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香绿玉:5.3 学校听评课活动问题诊断与解决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7:19

模块五: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话题三:学校听评课活动问题诊断与解决.ppt

 

 

话题三:平常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各位老师,大家好!上一讲,我们从一个老师的一次教研活动的经历,联系到我们平常听课、评课活动中的一些分析。下面,我们从学校里边的一次活动出发,来分析一下我们平常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1997-2002年期间,我在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校长。那个区里有一所学校,教研活动制度建立非常完备。在教学时间里,几乎每一个教研组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主要就是听课评课。同时每一年的12月是全体老师参与的“教学交流展示月”,前三周每人在教研组里登台上公开课,然后选出一位老师在第四周的全校交流展示活动当中展示。他们会选出什么人呢?比如说,那里是中学,初中语文组、数学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综合学科组等,分别有一个老师安排一天的公开课。公开课会请进修校、教研室的老师去看一看,第一是向进修校教研领导汇报,显示我们的教研活动多么频繁,第二是要到元旦请我们吃饭,我连续去吃了三年。到第三年我实在不好意思,我就问这个校长,问他说说看,三年前后的课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各位老师,现在请你想一下,你们三年前和三年后的课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你能说出的东西是什么?这个校长想了一阵,跟我说了一句,“现在用了多媒体”。他只能说出这样的变化。那这就让我们去研究,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教研活动最后的效果——只是用了多媒体。原因是什么?我们怎么去改善它?

我先对自己诊断,认为第一是“研”和“修”脱节,第二就是我们平常的教学研究浮于表面。。

我们分析一下,培训和教研它各自针对什么问题,现在我们提倡“研”“修”想干什么呢?

我们过去的培训,是针对教育教学的问题展开的,这样的培训一般情况下导致什么结果呢?就是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解决问题的人没有得到改变。由于人没改变,所以很多时候,今年解决了这个问题,明年又出现这个问题,又需要研究。所以问题依旧,缺乏提高。

而我们过去很多时候搞的培训是定位于教师专业成长,然后是讲理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很多老师觉得培训没什么用,所以老师很被动。现在我们提出研修这个概念,实际上想解决什么问题?从形式上想解决培训和教研的同步,从目标上想实现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那么我对教师的劳动,有这样一些基本的判断。请大家批评,这个是否合理。我认为第一类老师,他的工作,既无研究,也无修养,有的只是劳动。也就是给他一个任务,他不去计划,也不去分析效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第二类老师就是有研无修,他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他要去计划,然后产生一个行动,然后就有一个结果,如果这件事情没成功,他就要回过来思考原因。他能发现关系,调整行为,最后成功的做成事。研究可以让人成功做事。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要进行修养。这就要说到第三类老师。他是研究者,问题的解决者,同时又被问题解决改变。什么意思?就是在问题解决过程当中,他自身有了改变。那这样的过程是“问题、计划、行动、结果、做成事。”好,下边是在干什么呢?下边是在研究,解决成功做事的问题。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他要经验,他要反思,在经验和反思的过程当中,他去改变他原有的认识基础、行事模式、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它产生了新的知识,并且获得了新的做事方式,最终实现了人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第一个问题——研修。

第二个问题,研修为什么会附于表面?,那是因为缺乏思想的行动。那么思想的用法是什么?我不知道当我打开这一张幻灯片的时候,多少老师开始低下头去做笔记呢?

我现在请问做笔记的老师,我问你这个手记下来的东西是什么?可老师们说,正在写幻灯片上的东西。那么幻灯片上的东西是什么?可以说,是我思考所得到的一些认识、观点和意见,这是名词性的思想。那你抄下我的笔记就会改变吗?肯定不会。我们必须自己动脑子琢磨琢磨,才会让我改变。而当你想的过程的时候,这个思想就有了另外一层用法——用作动词。可以说,人的改变是让思想成为行动。

评课和议课有什么区别呢?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评定课的方法就是提供名词性的思想。比如说,你的课我觉得上的很成功,我把我对课的想法给你,这是提供名词性的思想。而议课是用问号提出来,让你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叫促进思想。请大家注意,从传统的评课到议课,有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的改变。

那教师为什么需要思想的行动?那就是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是荒谬的,这个告诉我们教师需要根据情况做出选择、做出判断,这是需要思想的行动。

第三个问题,人因思而变。请大家看看我杯子里面装的什么?有些老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我回答吗?你试着回答杯子里面装的水。我问什么水?茶水。这个茶水是什么种类的茶?有的老师就说,绿茶。绿茶当中哪一种呢?竹叶青。好,有些老师就知道是竹叶青茶水了。那我再问你,你知道竹叶青和铁观音有什么区别呢?哪个地方的竹叶青更好啊?怎么泡制竹叶青更科学?我相信很多老师摇头,哎哟,我不知道我又不是研究茶叶的。过去我就拿着这杯水和老师们讨论,就算是老师你也要学习,你和学生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差异呢?就是学生知道这个水是茶水,你的水平知道是竹叶青茶水而已,其实还有很多东西你不明白。

有一次,有一帮朋友请我吃饭。俗话说“吃人嘴软”,就想我怎么回报,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他们请回来。后来一看,他们那么多人请我一个,现在我请他们那么多人,这个不划算。不如就这样,你请我吃饭,我给你讲道理,然后我又拿出这杯水来问他们,这是什么呀?“水、茶水、绿茶、竹叶青”。然后我就跟他们说,知识只是某一个知识共同体,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对某一个问题相互妥协,达成的共识而已。因此,我们可以对知识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而不要成为知识的奴隶。

我讲完这句话以后,就觉得我今天吃饭可以吃得心安理得,然后就拿筷子去准备夹菜。这时候,请客的人说了一句:“陈教授我终于明白了专家是怎么成了专家的。”这是在拍我的马屁。我这个人比较贪心,你不能虚虚的拍呀,拍的不踏实我就不舒服。我就引导他拍踏实一些,我说你想到了什么?你快给我说说。

他说:“你看啊,一般的人看见这杯水,就想茶水嘛!专家就不同,他就去琢磨,去思考,去发现,然后他就知道了是竹叶青。当其他人都只知道是茶水,这个人知道是竹叶青,他就有一种资格,他就可以说,来来我教你,我给你说,茶分很多种,这是绿茶当中的竹叶青。下边的人就瞪大了惊异和敬佩的眼睛,哟,厉害厉害真厉害,他都知道是竹叶青了,专家真是专家。”专家是不是这么形成的,我以为就是这样。现在请各位老师讲一讲,你为什么成长和进步?然后再想一想,自己今后的成长道路怎么去实现呢?

上了一节课,我今天上课感觉不舒服啊?为什么呢?什么地方教的不好啊?我该怎么改一改?我今天上课,今天上课很不错,上的很舒服,为什么呢?哪个地方我有改变?为什么今天舒服?哪些东西可以坚持?上完了这节课,这样教了,还有没有可能有新的办法?多想一想,人因思而变。

那么这就是培养思想的习惯。另外,我们要学会在思想中改进生活。就是说不仅要改善工作,而且要改进生活。我举一个例子,2008年的时候我有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教授,教育部把班主任培训的项目交给我们了。我们设计了一个方案,想请您做专家在北京开个会。”我发现时间是比较紧,我就给他打电话说:“对不起,我最近很忙,以后再找机会合作。”

然后,我把电话放下,想了一阵,突然意识到,这个电话回的有问题。我又把电话抄起来,对他说某总啊,对不起哦,刚才给您打电话,回错了。其实我最近不忙,只是事情比较多。那么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说自己忙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忙”是怎么写的。

左边是这个“心”。右边是这个“亡”,亡是什么意思啊?亡是死亡,是丢掉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心死了,心丢了,缺心眼儿了,不动脑子了,这样的人就开始忙了。是不是这么回事?

当然我讲到这儿,可能有些老师说,你大学老师课少当然不忙了!我们有多忙你不知道。那我就讲一个例子,来反映我们的生活。

鲍勃和彼得是大学同班同学, 毕业以后分到了同一家公司、一年中,鲍勃的职务不断得到提升,工资越拿越高。而彼得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了一年,职务没变化,工资也没变化。一年以后彼得实在忍不住了,然后就把辞职报告交给总经理说,你们这个公司啊,用人只用那些溜须拍马的人,那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公司做贡献的人,你们根本看不见,这样的公司也没什么前途,我要走了。总经理知道彼得是好人,但是他身上有些毛病,他自己没发现。她还比较自负,还不服气,于是总经理想了个办法说,“彼得先生,对不起啊,我们过去可能确实也没发现你。你也别忙着辞职,我想请你帮我去做一件事情。你给我在市场上去看一看,有没有卖土豆的?”彼得一想,总经理要考验自己,立即跑到市场上去,回来说,“总经理,有,有一个农民卖土豆。”等着总经理表扬,没想到总经理门内说一句“哦,有啊,那么他多少钱一斤呢?价钱怎么样?”彼得又“啪、啪”跑回来,回答多少钱一斤。总经理再问:“那他有多少土豆可以出售啊?”彼得又要跑,总经理说:“回来,请喝茶。我们看鲍勃是怎么做的。”他对鲍勃说,你到市场上去看一看有没有卖土豆的。一会儿鲍勃回来了,给总经理这样汇报,总经理,市场上有一个农民卖土豆,这个土豆是他自己种的还比较新鲜,他的价格是多少钱一斤,我怕他一个人卖,就把价喊的很高,我向周围打听了一下,他们周围的人说,这个价格是比较公道的,没有乱喊价。他有二十袋土豆,每袋有二十公斤,不仅卖土豆还在卖西红柿。总经理我就有个想法,你是不是最近要买土豆,我已经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彼得脸越来越红。他知道了和鲍勃的距离在什么地方,他把辞职报告收回来,回去反省自己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

各位老师,现在我问你,你忙吗?如果你忙的话,我觉得你该想一想,是不是有点儿缺心眼儿了,不动脑子了?比如说,我们不知道放弃什么,什么东西都想占着,这就让我们累起来,让我们忙起来。另外,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是否找到了最恰当的时机,找到了最该做的事情。比如说,你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应该做的事。在做事之前,你是否认真想过,我怎么去把它做的更有成效。所以说,人因思而变。

现在我们很多教研活动,那些老师进教室里边听课不动脑子,讨论课也不动脑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是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

那么我们要怎么思考?这里有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一看见这个公式,马上撇嘴巴。觉得自己听过很多次了。我现在可以不谦虚的说,关于这个公式,目前我的解读还是有特点的。要理解这个公式,首先就要理解这两个概念——“经验”和“反思”。什么叫经验?怎么去获得经验?我认为经验有两种用法:第一用作名词的时候,经验是一个人去亲身经历一件事情以后所获得的做好这件事情的知识和技能。在座的有班主任,你说班主任经验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你担任过几年班主任,有了管理班级组织学生这样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你获得了经验。但是我们这儿要讨论的是第二个用法,用作动词经验是什么?杜威对经验的解读很有意思。他这样说,比如说这是蜡烛,是火,一个小孩儿把手伸进火里,手被烫伤,以后他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了,所以小孩获得了经验。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结构,第一小孩儿用手伸进火里,这是行动。手被火烫伤是行动导致的结果。现在请各位老师判断一下,小孩儿获得经验没有?我告诉大家,没有。

这就是第一条,经验是什么?经验不是有了行动和结果就获得的。经验需要在行动和行动结果之间建立起联系,这个联系才是经验。就需要你动脑子,去发现其中的关系,认识其中的联系。所以仅有行动和行动结果,是不会获得经验的。这就能够解释,虽然有些老师,上了课,有行动,也有结果,比如说学生学得好不好,,但是你上课本身,并不一定带给你经验。那么他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做事不能够获得经验,做完事动脑子才能获得经验。

杜威还说第二条,经验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什么是过去?什么是现在?什么是未来呢?就是我把手伸进火里,手被火烫伤,这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我现在要想一想,用手伸进火里会导致什么结果?为了避免手被火烫伤我该怎么办?那么我思考的时候就是现在。

当我意识到用手伸进火里会被烫伤,我得到这个经验以后,可以用来指导未来的行动,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那么对老师获得经验的启示是什么?就是,我刚才上了一节课,有行动,有结果,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要下课了,我要想一想,课堂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我该怎么追求成功,我该怎么避免失败?我把这些想一想,想明白以后一定要用他指导未来的行动。如果你把想出来的东西,仅仅是放在那儿,不去影响未来的行动,这个经验没作用。

杜威说的第三条是什么?经验是既主动又被动的事。杜威非常强调人的探究的主动性。我为了知道,手伸进火里会导致什么结果,于是我采取一个主动的行动——把手伸进火里。这就导致一个结果——手被火烫伤,你没办法改变,这是被动的,杜威是这样说主动和被动的。我不太赞成杜威的观点。我认为人的行动未必都是主动的。比如说,你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第一次。有没有一个主动的想法,想要体会一下,从自行车上摔和从平地摔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然后爬上去主动摔一跤?应该说没有。那我问你,摔这一跤有没有可能帮助你获得经验?这是有的。所以行动未必都是主动的。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吃一堑长一智”,虽然吃亏上当未必是我们的主动追求和选择,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智慧。这就是向错误学习。那主动是什么呢?我认为主动的就是,有了行动和行动结果以后,你现在是不是有一种主动地意识,去发现其中的联系,认识其中的关系,把这件事情变成你的财富。

那么各位老师,能不能给我们也活动一下?我提两个问题,你们来参与一下。组织者你们可以看一看,哪些老师参与了。小学里边我们经常观察课,老师会说,同学们你们仔细听他的意见,如果同意请拿出这个手势,打勾,不同意他的意见就打叉。

现在我当小学老师,你们试着当小学生。现在我说两句话,请你们好好判断一下。

第一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说才参加工作的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老师们,请你拿出手势来。

第二句,“实践当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工作五六年的老师,比有些工作二十年的老师更会教书。”同意不同意你也可以拿出手势来。

好,我相信下边很多老师参与了,谢谢你们!那么什么叫对话,对话就是我问了你,你可以问我,老师你的手势呢。我告诉大家,我两个手势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我们分析一下,经验是什么?经验是行动和行动结果之间的关系描述。那些才参加工作的老师,为什么我们不说他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巧妇她缺必要的行动,缺必要的行动结果,也就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为什么有些工作五六年的老师,比有些工作二十年的老师更会教书?那是因为那些工作二十年的老师,虽然有行动和行动结果,仓库里边堆满了油盐酱醋茶米面。但是他缺一个主动,就是缺认识其中联系、发现其中关系、搭建其桥梁这样的工作。而那些善于总结经验的老师。教完一节课后,会反思自己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该怎么办。可以说教师成长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你是否主动的获得经验,是否去回望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然后找到今后面对同样问题的一些做法,这就是经验。

各位老师,非常有意思,现在小孩儿把手伸进火里,手被火烫伤,于是小孩就有了这样的看法,用手接触明亮的东西,手会被烫伤。请问这是不是经验?

如果是经验,可以拿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可以拿这个手势。老师们举出了不同的手势,那么是不是经验怎么判断呢?我们说经验是行动和行动结果之间的关系描述。用手接触明亮的东西是不是行动?会被明亮的东西烫伤,这是不是个结果?这个关系描述就是经验。但是我很能理解很多老师举这个手势。这明明是错误的嘛。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反思了吗?

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可能是狭隘的、错误的、、肤浅的经验。那反思的方法是什么?比如说一个小孩儿,手一接触明亮的东西会被烫伤,这就成了他的生活经验。然后他就在生活当中去看,看到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歌手在舞台上边唱歌,下边的歌迷挥舞着荧光棒,嗷嗷嗷的乱叫。大家想一想,他们大喊是不是被烫伤了?不是,是他们兴奋。这件事情让他想,明亮的东西未必会烫伤人啊!

这是一杯开水,我不知道它传热比较快,就把手拿过去,它不明亮,却烫伤了我,让他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这时如果有一个声音提醒我,烫伤手的不是明亮,是火的高温。我们再慢慢一比较,经验有了变化:过去是用手接触明亮的东西会被烫伤,现在变成了用手接触高温的东西被烫伤,这样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

什么是反思?我认为,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经验的依据、经验的结论保持持续的批判性的审视,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对正确的经验。那么我们可以分析,经验和反思有什么不同?经验的对象是行动和行动结果,经验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行动和行动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反思的对象是经验,反思的目的是对经验进行改造以获得正确的经验,让经验成为科学的认识,让它接近真理一些。那么,人怎么去进行反思?反思需要哪些条件?

我们回到一个古老的童话当中、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过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用得着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现在问第一个问题,请各位老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人因思而变。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是不是青蛙的经验?是。那青蛙怎么才可能改造自己的经验?跳出来。那青蛙为什么会想到跳出来呢?假如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抬头看到天,发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第二只青蛙跑过来说,棒,棒,棒,你真棒,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第三、四只青蛙抬头一看,也承认天就井口那么大。

好,现在想一想,如果在讨论课的时候,其他同伴都说,“棒,棒,棒,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你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他们都这样说,有没有可能帮助你改造经验?没有可能。帮助青蛙反思经验,需要小鸟。那么小鸟在这儿,意味着什么呀?小鸟是什么角色?小鸟是不同于青蛙经验的新的信息提供者。当大家意识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很审慎的说了一句,“天大的很呢。”

这个时候就可能让它产生对原有经验的批判性审视。

现在各位老师你想想,你需不需要小鸟?那什么人是小鸟?小鸟在哪儿?第一,书本是小鸟。书给你说,你该这样教更好一些。第二,身边凡是批评你的人,都是小鸟。批评你的人。你千万不要心生抵触。告诉自己,我的青春小鸟飞过来。

我们再回到上面,这只小鸟飞过来了,这只青蛙怎么说的呀?小鸟说:“天大的很呢,一百多里!”这时青蛙怎么说?“别说大话了,我天天坐在井里,我是不会错的。”

你天天坐在井里你就不会错吗?我们和很多老师讨论课:

“某老师,我想请问你为什么这样上课啊?”

“我天天都这样上,大家都这样上”你的固执己见能够反思你自己的经验吗?当有了小鸟以后,我们还要需要什么?对自身经验保持批判性的审视。2006年11月,我曾经在贵州湄潭县新兰香观察二年级的田华老师上《坐井观天》。把我听出了满头大汗。我问我自己:“你是青蛙吗?如果你是青蛙,你的井在哪儿?如果你跳出井口以后,你的命运又是怎么样?”后来我发现,这些寓言,我们都没读透。由此,我想说一个已经说过的观点,就是我们对教学内容要保持敬畏。我们要知道,很多东西,我们没有读完。这就是我们由一个课堂,一个学校里边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然后来思考怎么改进。第一,研修统一。第二、人因思而变。学校里边的教研活动、校本、观课议课的效益体现在什么地方?不是体现在今天拿出了多少结论,而是体现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在开动脑筋想。包括我做培训,给大家讲课,我是干什么的?我的任务不是来提供思想的,而是促进大家思想。所以,你看我在交流过程当中,不断地唤起你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你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所思考,还是一句“人因思而变”。我非常期望各位老师在开动脑子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改变。好,今天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