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女包官方旗舰店:老子的真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4:26
 老子的真谛

第1节 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目力所及的天地,只是表象;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其客观的存在;我们用技术探测不到的虚空,仍然有其繁荣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与佛道神人。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1]可道[2],非常[3]道;名[4]可名[5],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6]。此两者,同出而异名[7],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简 注】


[1]道:天道、宇宙真理,亦即宇宙的基本特性。
[2]可道:可以说解。道:说解、说明白。
[3]常:寻常、世俗。
[4]名:天道、宇宙真理的名称。
[5]可名:可以说出、可以叫得出。
[6]观其徼(jiào):观察天道的端倪。
[7]异名:名异,名称不同。


【引 发】

——道不在肉眼可以实证的范畴

宇宙无限浩瀚,万物无限庞杂,然而秩序井然,纹丝不乱。何也?天地有大道,宇宙有其根本的规律,规律自上而下,穿越层层时间与空间,给层层境界的层层生命,确定了相应的范围与标准。万物各得其所,众生各尽其职,所以大道不废,天地不灭。


天道可以用人的语言表达,但它绝不是寻常可闻、俯拾即得的道理。天道也可以用人的语言称谓,但它绝不是耳熟能详、泛滥市井的称谓。万物各有自己的起源,每一时空的万物又有一个总体的起源。只有明白宇宙大穹之中有多重时空,有多重天体,有多重生命,才能慢慢领悟:我们目力所及的天地,只是表象;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其客观的存在;我们用技术探测不到的虚空,仍然有其繁荣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与佛道神人。


宇宙无限宏观,也无限微观。愈是微观的世界,其微粒突破的范围也就愈益深广,它所对应的整体时空也就愈益宏观。宏观或微观到一定程度,人眼就看不见了,科学也无能为力了;再到一定程度,小道小仙也看不见了,小能小术也无能为力了。这时于人而言,已知的范畴实在渺小,未知的范畴实在庞大;于神而言,低层时空由高层时空支配,高层时空又由更高一层时空支配,更高一层时空又由更更高层时空支配。较高一层时空相对较低一层时空的生命而言,大体表现为虚幻、空无、似有非有、似无非无;较低一层时空相对较高一层时空的生命而言,必定历历在目,一清二楚。


因此,“有”、“无”在相对之间转换:较高时空的“有”,对较低时空的生命而言是“无”;较低生命难以把握的“无”,对较高时空的生命而言是“有”;较低时空的“有”,是从较高时空的“无”而来;较高时空的“无”,从更高时空的“无”而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无”是已知天地的本源,“有”是相应天地之中万物的母亲;只有突破已知的“有”的局限,进入较高层面的“无”的时空,才能探知更高天道的奥妙;只有从“无”的虚空发现其客观实存的“有”,才能真正感知天道的端倪;“有”、“无”的称谓不同,却都从更高一层时空起源;不断往更高时空深入,就能体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的天道,也就越来越能接近宇宙苍穹的根本规律。


在觉者的教化之下,倘用心灵直接体悟人体、生命及宇宙,大道亦可实证。如果只想依凭肉眼或科技而欲实证天道,绝无可能。


【反 思】

——迷信科学,堵塞智慧的真正源泉

今天的人们大都相信、甚至迷信科学,视科学为万能,为支配自我言行、思维、判断与选择的唯一指南。这是可怜世人最大的一个误区。

科学是从认识物质开始,进而认识精神。人们之所以迷信科学,更多在于科学的所谓突破:技术使人眼所能观测的宏观、微观领域更为深广;技术使人可以驾驭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大的能量、越来越多的奥秘;技术使当代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具刺激与更能幻想。因为科学如此这般使普遍的人们受益,人们也就乐于封闭自我:不能反复实证,不能眼见为实,不能立竿见影,不能感同身受,便不科学。


实质则是,直至今日,科学仍旧处在特别低级、特别无奈、特别困惑的状态:它的每一次所谓突破,必定证明固有认识的严重局限;它所能突破的区域,尚不及浩翰宇宙的沧海一粟;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循环裂变与种种变异,并不能自行善解;它使科学前沿的巨匠,越来越难解释宇宙正在发生的神奇嬗变。而且,它给人类设置成千上万的“临界点”,使其从此不敢跨越雷池,比如人最多只能活多少年,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最早是从多少年前开始,人体的各项指标必须在多少范畴才算正常,梦与海市蜃楼及不明飞行物等等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科学无论如何都不能回答:《老子》为何至今不能被破译;老子究竟活了多少岁;老子“紫气东来”的传闻是否属实;老子骑青牛而消失于茫茫沙漠的意图何在;老子骑青牛从天而降青羊宫的故事有何玄机;从《老子》而修行的千百万道士是否都在自欺欺人;因何从《老子》而衍化的兵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特别厉害;《老子》所涉的时空与生命到底有多深广,有多高级。


如果老子尚在人间,必定不想多呆一刻:人多执迷于科学的技术,却不知直面人体、生命、宇宙的整体,最易获知天道;人多陷身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生死相搏、声色犬马的诸种漩涡,却不知它们正由科学的浅陋与道德的缺失所导致;人多在雕虫小技、知识点滴、人云亦云的圈套里迷失自我,却不知先从精神上体悟,即能体悟万物;天道无处不在,真理无处不存,人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随波逐流坚拒大智。


那么真正的科学是什么?《老子》全书所讲都是真正的科学:真理在“无”,绝非人的肉眼可以轻易观测,而须用心证悟;肉眼所及,虽是实存,却是更高时空的幻象,只求其表不求其里,势必为幻象所惑;只要突破表象的时空,摆脱人这一层物质的束缚,更高时空的真相立即显现,它比人类美妙、壮观、殊胜得多;从修养身心开始,顺天应命,重善积德,即能升华到生命的更高境界;只有从洪大的时空俯察万物,万物才纤毫毕现,绝无秘密可言。


我们需要立即从科学的误区拔出,切勿再为它低能的认识与可笑的实证封闭心窍;天道才是决定生命的根本,倘若天道也能像科学一样表述,天道就绝不是真正的天道,而是又一种欺世盗名、哗众取宠的庸俗哲学。
  

第2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正因人的生长、成熟过程多是逐步泯灭天性、掩抑智慧的过程,人类所形成的世俗生活、科技文艺等等方面的观念,才与天道的距离遥远,更不可能将天道概括或包容。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盈[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7],恒也[8]。是以[9]圣人[10]处无为之事,行不言[11]之教;万物作[12]而弗始[13],生而弗有[14],为而弗恃[15],功成而弗居[16]。夫[17]唯弗居,是以不去[18]。

【简 注】

[1]斯:则、就。恶:丑,与美相对而言。已:通“矣”,语气词。
[2]生:产生、发生。
[3]成:形成、完成。
[4]形:比较。
[5]盈:包含、充盈。
[6]和:应和、调和。
[7]随:跟随、随顺。
[8]恒也:永恒不变的。
[9]是以:因此。
[10]圣人:有道、得道之人。
[11]不言:不发号施令、不只用政令。
[12]作:兴起。
[13]始:倡导。
[14]有:占有。
[15]恃:依恃。
[16]居:居功夸耀。
[17]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18]去:离开、丢失。


【反 思】

——迷失本性,只受后天观念的支配

老子以前,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等等,都是身在君位的修道者。他们借助治理天下的形式,一面成就了自身的修炼境界,一面为天下大众树立起正心、正身、正行的典范。后世却不再争于道德,而是争于智谋与力气。老子便不能不诞生,不能不求道,不能不开悟,不能不留下《道德经》。唯此,方能让人知道天外有天、名利之外有大道、俗夫之外有神仙。唯此,方能截窒世风日下的趋势,不使人类的道德过快沦丧。

《老子》育化中华子孙几千年,却在今世被扭曲、被误解、被抛弃。当老子、孔子的经典与思想被践踏、蹂躏之时,中国人便已失掉自己的根;即使躯体还活着,也只近似孤魂野鬼,无傍无依。当《论语》被矮化成一杯心灵鸡汤,《老子》被异化成哲学、唯物、无神的流派或范畴时,任何对它的阐释与利用,都是对真理的扼杀与对真人的亵渎。

不仅如此。更要紧的是当下生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沉沦、麻木、追逐,业已卑微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所有的想望只是名利或情感,任由身心饱受私欲、冲动与感觉的支配;得一分则喜不自胜,失一分则悲不自禁;再无追求真理的抱负,更无明辨是非的标准,尤无坚持正义的勇气。人多像一只狗活着,脖颈上的绳子全由强**权与伪善操控,情愿为一杯羹而放弃生命的任何价值。

当人的天性尽失、身心俱已沦为后天观念的奴隶之时,人的一切言行,必定都要为私为我,必定都难散发善良、明丽、纯净的能量与信息,因此也就必定要对他人与他物造成有意无意的伤害。天道的规则之一却是,一切针对他者的恶行,最终都必须回报到行恶者自身。本性迷失者的悲哀在于,他决不以为自己围绕某种主义、某种理想、某个集团或某个主子而竭尽全力的言行,其实是在自掘坟墓。

老子告诉我们,“夫唯不居,所以不去。”今人正好相反:一心只为得到,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今人的命运,也就只能是失去一切,包括失去此生的性命与再生的轮回。我们已经想要自救么?那就首先从后天的观念解脱。当我们真正拥有衡量好坏、善恶的真理标准,我们才会恍然大悟:今人与今人的观念,早已败坏之至,危殆之至。
  

第3节 不尚贤,使民不争 

——圣人教化天下,上策是使其安守本份,止息欲念,拒绝小智,在其貌似愚到极处之时,骤然开启宏大的智慧,洞见莫测的天机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尚贤[1],使民不争[2];不贵[3]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4],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5],实其腹[6],弱其志[7],强其骨[8]。常使民无知[9]无欲,使夫[10]智者[11]不敢为也。为[12]无为,则无不治[13]。


【简 注】

[1]尚贤:崇尚贤才。尚:崇尚、标榜。
[2]不争:不争功名。
[3]贵:使之贵重。
[4]可欲:所引发的欲望,所贪图的(事物)。
[5]虚其心:使百姓的心思清净淳厚。
[6]实其腹:使百姓都吃饱肚子。
[7]弱其志:使百姓的意志减损。
[8]强其骨:使百姓的筋骨强健。
[9]知:通“智”。
[10]夫:那些。
[11]智者:指自作聪明的乖巧之人。
[12]为:做。
[13]治:治理。

【引 发】

——道为宁静淡泊的心灵显现

人世间的任何行业、技艺与追求,都能够让人产生执著。执著到一定程度,人便容易忘记他物,忘记自我,当然也会忘记天道与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只有游离万物,跳出尘外,以清净、无为之心观照天地与生命,人才足以摆脱陷身尘埃的束缚,寻得返本归真的道路。

圣人明白这一点,常人却不明白。所以圣人教化天下,上策是使其安守本份,止息欲念,拒绝小智,在其貌似愚到极处之时,骤然开启宏大的智慧,洞见莫测的天机。倘若俗人治国,必定制订所谓宏图大略,妄图以一己之私,倾举国之力,来从头收拾旧山河,借以笼络或驭使百姓。

俗人如此,俱因其目短浅、其心狭隘、其智低俗,全不知人与人类的来龙去脉,更不知自我究竟因何存在。圣人的无为之道,是从天道而来,是以顺应宇宙的真理为根本。俗人的有为之道,是从人欲而来,是逆天叛道之后的错误选择。刺激与满足人欲的后果,是将人的识见、本能与智慧,都死死局限到了衣食住行、功名利禄、生老病死与就此一生的行动及思考范围。

天道含蕴于万物,且在层层时空展现。天道一以贯之,却又因层层时空的境界大异,故而层层表现不同。超越人体所在的时空,可以看见天道在尘世的真实体现;超越六道轮回的时空,可以看见天道在三界的真实体现;再往更高时空超越,可以看见天道在如来层面的真实体现。人如何能够层层超越?当你逐渐淡泊于外物,且使心灵越来越宁静、越来越纯正的时候,天道的真相终将大显。

【反 思】 

——遍身铜臭,无处体察天机 

老子的人生不可谓不得意。从人而言,他想做官就应该能够做官,想发财就应该能够发财,想波**及天下就应该能够波**及天下;即使他不求名重一时,他也依旧留名千古,而且迷倒几千年来的无数后学;甚至博学多闻的孔子,也得恭恭敬敬在他面前请教。 

但他毫不在意。他活在自足、惬意、殊胜、高远的世界里,远远超越当时人和今世人的理解所及。他真正的得意之处在于:尘世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将他约束,也没有任何一种现象可以令他困惑;他是来去自如的游龙,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人人以为他必老死于茫茫沙漠之中,他却在他真切不过的世界安坐,至今还在面对芸芸众生微笑;他讲出的每一句话都不容置疑,都不用引经据典,都不必左右论证;他留下被人视为真理的文字,也确曾是某一浩翰时空的真理性表达。 

为什么老子能够如此?唯因他不对身外之物生趣,不对人中的欲望动心,且对人人自以为是的学问、志气、贤能、小聪明等等嗤之以鼻。所以,老子所获,是大成就的人生:不仅无碍无挂于人世,而且如来如去于他自身造就的时空,从远古走向永远。

今人也都想要追求幸福与真理,却把幸福界定为健康、美貌、名利或自[啊]由等等,把真理界定为为私、为我、为国或为民等等。但无论他们怎样折腾,他都无法回避:为什么运动、医药、饮食之类最终保证不了健康与长寿;为什么总有莫名阴影、意外变故或飞来横祸在关键时刻击碎心中所想;为什么临生之时人要哀哭,临死之时人要恐惧;为什么物质越是丰厚心灵越是空虚,科学越是进步天[啊]灾越是频仍。 

因此,如果仅以物质的多少与感觉的悲喜来衡量人生,人就大错特错。他就永远不会懂得:他到底是从哪里,最后将到何处去;他此生积下的恶业,将会如何轮报。不懂虽是不懂,他却必须在此生之后,以别样的生命形式与尤其清醒的意识,去经历无穷无尽的炼狱生涯。 

好在我们还有孔子,讲出“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标准,可保道德不败,地狱无门。还有老子,讲出真理大道,虽然恍惚迷离,却依旧给人以入道得[啊]法、圆满功成的希望。还有佛陀,有过普度众生的宏旨,想要度人到涅盘的彼岸。有过上帝,在人类面临最后审[啊]判的时刻,所有信他的子民可以得到护佑。同时,人类诸如此类的圣人与文化传统,早为今人明辨科学、区分正邪与归皈真理,提供了明确无误的参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人生的坐标,从利欲熏心的漩涡脱出。铜臭不仅仅是一种气味,它是确切不疑的大墙或鸿沟,在人的天性与天道的真[啊]相之间,死死阻隔。

——正因道与万物彼此圆融,所以万物、众生运行与共处的正确状态,只能以诚善、柔韧、和[啊]谐为特征;倘若以虚伪、暴[啊]恶、争斗为能事,必属逆天背道,必定自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