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轻度粘连怀孕了: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2:33

 [摘要] “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让语文课浸润人性的色彩。关注细节的精彩,语文课堂将流溢生命的动感!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美丽的语文课堂,呼唤细节来装点,完美的语文课堂,更应从关注细节开始。

 

一、细节在“拈断数茎须”的敲打中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为此,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文本,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从而预约精彩生成。

 

我们知道,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细节可能就是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刻的词语,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可能是一句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刻的句子……只有对文本深入地探究,才能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并以细节为支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那么,细节一般都深藏在文本中的哪些地方呢?

 

1、内涵丰富处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字中包含着激情、含蓄、精炼和美。有的赏心悦目,让人回味无穷;有的动人心魄,刻骨铭心;有的可启迪人生智慧;有的可丰富文化底蕴。因此少不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地方,教学时,锁定这些地方引发开来,会使得教学内涵丰富。

 

许多名师给我们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教学细节,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鸬鹚》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这平静优美的画面,这悠闲自得的生活,随着渔人的一个动作,就忽然改变了。你觉得渔人的哪个动作,一下子改变了这平静如水的画面?

 

生:我觉得是“一抹”这个动作。

 

师:体会体会,“一抹”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语?

 

生1:一蹭。

 

师:怎样地“一蹭”?

 

生1:轻轻地一蹭。

 

生2:小心翼翼地一扫。

 

生3:潇洒地一挥。

 

生4:熟练地一划。

 

师:对!这轻轻的、小心翼翼的一抹,饱含了渔人对鸬鹚的多少喜爱和体贴啊!这潇洒的、熟练的一抹,又体现了渔人多么丰富的水乡生活啊!这一抹,就像是一道无声的命令;这一抹,又像是一次潇洒地指挥。这一抹,到底抹出了什么呢?读读课文,体会体会。

 

生1:抹出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师:湖面沸腾了。

 

生2:抹出了无数的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浪花都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生3:抹出了一只只勤劳能干的鸬鹚。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里面全装着鱼呢!

 

师:真是神奇的一抹呀!

 

生4:抹出了一个欢腾、热闹的湖面。

 

生5:抹出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

 

生6:抹出了一只只跳上跳下、忙忙碌碌的鸬鹚。

 

师:别把渔人给忘了呀!这一抹,更抹出了渔人什么?

 

生1:抹出了渔人的高兴。

 

生2:抹出了渔人的笑容。

 

生3:抹出了渔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师:真是幸福的一抹呀!

 

生4:抹出了渔人洋洋得意的样子。

 

生5:抹出了渔人美好的生活。

 

生6:抹出了渔人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生活。

 

师:我也说一句,这一抹,抹出了一派欢腾喜悦、生机盎然的水乡风情啊!

 

对“一抹”的关注,看似课堂上不经意的细节关注,其实是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紧紧抓住文本,设计细节,在教学实践中是精雕细刻,由浅入深,让学生层层剥落词语表面的面纱,学生才走进文本,感受到其背后蕴藏的精神力量、情感意蕴,而本课的语文教学也不仅仅只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熏陶或仅仅只注重一种语言文字的理性分析,而是两者完美无缺的融合,让文字产生更为强劲的力量,情与理,知识与能力获得了更为深层的提高。

 

2、触击血脉处

 

有些文字非常有穿透力,就像一首音乐有主旋律一样。一篇文字往往有提纲挈领、回环复沓、极力铺陈的句子,在教学时如果处理好了这些地方的细节,就能给学生由内而外的震动,触击血脉,针针见血。

 

例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第4节中“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句话时,我有意把“一句一句”改成了“一句句”,这时有的学生马上站起来提出,我顺水推舟,让学生思考“一句一句”与“一句句”可以换吗?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赏赏,他们有自己的合理的见解。有的学生在交流时说,“一句句”表示的阅读速度比“一句一句”快,像在浏览,而事实上,周总理是在审阅,他“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逐句推敲。这说明了周总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如果改为“一句句”就显得周总理改稿子有些仓促、心急,不符合实际。然后让学生朗读体会,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可以说这个细节设计,即通过“一句一句”与“一句句”的比较,训练了学生对“一句一句”的理解,更体验了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忘我工作的精神。这样的细节预设让课堂教学饱满充实,也让学生终生难忘。

 

3、纵情挥洒处

 

文章贵在情真意切。我们读文章,应该要与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看到文字背后的“人”。文字是跳动的脉搏,一篇文章铺陈舒展,在激昂跌宕起伏处往往是作者直抒胸意、一吐为快的情感旋涡地带。教学时,这些地方大有文章可做,在这些地方打造细节,可把学生、作者、教师的心糅合在一起。

 

例如王鸿雁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通过以上这些同学的汇报,我们再来体会“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那支歌,这是什么歌呢?你能知道吗?

 

生:大树啊,大树,我们是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师:嗯,说得真好,饱含无限深情啊!还会唱什么呢?去年的那支歌里还会是什么呢?

 

生:大树,大树,你是我的好朋友,没有你我就无处安家,所以我们是一对天生的好朋友。

 

师:哎呀,多好啊!还会唱到什么呢?

 

生:大树啊,咱们两个是好朋友,我整天唱歌给你,你整天聆听我的歌唱,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伙伴啊!

 

……

 

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们就“去年的那支歌”进行了非常富有个性的解读。这解读不仅富有创意,而且十分精彩。

 

课堂教学中,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二、细节在“不经意”的课堂瞬间中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流动的“过程”。莫让这样的“细节”、这样的“过程”悄悄溜走。

 

1、推开心灵的窗户——孩子眼神中的细节

 

“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看到他们的欢乐和忧伤,也能看到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纯真,那样无邪,那就是一扇永远敞开的、明净的玻璃窗。它会为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而目不转睛,会为老师的大发雷霆而暗淡失色……

 

所以学生的眼神不仅可以被欣赏,还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它提醒我们,要让这天使般的眼神永远清澈纯净,那就需要我们随时捕捉到从“窗户”传出的信息,要我们随时去呵护……

 

2、叫醒沉睡的耳朵——孩子语言中的细节

 

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即性的、瞬时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师对学生合情合理的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的分析,做出准确的评判,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指明努力与改进的方向。这样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又很轻松的学习氛围。怎样才能获得评价的客观依据呢?笔者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发扬一种倾听的精神。学会倾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所在。

 

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教师用心倾听,才能听出朗读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唯有用心倾听,才有发言权,才能进行即时即性的评价。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林海》一文时,有位学生在朗读“大兴安岭的‘岭’,可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时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老师用自己敏锐的耳朵听到了这一错误,心中窃喜,就抓住了这一错误,让学生理解“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的区别,从而区分大兴安岭与秦岭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大兴安岭的温柔与谦虚,表达自己对大兴安岭的无比喜爱。小小一个词语,引出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这正是教师倾听所创造的效果。

 

学生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总有自己对行为道德独特的见解,总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他们想对老师说,想对同学说,也想对自己说,而这些有意无意的语言正是孩子内心的流露。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常有教师这样抱怨:“真搞不懂我班的那些学生,为什么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我就在想我们有没有耐心听过学生说话呢?这细小的地方或许也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并善于从中捕获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量信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我们懂得倾听“花开的声音”而更精彩。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因为老师学会聆听而让学生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让语文课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3、关注异常的表现——孩子行为中的细节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读《无私的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一位同学上来深情地朗读着文章,可以判断学生是多么动情,朗读“卖血度日”时,他自己却激动得不由自主地抽噎,并哭了起来,语文老师马上调动其他同学说:“是啊,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无私的爱啊,他的朗读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父子亲情’之中,谁能帮助他把这篇文章读完?”其他同学都踊跃地举起了手,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包含深情地读完了课文。

 

这小小的细节体现出这位语文老师对那位同学的人文关爱,并引导了同学们也来关爱及帮助那位同学。

 

因此,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关注细节,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细微小事”,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有形和无形的关爱,这将成为师生间情感互融的催化剂,有了这一情感基础,师生之间“教给”与“学得”必定是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

 

三、细节在“缜密周全”的课后反思中

 

观察不到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反思是为了把细节存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

 

1、回顾课堂中的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思考课堂中的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整理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定格”,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的收获。

 

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细细感受语文课堂,原来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的语文课浸润人性的色彩,体现对话的艺术,关注细节的精彩,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负载精神的使命,流溢生命的动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