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了怎么办:清代象牙雕刻有何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1:42
清代象牙雕刻有何特点?

清代的象牙雕刻比较发达,主要是民间和宫廷两类。民间象牙雕刻主要集中在广州、苏州、北京、杭州、福州、昆明、成都。广东仍是象牙制品的中心地区。昆明象牙雕刻以手镯、图章、筷子、簪花等一般日用品为主。成都象牙雕刻在清代中期比较繁荣,用竹子和象牙雕刻结合生产的鸟笼,是当地的特产。另有小件平板的深浮雕、镂空雕和平刻,纹样多用民间故事、戏曲故事、吉祥图案和当地风景,在不到4英寸宽的牙板上刻大观园全景或成都杜甫草堂全景,层次丰富,雕工精细。

官作集中在皇家御用作坊一一如意馆和造办处,另外,各大王府也有专职的象牙雕刻工匠。这些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构成了实力雄厚的清代宫廷牙雕工艺。清代皇家的御用作坊一一如意馆和造办处都设“牙作”,“牙作”中的艺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由织造或逆抚举荐。如意馆设在紫金城內启祥宫以南。清廷内务府档案记载:“顺治十二年于养心殿东冬暖阁设裱作”。从如意馆是别暑的记载来看,如意馆早期仅仅是一个秉承帝王意旨专门画御容和功臣像的绘画组织。清廷在开国以后并没有采取两宋时代成立专门皇家艺术学院的办法(宋代有画院、玉院、琴院……),1680年康熙皇帝出于控制文学艺术的目的和自己在“ 万几余暇”的消遣,诏至天下著名的艺术家、历史学家、工艺美术家,亡集在一起,随时听从他的调遣。康熙皇帝赐名为“內廷如意馆”。其后的雍正和乾隆皇帝都喜欢艺术,仍设如意馆。由比可知造办处是制造大量宫廷御用品的地方,具有工场的性质;而如意馆则不同,是皇帝亲自在那里指挥艺术活动的场所。因此,如意馆不啻是清代皇家艺术院组织,如意馆分“文吏”、“画工”、“玉工”、“牙工”、“帖裱”五处“。牙工”能跻身于最高的艺术院,也表明象牙雕刻工艺品在清廷中的重要地位。

造办处是为宫廷生产御用品的工场。1680年起康熙皇帝召集天下名工巧匠,于京师成立造办处,一时名厂林立,计有二十七作,至乾隆年间已经发展为四十二作:珐琅作、牙作、镶嵌作、錾花作、漆作、木作、花儿作、刻字作、灯作、表作、雕錾表、穿珠作、铜作、匣作、刀儿作、镀金作、画作、盔甲作、绦儿作、绣作、皮作、鞍马作、累丝作、镜作、旋作、摆锡作、裁作、玻璃作、广木作……总之,是制作宫廷生活必需品的地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如意馆、造办处就荡然无存了。清“光绪后期,推行改良,除兴办洋务、奖进实业以外,还成立了“农工商部”、 “劝业道”等政府机构,借以振兴工商业。北京首先成立了“工艺局”,地址在琉璃厂,创办人是内阁大学士黄思永。“工艺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行政机构,而是官办的手工作坊,“意培养人才和改进各种工艺品的制作。全国不少地区纷纷效仿“工艺局”的体例。先后成立了“劝工局”,对于恢复和工艺品的生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少工艺品行销国外,颇受欢迎。“得到超等文凭于法国赛会,出口岁百万”。但这种情况并没有能持续几年。清王朝结束,宫廷象牙雕刻的历史从此结束。

清廷造办处的象牙雕刻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内廷造办处是为宫廷制作御用器的工场,比如意馆低一级,艺人由各地织造或官府举荐当值。但内廷造办处和画院设在一起,工匠与画师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造就了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先决条件。事实上也常常是画家起稿,工匠做活,设计提到了先决的地位上。更有甚者,有的名刻家非名画不刻,有的名画家非名刻家不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雕刻与国画紧密结合,注重画理、画意的艺术特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小巧精细的竹节花插,高9厘米,宽7.7厘米,是用两段象牙料拼镶在一起,采用圆雕花卉技法制成。一短粗料被刻成大竹被伐后的根部,根须竹节毕肖,然而这段竹根却是一个带盖的两层盒,盒层隐在竹节之中,竹节形的盖上还刻有两只蜘蛛相斗,似在争夺地盘;在大竹根的一侧,则是从被伐大竹根上生出的一枝新竹,虽然也被削去上部(花插),但仍有一枝竹叶茁壮生出。竹叶上有一只秋虫(蚂蚱)在啃食竹叶。

这种以自然景致制器的方法,意境清新,是明代文人兴起的作风。清代宫廷也承袭了明代的遗风,崇尚做工精细、风格雅致的雕刻文玩。这件象牙花插成动之处在艺术构思的奇巧,突破了做花插必是规矩器形的老传统,以短粗的大竹根为盒,以自大竹根上长出的新竹为花插,几根嫩挺舒张的枝叶,三只具有生气的昆虫,让人目睹了大自然盎然生机的景致,让人生出许多遐想。

造型虽简单,纹饰也无出奇之处,但刀法娴熟,雕琢非常精细。以两个相连的竹体的对比,赋予作品以挺秀清新的风姿,显现了一种自然高逸的雅韵。

清宫造办处里不仅有中国的宫廷艺术家,还有外籍的宫廷艺术家,在皇帝的授意下,也会以中西技法合作一件艺术品。这种情况见于珐琅器,也见于瓷器中的珐琅器。在清代宫廷制作的象牙器中也有这样的作品。

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里,收藏有一把象牙嵌钻石钟表轴折扇。这柄折扇由16片雕刻精细的象牙扇骨和正反两副扇面组成。扇骨长约28厘米,宽约 2.3厘米。全扇展开长度为53厘米,将16片扇骨合拢时,在两个侧面各自有一条凸起的飞龙。在扇的转动部分镶嵌着一块直径1厘米的钟表和一个由石料做成的暗盒,一个在正面,一个在背面,各有各的用途。

钟表上有英文,可知道是外国制造的。在扇骨大边的正反两面各刻有一条飞龙和一条游蛇,在龙蛇的舌、眼、鳞上共用了直径1一3毫米的绿钻石676 颗,红钻石51颗;还用了456颗钻石点缀在花草的纹样上,用38颗红宝石点缀在扇轴四周,总计用各色宝石1221颗。象牙扇骨的雕刻精美,将扇打开,由象牙扇骨组成一幅玲珑剔透的人物风景浮雕。在山谷的右侧是两位神情飘然体态安逸的西方少女,相对坐一大树的杈枝上。在扇面的右侧是手持弓箭生有一对小翅膀的爱神厄洛斯,站在化成树形的母亲阿佛洛狄特的身旁,正在追捕“那个“幸福的猎物”。而占据大部分画面空间是13条盘旋在云涛海浪中的巨龙。

这位佚名的艺术家不仅利用了纯熟的浮雕技法将人物、景物、飞龙、海水雕刻得凹凸起伏,栩栩如生,而且还结合了透雕工艺,使数百条细若毫发的装饰线与网状花纹,与扇骨巧妙地拼连在一起,显示了构思和工艺上的奇巧。扇面是使用水粉画法,画的内容也是欧洲传统的绘画题材一一画古希腊神话故事:欧罗巴用右手将玫瑰花环套在宙斯变成的金牛颈上,左手支撑金牛的胯部,由一位调皮的姑娘搀扶跃上牛背。姑娘修长的腿上搭放着一束鲜花,低垂双眼看着金牛。她的身后还有五个衣着华丽的少女。小爱神一手高举手炬,一手紧抓牡牛的脖子。在近旁的沙滩上,散落着奇形怪状的贝壳。远处的山坡下,有群牛在吃青草,有两个牧人在悠闲地聊天。只有赫耳墨斯神躲在云层中,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这件折扇制作于清乾隆后期到咸丰年间,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产物,钟表和绘画当出自英国之手,而象牙扇骨的雕工,则肯定是出自广东匠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