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唑疮能吃橘子吗:“陕北风”从黄土高原刮向古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8:12
发布时间: 2011-08-11 09:11:40   来源:西安晚报

——解读舞台剧里的陕北元素     
话剧《地火》剧照 剧组供图     
《米脂婆姨绥德汉》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今年,一股来自黄土高原的、带着苍茫味道的清风,悄然吹到了古城西安。无论是荧幕上、还是舞台上,引人注目的陕北题材文艺作品越来越多。让西安观众仿佛看到了黄土高原的窑洞、柴垛、沟沟坎坎,听到了婉转嘹亮的信天游,想到了淳朴的陕北后生和俊俏的陕北婆姨……
远离尘世浮华
陕北味道特别“勾人”
今年4月,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改编自高建群小说《最后一个匈奴》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在央视隆重播出,不仅收视率一路走高,也让全国观众从剧中欣赏到了那久远而质朴的陕北风情。6月11日正值文化遗产日之际,省文化厅在西安人民剧院举办了《永远的信天游陕北民歌经典演唱会》,贺玉堂、王向荣等著名歌唱家高亢悠长的歌声似乎还余音绕梁;紧接着,作家白阿莹编剧的大型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持续热度,也引发了全国戏剧界专家的关注,在那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大型研讨会上,又将陕北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讲到了北京;一入8月,两场陕北风情的话剧接踵而至,陕西人艺的《信天游》、西安话剧院的《地火》先后亮相西安新城剧场,为古城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享受。
在许多西安观众看来,这些舞台艺术中呈现出的陕北味道格外“勾人”、摄人心魄。在年轻观众眼里,陕北题材文艺作品中表达的纯真质朴的情怀,会让大家瞬间忘记了繁华都市的浮华与烦躁。而在年长观众眼里,土炕、窑洞、石磨和信天游,都能令人们回忆起农耕文明那久违的亲切与温情。
执著真挚浓烈
“情”代表着陕北文化
无论是电视剧、音乐剧、话剧,还是信天游演唱会,众多陕北题材的文艺作品,都格外注重对陕北人人性的塑造和抒情式的表达。也只有陕北人那特有的一根筋的固执,展现出的难能可贵的执著、真诚和浓烈的情感,打动着无数观众。陕北后生陕北婆姨那传奇式的命运和个性,也似乎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刻入了许多文艺作品之中。
无论是凄美的《盘龙卧虎高山顶》,明朗的《米脂婆姨绥德汉》,接地气的《信天游》,还是荡气回肠的《地火》,观众都能从故事的发展中看到无数陕北后生和婆姨,他们的命运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的跌宕起伏,以及他们不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当然,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信天游的点缀,信天游唱出了陕北人的心里话,感动了无数听歌的人。
话剧《地火》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延长县青年才俊龙一飞日本留学归来,同未婚妻、陕西巡抚之女曹力贞一同回到家乡。适逢其舅父刘德馨和德国人汉纳根签订了石油开采合同,遂立即反对并予以制止。刘德馨之妻刘张氏是一位有着侠骨义胆的陕北婆姨,她闻信也赶回家中,与外甥龙一飞站在一起。同时,她又向官府告发了刘德馨的卖国之举……《地火》在西安首演成功后,即将赴延安、延川等地巡演。
话剧《信天游》就以陕北黄土高原山区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村庄为背景,以陕北人爱唱信天游为切入点,讲述了李守义、李向党、李立夏等三代人在不同时期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他们各自的志向及对黄土地信天游的依恋。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信天游多是歌唱爱情的,在这荒凉的土地上,爱情和宗教常常是支撑人们生活下去的理由,而爱情甚至有时也就成为了一种宗教。人想人、人爱人就成为了信天游里最震撼的主题,这种质朴而炙热的表达,成为了黄土高原上盛开的精神之花。《米脂婆姨绥德汉》一剧就着力绽放了信天游中人性和生命的花朵,把特有的地域特征提纯和扩大到人类普世的层面上。
专家热议
魅力独特却难写新意
针对近期陕北题材的火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认为,这种现象背后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陕北作为曾经的陕甘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今年是建党90周年,革命历史题材的火热必然会带动陕北题材文艺作品走入人们的视野。
著名作家高建群认为,陕北文化本身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区别于关中帝王文化的内敛,具有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交汇下产生的一种张扬和激情。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风格迎合了当代人渴望变革,渴望彰显自我的趋势。
虽然很多观众都有挥之不去的“陕北情结”,但陕北文化走向全国还有多远?李星表示:目前资金已经不是大问题,重要的还是需要好的创作,尤其是优秀的,能够推广到全国的影视剧作品。陕北文化虽然有特色,但是也难写好,更难写出新意,这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创新方面下工夫。高建群表示:陕西地方对于文化推广方面还是显得不够积极,我们需要更多地从意识上,行动上多做调整和转变,以更好地开发我们的文化资源,将陕北文化资源更好地向全国推广。(记者职茵 实习生孙楚楚 孙晓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