党的领袖,是一个国共两党领袖都很喜欢的一员将领。

   “父亲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做了地下工作。他做团长的时间不长,做了10年的师长,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他是每一级都做主官,他没做过副手,而且在很多时期,他是军政集于一身,司令员兼政委。所以,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我就十分羡慕他的这个经历。

   “而我虽然当兵39年,但从未打过仗,一个敌人没杀过,这是很遗憾的。” 

   谭政将军之子

   谭政长子谭泽代

   谭政次子谭竞生

   许多熟悉谭政的老同志曾风趣地说:谭政就是“坦正”,一生坦正。可他命运却艰辛坎坷。

   谭政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一个绅商家庭。他与陈赓的四妹秋葵结婚,夫妻恩爱。1927年春,谭政在陈赓引导下毅然投笔从戎,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不曾想爱妻在他离开不久,因突发盲肠炎医治无效而去世。得知秋葵病逝的消息,谭政哭了。

   1937年5月,经罗荣桓和林月琴夫妇介绍,谭政与红军女战士王长德结了婚。王长德是个坚强不屈的女革命家,经过生与死的考验。她参加革命后,摆脱了当童养媳的命运,养成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婚后,王长德很满意谭政的儒雅长者的性格。谭政和王长德互敬互爱。

   谭政的胸怀风范和个性品德在全军闻名。谭政一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政治工作者的光辉楷模。他少言寡语,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作风严谨。他提出:“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建议,很快在部队开展起来,促进了部队训练。他毕生的追求和建树是研究我军的政治工作。他的模范作风也渗透到了家庭教育中,形成了谭家的模范家风。 

   张云逸大将之子

   张光东——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

   我感到我父亲的一生几乎跟中国的近代史有点同步。

   几乎每段历史他都参与到里头去了:推翻满清实际上是反封建;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列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

   建国之后张云逸大将是广西省委书记,而且被称为懂经济的军事家。老一辈革命家在军事方面的战功或者成就大家心里明白,懂经济的,这个称呼可不一般。

   1946年,张云逸54岁的时候,张光东才出世,这自然使他成为张云逸夫妻俩宠爱有加的宝贝。

   但是张光东却没有从父亲身上沾到什么光。从小学到高中,张光东履历表家长那一栏都只填着母亲的名字,直到1965年,张光东考入哈军工,才开始在履历表上填上父亲的名字。

   文革时期,尽管张云逸自己没有受到多少冲击,但是由于张光东岳父的原因,张光东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影响。张光东的岳父当时是国家体委军管会的组长,因为当时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没有让球,打败了朝鲜,拿了冠军,被说成“大国沙文主义”,接着就遭到撤职“靠边站”。后来,因为不满“四人帮”,被人打了小报告,被安上了“大军阀”的罪名隔离批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父亲还是同意了我和我爱人的婚事,他对我们说‘该结婚就结婚,生了小孩,我给你们养’。而且他去看过我岳父,跟他说‘你不要把现在的事放在心上,要放开了看’。当时我岳父也不懂他的意思,但是事后证明,他当时看得是十分长远的。”

   “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管作战指挥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他还教我不要争名夺利。他本人从来不冲在功劳前头,从不为自己争成绩。”

   罗瑞卿大将之子

   罗箭——原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少将

   罗箭少将,1938年出生在延安,195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某部研究所工作。

   在文革期间,其父罗瑞卿受到迫害,罗箭也未能幸免。1970年,他转业到南充当工人,1976年,落实政策后重返新疆。1978年,罗箭调到国防科工委机关工作,1996年,从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岗位上退休。

   “我跟我父亲生活了几十年,我觉得我父亲外表虽然很威严,但却非常慈祥。他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受过伤,一颗子弹从下颌部打进去,从太阳穴这边穿出来,牙也打掉了,口腔张不开,说话老是‘咬牙切齿’的。他身兼保卫局长,以后又当公安部长,所以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他,觉得他很严肃、很威严,不敢接近他,但是在我们七个子女的眼中,他是很慈祥的。虽然他在党和国家担任重要的职务,但是回家后他对我们非常关爱。”

   罗瑞卿长征时是在政治保卫局工作的,建国后是第一任公安部部长,他比毛主席高一厘米,让毛主席觉得罗瑞卿“在旁边一站我就觉得十分放心”。“毛主席曾向我父亲规定: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个都不能出安全问题,出了安全问题你就提着脑袋来见我。我父亲当了公安部长以后,把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时刻放在心上。为什么毛主席对他很满意,现在来看,是因为我们国家没发生国家领导人安全出问题的事。在父亲任公安部部长期间,只有两件事受到毛主席的批评:一件就是陈毅在上海当市长的时候,国民党遗留的特务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刺杀陈毅市长,当然最后他们没成功。再一件事是发生在叶剑英元帅身上。一次,他的车走到街上被特务拦住,双方开火了。这两件事情最后都处理了,过程很复杂,现在看来还有一些处理不当的地方。”

   萧劲光大将之子:

   萧永定——国家机电轻纺公司总经理

   萧伯膺——高级军官

   萧策能——海南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

   萧新华——武警部队高级军官

   萧劲光大将一生教子治家甚严。1948年,长子萧永定在苏联学习,萧老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给儿子写了长篇赠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有事业心、进取心,时刻要具有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凡事都有困难,事业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中完成的,遇到困难就要勇敢地去克服它;碰了钉子,就要向钉子学习,并研究如何拔除它,千万不要急躁,急躁没有用处,不能想出办法,只能使你垂头丧气;为人要正派,要有原则性,对党要忠诚老实,对同志要诚恳热情,要讲团结友爱。对敌人要狠;诚恳热情、团结友爱是从高度的原则性产生的,没有原则性的阿谀奉承、迎合取巧是最不忠诚老实,最可耻的。凡是事实,凡是真理,就应当承认,坚定不移,哪怕用千钧力量来摧毁你,你也应当矗立不动,表现你的清高气节;如果事实证明你错了,就应当首先自我批评,立即纠正错误,这也是一种高尚品质,是最聪明、最进步的表现。如今这篇赠言早已发黄,但它一直是萧家的传家宝。

   1961年,萧策能去哈军工上学,萧老将“赠言”再抄一份给他,勉励他好好学习。伯庸、新华参军时,萧老又逐一找他们谈话,讲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为党、为国、为军队建设做出贡献。

   如今萧老的子女都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也是对萧老最好的安慰吧。 

   王树声大将之子:

   王鲁光——原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王鲁光生于194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1970年参军。1972年12月26日清晨大雾,他在马路上被汽车撞出三四米,医生宣判为“四~五胸椎错位合并完全性截瘫”,这天,距离他的婚期仅有4天。

   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他主动拒绝了曾经门当户对的婚姻。直到很多年后,他才与另一位女士结为伉俪。

   出院后,王鲁光还是原来的习惯,对外表从不讲究。轮椅上的他,永远是一条空军蓝裤子,黑色的布鞋,只是在正式场合,他才会在上身穿一件西装。

   身为残疾人的王鲁光,一生中最看重的还是残疾人的事业。1984年,他与邓朴方一起创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并先后担任秘书长、副理事长。

   2004年,为了准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王鲁光足足忙了七八个月的时间,连专刊封面,他都亲自动手选择。

   王鲁光说:“父亲一生打大战、恶战特多,他不迷信,可是很怪,逢七便倒霉。”所谓逢七倒霉,即为1927年黄麻起义、1937年西路军覆灭和1947年中原突围均失败了。

   2005年2月20日5时30分,王鲁光离世。这一年也是父亲王树声诞辰一百周年。

   许光达大将之子:

   许延滨——装甲指挥学院院长、少将

   许延滨少将是十大将军子女里面唯一真正继承父亲衣钵的将军。他与父亲都先后担任过中国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并都对解放军的装甲兵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都喜欢理论著述和科研研究,都在军事著述方面有过骄人的成绩,让世人瞩目。

   许光达大将对孩子要求严格,从不娇纵。作为独生子的许延滨无论是上小学或中学,都被父亲“教导”说:填登记表时不准写爸爸的名字和职务,只写妈妈邹靖华的名字。一次,由于许延滨学习成绩好,学校要推荐他到国外学习,征求许光达大将的意见时,没想到被他一口回绝,他的理由是:不能因为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孩子就优先出国。

   这件事让许延滨难过了好长时间,他当时十分委屈:“我上学你不让填你的名字,可这是我凭自己的实力为自己争来的出国机会,也被你回绝了。”在他眼里,父亲的做法实在有点不近人情。后来,当他也成为将军,并凭实力在中国军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一系列成绩后,他才明白,父亲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不希望自己的后人成为无所事事只靠父辈的荫封来获取官职和荣耀的寄生者。

   背负着父亲的希望,1975年至1976年,许延滨参加了核试验,作为装甲兵部队指挥员,率先乘战车进入爆心。1978年至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争中光荣负伤。1983年至1988年,任陆军坦克二师师长期间,建立了全军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研制开发了解放军第一套数字化试验部队基本系统。

   儿子的发展让大将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