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卓斯汀鼻喷雾剂:屯垦戍边,人生转折”之序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7:29
屯垦戍边,人生转折”之序曲

                             ------1967年北京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记事


   史无前列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一年,全国大中学校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广大红卫兵经历了“炮打司令部”、“一月夺权风暴”、“革命大串联”和“复课闹革命”之后,考大学成了泡影,去工厂不能招工,当兵要“红五类”,只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条出路。我作为一名六七届高中毕业生,对当时二龙路中学(教育部试点学校)的无秩序局面已感厌倦,就经常跑去劳动局打听有无招工的消息,得到的答复就是“上山下乡”。北京市劳动局首先联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当地还在“斗、批、改运动”中,有时两派还发生武斗,不能接收下乡知青。西城区劳动局又联系黑龙江省农垦局,在1967年七、八月份和平农场有了答复。和平农场是个小农场,代号是857农场,属1958年百万解放军官兵大转业时建立的,未开垦的荒地很多,急需大批劳动力,可以接收下乡知青。我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心想:一是有工资;二是比较稳定;三是可以向解放军老前辈学习,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于是就每天去西城区劳动局义务参加接待下

乡知青的报名工作。

    1967年北京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是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首批大规模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序曲。它是自发的,也是必然的。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北京市共报名两、三千人,第一批只能去一千多人,有争先恐后的气氛。我在西城区劳动局见到了和平农场组织科的李树勋干事和保卫科干事李长德,详细了解了农场的生活情况,下定了迁户口的决心。当时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再迁回北京市,实在有点狂热和冲动。劳动局见我对报名工作有热心又熟悉了,希望再义务一段时间,下一批再走。我很坚决的争取了一番,终于挤进了去和平农场的队伍。

    1967年大约十月份,第一批报名去北大荒的知青家庭接到了一份“会议通知”:某周六晚在北京市工人体育馆召开大会,市革委会领导要接见下乡知青,据说周恩来总理要出席并讲话。这可乐坏了大家,早早就积聚在工人体育馆门口。结果是大失所望,此次会见因故取消。这是为什麽呢?我们西城区第一批的临时召集人,当时有张永祥、吴清萍、李弛、高俊敏和我,商议后决定去找市革委。我们直接找到当时市革委副主任丁国钰,问清了缘由。原来市政府准备借此全面开展上山下乡动员,也报告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的意见是,刚刚进行“复课闹革命”,尚未恢复学校正常秩序。“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应安排在1968年。为此,我们这一批就做为先行者,不要扩大宣传了,但特派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小组随我们一同去北大荒,记录北京知青上山下乡的行程。这也是对我们的肯定和赞扬。可惜的是,在列车上拍摄的胶片因着水受潮损坏了一部分,剩余的片段被剪辑在1968年宣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闻片中,传说有的知青和家长看到了。

1967年十一月,西城区第一批去黑龙江省和平农场的252名北京知青在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像前举行了庄严的上山下乡宣誓仪式。我受委托领誓。大家声音洪亮、众志成城,向毛主席表达了一名同伟大祖国共同成长的新一代红卫兵屯垦戍边,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和勇气。现根据江苏出版社出版的《魂系黑土地》的照片将这篇《宣誓词》抄录如下:

   

    为了彻底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铁打江山,


 

    为了亲手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为了人类的彻底解放,


 

    我们永远,读您的书,听您的话,照您的指示办事,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下定决心,向群众学习;下定决心,同工农结合,


 

    斗私批修当闯将,三大革命打先锋。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生,为捍卫毛泽东思想而战斗;死,为捍卫毛泽东思想而献身。


 

    海可枯,石可烂,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永不变!


 

    这一篇《宣誓词》是我亲笔起草,经修改、油印后发给大家的。事隔二十多年,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的“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览上陈列过。但由于年代已久,我经多方寻找也没有原件的下落,遗失了一件宝贵的证物。


 

     1967年11月20日,这个永远值得怀念的日子。上午10点30分,北京火车站热闹非凡。一列坐满下乡知青的火车告别了生我们养我们的首都北京,奔向祖国的东北边陲—乌苏里江畔。我们怀着一颗颗青春、赤诚、火热的忠心,奔赴那一片片遥远、陌生、寒冷的北大荒,谱写了一曲曲天真、执着、悲壮的人生颂歌。还记得在列车上的种种欢笑和朗朗歌声。还记得在列车上的相互提醒:在北京我们分为“四三”、“四四”派,到了农场都是一派----无产阶级革命派,千万不要介入当地的派别斗争;在家靠父母,出外靠兄弟,高中的要照顾初中的,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可到站前清点人数,却多出了2-3人,这是因为有没办手续就直接跟着哥哥姐姐或同学哥们挤上火车的。一堆堆刚踏入人生旅途的感悟和嘱托弥漫在整列车厢,使随行的摄影记者都有一番感慨!


 


 

    1967年11月23日傍晚,坐满第一批到和平农场的北京知青的列车停靠在黑龙江省虎林车站。因在火车上都按报名表分配了要去的生产队,到了站台上就被前来接站的各队干部分批领走。我们西城区的北京知青来自多所学校:我是二龙路中学的,共有5名(从初一到高二每年级一人);有28中学的张永祥、李弛、吴清萍、宋微微等;6中的宋世琦;还有铁路2中学和铁路3中学的;女子1中学和女子3中学的;丰盛中学和华嘉寺中学的;女子8中和女子36中的;30中学、33中学和34中学的;41中学、44中学、53中学和56中学的;师大二附中的;北海中学和新街口中学的……。有很多同一批下乡的知青只见过一两次面,就没有深刻记忆了。


 


 

    我校的5名同学(谷祥、高俊敏、武向东、朱珊、王卫国)和女子1中学的高丽云、周萍如、田辉等;女子36中学的许燕生、姜玉玲、邵克美等;53中学的李大北、王珊;44中学的韩淑杰……等和女3中……等共34人被分配到和平农场第九生产队。铁路2中学的赵玉珉、张志仁、田露等8人晚两天才来九队。当时的生产队长是镇同宁,指导员是杨振敏。我们分别爬上了几辆轮式拖拉机的拖斗上,抬头望着闪闪的星空,路上满是厚厚的积雪,又开始了十几里路的行程。大家相互一望,都戴着剪绒的棉帽子,露出一双好奇的眼睛;身穿不太合身的棉衣棉裤,显得很是笨拙;激动的心情尚未平静,漫漫的崎岖山路把我们这样一批批知识青年引向何方?就如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屯垦戍边,八百万解放军官兵转业到北大荒,面对荒野一片,风餐露宿,白手起家,经历了种种磨难,初步建立了一个个粮仓和万里钢铁边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这一代就是这样向往北大荒的。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呜呼!“屯垦戍边,人生转折”就从这里开始啦。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五团职工、67届高中北京知青


 

                                                        谷 祥 草于北京


http://www.huangyouwang.com.cn/thread-15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