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前一晚睡了5个小时:【连载】【我们青春年少时(6)】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1:11:14
作者:[段成凯] 来源:[铁道兵网] 浏览:[ 0] 

【我们青春年少时(6)

 

 

段成凯  www.cntdb.com铁道兵网报道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曾经看过李季写的儿童叙事诗《三边一少年》,说的是在抗战时期,陕北靖边的一个放羊娃见到毛主席的故事。上中学的时候,学过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被歌中浓郁的陕北风情所吸引。自那以后对陕北的窑洞、杨家岭的灯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能到陕北看一看该多好啊!

  1973年11月,我从安宁河边的师教导队示范班奉命赶回连队,接受了去陕北接新兵的任务,兴奋地一晚上没睡好觉。要去陕北了,少年时代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列车北上,穿山过河,这是第四次穿越成昆线了。喜欢欣赏沿线的壮丽景色,特别是凉山深处的绿树婆娑,细雨蒙蒙。巴山蜀水丰沛的水资源独树一帜—“全国看西南,西南看四川,四川看三江(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成昆线的高山大河总是令人无限遐想。

   北上的列车在成都停靠一天,我和同行的周秉忠(给水三连班长)、王德宝(特务连警卫排班长)一同来到了成都文化公园。初冬时节的北方已是寒风凛冽,天府之国依然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就连国庆游园期间摆放的大型花篮也是枝繁叶茂,五彩缤纷。

左起:给水三连周秉忠、特务连王德宝、给水二连段成凯

 列车穿越成昆、宝成、陇海铁路,经西安在铜川停了下来。在铜川,接兵部队重新进行编组,我和23团的刘指导员、王医生分在一组。那时往北没有铁路了,只有乘汽车继续北上黄土高原。

洛川的苹果

  车过洛川,感到进入陕北了,陕北的民风淳朴热情,洛川的苹果又大又红。当年著名的洛川会议就在这里城北的冯家村召开,那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毛主席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当天下午,接兵部队到达延安。我们几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延河大桥边留影。宝塔山巍然耸立,延河水流向远方,我们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来到了向往的地方。耳边仿佛响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白慧文那饱含深情的声音:“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呀—革命圣地延安。你象灯塔一样,吸引着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你是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着全国人民战斗到胜利的一天……”

在延河大桥留影

  陕北—毛主席率领中央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为迎接党的“七大”自己修建的。会议的气氛,从会场布置中可以看的出来,正中间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在主席台的顶端,是12个红色的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场两侧的24面红旗,代表着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在这座自己建的房子里,中国共产党构筑了第一座理论大厦—毛泽东思想。

 次日,接兵车队沿着黄土高原的山路继续北上,沿途不时见到身穿羊皮坎肩、头扎白毛巾的放羊娃在山坡上放羊,一个带有浓郁陕北口音的歌声从山坳传来:“……山丹丹开花幺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和群众同住土窑洞,同点小油灯。时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老区人民思念毛主席的心情没有变。

  傍晚,部队进入绥德,在这里我们第一次住进了窑洞,原来这里的招待所也都是窑洞建筑风格,有些像楼房一样,是多层窑洞,称“窑上窑”。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积淀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当地有个说法:“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绥德的帅小伙确实不少,要是在这里有接兵任务,真想接几个回去。

陕北的窑洞

   三边,是指陕北的靖边、定边、安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些地方曾经寄托着帝王对边疆平稳的期望……这是出发的第几个夜晚了呢?今天的路程又是这样遥远。车队转向西南,经榆林进入“三边”之一的靖边县城张家畔,终于到达目的地了,这里距离内蒙古的毛乌素沙漠近在咫尺,只有50华里,县城的地面、屋顶甚至商店的柜台上都可见一层细细的黄沙,像是刚经过沙尘暴一样。连续数天的摩托化行军,大家肚里已经没有油水,住进招待所,王医生不知道从哪弄来一个猪肚子,洗净后炖了起来,那天的晚饭真香!

张威(陕北靖边)

  三边是老区。1947年蒋胡军重点进攻陕北,占领革命圣地延安,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的一年,三边就是党中央所在地,群众基础很好,觉悟很高。征兵工作开始了,我们组负责城关张家畔镇、宁条梁镇、杨桥畔镇,记得还有东方红公社。政审、体检,还有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当地的武装部门配合的很好,应征青年踊跃参军,积极性很高,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场面。县医院的医生、护士始终认真配合征兵体检工作。我挑选最中意的一个18岁的新兵,是县商业局长的儿子,叫张威,人很精干,比我小一岁。刘指导员对我说:“就照这个标准选兵定兵。”后来,张威调到师部公务班当警卫员。那天中午,我们吃的是小米干饭,羊肉汤,尽管那小米黄橙橙的,但在嗓子眼很难下咽。当地人说,这叫黄米。我感觉这种“黄米”远不是我概念里那香喷喷的“小米”,相比之下才知道当年八路军的“小米加步枪”,说的就是这种黄米。然而,因为土地贫瘠,在那时候,老百姓能吃上黄米就很不错了。征兵工作顺利完成了,县政府组织了一场晚会,印象最深的是县剧团演出的陕西秦腔,还有安塞民歌《哥哥带我走三边》。就要离开陕北了,陕北人民淳朴的民风,对军队深厚的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当时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不富裕,土地沙漠化严重,群众还是把稀有的大米、白面、猪肉供应解放军。人民群众送子参军的热情同抗战时期一样高涨。当接兵部队离开的时候,县城街道两边站满了送行的群众,人们把手中的红枣、花生、鸡蛋一个劲地往战士们怀里塞,那动人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靖边会变化成什么样子呢?据说因为陕北的靖边、神木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靖边已经成为“西气东输”的枢纽,陕北的天然气和新疆的天然气在靖边汇合已经送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靖边已经今非昔比了,有人说,那里已经成为“中国的科威特”。我衷心地希望陕北、延安、三边、靖边这些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变得越来越繁荣,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今日陕北靖边县

今日陕北靖边县

今日延安城

www.cntdb.com铁道兵网-激情岁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