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氯已定洗剂疗程:“窃听”丑闻带给媒体的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56:42

“窃听”丑闻带给媒体的反思

2011年07月28日 09:23
来源:光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闻集团的“窃听”丑闻仍在继续发酵,关闭《世界新闻报》没有让默多克清静,而是调查出更多遭到窃听的名流,以及对新闻集团其他报纸、电视媒体的更多质疑。

此次“窃听”丑闻暴露了西方新闻界价值观的虚伪性。客观、自由与个人隐私是西方人最为看重的权利,在市场竞争和商业利益驱使下,新闻媒体贸然采取“窃听”手段侵犯隐私、侵犯个人自由,这与其宣传的新闻观背道而驰,并可见利益和公正,哪一个才是他们更看重的。

用“窃听”技术制造独家新闻同样显示出其新闻价值观的扭曲。技术合理性不应成为新闻采写手段的指导标准,应首先遵守建立在法律和道德基础上的底线标准。新闻也是种社会行为,社会领域中没有其“特立独行”的道德空间和法律空间。暗访、偷拍、钓鱼采访从来都不应该成为新闻采访的主要手段。一些媒体一直把舆论监督作为此类手段的“有效”借口,但如果“窃听”因为侵犯隐私,违背法律、道德,有违新闻伦理,而不被社会认可的话,那么,偷拍和非正常暗访同样不应该得到鼓励。

在西方,媒体被称为与立法、司法、行政并称的“第四种权力”,社会公众给予媒体对前三种权力进行监督的许可,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媒体监督了权力,那谁来监督媒体?既然媒体也是一种权力形式,那么如果不受约束就同样可能越界,成为权力和利益的寻租“同伙”,而实际上,这类行为已经屡屡出现。舆论监督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这种正义常常就是社会底线道德所在,但是无论舆论监督有多大的作用,都不能因维护这种底线而受到特殊优待。就如,一个人为了宣扬正义采取非正义的手段,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此外,传媒生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社会的文化结构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媒体担当着文化传播器的角色,诸多文化都是经由大众传媒普及传承下来的;而媒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形态,这种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传媒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结构,同样也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产生影响。而逾越道德底线和法律界限的“窃听”事件如果不及时遏制,将给社会文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而这种由新闻媒体“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劣质”文化,其恶性影响将是难以预测的。(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