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红斑能吃吗:揭秘816地下核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38:38

2012:中国山洞已准备就绪

核心提示: 科幻巨制《2012》里,各国首脑看着中国开凿的山洞工程感慨:看来我们把这项工程交给中国是对的。岂不知,现实中,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巨洞。

随着国防科工委的解密,隐藏在重庆涪陵尖子山中的一个核军工巨洞揭开40多年尘封的记忆,向世人诉说作为“亚洲第一人工巨洞”的传奇。
今年10月,这个由6万多军人开凿出来的巨洞将面向全体国民开放,当然,如果2012需要它,它也一定会挺身而出,“保证完成任务1

 

816核军工洞挖空了这座海拔1100多米的山体。中间耸立的是高达100多米的工厂排风塔。洞里最高处约有20层楼高,全部由钢筋水泥撑着

816核军工洞挖空了这座海拔1100多米的山体。中间耸立的是高达100多米的工厂排风塔。洞里最高处约有20层楼高,全部由钢筋水泥撑着。

整座大山被挖空  总长21公里

1966年,几乎在一夜之间,四川省涪陵市(今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偏僻山区涌入了2万多工程兵,成为三线建设的大工地。工程兵主要负责在乌江边上被当地人称为尖子山的区域打一个巨大的地下洞体。他们一干就是8年才出洞,而前前后后参加工程建设的有6万多人。在整个核军工洞的建设过程中,有53位军人为此项工程英勇牺牲。

为了战备需要,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洞体内有许多钢筋混凝土浇铸的石拱,石拱外是一层特制不锈钢板,它们的作用显然是支撑加固洞体。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

816地下核工程入口,山体周围共有19个洞口,这个洞口是唯一开放的,大卡车可由此向山体开进400多米

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总长21公里。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

为保密,有关部门将凡是被认为有“问题”的人一律迁出白涛,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地下核工厂  周恩来批准上马

挖空一座大山,建设如此严密,是要干啥?原来,它是一座地下核工厂,主要作用是为生产原子弹服务。它的名字叫816工厂。

通风口
816工厂的前身是甘肃404工厂(生产“重水”的高度机密的军工企业)。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中央于是决定将核工厂搬迁到内地,并进山洞。1966年,中央选定在涪陵白涛镇的大山里建设816核工厂。

1966年夏,周恩来任主任的中央专委会批准816工程上马,有关部门选址后,816洞洞体于1967年2月动工,这项工程由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4师与兄弟部队,和由全国各地近万名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代号为“22公司”,共同承担。在白涛镇开凿洞体,建设原子能反应堆,816工程规划主要生产钚239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据悉,816堆是石墨水冷反应堆,是生产、发电两用的洞内工程。洞体工程除了反应堆部分,还有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废料处理部分,包括废水、废燃料棒等有污染废物的处理。

核反应堆主厂房总面积1.3万平方米,到1984年2月,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国民经济战略调整,816工程全面停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其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工程停止后,有些洞口被封,因此目前没有人知道洞口的确切数字。

816洞体一直被中央军委视为重中之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虽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但在此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也不曾迈进大厅一步(该厂现已上市,成为重庆市的一个大型化工支柱产业,也是全国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

神秘巨洞解密  本月开放又改期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对“816工程”下达了解密令,“816工程”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作为曾经的核工厂实体,这里开始规划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的旅游项目,并建设国防教育基地。

“816工程”是我国三线建设这段不能被磨灭历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本月23日至25日,重庆举办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涪陵区旅游部门邀请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老兵重回涪陵,重游这个曾被列为绝密军事机密、老兵们当年也没有好好看过一眼的军工巨洞。

老兵们看着昔日曾火热无比的建设工地和战友们的墓地,追忆红色岁月,不禁流下了滚滚热泪。他们的这些战友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1岁。

这个神秘的中国816核军工巨洞,原定就此向社会公众开放。不过,据涪陵旅游部门称,对外开放延期到了今年10月。届时,公众才可以一睹其神秘。

816核军工洞的中央控制室,当时安装的计算机的配件大部分已被拆走

这看上去有点像大铁锅的地方是核反应堆“锅底”。70年代没有不锈钢餐具等日用品用,但是在816可以看到用不锈钢锭铸起的房子,洞里无论是墙、地板、天花板、管道、门等等,一切都是不锈钢做的。这一工程耗用了当时全国不锈钢材产量的七分之一中央控制室里安装的全部是老式计算机,主机空间大得可站人方便对内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的九层楼的紧急通道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用于操控1984根核原料工艺管的严密系统插销盘完好如初。洞外3米高的钢混水泥墙

白涛镇油坊村的烈士陵园里长眠着53位牺牲的烈士和18位病逝同志,由于塌方,有的烈士埋葬的只有衣帽。  40多年前,神秘的“816地下核工程”在涪陵深山中悄然开工,历时18年时间,投入6万多人建设,造价7.4亿多元……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核大厦”,在即将竣工时突然宣告停工。

  随着8年前的解密,“816地下核工程”终于被世人所知。“与其闲置不如利用”,昔日的“816军工洞体”将变成红色旅游基地。还有多少秘密?记者在“核洞”正式对外开放前走进深山,一探究竟。

  1

  告别酒泉奔赴三线

  “当时,我不是根红苗正,却能参与核工程,我真的非常幸运。”——原816厂副总工程师靳文国

  196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靳文国踌躇满志,学习土建的他意气风发地等待着分配。“我是陕西出生,山西上学,所以毕业后也打算呆在大西北。”年轻的靳文国早已决心在大西北奉献一生。

  不久,靳文国被分配到国营404厂。“目的地是酒泉,正是我向往的大西北。”靳文国和同学背起行囊上路了,戈壁滩上,向西,向西,再向西……“戈壁滩上,别说是人,连只老鼠也看不见,很多同学都很不适应,流鼻血、哭鼻子。”

  所谓的国营404厂,是我国第一个核工业基地,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在此诞生,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当时的国营404厂还在建设中,因为中苏关系紧张,苏联专家已经撤出,靳文国进入单位后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密”。因为他主要从事土建工作,所以经常会和专家讨论方案,从专家们的话中他隐约知道,“这里要做原子弹。”

  “当时,参加核工程必须要看出身,我不是所谓的根红苗正,却被选中来到戈壁滩。”幸运的靳文国很感激那个选他的人,“选我可能是因为我的成绩全是优等,在‘看出身’的那个年代里,选我的那个人‘很懂业务’。”

  “‘404’作为一线工程,有被敌人打击的危险,于是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作为“404”的建设人才,靳文国被选中进入“816”,靳文国二话没说便服从了组织决定,此时已经是1966年,靳文国必须立即前往重庆。

2

  预选厂址钟情四川

  “经过综合比较,我们最终提出三个预选厂址,均在四川省内。”——原816厂总工程师宁志敏

  在靳文国出发前一年,816选址工作便已展开。已故的原816厂总工程师宁志敏的回忆材料显示“404已建成投产,拆迁不可能,只能新建,于是816工程应运而生,掩护名称最早叫‘建新化工机械总公司’,后改为‘建峰化工机械总公司’,代号一直是‘816厂’。到1966年9月816厂定址白涛,我们先后勘测了90多个点,行程一万多公里,最终提出三个预选厂址,均在四川省内。第一个点是川西洪雅县罗坝区的‘刘沟’……第二个点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第三个点是涪陵地区的白涛镇。这里山高林密,比较隐蔽,水量充沛,满足反应堆直流冷却用水的需要,山体岩石完整,适合进洞。”

  靳文国的目的地是白涛镇,只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到某某旅馆找谁谁谁”。靳文国抵达重庆后便是一路找一路走,在乌江上坐船4天,最终在白涛镇停住了。“原来戈壁滩都是光秃秃的,现在深山里都是绿油油的,感觉很新鲜。”换了新环境,有些兴奋的靳文国很快就领教了“下马威”,“大西北很冷,大西南很热,热得让人受不了,每天晚上都要到乌江里凉快凉快。”

  靳文国先于大部队抵达白涛镇,“当时的方针是要进洞,所以我们要进行勘测。这么大的洞,世界上谁也没有打过,自然也就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怎么打洞成了最大的困难。”靳文国说,“打洞工作一干就是8年,我们都戏称是8年抗战。”

  3

  地图坐标再无白涛

  “别说是100多万方石头,就是100多万个馒头,我们要吃多少年?”——“打洞公司”一位负责人

  经过前期的勘测,靳文国等人预算的结果是,“要挖上百万立方石头”。这么庞大的工程已经超出大家的想象,于是“816地下核工程”请来了专业的“打洞公司”上阵,但是以“打洞公司”当时的实力,公司负责人预测“至少要挖20年”。

  一个师的工程兵随即进驻,出于“保密”的需要,白涛镇从此在地图上失去了坐标,厂内与外界通信采用“4513”代号。“白涛镇的情况比较特殊,有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也有尚未剿清的土匪残余,在涪陵剿匪的军事资料中,白涛是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现任建峰集团武装部部长的韩明告诉记者,“白涛曾经有过两次比较大的移民,后来遇到‘文革’,移民计划不了了之。”

  当时,有许多名人也陆续来到“816地下核工程”。“用现在的话讲,这些名人可都是公众人物,有廖承志的儿子,有邢燕子的弟弟,还有华罗庚的亲家,他们的出现让大家倍感荣幸。”

  靳文国是技术人员,每天负责检查工程质量,“工程兵的工作实在太艰苦了,现在的军工洞里冬暖夏凉,可是当时洞里又闷又热,空气根本不流通,除了必须要戴的安全帽,工程兵经常只穿着一条裤衩,手持风镐在山洞里拼命作业。金子山的石头非常硬,对军工洞的质量而言是好事,而对打眼、放炮的工程兵而言,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噩梦。”靳文国激动地说,“风镐的声音非常大,烟尘也非常多,工程兵经常是面对面站着,听不见声、看不见人。”

  老兵陈怀文回忆说,他所在的部队全部实行四四建制,“战士们每天都很累,靠在墙上就能睡着。夏天的温度非常高,山里的蚊子特别多,战士们经常被叮得浑身是包。到了冬天,山里的湿度又非常大,大家总是感觉一股阴森森的冷气。洞里的施工条件非常差,战士们都用‘五面石头夹一块肉’来形容,五面石头是指坑道内上下左右和作业面都是岩石,而肉就是指战士们的身体。”

  “我所在的101团负责主导洞101洞,战士们实行四班三倒,24小时作业。”老兵冯忠波也回忆说,“最开始,工人操作居多,战士们依靠钢钎、铁镐以及由树干、钢钎绑成的梯子进行作业,有时就把木桩固定在洞壁上,将背包的背带挂在木桩上进行高空作业。低矮处甚至不足半米高,战士们必须弯腰将石头刨出来。进行洞体被覆的水泥工穿着工装和靴子,晚上脱下衣服一看,腿上全是被水泥烧出来的水泡。因为保密,没有一个战士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庞然大洞能做什么。”

  “搞好三线建设,让毛主席睡个好觉。”靳文国说,这句话已经成了“816工程”的一句口号,“这么大的工程,发生事故在所难免,打眼、放炮,作业面垮塌,仅主反应堆大厅的挖掘工作就牺牲了50多名战士,挖洞的8年时间中,近百名将士献出宝贵生命,平均年龄不足21岁。”

  4

  即将竣工突然停工

  转眼18年,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民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816地下核工程”,在即将竣工前夕宣告停工。原先热火朝天的军工洞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时任基建处长的靳文国因为最了解洞内情况,被领导留下维护洞内设备,他和他的手下一共只有十几个人,而维护洞体的叠加长度近20公里。

  靳文国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检查机器是否有损坏,地下水是否需要立即抽走等等。即便是“816地下核工程”停工了,洞内的锅炉仍在工作,向洞内输送热的干风,防止机器设备生锈损坏。“洞里还有电力照明,我们每天进洞维护必须是两个人一组,每人一个手电筒。”靳文国心有余悸地说,非常害怕电力照明突然发生故障,“如果没有照明,人肯定会迷路,丧命都有可能。我们每天进出洞都清点人数,生怕走丢一个。”每次巡视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如今的靳文国已经75岁,早已离开了工作岗位,是建峰集团内为数不多的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工程师之一,对于“816地下核工程”,他的评价只有“伟大”二字。“816地下核工程”已在8年前解密,他希望有更多人知道这一工程,“这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揭秘816地下核工程 2万特种兵
40年前,一支神秘的特种兵部队秘密进驻涪陵深山,开挖地下核工厂。40年后,这座解密的核工厂,正在建设成为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2月15日大年初二,曾参与当年开挖建设的老兵陈怀文,从山西家中给记者写信,向我们揭开了当年那段鲜为人知的、“特种兵”开挖地下核工厂的历史。

40年前特种兵“神秘”南下

1969年冬天,陈怀文在山西省平遥县应征入伍。当时听说还有一个番号为8342的特种兵部队也在征兵,陈怀文立马想起与之排序接近的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怀着“当兵就要上北京”的想法,陈怀文立马向8342部队接兵首长提出当兵请求,并如愿以偿。

回想起当年,陈怀文历历在目,1969年12月18日那天,冬日难得有暖阳,他戴着大红花,在欢腾愉悦的锣鼓声中告别家乡,坐上运兵的火车准备“入京”。列车一直朝着北京方向前行,不料火车在石家庄稍作停息后,便转头向南行驶了。面对神情疑惑的陈怀文,接兵班长仍秘而不宣:“我们是去部队”。

一路上,陈怀文与战友们过黄河、跨长江,在重庆换乘轮船,顺长江东下,在榨菜之乡涪陵转弯,又顺着清澈的乌江水北上,直到一个叫白涛镇的小码头才停了下来。

“部队驻地到了”,接兵部队首长大声宣布。后来,陈怀文才明白,1969年黄河风陵渡铁路大桥没有修通,从山西到四川只能绕石太线走。

两万“特种兵”深山挖洞

重庆未直辖前,白涛镇属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这个小镇,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山坡上除了新盖的一排排以竹片为墙、油毡遮顶的工棚营房外,再无其它任何建筑。“816工程”上马后,地图上再无白涛镇。

陈怀文入伍时,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刚结束不久,中苏关系十分紧张,陈怀文当兵是为随时参战,不料来到这深山老林,大家都很纳闷:8342特种部队来这里做什么?

新兵训练不久展开,陈怀文的“密洞生活”也逐渐开始了。后来,他才知道,8342部队是中央军委直属的一支特种工程兵部队,长期担负国家重要的国防工程建设任务。从1967年开始,这支部队就陆续移防来到白涛镇,承担“816工程”最艰巨的洞体开挖和开挖后的被覆工程任务。

陈怀文回忆说,为适应战备施工需要,8342部队全部实行四四建制,即一个团四个营,一个营四个连,一个连四个排,一个排四个班,每个班有10多人,全师四个团再加两个独立营共两万多人。“白涛镇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下涌进这么多官兵,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难比开天辟地1

56名战士牺牲洞中

在“密洞”里过着枯燥艰辛的生活,这些挖洞奇兵是需要精神支撑的。陈怀文说,当时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两个口号,不仅体现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战略部署,也是“816工程”施工会战的动员令。“816工程”是在美、苏核威胁形势下国家确定的重点工程,陈怀文为此过着数年如一日的挖洞生活,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专业到晋中人事局工作。

当时,陈怀文被分到7983部队6连,这是全师的四好标兵连队,也是全团坑道掘进的主攻连队。凭着自己还算强壮的身子骨,下连后陈怀文进了4排15班。这个班是风钻班,主要任务是在坑道掘进中打炮眼。

陈怀文说,当时打炮眼用的是日本制造的凿岩机,重达50多公斤。风钻手施工必须头戴安全帽,面戴防尘罩,身穿工作服,外加防水衣,脚穿高筒水靴。各种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一轮班下来,满身泥浆、臭汗,累得身体一靠墙就能呼呼大睡。

“那里夏天温度很高,常达40多度,蚊子一窝蜂地钻了出来,战友们常常被叮得一身大包,痛痒难耐。到了冬天,川东的大山降了温,湿度又大,一股阴森森的冷气”,陈怀文讲,当时,洞内的施工条件很差,大家都用“五面石头夹一块肉”来形容,“肉”就是战士们的身体,“五面石头”就是坑道内上下、左右和作业面都是岩石。有的地段石质很差,还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在“816工程”工地,曾有56位战友光荣牺牲。

陈怀文说,知道“816工程”已经解密,并开始招商引资,计划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国防教育基地,他和他的战友们奔走相告,欣喜万分。“816工程”神奇、神秘而神圣,因为它凝聚着当年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宝贵精神。

背景资料:神秘“816工程”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对“816工程”下达了解密令,“816工程”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二机部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再建一个核工厂,有关部门即在重庆涪陵白涛镇选址。为保密,有关部门将凡是被认为有“问题”的人一律迁出,从此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1966年夏,周总理批准“816工程”正式上马,在当地人称为尖子山的大山里开凿岩洞,修地下核工厂,建设原子能反应堆,主要生产钚239核燃料,为生产原子弹服务。

8342部队2万多官兵昼夜施工,整整挖了8年,而前前后后参加工程建设约有6万多人,挖出的石方量达151万立方之多。

为战备需要,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

为修建设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只核反应堆主厂房就高达69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山体周围共有大小洞口19个,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洞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总长21公里。工程到停工,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

1984年2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再后来,“816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该厂现已上市,成为重庆市的一个大型化工支柱产业。据专家论证,“816工程”是我国三线建设这段不能被磨灭历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时,作为曾经的核工厂实体,“816工程”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对大众开放,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816工程”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