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割让给日本: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农民绘画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3:55


民权虎

  商丘报业网讯:      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地处黄河故道,豫、鲁两省接合部,东距文哲大师庄子故居遗址15公里,西距南朝文学家江淹故里2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1377亩,1366人,其中有400人从事绘画产业。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他们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等,品种繁多。已辐射带动周边两省三县数千名农民从事或经销农民画,形成了以王公庄为龙头的农民画家群,年绘画作品2万余幅,年创产值600余万元,每年约有20%的绘画作品远销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和国内书画市场。

  王公庄村农民绘画始于1956年。改革开放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引导下,该村代表人物肖彦卿、王建民、王培双、王培振等一批人在努力探索绘画艺术的同时,不断创新,使所画之虎既有王者之气,又赋予虎以人性化的品格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了“民权虎”独特的风格。

  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精心打造“民权虎”品牌,为该村铺修了两纵三横5条柏油路,制作宣传标牌400多块,并积极筹建王公庄农民画长廊。2005年,该村成立了王公庄绘画有限总公司并申请了“民权虎”商标。2006年4月,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了第二届王公庄农民书画展,多幅作品被北京博物院收藏。一个小村400多农民放下锄头,掂起画笔,专门从事绘画,堪称奇迹,王公庄画虎村因此声名鹊起,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文化(绘画)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河南日报》、香港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均对该村作过报道。

肖彦卿作品选

  肖彦卿:擅长工笔画,主攻走兽画,兼人物、翎毛、佛像等。其作品先后在全国画展及省级画展中获奖。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

王建民作品选

  王建民:擅长工笔动物,先后带领本村学员数百人从事绘画。现为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商丘市美协会员。

王培振作品选

  王培振:擅画雄鹰和鲤鱼,所画松鹤、兔、龙等皆栩栩如生。作品曾多次在省、市报刊及国家级杂志发表,并在多次展览中获奖,部分作品被海内外大中画廊、名人、艺人收藏。现为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

王培双作品选

  王培双:其作品追求朴实自然、神韵飘逸的艺术境界。有多幅作品被海内外名人、友人及大中画廊收藏。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

王春丽作品选

  王春丽:女,1978年生,专攻工笔花鸟走兽,以画“百”字大幅长卷为主。现为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商丘市美协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书画大展并获奖。

王建辉作品选

  王建辉:1985年生,素习工笔走兽,尤擅画虎。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美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海内外名人收藏。现为商丘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民权县农民画家协会理事。

赵庆业作品选

  赵庆业:1985年生,擅长工笔画,以工笔动物为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各类画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新加坡等国内外友人收藏。现为商丘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民权县农民画家协会理事。

王建峰作品选

  

  王建峰:1983年生,擅长工笔画,主攻画虎,兼人物、翎毛、佛像等。作品在省内外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多家报纸杂志发表。现为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商丘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等。

专注 王海珠

莆荷图 王园园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王公庄在当地已是很有名气了,只是出名的不是“画家村”,而是村民们卖红薯秧远近闻名。王培灵是村里较早画画的一个,用一些很艳的色彩画鱼、花鸟、鹤等吉利画,进行简单地装裱后,拿到市场上销售,一幅画能换回十多斤小麦。
  在豫东一带,当地农民有一个习惯,小儿夜惊,往往被父母认为有夜游神搅扰,驱邪的方法就是“请”一张虎画,张贴在孩儿床头的墙口。他们认为虎代表阳刚和威猛,阴暗和暧昧的东西见了它就会躲避开去。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虎画就小有市场了。1985年,对绘画很感兴趣的该村青年王培双初中毕业后到外地一家美术品公司打工,经人介绍,他试着将自己画的几幅花鸟画拿到开封的画廊出售,很快就脱手了。掘到第一桶金的王培双意识到绘画也能赚钱,在学画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书画市场的需求。一个偶然机会,王培双参加了北京画家在平顶山举办的中国工笔画展览,专业画家的作品使他深受启发,他当即报名参加了画家举办的短期培训班。通过临摹名作、自学和拜师学艺,王培双的画技有了很大进步,回到村里后,他一边潜心作画,一边把作品拿到外地市场上去接受检验。不久,村里爱好绘画的村民肖彦卿、王建民、王培振等人也相继走上了职业绘画的道路,这些人成为该村第一批“吃螃蟹”闯市场的人。
  日月如梭,这群绘画人在默默作画中播种下希望,收获着快乐。这时,一些新闻媒体的记者和通讯员悄悄瞄向了这个小村。崔本仓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其后的几年里,他和商丘日报社记者阎鹏亮合作的《民权县农民涂摹丹青鼓钱囊》、《河南有个“画家村”》、《绘画村与韩国联姻》等30多篇反映绘画村的消息,先后在《经济日报》、《河南日报》、《商丘日报》等国内媒体上发表,这个小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002年7月的一天,时任北关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崔本仓正在起草一份公文材料。随着一阵敲门声,走来了一个30多岁的青年人。来人自称姓贾,是郑州某杂志的记者。当时,他连这家杂志社的名称都没听说过,毅然答应陪着这个贾记者前往小村采访,并把自己过去发表绘画村的一些文稿复印件送上。几个月后,在王公庄村一个农民画家那里,他见到了刊有题为《“民权虎”的故事》文章的那本《跨世纪》杂志。这在当时让他大吃一惊,文章以近乎神话的手笔,从一家与“民权虎”有关的客栈说起,描述了“民权虎”曲折地发展历程。至今,他也不知贾记者从何而来这个“历史”的故事,也不知把王公庄村的画虎与“民权虎”联系在一起的动因。但他为这个“民权虎”的名字暗暗高兴。那时,在北关镇画虎的已不仅仅是王公庄村,包括北关集王永存、吴庄寨村的任伟等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了。在欣慰之余,崔本仓连夜撰写了《北关镇探“虎”》一文,找到了好友阎鹏亮。2002年10月9日《京九晚报》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这篇文章。这是“民权虎”首次见诸报端。
  从此,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记者纷至沓来,王公庄频频见读报端,“民权虎”像长了翅膀一样,越“跑”越远。

与猛虎“亲密接触”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他们刚开始画出来的老虎总是没有“百兽之王”的气势。经过认真思考,王建民意识到自己画出的老虎缺乏生气和神韵的原因是没有见过真正的老虎。1995年,他利用在焦作姑姑家学习绘画的间隙,专门跑到当地的动物园。第一次见到老虎,使他又惊又喜,整整观察了一天,心中豁然开朗。随后,他又自筹资金,到北京、郑州、商丘、菏泽等地动物园仔细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经过数月的观察和琢磨,对老虎的习性、神态有了新的理解,画出的老虎也有了生气和神韵。
  “四大虎王”之一的肖彦卿对野生虎有一种独特的情节。为了能让自己的画真实地神似野生老虎,他就广泛收集有关老虎的资料,甚至多次到东北林区近距离观察、记录野生老虎的一举一动。1993年冬,他在好友的带领下来到沈阳野生虎林,尽量与猛虎“亲密接触”。肖彦卿说,那天天寒地冻,拿出随身带的照相机没等调好焦距,上面就结了薄薄的一层冰,由于没经验,连快门也给冻上了,结果请当地的摄影师帮忙,才完成了拍摄任务。他在细心观察、研究这些虎照的同时,查阅大量有关老虎的资料,遍访名师切磋,使自己画虎技巧日臻成熟,所画的每只老虎都呈现出王者气概、雄风凛然。
  据笔者了解,在王公庄村众多的画虎者中,除了“四大虎王”和“四小虎王”等部分画家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画家没有近距离认真观察过老虎。村里的很多画家表示,将会利用外出参观学习或旅游的机会,接触老虎,认真研究老虎的生活习性,提高画虎的本领。

缘定“虎”村

  缘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在虎村的发展过程中 ,有一群被称为“鸳鸯画家”的人,他们是以画为媒,以村结缘,切磋技艺,并自此开始了爱情进行曲。
  王建辉和杨美菊就是其中的一对。王建辉受村里人绘画的熏陶,自幼喜爱绘画,初中毕业后,日日临池不缀,天天作画不断,绘画技艺很快提高,所画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特别令人喜爱。和王公庄村相邻的杨庄村有一个叫杨美菊的姑娘,在看了他的绘画作品后,被深深地吸引了,绘画便成了缘分深化递进的“密电码”,隔三差五就来到王建辉的画室学习绘画,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2005年春节登记结婚后,小两口夫唱妇随,他们所画的老虎具有温情脉脉的生态美、人文美、人性美,以虎寓意了人及人类社会的祥和生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很高的评价。如今,王建辉不但是村里的“四小虎王”之一,而且是商丘市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今年42岁的赵凤芝,嫁到王公庄村时不会画画。心灵手巧的她为丈夫王建民的绘画艺术所折服,不知不觉中学起了绘画,几年下来,赵凤芝的绘画技术提高很快,夫妻俩人各有一个画案,他们的作品大都销往郑州、北京等地。由于受家人的影响,女儿王敬拿起画笔,现在已是工笔走兽、花鸟虫鱼样样能画的丹青高手了。笔者在她的画室里看到,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猛虎,俯首耕田的黄牛,乖巧可爱的兔子,聪明机灵的猴子,憨态可掬的小猪,画工严谨,构思巧妙,作品格调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现在,他们用卖画的钱盖起了新宅院,购置了电视机、电冰箱,还买了小轿车,在村里较早成了富裕之家。
  笔者走进画家王建峰、王春兰夫妇的两层小楼,20多个小伙子正在作画,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虎画作品,俨然是一个工笔画制作车间。王建民告诉笔者,王建峰、王春兰原来都在他家里学习绘画,日子久了,看他们很有感情,就做起了他们的媒人。笔者了解到,他们结婚的时候,洞房里也摆着画案,画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作为“四小虎王”之一的王建峰还和村民赵庆业合作,创作所了《百年奥运·虎跃京华》捐献给国家奥组委,并以其所绘2008只老虎而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007年7月下旬,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他们颁发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证书编号为01986号)。
  在王公庄采访时,村里人告诉我们,象王建辉、杨美菊,王建民、赵凤菊,王建峰、王春兰这样的“鸳鸯画家”,该村就有30多对,其中“四大虎王”和“四小虎王”的家属都是绘画的行家里手。他们在这丹青岁月长河中,生活和他们的绘画艺术一样,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情节,体现了人文性和自然性的结合,充满了中原大地浓厚的文化底蕴,像戏剧一般悠远绵长。

     相关链接

    北京宋庄“画家村”
    位于北京东郊、距北京国贸20公里的宋庄,是一个主要由小堡村、大兴庄、辛店和喇嘛庄四个村组成的镇。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艺术家到宋庄安营扎寨,到目前在宋庄镇租房、购房、建房的艺术家已有600多名,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村。近年来,由于宋庄画家的作品频频面世,名不见经传的宋庄已由京郊村野远渡重洋传遍了世界各国,与法国的巴比松、美国的东村、德国的达毫、沃尔普斯韦德等世界艺术圣地齐名。2005年宋庄举办了一次艺术节,306名艺术大师的720件作品,总价值达到8000万元;当年全镇生产总值12.5亿元,税收实现2.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290元。据宋庄艺术促进会统计,仅这一年,几个领军人物的个人交易额就超过6000万元。而到了2006年,据保守估计,宋庄的艺术家们作品交易额已超过3亿元,并引发了相关产业如旅游、服务、房地产的价值都无法估量。

                      特别报道:“中国农民画虎第一村”崛起探秘
www.zynews.com  2007-08-30 05:15   视力保护色:     中原网讯: 核心提示:7月末,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农民画家王建峰、赵庆业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他们历时一年多,在一幅400米的长卷上创作了2008只形态各异的老虎,从而创下了基尼斯纪录。这幅作品近日将赠送给北京奥组委,以表达河南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

  像王建 峰、赵庆业一样,王公庄村的村民们扛起锄头能种地、拿起画笔会作画,这里家家有画室,户户有画作,通过画画,画出了一个新产业,画出了一个小康村。王公庄农民尤其擅长画虎,这里的“民权虎”不仅名扬全国,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2006年,该村绘画产业创产值600多万元,被誉为“中国农民画虎第一村”。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专程到王公庄考察,对该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致富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该村调研后高兴地说:“在王公庄我看到了河南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希望,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

  书画界有“画皮画骨难画虎”的说法,通过绘画致富,这对很多农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更出人意料的是,仅仅在十几年前,王公庄还是个多风沙盐碱的穷乡僻壤,“中国农民画虎第一村”是如何崛起的?日前,记者慕名来到王公庄村一探究竟。

  “骑”着老虎奔小康

  走进王公庄,XX绘画工作室、艺术工作室、美术培训班的大字招牌一个连着一个,各种画作的广告随处可见,凶猛的下山虎、温顺的溪边虎、慵懒的林中虎、有趣的百虎图……出自王公庄人手笔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装点着农家小院,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王公庄的农民纷纷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竟然画出了名堂,依靠绘画走上了康庄大道。村党支部书记王培运介绍说,该村有1000多人,从事绘画产业的农民占70%以上,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在校学生,拿起笔来都能画出有模有样的老虎来。目前,该村有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国画家协会会员4人,市、县书画家协会会员200多人,还有绘画经纪人十多人。王公庄靠画虎出了名,村里人创作的“民权虎”在国内外书画市场上很受青睐,除了在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杭州等大城市畅销外,还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去年村里有2万幅画作销往国内外,销售额达6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2000多元迅速增加到去年的6600多元,绘画已经成了王公庄人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村民中年绘画收入高的达二三十万元,低的也有几万元。

  过去祖祖辈辈扛锄头种地的“泥腿子”,如今竟然用手中的画笔开启了致富之门。眼看着昔日的农家小院成了画院,破旧的街道成了画廊,村里满眼是画,家家飘墨香,村容村貌大变样,人也变文明了,王公庄人乐得合不拢嘴,他们编了这样一句顺口溜形容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张画换几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

  谈到从种田到作画产生的巨大变化,王公庄村小有名气的“四小虎王”之一的王春丽深有体会地说:“从搞起了书画以后,一年下来平均每个人都能挣个几万块钱,我去年的收入是20多万元,作画和种田的差距简直没法比!”

  一个千余人的小村庄,先后有500多位庄稼汉走出田野、走进画坛,其中不少是父子画家、夫妻画家、姐妹画家,还有三代同堂作画的,此情此景令应邀来到王公庄做客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感慨不已,他说:“农民一边种地,一边拿起画笔作画,并且形成‘大气候’,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勇“吃螃蟹”闯市场

  过去,王公庄村民擅长民间绘画,将老虎视为镇宅驱邪的灵物,喜欢给小孩缝制虎头靴、虎头帽、虎头枕,画幅“下山虎”、“五虎图”挂在家中。然而,多年来村里人作画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拿到集市上换些零花钱。

  王公庄人选择以绘画为职业,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里的庄稼汉开始一手拿锄头种地,一手拿画笔画画,经过多年探索,这些农民画家不但提高了绘画技艺,也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1985年,对绘画很感兴趣的该村青年王培双初中毕业后到外地一家美术品公司打工,经人介绍,他试着将自己画的几幅花鸟画拿到开封的画廊出售,很快就脱手了。掘到第一桶金的王培双意识到绘画也能赚钱,在学画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书画市场的需求。一个偶然机会,王培双参加了北京画家在平顶山举办的中国工笔画展览,专业画家的作品使他深受启发,他当即报名参加了画家举办的短期培训班。通过临摹名作、自学和拜师学艺,王培双的画技有了很大进步,回到村里后,他一边潜心作画,一边把作品拿到外地市场上去接受检验。不久,村里爱好绘画的村民肖彦卿、王建民、王培振等人也相继走上了职业绘画的道路,这些人成为该村第一批“吃螃蟹”闯市场的人。

  闯市场伊始,这些农民土画家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艰辛,他们背着自己的一包包画作来到开封、郑州、西安等城市,逐门逐户地向画商兜售,一张画只能卖上几十元。然而,他们“碰壁”之后不气馁,走遍全国各地,哪里有书画市场,哪里就有这些农民画家的足迹。在市场上历练得多了,他们发现,老虎一类的工笔画很受人们喜爱,市场销路好,能卖上好价钱,于是转向专攻画虎。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这些农民画家的画虎技艺逐渐成熟,他们创作的“民权虎”清新素雅,乡土气息浓厚,其作品逐渐被市场认可,打开了销路,卖上了高价钱。肖彦卿、王建民、王培双、王培振等人率先靠绘画发了家,不仅盖起了楼房,添置了各种家用电器,有的还购买了私人轿车。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像活生生的教材,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王公庄人看到了绘画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许多年轻人都投靠在这四个人的门下,画虎成了村民的共同追求,村里的绘画队伍滚雪球般迅速发展壮大。较早以绘画为职业的王培双、肖彦卿、王建民、王培振4人画虎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尊为“四大虎王”。在他们周围,还活跃着“四小虎王”、“小虎队”等画家群体。

  学画的人多了,部分农民画家尝到买卖画作的甜头后,由作画改行做起了绘画经纪人,农民书画经纪人队伍应运而生。该村农民王建广看到村民的画往往不装裱就往外卖,既不上档次也卖不上好价钱,就将村民的画收购装裱好了之后再销售。做书画经纪人使王建广迅速富裕起来,谈到自己的销售业绩,他自豪地说:“去年,经我的手卖出的‘虎’达150多万元,其中有30%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短短几年间,王公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绘画专业村,村民们以画工笔虎为主,兼画花鸟、山水等。通过市场化运作,这里的“民权虎”逐渐闯出了名气,价格不断提升,一幅画最初只卖几十元钱,现在已提高到几千元乃至数万元,王公庄人的作品不但在国内市场走俏,韩国、日本、美国等海外的画商也前来订购。该村有100多位农民画家参加了各类书画大赛并获奖,37岁的农民画家肖爱民出版了《工笔动物画技巧》一书,王公庄农民的绘画作品还登上了大雅之堂,在河南博物院举办了两届画展。

  产业化造就文化奇迹

  从黄河故道上一个多风沙盐碱的落后村庄,一跃而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农民画虎第一村”这一文化奇迹的出现,是艺术与产业联姻、绘画与市场接轨共同催生的结果。

  王公庄农民通过绘画脱贫之后,不满足于小富即安,而是将眼光瞄向了全国乃至海外市场,他们很早就把画作当成商品,将绘画当作产业来运作。该村注册了“民权虎”、“王公庄”、“王公庄画虎村”等商标,成立了王公庄书画协会和王公庄绘画有限公司,设立了专业网站,使村民坐在家里就能通过网上订单销售自己的作品。现在,该村90%以上的画家都是以销定产。

  为了开拓市场,王公庄村建立了自己的产销网络,在广州、北京、西安、深圳等地的大型书画市场上,都有专门出售“民权虎”的摊位。他们还从外地引进熟悉绘画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开拓市场,对村里的绘画经纪人进行培训,使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围绕着绘画产业来运转——会绘画的画画,有经营头脑的则卖画,从而形成了画家专心绘画、公司负责中介、经纪人外出跑销售的一条龙运营模式。

  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给王公庄农民的是经济收入的备增。村民李玉环曾经对绘画一窍不通,在丈夫的教导下,她如今已经是一位绘画能手,画的花鸟工笔画每幅能卖到300元左右。今年23岁的“小虎王”王建辉,几年来靠画虎不仅“画”出了两套新房,“画”出了一辆小轿车,还“画”来了一位俊媳妇。富裕起来的王公庄村吸引着周围的人们来到该村学画,很多村民都开办了书画艺术培训班,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通过大力发展绘画产业,“民权虎”走出了黄土地,经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在国内外书画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王公庄村逐渐形成了一条画家作画、画商售画、开班办学的文化产业链条,一个以王公庄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的文化产业群正在壮大。

  政府推动“画虎村”崛起

  仅仅在几年前,王公庄的农民画家们还停留在松散、保守的状态,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他们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缺少交流与合作,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在王公庄崛起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扮演了服务、引导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商丘市把王公庄定为该市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当地政府积极探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大力扶持王公庄村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过去,王公庄的画家大都有自己的经纪人,农民画家小富即安的意识很严重,经纪人、画家之间互相设防,这无疑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形成。为了改变当地农民的落后意识,当地领导分批组织带领该村农民画家到有“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深圳大芬村取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其发展经验。著名作家二月河、华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罗境泉等十几名画家、学者先后被邀请来到王公庄指点。这些举措极大地解放了村民的思想,激发了他们将绘画产业做大做强的雄心。

  为了扶持王公庄的发展,当地政府还对该村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规划改造,先后投资570余万元修建了两横三纵贯穿全村的水泥路,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建设了农民文化广场和统一、整齐的画廊。同时,对王公庄村的绘画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宣传、推介,定期在该村举办绘画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绘画技能。商丘市委宣传部干部贾建峰专门负责该村的对外展览销售工作后,全国各地的画商纷纷与他联系,他的手机一时间成了“热线”。

  谈到王公庄的发展前景,王培运说,他们将进一步提高品位,扩大产业规模,在该村建立商丘师范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和商丘市美协创作基地,计划在5年内培养二三千人的农民绘画队伍、培养周边学员3万人,使“绘画村”变成“画家村”。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该村建成文化厚重、环境幽雅的乡村都市,力争年创收突破1亿元,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农民书画产销基地、绘画人才培训基地、画家采风和创作基地,使“民权虎”进一步走向全国,奔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