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缝针可以喝红酒吗:股市持续暴跌正损及实体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11:24

股市持续暴跌正损及实体经济
——东方早报2008年9月13日
    时寒冰

 
    中国股市自2007年10月16日创下6124.04点(沪综指)的历史高位后,就一路下行,本周更弱,从周一(9月8日)到周五(9月12日),每天都创下2006年12月以来的新低。股市持续下跌,人们围绕着救市或不救市的话题,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却被忽略了,那就是股市持续下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通常,人们认为,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股市走势反映实体经济的预期走势。实体经济的走势也会反过来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但是,这种认识仅仅停留在走势本身,而忽略了二者更深的内在联动性。
    今年7月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去年一季度的时候,我曾就股市和经济关系问题做过说明,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往往实体经济和股市在短期的相关性相对比较小。也就是说,股市下跌可能经济还不一定下跌,反过来也是如此,经济增长,股市有可能出现下跌。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关系相对来说就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也就是说,长期看,如果经济增长快,股市就肯定往上涨。反过来也是如此。”
    这种回答更多的是针对普通投资人的,因为投资者对股市走势更为关心。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通过一系列的环节发生联系,更多人倾向于以实体经济来研判股市。这本身并没有错,因为,股市本身就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实体经济是股市的根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股市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从历史上来看,股市长时间的持续暴跌之后,往往就是实体经济的萧条。比如,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之后就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的确与产业泡沫有关,但股市的崩盘绝对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为什么?
    股市长时间的持续下跌,会在几个方面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其一,影响消费。消费与出口、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尤其重要。
    股市下跌会抑制消费,从而,对实体经济带来拖累。1929年,美国股灾发生后,消费者或因资金被套,或因亏损,或因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的悲观,消费动力大减,导致商品大量积压,企业周转困难,许多企业因此倒闭。这种规律直到现在还没有被打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股市自去年底以来持续下跌,这种下跌趋势降低了公众的消费信心,全美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中国也不例外,股市持续下跌套住了数万亿资金,对消费带来了致命影响,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
    这一点从现实中就可以清晰感受得到。一些投资股票的普通股民,中午买盒饭都选择最便宜的。前段时间我去北京,由于奥运会,北京对车辆实行单双号,按理说,应该会出现乘客增多、打车难的现象。但是,我却发现,北京道路上空着的出租车特别多,打车非常容易。北京的朋友告诉我说,由于许多居民在股市损失惨重或是资金被套,不得不节省开支,宁肯挤公交车或地铁,也不敢轻易打车了。透过这些细节不难感受到股市持续低迷对消费的影响是何等之深。
    其二,影响融资。股市的基本功能是融资、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而现在,股市最基本的融资功能正在丧失。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许多已经跌破发行价格。本周上市的东方雨虹,更是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就破发,这种现象密集出现,说明股市的融资功能正在丧失。至于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功能,更是不复存在。
    1929年美国发生股灾以后,股市融资功能丧失殆尽,股灾又引发金融危机,导致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并因此倒闭,进而导致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生产停滞,百业凋零,20多年后才恢复元气。这些历史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其三,影响投资。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股市持续下跌必然抑制人们的投资意愿。一方面,股市持续暴跌导致投资者大面积亏损,民间投资受到抑制。另一方面,股市持续下跌带来的悲观预期,以及人们对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给社会投资带来了重重顾虑。如果社会投资受到抑制,而单纯依靠效率低下、失误频频的政府投资来充当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则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1929年,美国股灾发生后,投资者信心遭到致命打击,人们宁肯把钱存入银行也不去投资,使得实体经济因为找不到支撑点而持续萧条。
    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也正导致同样的后果。自今年2月份以来,资金回流银行的现象非常明显。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居民户存款增加3404亿元,同比多增3823亿元,而去年同期是减少418亿元,大量资金回流到银行,与股市持续下跌引发的悲观预期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现在有必要对股市持续下跌有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作出系统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