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参芍胶囊疗程用药:天涯观察第259期:桥脆脆:哪来那么多的难言之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6:46

还有多少杀人桥潜伏着?

7月15日凌晨,杭州钱江三桥辅桥主桥面右侧车道部分桥面突然塌落,一辆重型半挂车从桥面坠毁,又将下闸道砸塌,司机跳车逃生;而在该车坠毁之前的几分钟,一开宝马的私家车主为避开坠毁处的巨大裂缝,紧急避险后车子撞到中间护栏报警,或许这次报警的记录可以成为该桥到底是缘于质量问题还是车辆超载而引起的坍塌的最有力证据。即使如此,在当地官方的通报会上,关于该桥是质量问题还是车辆超载的疑问并没有提及,关于该桥是否通过验收问题避而不谈,而是在短短的五分钟的通报情况后结束。

或许舆论对于大桥质量的疑问担忧并非是多余的,更重要的在于在高科技支撑之下的桥梁却无法承受生活的重压纷纷倒下,就在杭州钱江三桥辅桥坍塌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前,本周四福建武夷山旅游度假区的公馆大桥突然垮塌,结果造成一辆旅游大巴坠落致1人死亡22人受伤的惨剧。面对垮塌的大桥,接踵而来的是对大桥质量本身的追问,更多的是对于这样外观宏伟内里薄脆的豆腐渣工程的质疑,巨资投资之下的大桥缘何如此短命,其间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是否存在经济舞弊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公众的责问,地方相关部门总是躲躲闪闪避而不谈,完全失去了在桥梁建设时那种铿锵的语音?

美观与实用不并重

出了问题忙找借口

纵观在24小时之内的两座桥脆脆,其最长的生命周期也不过是15年或者更短,而其投入建筑的资金都是数以亿计,在兴建之时号称又一桥梁建筑史上的结晶,但远远没有料到在几年之后或者稍长一点的时间段里,就显露出了大桥的本色。诸如1999年通车的钱江三桥,自通车以来就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问题多多,不是关节痛了就是胸口发闷了,小医大医不断,在后来杭州市政府曾经投入了6800万元对此进行大修。面对一座投入使用不久的桥梁即发生这样的问题,媒体与舆论有什么理由不怀疑该桥不仅仅在质量上有问题,在经济上是否存在贪腐窝案?而如今事实却印证了这座看似宏大内里却是病态多多的大桥。然而令人遗憾的在于,杭州市交通局的官方通报会上,只用五分钟的照稿搬词通报,把大桥垮塌的主要因素归结于车辆超载,而对于与会记者质疑的问题避而不谈。车辆严重超载似乎成了所有曾经垮塌大桥的最好解说,这一理由的出现足可掩饰由大桥坍塌带出来的许多问题,大桥本身设计问题、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国家评定标准、是否存在经济腐败问题的最大狗头!

笔者认为,中国桥梁闻名于世的不再是年代与稳固性,而是其垮塌的时间有多快、出的事故有多大、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有多严重。一些正在建筑之中的桥梁,地方政府投入财政之多估且不言,但还没建成就成了短命的桥梁却不为少数,虽然也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但一般而言地方总是采取了封闭措施防止消息扩散,即便面世也有说词,有天气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那些自行垮塌未造成重大事故的桥梁,更有其合乎的理由,因为超载车量频繁通过,使桥体质量大大损伤因而造成使用寿命的降低,至于这其间是否涉及了贪腐、是否存在豆腐渣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只是在这些垮塌的大桥,兴建之初打着高科技的旗帜,在面对五六十代初至如今还巍然屹立在河道之上做为重要交通枢纽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不知是怎么样的一种感慨;那些以车载重量为借口造成先进桥梁减短寿命一说的地方官员、桥梁专家们可曾有过汗顔两字,良心上可曾会产生自叩的内省也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大桥坍塌后在面对媒体通报时,对实质性问题避而不谈,用所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话题来避开公众对于大桥质量贪腐问题的拷问,用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来总结得失,这样的作风之下期望桥梁成为便民的枢纽又从何说起呢?

或许真正看到责任追究的是凤凰县沱江大桥在建桥梁发生坍塌事件,因为在这起2007年8月17日下午发生的桥梁坍塌事件中,造成了64人死亡、22人受伤的特大后果,在国务院调查组的介入下,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问责;或许因为该事件之中是缘于人员伤亡过大引起高层重视因而才有相关人员受到追责,而在其它的塌桥事件之中可以用不了了之这四字来概括地方处理塌桥事故的最终处理问题走向。是否正是因为只要塌了桥没酿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情况之下,才是桥梁愈造愈多却愈塌愈多的根本原因呢?笔者百度了一下,自1999年至今包括那些在建或投入使用不久坍塌掉的大桥事件就有30多起,这些事件之中折射出来的一个共性就是地方寻找合理借口、专家齐上阵为塌桥做事故作意外事故的演说,而对于要追责谁,谁应该为此负主要责任等等话题,都成为摆设。

我们这个曾经以石拱桥闻名于世的国家,几千年以来在古老的桥梁设计者手里,用石块堆垒出了桥梁的历史,千年之桥历经战乱与自然灾害存于至今,但是到了现在以高科技著称之下的桥梁,却远远不能与那用石块堆彻的桥梁相比,是否是因为高科技名头之下多了一丝娇媚少了一些实用呢?诚然不是,而是在这些建筑的桥梁里面,少了太多的良心、掺杂了太多的私欲,才是造成高大的桥远远不能承受生活之重的根本性原因所在!一座桥梁的建成,没有了良心、没有了民众生命权的意识,又谈何大桥稳固,又谈何大桥能成为真正的交通枢纽呢?

塌桥塌掉的是民心

请拿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决心!

一座花巨资投建而成的桥梁,缘何只有光新的外表却没有内在的本质,华而不实呢?公众想知道的是,这些塌桥是怎么样通过验收、是怎么样成为交通枢纽的?在这些塌桥里,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是否存在贪腐之事的。即使作为官方举行的例行通报会中,照稿子照搬照念事故原因,用所谓的车载过重引发塌桥的原因,而后又拒绝回答媒体提出的质疑,实质上暴露了大桥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公众急需知道的。那么在面对媒体避而不答、避而不谈,垒起金钢墙做自我保护的时候,是否就可以杜绝公众的追问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地方主政者可以拒绝真相的进一步曝光,但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却无法拒绝公众寻求真相的可能性。有一句话说的好,纸包不住火,如果一座大桥真的是质量过硬,没有任何经济上的问题,没有任何偷工减料的问题,又何必担心媒体的追问呢?欲盖弥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做法之下,只能够表明一种事实,一座塌掉的大桥存在的问题多多,因而才有拒绝媒体追问公众知情的所为。

一座桥梁的建成,是为缓解一个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便于民众的出行,但是这种便民的工程成为一种隐患的时候,无疑是把民众的生命安全当成豆腐渣工程的试验品,这不是利民而是害民,如此之下的工程又怎么能让民众体会到一个政府惠民的益处,又怎么能够让民众来感谢一个地方政府是为其而做的工程呢?当一座桥梁,里面只有私欲、只有权钱的交易、只有豆腐渣,民众又怎么能有感谢的心态呢?于是民众会叩问相关的质检部门、验收部门在做什么?在他们签下检验合格、安合可靠的同意字样时,可曾把人民生命权放在自己的良心之上?

结束语

当一座桥梁坍塌之后,不仅仅是对相关承建单位的追责,更需要对政府官员的严厉追责,该判的必判该杀的必杀!因为一座桥坍塌的不仅仅是桥的本身,而是民众对一个政府的期望与信任之心!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金波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周零壹 主笔:柳随风 邮箱:yiwen@tiany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