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茎整形医院:三、荷花淀·备课资源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02:11
三、荷花淀·备课资源包 (精华教案2则,精华全解1则)

 

教案一

荷花淀

课时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3、 通过具体语言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小生嫂及其他女人的的性格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二、新授

(一)作家作品介绍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期间,发表了名著,《荷花淀〉〉。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二)解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创作于1945年。当时,搞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冀中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忾,奋起抗敌。随着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纷纷拿起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崇高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抗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说就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椐地军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内容

明确: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去了”)写夫妻话别。本部分又分三层写:交代背景,写水生嫂夜晚编席等候水生回来;水生夫妻话别;水生嫂和众乡亲送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探夫遇敌。又分为三层: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心情;遇敌后巧妙摆脱追击。

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结尾)写助夫杀敌。也可分为三层:妇女们巧遇丈夫并同游击队歼敌的情况;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及打算;妇女们成立队伍,参加战斗。

(四)研习小说的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

1、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中水生夫妻的对话,并画出有关水生嫂的行动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体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心理,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丈夫工作晚归时,没有过多埋怨,而是 "站起来要去端饭“。说明她的温柔、善良,女很体贴丈夫。

②、"她们几个呢?"───当时战斗形势很紧张,丈夫这么晚才回来,脸色神情也异常,女人们立刻觉察到了,担心出了什么事。她看到只有自己的丈夫回来,其他六个人都没有回来,所以第一句话就是~水生没有直接把参军的事说出来,而是简单地回答:“还在区上。”留下缓冲的余地,然后就问他的父亲和儿子。当他知道父亲已经睡了,才放了心,准备先给妻子做工作,然后再去做父亲的工作。女人很机警,对于丈夫的回答还不满意,又紧追着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③、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这些地方都写出女人细腻的感情活动。水生一露面,她就觉察到有异常的情况发生。她问丈夫,回答又不得要领,有点吞吞吐吐,这就更加引起女人的疑心,她就继续追问,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④、当水生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却是含蓄地描写了。既写出了女人非常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丈夫讲话,才不留心手里的苇眉子;又写出丈夫参军的消息,在女人内心所引起的震动。但女人是识大体的,她克制住自己对丈夫依恋的感情,不让这种感情过分流露出来,所以毫不声张,作品写她“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样细腻的感情活动,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细节,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是刚听到丈夫参军不消息时的直接反应。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但她是识大体的,她没有留恋夫妇生活,而拉丈夫的后腿,相反,她称赞丈夫的积极,满意丈夫的行动。用不满的口气表达满意的心情。

实际上,当丈夫比较详细地说明斗争的形势,和自己参军的经过时,女人正式回答的第一句,就是支持丈夫的行动。这种支持不讲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这样一句简单的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表现。这是非常简练的一句话,但它所包含的感情却是很细腻、很丰富的。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2、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表明自己不想拖丈夫后腿,但是有去探望丈夫的“充足理由”。可见这是一个机智伶俐的女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没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紧的话”,当然必须当面嘱咐。这一个女子爽朗直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因见丈夫心切而心生侥幸,促使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从而把日寇引入伏击圈。这句话一石二鸟,既反映说话女子冒失性急的性格,又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知道前两位的话不能“自圆其说”,只好另想办法,搬出“婆婆 ”做理由,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好一个含蓄忸怩的女子。

4、女生朗读课文,从“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至结尾。然后学生共同思考问题:

A、从女人的对话中,可看出她们性格的哪一面?说说她们成立队伍的动机。

明确:从她们几个的对话中,可看出白洋淀女人的性格豪迈、乐观、自信的一面,这都是配合子弟兵的基础。她们成立队伍的动机是不愿被敌人困死家中,不愿补丈夫看做落后。

B、小说的末尾一段是否可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可删去,末尾一段对小说影响颇大,如没这一段,仅写出了她们深明大义和爱丈夫的人性美,有了这段能使主题升华,反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战斗中的成长与壮大。

 

三、巩固

1、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2、如何理解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水生嫂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年轻农村妇女的典型。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产生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了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四、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话描写的主要作用,然后教师总结

明确:作品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展示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五、作业

1、思考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有何特点。

2、阅读读本7-8-9三课

3、完成课课练上相应的题目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的思考题:小说的语言有何特色?

学生回答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创作的又一个特点。这就使他的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这篇小说里他写劳动、写战斗的场面时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新授

1、研习劳动场面的语言描写

小说的第一自然段开头三句,作者就点出了劳动的时间、空间和对象。像诗的语言一样,简练、动听、优美。它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这里是个劳动场所,但收拾得很干净,而且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白天做好了:现在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接下来就写女人的劳动。女人劳动得怎样呢?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他只是写劳动的画面。简单两句话,就把女人编席子的情景完全形象化了:那样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就在她手指上缠着,在她怀里跳跃着。缠绞着,跳跃着,这两个动词用得多么好,他不仅把劳动的场面写活了,而且把女人的好手艺,女人的勤快,都有力的描绘出来了。

第三自然段,“这女人编着席……”本来是在劳动,一下子就变成了“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不是把劳动的场面完全诗化了、美化了吗?“她有时望望淀淀里”所引起的关于白洋淀雪白世界的描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完全诗化的画面,闻到了“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而且还感受到了女人的内心活动。她为什么“有时望望淀里”呢?因为她心里有事: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来,她一边劳动,一边在等待丈夫回家。人物的心事,不采用一般小说的叙事的方式表现,而是通过散文诗的绘画的笔法来描绘,就显得诗意盎然,引人入胜。

2、研习战斗场面的语言描写

战斗打响这前,日本人的大船紧追过来的描写“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缝衣透针一般快。”这个场面写得非常简洁、生动,是一幅十分逼真的画面。描写她们摇的小船飞快:“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驶船“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针一般快。”两个地方用了三个比喻,都是写飞快。打跳的梭鱼是形容船的飞快。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是形容人的动作飞快、熟练。这些比喻都用得好,切合当时的情景,也切合妇女的身份。这时只听到“水在两面三刀旁在声地哗 哗,哗哗,哗哗哗!”再用这样的象声词来写声音,真是有声有色,十分生动,从而也反映出这些青年妇女的沉着、勇敢、能干。

她们把船摇进了荷花淀。对荷花淀的几笔描写是这样的:“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来,……哨兵吧!”这完全可以当作散文诗来朗读。这里只有两句话,一句写荷叶,一句写荷花,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这里是荷叶荷花,也是铅墙铁壁,是监视敌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敌人的战场。用这样两句话,作为这一部分的收尾,也就暗示最后部分将是一场消灭敌人的战斗。所以这两句话,从文章的结构上说,也很有意义,很有作用。

下面的战斗场面,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说的写法来写战斗,而是用散文诗的笔调来描写。我们常见的小说写法,总是比较客观、具体地描写敌我双方打仗的情况。这里却是通过这些妇女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着笔。作者的笔随着她们的船摇进荷花淀,开始记录当时人物的视觉和听觉:她们看见的是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的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听见的是“就在她们耳边响起一排枪!”交火以后,对敌人几乎一句话也没有写。作品正式展开描写的,是妇女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她们想……荷花变成人了?……”这完全是人物的感受。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作者却在写“荷花变成人了?”写这群妇女在东张西望,找自己的丈夫。这不是把一场战争完全诗化了吗?它有力地表现这些妇女转惊为喜的紧张、愉快的感情。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描写,这常常是诗歌的写法,它有利于渲染和加强感情色彩。

对这场战争的描写重点放在打了胜仗、打捞战利品上。这个重点虽是客观描写,但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人物戏谑的情调和欢乐的气氛,完全可以当成散文诗来阅读。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欢快的气氛洋溢其中,等等。

4、 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有关句段

(2) 学生自由发言,谈体会,教师点拨。

本文景物描写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借水生嫂的眼光望去,淀外是银白世界,薄雾透明,荷风鲜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温顺善良的形象。为下文“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要素,而且暗示了下文水生嫂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一名保卫家乡的游击战士。家乡是这样的美,谁能不爱这样的家乡呢?谁能容得敌人来践踏呢?作品的主旨,自然地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而景物描写所渲染出的浓郁的氛围又会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第二处是写妇女们寻夫不着回来时候的淀上风光。万里无云,凉风习习,水面开阔,跳荡如银,稻苇清香,菱荇生嫩。这样的景物,开阔明丽,使年青的女人们失望伤心的心情马上开朗愉快起来。情景交融,极富水乡风情。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第三处景物描写,是妇女们把船摇入荷花淀时。荷叶一望无际,密密层层,迎着阳光,如铜墙铁壁。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如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里展开。白洋淀妇女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三、巩固

学生研讨: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此题关键在于说出两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

 

四、总结

对于美的艺术创造,是孙犁的一贯追求。他曾这样说道:“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去回忆它。”《荷花淀》则是最集中体现他追求美的极致的战争小说,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

 

五、作业

1、完成课课练

2、读本完成

 

教学后记

 

教案二

《荷花淀》创新教案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体现了孙犁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风格,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本。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教出自读课文的特色,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将它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看电视,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把《荷花淀》改编成电影怎么样?

学生(齐声):好!(学生兴奋,小声议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要把课文改编成电影,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写的几个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同学说说。

生(1):本文主要叙述了三个典型场景,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杀敌,这是故事的高潮。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就开始改编电影,哪位同学先说?

(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2):影片一开始可这样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镜头出现一农家小院,一个青年妇女在聚精会神地编席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忽然,镜头瞄准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雾气的水面,带出了新鲜的荷花……(停顿)下边我改编不了啦。

(学生笑了)

师:这位同学开头编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谁接着说下去?

生(3):这时,应将镜头推近荷花荷叶,用特技将荷花开放的情景拍出来,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行书大字:荷花淀。(学生鼓掌)

生(4):(自动站起)这几个大字应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4):荷花是粉红色的,荷叶是绿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师:这位同学还懂得色彩的搭配,很好。我们接着改编。

(同学们更加活跃)

生(5):镜头一转,院子门被打开了,很晚,一个男人叫水生的回家了。

师:他的服饰如何处理?

生(5):他头戴着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板。他轻手轻脚的踏进了家门。

(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鼓掌是对这位同学的赞赏,他改编得很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学生笑)下面该改编哪个情节了?

生(齐声):夫妻话别。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改编。

生(7):(主动站起)这时应穿插几句画外音,不然的话,跟上面的镜头连起来让人看不明白。

师:很好,你还知道“画外音”这个词,请你导导看?

生(7):就是将游击组到区上开会的情况简介一下,用叙述人语言处理。

师:这个“画外音”实质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很有必要。

生(8):水生嫂抬头笑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应轻声轻语,充满关切。(学生笑)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8)模仿了一下,引起了热烈的鼓掌。

生(9):这里应精选三位演员,一位扮演水生,一位扮演水生嫂,一位扮演水生的爹。

师:好,请你选出四位同学扮演一下好吗?

注:生(9)选出了四位演员,分角色到讲台表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生(10):刚才那个水生嫂扮演得不够自然。

师:为什么?

生(10):她的手指被苇眉子划破是心灵震动的外在的表现,这个动作很小, 应很隐蔽,她想掩饰自己的心态,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性,想借这一动作平息自己起伏的心绪。她不希望丈夫看到自己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其坚强的性格,刚才她“吮”的动作太夸张,过于做作了,而且被水生发现了。

 

师:“水生”,你看见没有?

扮演水生的学生:看见了。

(同学大笑,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师:那位同学对于这一段故事情节理解得很透,好,请继续。

学生(11):镜头一转,转到了几个女人“探夫遇敌”这里。应重点刻画五位女人探夫前的可爱的对话。应体现第一个女人的机智伶俐,第二个爽朗率真,第三个女人水生嫂的稳重与成熟,第四个女人的快人快语,第五个女人的忸怩含蓄的特点。要精心选择演员。

 

师:好,就请你导一下这一情节,好吗?

注:这位同学精选了五位女生,分别扮演这五个角色, 非常成功。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课堂气氛这时达到高潮。

生(11):在遇敌这一场景中,应重点突出她们探夫未遇、扫兴而归、不料遇敌的紧张场景,拼命地跑,无意中将敌人引入了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战士们的伏击圈。当她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响后,妇女们齐翻身跳到水里。

生(12):应重点突出她的矫健勇敢的身姿。

师:为什么?

生(12):她们已经成长为革命的后备军,这也是助夫杀敌这一情节的主要基础。

(同学们鼓掌)

师:下面战斗结束后,他们开始捞战利品,下面应重点描写什么细节?

生(13):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的船上”后,女人也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来,又丢过去的细节描写,应把镜头拉近,重点刻画。

 

师:为何?

生(13):因这能渲染胜利后欢乐的气氛,表现了夫妻间相亲相爱略带幽默的情感。

师:不错,这种紧张的战斗场景与生活细节的揉合能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师:拍电影常常把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跨度的镜头剪辑组合起来,使其前后连贯。例如前一镜头是一双小鞋,后一镜头是一双大鞋,表示孩子已长大。再如前一画面是上海,后一画面是北京,表示主人从上海到了北京,这种手法叫“蒙太奇”。

 

生(14):我认为用这一手法再叙述又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她们一个个在冰船上警戒,敌人围剿大苇塘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于芦苇里。

 

师:这位同学用了“蒙太奇”手法,很好。结尾怎样改编呢?

生(15):老师,我看就安排水生的部队胜利归来的场景吧。

生(16):我反对。这样的结尾太俗气,太不含蓄了。

师:那你如何做?

生(16):我看应特写“荷花”,那一排排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粉色的荷花高高挺出来,她们是哨兵,她们是铜墙铁壁。

(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赞许了这个高明的结尾设计。那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学生(16):这种结尾可以使影片首尾响应,结构浑然一体,二是隐喻抗日根据地人民已经成长起来,三是表现反战主题,四是紧扣影片的名字——荷花淀。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主动站起)

师: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好,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课。

课文全解

【学前导引】

孙犁的小说,大都是描述他的故乡——冀中平原的白洋淀水乡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尽管取材多为严酷的战争年代的人物、事件,但往往不从正面去描写战争,而是把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真实地结合起来,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在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格化的描写,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展示人民群众爱民族、爱国家、爱同志的优美情操。孙犁的小说带有抒情诗般的格调,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这是孙犁小说特有的风格。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本文生动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赏析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基础知识精讲】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毕业后去北平(北京)谋生,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1937年冬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后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名篇。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记》、论文集《文学短评》等。此外,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了他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经过精心构思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字词储备

吮(shǔn):吮吸。

打点(dǎ·diɑn):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泅(qiú):游水。

凫(fú)水:游水。

水式:游水的本领。

·课文剖析

1.故事情节梳理

按照故事的发展情况,全文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开端(从开头至“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写送夫参军。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①编席候夫

②夫妻话别

③送夫参军

发展(从“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至“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写探夫遇敌。这一部分也分为三层:

①商量探夫

②失望归家

③归途遇敌

高潮、结局(从“她们向荷花淀里摇”至“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写助夫歼敌。这一部分也可分为三层:

①巧遇丈夫

②伏击歼敌

③战后打算

尾声(最后一段) 写妇女们锻炼成长。

2.语言描写赏析

本文的人物语言写得非常成功,有的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有的鲜明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下面我们以“夫妻话别”和“商量探夫”两段为例作一赏析。

①“夫妻话别”一段

水生很晚才回家,引起了妻子的疑虑。她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他异常的神情,水生嫂很快就察觉了,担心出了什么事,最后终于委婉地问明了实情,这无不表现出水生嫂的温柔体贴、聪明稳重、识大局、明大义、爱丈夫更爱祖国的性格特征。同时夫妻话别中通过水生富于个性的语言——“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什么事情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塑造了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妻子,鼓励妻子不断进步的革命战士的形象。“你总很积极的。”一句话所包含的感情比较复杂,“你总”这本是对人嗔怪的话,是啊,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又是战争年代,很有可能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这样的大事怎么不跟妻子商量呢?水生嫂又怎么会不责怪水生呢?但她又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她爱丈夫,也爱家乡,更爱祖国,仇恨日本侵略者,所以话到一半她立刻意识到自己不该责备丈夫,丈夫的工作是对的,因此语气一转变成了与前两个语气极不协调的“很积极的”几个字。她转而为自己的丈夫能第一个报名参军感到无比自豪。所以,从总体上看,这句话对丈夫的责怪中含有赞扬。整个对话中水生嫂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对于水生诀别式的嘱咐也只有两个“嗯”字作答,但这两个简单的“嗯”字却融注了水生嫂众多的感情,有一字千金的作用,它表明水生嫂不但有中国劳动妇女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杀敌顽强的新风貌。总之,从全文内容看“夫妻话别”一节为后来水生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将敌人引进伏击圈以及最后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思想方面的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商量探夫”一段

第一个妇女的话体现了她机智伶俐的性格特征:“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想去,却说忘了衣裳,借口自然是顺理成章。第二个妇女的话体现了爽朗率真的性格特点,“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丝毫不掩饰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丈夫的思念和关爱。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水生嫂在五个人中是思想较成熟的一个,性格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第四个青年妇女快人快语,听了水生嫂的话马上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明白地表示愿意去看丈夫的心理。最后一个青年妇女忸怩含蓄而又天真温顺,“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自己真的不想去?只不过是别的借口别人都说了,只好用婆婆做挡箭牌,这个借口最有趣,言虽假情却真。总之,从全文的内容来看,这段对话描写交代了下文荷花淀伏击战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3.景物描写欣赏

《荷花淀》作为一篇小说,写得像散文一样优美。其中的景物描写清新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开头对白洋淀美丽景色的描写, “商量探夫”一段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描写,还有伏击战前对大荷叶和荷花箭的描写等。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情境和氛围,奠定作品的基调。作品不想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把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安排在明丽如画、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来展现人物对家乡对生活的爱,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风貌。所有景物都是作品中人物眼里所见的,美丽迷人的夜色,宁静的风光,映衬人物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心灵之美,为人物的爱国行动提供了思想上的依据。③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这辽阔的苇地,密密层层的荷叶,正是歼敌的战场。水面的平静,菱角的安稳,划船的桨声,为激烈的战斗蓄势。荷叶像铜墙铁壁,荷花箭像哨兵,暗示这里将发生一场消灭敌人的战斗。

4.细节描写举隅

没有真实的细节,就没有真实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孙犁长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善于以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动作,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揭示出人物美好的心灵。

水生嫂月下编席,她“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短短两句话,不仅活画出人物优美的劳动姿态,矫健的身影,似乎荡漾于人物胸中的青春活力也依稀可见。当最初听到水生要去参加大部队的消息时,她虽然早已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但这个太大的意外,还是让水生嫂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心中一惊,手指被苇眉子划破,不由自主地抖动了一下。这个动作很小,也很隐蔽,但它却直接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日日朝夕相处的丈夫就要离开自己到大部队上去了,家中老的老、小的小,一切事情得由自己一人承担,丈夫这一去何时能回来,战场上刀枪无眼……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新女性,她很快将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想借这个动作迅速平息自己起伏的情绪。她不希望丈夫看见自己软弱的表现,对丈夫的积极表现应给予支持,这充分显示了水生嫂坚强的性格。

5.疑难问题精释

①小说主要写白洋淀妇女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为什么作品开头要写水生嫂月下编席和水乡的荷香月色?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都是为人物形象的刻画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欣赏小说时,对有关的描写进行理解分析,就要联系人物。《荷花淀》写水生嫂月下编席和水乡的荷香月色,突出的就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心灵手巧,对丈夫有深厚的感情,月夜编席,等待丈夫归来;同时为我们对水生嫂外貌及内心世界的理解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者,这一派荷香月色,正是孕育这些优秀儿女成长的典型环境,这富饶美丽的家乡是激励她们奋起抗战的动力,是她们送夫参军、英勇杀敌的思想依据。从表现手法上看,这散发着浓郁乡土生活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夜景也增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②如何理解本文的选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一次漂亮的伏击战为中心事件安排人物和情节的,但是本文没有像其他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那样尽述敌我双方的形势、条件和殊死的较量,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硝烟弥漫、没有血污泪痕,甚至没有把战斗的双方当做主要人物来写。相反,作者仅仅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妇女如何在战争年代里锻炼成长的事,写她们如何关心自己的丈夫,写她们的勤劳质朴,热爱生活,真挚多情,深明大义,同仇敌忾。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生活小事的描绘,极深刻地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精神。

【学习方法指导】

鉴赏小说的基本步骤

我们阅读小说,一般说来,是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形象。小说的形象不单指小说中的人物,还有负载主题的情节、环境、细节等。要鉴赏小说,首先就得把握小说的整体形象。例如,鉴赏小说《祝福》,我们首先看到祥林嫂拄着竹竿,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碗的乞丐形象。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逐渐了解了鲁镇这一环境、祥林嫂的性格以及她的生活经历;再联想到旧中国劳动妇女没有地位,受压迫遭凌辱的生活情景,并通过想象自然而然地把它融入到小说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中去。这样,祥林嫂的形象、她生存的环境以及她的所作所为就逐渐明晰、具体、生动起来。

这时,我们就会进一步问,作者想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了这一步,就可以使我们摆脱泛泛的、即兴式的欣赏,从形象中超越出来,对小说的主题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把我们的一些模糊认识逐渐清晰起来,从感性的认识进到理性的认识。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小说的形象反映出来的,任何形象方面的不足都将损害小说主题的完整表达,因此,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实际就是对组成小说诸要素的评判,诸如小说所反映的生活是否真实、深刻,人物的言行是否符合其性格特征,作家的思想倾向如何,艺术上有何成就、缺陷等。例如,我们在把握《祝福》形象的基础上,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祥林嫂作奴隶时白胖起来,可最后为什么沦为乞丐?卫老婆子、柳妈等也是被压迫的对象,可她们为什么要欺负祥林嫂?为什么祥林嫂临死时,却要问“灵魂有无”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用倒叙的手法?几次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意味着什么?所有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是对主题的评判。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会使主题明晰起来。这显然不是祥林嫂一人的生活悲剧,在她死的背后,隐藏着封建礼教这条凶恶的毒蛇,是它杀死了祥林嫂,这是那个黑暗时代深刻的社会悲剧。不仅如此,它还缠住了卫老婆子、柳妈等人,使她们成为封建礼教有意无意的帮手,这就加深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揭露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这种对主题的理性思考所获得的评判,反过来加深了我们对黑暗社会的憎恶感情。

任何艺术创作往往是藏锋不露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对小说主题的理性评判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鉴赏。我们往往还要对小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精妙之处进行体味、玩赏,对那隐藏在语意深层的“七分”用意仔细揣摩,从而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这时,我们往往为发现一些精妙之处而兴奋不已,备感愉悦。例如,当我们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就会发现,林黛玉在回答读书的问题时,前后矛盾。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她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却得到另一个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难道是作者思路不连贯?经过一番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原来贾母这个封建老太太的价值观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对林黛玉的回答颇不满意,这使刚到贾府的黛玉很不安。当宝玉再问同一问题时,她便乖巧地作了另一个回答。恰好正是这看似前后矛盾的回答,反映出黛玉初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的心态。这些细微的地方,足见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不经过一番细致的鉴赏,是不可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

【知识拓展】

·迁移

《荷花淀》的人情美

要使一篇作品产生真正打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光靠艺术技巧的圆熟、艺术形式的完美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是作者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和激情在起着决定的作用。从《荷花淀》这篇作品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亲如骨肉的战斗感情,一种长期在同甘苦、共患难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阶级感情。这当然不是一般的“儿女情,家务事”,也不仅是一对青年夫妇的“悲欢离合”,而是深刻动人地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那种“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壮烈精神,体现了解放区人民和前方战士那种相依为命、同生共死的亲密关系。“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是一句多么悲壮的嘱咐,多么庄严的誓言啊!整篇作品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量,主要是建筑在这样庄严的主题思想之上的。作品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焕发着劳动人民至真至切的人情美的地方,这些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地方。从这些地方看出,作者虽然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可是他并没有把生活写得轻飘飘和甜蜜蜜。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仍然是十分严肃的。《荷花淀》这篇作品,不仅是一首令人心神陶醉的抒情乐曲,同时也是一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战歌。

(《现代文学研究》)

·发散

一、孙犁作品的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一)“孙犁的作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却有近似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其中有些篇章,真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读,当作抒情乐曲来欣赏的。作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似乎是一种诗的境界,音乐的境界。”(二)孙犁的作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像吴召儿和双眉这样的人物形象,像荷花淀和芦花荡这样的生活场景,都是被充分浪漫主义化的。乍看起来,好像不大真实,其实这比真实还要真实,比真实还要美。”(三)“孙犁的文学语言,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美的语言,它们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诗意和艺术魅力。”总体来说,孙犁“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是那些焕发着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地方,那些激荡着强烈的,亲如骨肉的阶级感情的地方”。(参照黄秋耘的《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二、孙犁的艺术追求:孙犁是一位兼有诗人与学者气质的小说家。正是那种隔着时间的距离看生活和对生活进行理性探索的倾向,使他的小说尽管以情胜,却绝不浅薄,那弥漫着的氤氲,常把你的情思引向高远的境界。他曾教人以“不能胶滞于生活”,他自己的创作,因立意不限于记录一种生活状态,虽在极平凡的文字间也别有寄托,使人读之,自然生“淡远之想”,体味到无尽的“余意”。这就是孙犁,一个“单纯情调”的追求者,冀中平原乡村风情画的画师,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是解放区文艺的奇花异卉。它们不但以自己的形式包容时代内容,而且在当时及其后,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训练了一些能鉴赏他的细腻委婉曲调的耳朵。它们是民族风格的,但并不以袭用既有的民间形式为标志。它们是雅俗共赏的,质朴而不流于粗率,浅易中自有淡雅的风韵。(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