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英达电气有限公司:[原创](知青茶楼)那苦涩放浪的知青岁月-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50:13
](知青茶楼)那苦涩放浪的知青岁月
文章提交者:关外散人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此帖献给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
欢迎所有关注知青命运的朋友们,不论您是不是曾经的知青,都欢迎您来此茶楼坐坐聊聊,茶楼里有无待、60而今、海东青等老知青朋友盛情款待各位!
谢谢!
1
初识华裔富商武一伟,是几年前在苏黎世的一次商务洽谈中,他给我留下精明干练、儒雅低调的印象,可惜彼此公事公办,客客气气,表面的热情掩饰着刻意保持的心理距离,仅有的这点好感,也在以后的日子里淡化了。
第二次接触是到泰国考察武一伟控股的一家制药厂。忙里偷闲,他陪我去四面佛求签。他说拜一拜吧,很灵的。我恭敬地拜完,他笑问我求的是姻缘吧,我反问为什么这么说,他哈哈大笑,说只有求姻缘最灵了。那次大笑,消除了心理上的隔膜,在餐桌上借酒助兴东拉西扯起来,才知道他还当过国内的下乡知青,下乡时干得不错,刚满二十岁就当上了大队书记。自此对他生出不少亲近感,闲聊国内话题,也少了些许顾忌。
其实,当年的知青,我们大陆人再熟悉不过。多少村庄曾是知青的第二故乡,多少家庭走出过不止一个知青。刚刚逝去三十年的知青岁月,对我们来说还恍如昨日。对武一伟有插队的经历,我除了略感吃惊外,当时也没更多在意。
还是在那年,我们从米兰上飞机,经底特律飞往里约热内卢开会。去机场的路上,他办事处的华人司机,跟我讲了偷渡到意大利的历险记。司机说自己先从国内飞到友好国家阿尔巴尼亚,销毁证件,徒步翻越阿意边境的大山。后半夜到了意大利境内,被意方边防军发现,大声吆喝,他们撒腿就跑,边防军在后面开了枪,乒乒乓乓响成一片,惊险刺激,吓得一起偷渡的人全都拉了裤子。我听了忍不住大笑,武一伟却神情凝重,一声不吭。登机后,武一伟还是闷闷不乐,我关切地看着他,他苦涩地一笑说没什么,只是勾起了伤心往事。原来,武一伟也是个偷渡客,是八十年代初偷渡到香港的!这主仆二人皆是偷渡客,那天真是开了眼,怪不得人说每个富翁的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呢。
意航的客机很舒适,除了三餐后的假寐,我俩歪在商务仓宽大的座椅上,交头私语,打发着漫长的空中时光。那次聊的几乎都是他的下乡往事,话到伤心处,频频向空嫂要洋酒,空嫂小杯换大杯,面带笑容递上,想起来也够无聊了。
随着与武一伟合作的成功,我俩同任一家合资公司董事,接触越多,相处越恰。在他回大陆期间,我陪他重访当年插队的村落,与插友、老乡聚会。当年的知青,好些已当了公公婆婆爷爷奶奶,成为老一辈人。白发知青聚,把酒忆往事,从他们断断续续时哭时笑的追述中,我渐渐有了武一伟知青岁月的轮廓,抚今追昔,万千感慨,萌发出不写不快的冲动。
在近日的一次闲聊中,我问他可不可以照实写下来,他说你不嫌烦不演义,写写也好。再问是不是要经他过目才可发表,他大度地笑道,只要不出卖真姓实名,但发无妨。我告诉他打算边写边发在网络上,他说随时上网去看。
需说明的是,我年纪小,没有下乡知青的经历,这篇纪实的涂鸦之作万一闹出什么笑话,还劳诸位看官及时指正。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前辈也不要对号入座,一笑了之方善。
闲言少叙,下面开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4 16:32:29编辑过]
         
  *.*.*.*   2007-5-8 15:25:4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东方纵横深度评论报导集萃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关外散人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2
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
大街上灯火辉煌,
故宫的大殿,
北陵的红墙,
红旗广场毛主席塑像……
有朝一日我重返沈阳,
回到那读书的课堂。
听老师教诲,
邀同学歌唱。
寻找我童年的梦想……
沈阳啊沈阳,我的家乡,
下乡知青日夜牵肠,
东顺城圈儿楼,
三义里平房,
中街、太原街、南站广场……
有朝一日我重返沈阳,
回归我热恋的故乡,
与家人团聚,
同朋友畅想,
共渡那美好的时光……
这首七十年代被领导定性为“黑歌”的最初填词者,就是武一伟。当年,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在中国城乡上映,武一伟所在知青点,有个名叫程亮亮的漂亮女知青,看完电影后天天哼唱其中的插曲,武一伟只是为了讨好程亮亮,借曲调改填成“沈阳啊沈阳”,谁知一时间竟在插队知青中秘密传唱开,成为抒发思家之苦的地下黑歌,那时也称为“黄歌”。有意思的是,在知青大返城后,也就是公元一千八百年之初,沈阳市一位主要领导重新填词,当红歌星李玲玉演唱,这首同名歌曲便在全国公开流行。又过去了二十年,这位领导成为主管全国意识形态的中央首长。同样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首歌唱到的“红旗广场毛主席塑像”,一个有标志性的地名,在当年下乡知青后代们口里,也变成了“毛主席打车的地方”。
下乡知青改歌词,远不止此一例。有一首在知青中流行的黑歌,采用了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的音调,将母子分离的场面,描绘得令人肝肠寸断:
插队的红旗漫卷着雪花,
集合队伍!
整装待发!
沸腾的热血颤抖的话,
泪水盈眶喊妈妈。
雪太大,妈妈回去吧!
别为儿子担心啦。
棉衣很暖和,
钱都揣好啦,
妈妈您就放心吧!
革命的口号溅满了泪花,
迈开阔步!
立即出发!
不许回头更不许说话,
广阔天地把根扎。
古树老楼,记住我吧!
亲戚朋友再见啦!
手风琴背啦,
小提琴拎啦,
妈妈您就放心吧!
那个不知多少次送知青出城的沈阳北站,那个冰天雪地的沈阳北站,在多少母亲和子女心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痕。还有一首采用苏联歌曲《海港之夜》曲调,在知青中广泛传唱后被立即禁唱的歌可以为证:
大雪飘落,
北风吹响,
小提琴在倾诉离别的忧伤。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贫下中农翘首盼望。
为上山痛饮,
为下乡歌唱。
啊,
满目辉煌,
满眼迷茫,
再见了,慈祥的妈妈,
今天我就要离开家乡。
雪花纷飞的沈阳北站,
妈妈的眼泪在雪中流淌。
大雪飘落,
北风吹响,
手风琴缠绵地将爱情歌唱。
无怨无悔海枯石烂,
愿青春做伴早还乡。
为昨天干杯,
让记忆闪亮。
啊,
一时喜悦,
一生悲凉,
离别了,美丽的姑娘,
今天我就要离开家乡。
雪花纷飞的沈阳北站,
恋人的秀发在迎风飘扬……
下乡之后,孩子们在一起过集体生活,干活吃饭,打打闹闹,常常不知不觉地一起唱起这些黄歌黑歌,一支接一支,没完没了,往往唱得泪流满面。也许那个时候,武一伟他们已经预感到不幸远不止此,而是伴随了他们一生,他们成为新中国最倒霉的一代人!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上学时遇到文革,该提干时没文凭,人到中年又下岗,轮到孩子上学缴不起学费,东挪西借供孩子上了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3 19:01:56编辑过]
  *.*.*.*   2007-5-8 15:29:5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文章提交者:雲山霧罩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记号
  *.*.*.*   2007-5-8 15:40:5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哈雷1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那就听云山雾罩的,呵呵
  *.*.*.*   2007-5-8 18:25:3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文章提交者:摸8摸8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毛主席打车的地方”。
===========
哈哈哈哈。
继续。
  *.*.*.*   2007-5-8 19:24:19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文章提交者:a1b2z2673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一个人美好的年华浪费之后,恐怕这苦涩将伴随终身。
  *.*.*.*   2007-5-8 19:56:4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656579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   2007-5-8 22:11:0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8 楼
文章提交者:智深和尚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继续。。。
  *.*.*.*   2007-5-8 22:19:4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9 楼
文章提交者:关外散人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3
在武一伟看来,知青下乡这事,远没有正史记载的那么堂皇。
三十年前,每一个城镇的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只要你不是独生子女不是病残人,全都逃脱不掉上山下乡的命运。动员下乡不过是个幌子,不算强迫也是半强迫,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不过是唱唱高调,真没有几个孩子会以此为荣。大部分人不愿意去,是在反复的动员中不得不去。也有少数人抗拒了一阵子,可他们的父母为此要进“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单位、学校甚至居委会高压下,最后也不能不去。现在我们追问一下,如果必需接受再教育,为什么不去工厂接受领导阶级工人的再教育,岂不更先进?当时没人敢问,即使有人敢问,估计也没有人敢解释。
当自己不再是城里人,才发现城市是那么好,广场是那么宽阔,柏油路是那么平坦,商店是那么玲朗满目,电灯是那么明亮,饭菜是那么香甜,姑娘是那么白净美丽。知青都爱往城里的家跑,到了家里恋恋不舍,但最后,能不回去吗?城里的家不是久住之地,父母长叹短吁,弟弟妹妹嫌弃,还有的父母或是正挨批斗,或是去了五七干校、学习班,一家人个个心情不好,免不了情绪烦躁言语不顺。更不用说在家呆久了,革命家属院里的积极分子张大妈李阿姨一定会上门过问,动员你及早返乡。
从学生一夜间变成下乡知青,城市户口没了,好些人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们在学校时规规矩矩,下乡后完全成了另一副样子。几个知青进饭馆吃饭,临走时把碗、碟、盘一股脑装进自己的军挎。还有人在集市上拿走农民的鸡蛋水果不付钱,如果农民坚持讨要,他们掏出匕首一晃:“老子只有这个!”也有人变成小偷,偷鸡摸狗不算,还掏农民的钱袋。他们是那么单纯,没想过农民丢了钱,后果比城里人要严重得多。武一伟记得,有个农民刚在社会主义大集上卖掉一头肥猪,转身间钱就被一个知青掏走。这笔钱是全家一年中主要的现金收人,面对飞来的横祸,这个农民嚎陶大哭,投井自尽,抛下的妻儿老小还怎么过日子啊,实在让人不敢多想。
知青的这些反常行为,多半不是出于真正的堕落,是对前途无望的表现。他们正处在生命中的黄金季节,却像垃圾一样扫出城市,聪明好学的人被剥夺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满腔热血一心报效祖国的人,只能改造自己。没有人能明白,为什么把人驱赶到贫穷落后的地方就是革命,为什么党和领袖的关怀,只表现为强迫人到一个不熟悉,也不适应的贫瘠乡村,。应该说,大多数知青还是不错的,他们尽量与农民搞好关系,尽量多干些农活,并尽可能多看些书。但干活有什么用?劳累一天的收入不够买两支冰棍。看书有什么用?上学不可能,工作用不着,祖国前程光芒万丈,个人前途暗淡无光。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最多也不过是洁身自好,但精神上悲观失望,得过且过。管束不住自己的人则自暴自弃,去偷去抢,打架斗殴,寻欢作乐。他们并非存心变坏,这不过是一种绝望的发泄和反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8 23:22:37编辑过]
  *.*.*.*   2007-5-8 22:20:0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0 楼
文章提交者:关外散人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4
知青的颓废抱怨之气弥漫城乡,这是领导们始料不及的。但领导必定是领导,树典型引路,造声势唬人,新瓶装老酒,这招法百用百灵,一时间,反潮流英雄,扎根农村六十年典型,被宣传得轰轰烈烈,假革命口号喊得震天作响。仅仅在东北某省,就接连涌现出好几位名扬全国的知青,舆论追逐,社会关注,同龄人膜拜,其热度空前绝后,连十几年几十年后在中国大地出现的追星热,都没法比拟。千百多万上山下乡知青,明知这几个人学不来,但也只能口头表决心,甚至种下扎根树,装模作样地与时俱进。
就在那几个人名扬四海的同期,还是在这个省里,西洼知青点作为集体,也被树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面旗帜。这个知青点的感人事迹,在当时的省报上登满头版还要转二版,其实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与广大贫下中农一起,用无产阶级先进思想,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这个在县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西洼生产小队,一时间被世人所知,各地学习参观者趋之若骛,通往小村的路面都被踩亮踏宽。知青点点长兼生产队队长周子华,知青点团支部书记程亮亮,一夜成为耀眼的政治新星,光芒四射,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到处做报告,倍受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前程一下不可度量起来。
回头看,也是离家的孩子成长快,这几个来自音乐学院附中的高中生初中生,到农村经风雨,见世面后,把所在小队社员的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
就在这宣传西洼青年点,学习西洼生产队的热潮,正一浪高过一浪时,意外发生了,树立并高举这面旗帜的向阳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刘继武,因奸污女知青被捕。公社文工团一个漂亮女知青,在推荐上大学后,被学校体检出身怀六甲。这种事放在如今,没什么大不了的,悄悄流了鬼都不知道,在当时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想去医院打胎,那得凭组织的介绍信,组织一旦知道,非高度重视不可。这个故事老掉牙了,不说都知道,女知青为了入党为了上学,被公社书记诱奸了。这桩丑闻虽没公开见报,但各地准备或正想准备前来西洼取经的人马,像接到了统一通知,西洼小队很快沉寂下来。好在上级领导慧眼识才,周子华临危受命,被破格提拔为公社新的党委书记。为了倡导革命新生事物,表明西洼这面红旗不倒,周子华仍然兼任西洼生产小队队长。周子华就这么成为一名敢于决裂旧观念,不拿工资拿工分,革命化年轻化的新型领导干部。
此时正是一九七四年的初夏,武一伟利用关系,走了周子华的后门,主动来到向阳公社下洼大队西洼生产队插队落户。
  *.*.*.*   2007-5-8 22:22:0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1 楼
文章提交者:关外散人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5
武一伟曾跟我形容过他插队的西洼小队,当时我俩正躺在迈阿密天体浴场柔软的沙滩上,看够了西洋景,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他比划着说,北中国地处寒温带,富有怜悯之心的造物主,在寒冷的北方盖了一张大棉被。哪知造物主在匆忙中,这张棉被没充分展平,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间出现了个燕山山脉。燕山山脉的余脉也称努尔虎山,就像棉被上出现的无数皱褶,丘陵沟壑绵远千里。某个皱褶里,藏着这个名为西洼的小队。这村子介于县城和公社之间偏南的位置,到县城二十余华里,距公社三十余华里,而公社距县城四十余华里。他当时还强调,不要小瞧这个小村子,那时可是名扬省内外。
知识青年武一伟,那时看上去也是个极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身材修长文弱,在同龄人中,如果说他有什么特点,可能只有他身上那有悖于时代的浓浓书卷气,算是与众不同,尽管他头上的短发已故意理得几乎露出头皮。带到农村的东西里,除了母亲打理的被褥衣服和常备药品外,他自己带的只有几本发黄的英文书和一本厚厚的英英词典,最奢侈的也就是一个双波段的半导体收音机,如今看来这一切很不起眼,在当年,已经明显说明武一伟可不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8 23:00:53编辑过]
  *.*.*.*   2007-5-8 22:24:1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2 楼
文章提交者:lxzxljy7713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新中国最倒霉的一代人!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上学时遇到文革,该提干时没文凭,人到中年又下岗,轮到孩子上学缴不起学费,东挪西借供孩子上了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
一声长叹!
  *.*.*.*   2007-5-8 22:38:2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3 楼
文章提交者:关外散人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明天继续,各位晚安!
  *.*.*.*   2007-5-8 22:56:1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4 楼
文章提交者:zhxl409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dddddddd
  *.*.*.*   2007-5-8 23:14:4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5 楼
文章提交者:名字被屏蔽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但领导必定是领导,树典型引路,造声势唬人,新瓶装老酒,这招法百用百灵,
千百多万上山下乡知青,明知这几个人学不来,但也只能口头表决心,甚至种下扎根树,装模作样地与时俱进。
===========
楼主句子精彩!
回头看历史,应该有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