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不治疗能活多久:成都市青羊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4:41

成都市青羊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2010-12-27 22:50:48|  分类: 教研机制 |  标签:学校  教育  制度  青羊区  机制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成都市青羊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实施方案

 

 

依据2009年4月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办公室、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成都市青羊区深化城乡统筹推进教育现代化纲要》,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青羊教育发展实际,立足于解决阻碍青羊教育发展的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为促进青羊教育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青羊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现代学校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实施国民教育的重要保障体系。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2009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纲要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到本世纪中叶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我们应加快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制度的创新, 建立起民主的、法制的、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公正透明的、运转高效协调的、与社区相融合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学校尽快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校“硬实力”的提升为主转向学校“软实力”的提升为主,把“软实力”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硬实力”,从而推动学校快速、全面地成为现代学校。

(二)青羊教育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

青羊区从2003年就开始了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验研究”最早的八个实验区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实验区;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公办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的实验研究”最早的三个实验区之一;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四个实验区之一。系列研究实践为青羊深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政校关系的调整、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校长公推直选、社区评价学校、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实践价值和政策价值都较高的实验研究成果,初步扫除了制约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三)青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青羊区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为核心,围绕制约我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政府职能如何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怎样更加明确地界定政校关系;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怎样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如何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利于建立能够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学校自主发展活力;怎样才能调动社会力量更加广泛地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促进学校开放办学等等。

二、基本目标

青羊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争取到2013年,努力构建政府主导、校本管理、社区参与的现代学校教育治理体制和机制。从而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稳步推进青羊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三、主要内容

围绕“构建政府主导、校本管理、社区参与的现代学校教育治理体制和机制”的总目标,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青羊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和和谐的教育生态。引导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明确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明晰各自职责,形成合力,构建自我规范、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从而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通过教育管理分权,改革过于集中、统得过死的管理体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区等各方责权利,基本形成在区教育局领导下,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

――通过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局着力于引导、督导、监测与评估,初步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民主管理,公开透明的学校治理机制。

――通过坚持和扩大开放办学,扩大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权,基本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校与社会和谐共建格局。

四、主要任务

(一)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理顺政校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政校职能转型。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构建分级管理机制。构建以“服务、支持”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明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在办学中的管理权限范围,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校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校长的选拔、任用、流动、评价、考核、认定等机制。建立校长绩效考评机制,建立校级干部定期流动机制,建立校长专业化制度,适当推广校长“公推直选”。

――逐步落实校长用人权。学校对教师聘任、中层干部任命拥有充分的决定权。探索改革教师管理机制,教育局依据学校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为学校配备教师编制,学校在额定编制内依据有关人事管理规定自主确定招聘条件、内容和形式,并对聘用教师具有任用、考评等权力,学校在额定编制外使用教职工由学校自行负责。

——探索岗位淘汰机制。以绩效工资为手段,优化岗位薪酬制,构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二)以推行“阳光政务”为突破口,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学校发展动力。

——建立校长负责,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决策、有效监督的学校管理机制。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以人本管理为基本理念的管理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重大事务由全体教师会表决通过的制度;建立有利于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办学合力。

――搭建学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公开规则及协调机制,及时、准确地公开学校教育信息,特别是人事、财务等实行“阳光政务”。

――深化绩效工资改革,推行岗位薪酬制,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

(三)以社会参与为突破口,扩大开放办学,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共建。

――探索建立由政府、社区人士和家长等组成的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对有关学校发展、经费使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决策。

――引入具有较强话语权的机构与人员参与学校建设。定期联系“两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入校观摩、恳谈,沟通交流,邀请社区知名人士、家长代表、专业人士、片区民警等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活动的知晓度与认同度。

五、主要推进措施

针对青羊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借助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政策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并适当采用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采取工作与研究相结合、试验与推广相结合的思路,有效整合行政、研究与实践等各方力量,通过制度改良、制度创新等方式,持续稳步地推进青羊现代学校制度的优化发展。

六、实施策略及步骤

(一)实施策略

工作策略:政府推动,专家引领,基层试点。

实验策略:分层推进,重点突破,典型引路。

(二)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梳理问题,整体规划(2009年3月—2010年2月)

总结青羊区几年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学校制度建设方面的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找到当前青羊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学校制度建设方面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规划进程,组建项目团队。

第二阶段:分类试点,分步实施(2010年3月—2011年12月)

1、按三个具体任务(突破点)分为三类进行试点,每个突破口先选择2-3所学校作为试点校试行,再逐渐推广。试点校采用双向选择方式,在学校申报基础上确定。

2.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分析现状与问题,论证改革方向与对策。

3.在总结基础上召开试点现场会,宣传改革主张、措施与经验。

试点校制度改革涉及内容:

l       明晰区教育局、学校在教育人事管理中的责权利。

l       完善校长选拔任用、交流、评估等机制。试点校长职级制,改革干部队伍的选拔、培训、任用、考核机制,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民主考核等机制。适当推广校级干部公推直选制。

l       改革用人机制。校长由区教育局任命(或公推直选产生),学校教师的聘任、岗位使用完全由校长负责。试点实施以学校为主补充缺编教师的选任机制。

l       落实校长负责制的同时,完善由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决策、有效监督的机制。

l       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岗位薪酬制,探索岗位淘汰机制,富余人员转岗机制。

l       建立学校与人大、政协等具有较强权的机构与人员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和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形成制度,推广应用(2012年1月—2013年12月)

在分项试点的基础上,梳理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以服务支持为主,宏观管理为辅,学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政务公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各项制度,在全区推广完善。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群众满意,促进区域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现代学校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