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活动:《吃好比好吃更重要》第二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5:56:44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 第二部分

我也见过有些孕妇,为了让胎儿得到更多的营养,每隔两三天都要吃一次龙虾、蛋白粉,却常常少吃或是不吃主食,以便省出肚子来吃补品。结果检查时发现蛋白质超标。蛋白质超标不但容易增加罹患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压的风险,而且还有生产“肥大儿”的危险,也可能发生分娩困难。


不吃主食等于慢性自杀

-- -

眼下请客吃饭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只吃菜不吃饭。直到酒足菜饱,才想起来是不是上点主食。结果酒菜成了主角,饭却成了点缀。

您可能不知道,肉类和鱼类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除了含有70%的水分和少量矿物质外,就是蛋白质和脂肪了。如果大家天天不吃饭,餐餐都是大鱼大肉,后果是什么呢?

胃里少了淀粉食物,这些高蛋白质食物不能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身体的能量供应就成了问题,就只好从蛋白质里分解。蛋白质分解供能产生大量废物,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促进大肠的*菌增殖,增大了肠癌风险。

我们每天都应该摄入250~400克碳水化合物,也就是5~8两的主食。这5~8两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劳动量、体重、性别、年龄而异。比如民工干活繁重,一天要吃1斤半;有些女同志呢,胖胖的,工作量很轻,不用吃5两,三四两就够了。调控主食可以调控体重,这是最好的办法。现在减肥药很多,什么减肥霜、减肥药、减肥喷雾剂、减肥裤腰带……太多了。实际上,不用这么减肥,调控主食加适量运动是最好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粮食97公斤,比1990年减少33公斤。从1991年到1996年,肉类从公斤增加到公斤,蛋类从8公斤增加到16公斤,水产品从公斤增加到公斤,蔬菜从公斤增加到225公斤,水果从公斤增加到公斤。

不难发现,人们的主食摄入量变小了,某些慢性病的发病率却在节节上升。上海居民死因前两位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变为现在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

有个女大学生为了保持魔鬼身材,竟一年多不进主食,一日三餐只吃黄瓜等蔬菜水果,结果营养不良住进了医院。

我也见过有些孕妇,为了让胎儿得到更多的营养,每隔两三天都要吃一次龙虾、蛋白粉,却常常少吃或是不吃主食,以便省出肚子来吃补品。结果检查时发现蛋白质超标。蛋白质超标不但容易增加罹患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压的风险,而且还有生产“肥大儿”的危险,也可能发生分娩困难。

其实,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它们体积大,可以使人产生饱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节制饮食的作用。减肥的诀窍在于减少高热量食品的摄入,而不是去掉主食。仅靠蔬菜水果充饥,不仅容易饥饿,而且可能伤害脾胃。长此以往,还可能诱发神经性贪食症和厌食症。最糟糕的事情是,不吃主食的减肥方式会损失蛋白质,降低基础代谢率,也就是说削弱了身体消耗热能的效率。一旦恢复主食,体重马上就会反弹。

合理选择主食,也是糖尿病人饮食治疗的关键。临床实验证明,如果病人主食摄入量太少,处于半饥饿状态,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长此下去,患者身体消瘦,脂肪异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

那么,怎样吃主食才最健康?我的建议是,主食还是清淡为好。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原来每餐必不可少的米饭、馒头却被很多人冷落,仿佛主食不加点滋味就显不出生活档次。于是,餐馆的主食是油酥饼、抛饼、肉丝面、鸡汤米粉、馅饼、小笼包、油炸小馒头,家里吃油酥饼、炒饭、肉饺。但大家想过没有,这些“花样”主食都加入了大量的盐和油脂,吃得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一餐吃下二两咸味主食,就相当于多吃进去2克食盐。包子、馅饼和饺子都有肉馅,脂肪含量都在30%以上。炒饭里裹着一层油,常常还配着鸡蛋、火腿丁等高脂肪配料菜肴。所以,“花样”主食虽然味美,但却像糖衣炮弹,有着很多潜在的危害。

要素食还是要健康

-- -

以前中国人穷,吃肉不容易,所以常说:若能吃到肉,撑死也乐意。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情况全变了。大家纷纷认为吃肉会引发富贵病,“要想长生,肠中常清”、“鱼生湿,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说的都是吃素的好处。现在台湾有三到四成的人吃素,英国有六分之一的人是素食者,美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已加入到素食者人群。一时间,素食仿佛已经成了一种全新、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究竟是吃肉好,还是吃素好?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两者都吃。

人不能光吃素,也不能光吃肉。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3~4份就好,不多不少。

一份高蛋白相当于50克瘦肉或者4个大鸡蛋,或者100克豆腐,或者100克鱼虾,或者150克鸡鸭鹅肉,或者25克黄豆。一天三份。比如说早上吃一个荷包蛋,中午可以吃一份苦瓜肉片,晚上吃一份豆腐和二两鱼,这样一天3~4份蛋白不多也不少。

人体蛋白越多,对生命的影响越大,为什么呢?很多氨基酸从尿里排出,影响肾脏,蛋白过多,消化不良,造成肠道毒素太多。蛋白太少也不行。

其实,素食不等于健康饮食。科学证明,绝对的素食并不意味着健康。人和兔子、牛、羊不同。食草动物吃进去的是草,却能够用草制造动物蛋白质。食草动物有两根巨大的盲肠,而人的盲肠已经蜕化。人类如果只吃植物,就会患上营养不良性疾病。

素食为主、肉食为辅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科学安排。因为人有32颗牙齿:4颗犬齿,28颗门齿和臼齿。门齿像刀子,用来切蔬菜水果;臼齿像磨,磨五谷杂粮豆子;犬齿尖利,用来吃肉。

如果你实在想吃素,就得确保每日饮食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2、钙、铁及锌等身体所必需的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可以从豆类、谷类、奶类中吸收。鸡蛋富含维生素B12,如果你连鸡蛋也不吃,可以补充点酵母菌、大豆制品、人造黄油和谷类。奶制品、全麦面包、深绿色多叶蔬菜、豆类、坚果、芝麻等含铁较高。牛奶、干酪、酸奶及其他乳制品是极好的钙质来源。深绿色蔬菜、种子、坚果、干果以及豆腐可以提高体内锌的含量。

另外,别以为只要不吃肉,就可以随便乱吃。素食者在烹饪中要特别注意糖及烹调油的摄入量,要尽量少吃甜食,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食物的总体能量。

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 -

苹果味道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民间谚语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在美国也流传这样的说法:“每顿饭吃一个苹果,就不用请医生。”

大仲马,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甚丰,据说他在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基督山伯爵》时,由于劳累过度,曾一度患了失眠症。于是,他每天临睡前吃一个苹果,并强制自己按时睡觉和起床,终于治好了失眠症。

100克苹果含果糖~克,葡萄糖~克,蔗糖1~克,还含有微量元素锌、钙、磷、铁、钾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

核酸、蛋白质与人的记忆力息息相关,锌是构成核酸与蛋白质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锌可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发育不良,影响记忆力。锌还能产生抗体,提高人体免疫力。苹果富含锌元素,多吃苹果有增强记忆力、提高智力的效果,因此苹果有“智慧果”的美称。

苹果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可以降低胆固醇。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进胆汁分泌的功能,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果胶还能促进胃肠道中的铅、汞、锰的排放,调节机体血糖平衡。

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有机酸能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果胶能抑制肠道不正常的蠕动,使消化活动减慢,从而抑制轻度腹泻。因此,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作用。

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

苹果中含有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的作用。

苹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心理专家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在诸多气味中,苹果的香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临床试验证明,让精神压抑患者嗅苹果香气后,心境会大有好转,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实验还证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苹果香味,能较快安静入睡。

把苹果洗净榨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连续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苹果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及时清除体内的代谢垃圾,降低血液脂肪含量,能有效预防血管硬化,还可降低肺癌发病率。

需要注意的是,吃苹果等水果对身体有好处,但把它们当做正餐吃是不科学的。如果过度食用水果,将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不利影响。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单靠吃水果,难以满足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蛋白质等多种基本营养素的需求,而且大部分水果含糖量高,长期大量食入,达不到理想的减肥效果。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霉变水果千万别吃。水果含水量高,适宜霉菌生长,容易霉变。水果被霉菌侵袭后,果皮软化,形成病斑,下陷,果肉软腐,霉菌在果肉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据专家测定,在距离腐烂部分1厘米处的正常果肉中还可以检测出毒素。

甭拿保健品当药吃

-- -

保健品是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中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适当吃点保健品,对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肯定有好处。但不能盲目吃,更不能拿保健品当药吃。

这些年我在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接触到不少中老年朋友,发现他们对保健品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我在这里做一些简单分析。

误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下“药”,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误区二:拿保健品当饭吃

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非常荒唐。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您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误区三:过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误区四:撇开医生胡乱买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误区五:价格越贵越好

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做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奇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

误区六:迷信“高科技”

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在往外冒,消费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被广告吹得神乎其神的卵磷脂,说可以使人头发变亮,精神好,食欲增加,减少关节发炎,帮助记忆力恢复。事实上,蛋黄、大豆、玉米、棉籽、油菜子、葵花子及猪脑中都含有卵磷脂,一般人每天吃1~2个鸡蛋,摄取适度的胆固醇及油脂,就可以满足肌体对卵磷脂的需求。

误区七:保健品老少皆宜

任何人,只要饮食多样化、食物搭配均衡,就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保健品只是针对某些特殊人群,发挥一定的补益作用。比如经血流量很大或平日气血虚弱的女性,可能需要补充铁;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需要增加叶酸、铁钙;更年期女性,为了减少骨骼中钙的流失,可以服用钙补品;减肥者过度控制饮食导致消化不良,可能需要服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品;素食者需要额外补充钙、铁、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

你知道维生素吃多了会怎么样

-- -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由于健康知识缺乏,加上商家广告不负责任的宣传误导,很多人开始乱补营养素。其实,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往往只有几毫克甚至几微克而已,如果长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平衡机制。为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欧盟就要求维生素产品说明上必须注明:“维生素不能代替均衡健康的饮食,服用过量维生素将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过量摄取维生素A,会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贫血、皮肤干燥而脱皮、毛发干枯无光泽或脱落、眼球突出、易激动、骨及关节疼痛,甚至损害肝脏功能。孕妇在妊娠期,每天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易生出器官畸形的孩子,因此孕妇在妊娠期须慎用。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服食大量维生素B族也会有危害。例如,服用过量的维生素B1,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慌、浮肿、失眠、神经衰弱;而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指出,服食过量的维生素B6也会出现晕眩、恶心的现象。

大量摄入维生素C会降低血液中铜的含量,减少血球的数量。长时间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易导致体内消化道生成结石;而妊娠妇女服用高剂量维生素C,胎儿出生后若维生素C得不到满足,可能引起坏血病。据报道,婴儿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容易出现疲乏、消化不良、烦躁不安、皮疹、浮肿等症状。此外,维生素C是酸性物质,服用过量将会对肠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腹泻,使胃炎、溃疡病的症状加重。

维生素D使用过量,会增加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会促使骨头里的钙跑到血液里去,造成血钙过高,使肾脏、血管、支气管,甚至眼角膜及巩膜也有钙的沉淀,因而限制这些组织器官的活动,以致丧失该有的生理功能。

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E,会出现头痛、晕眩、恶心、腹泻、腹胀、肠痉挛、口腔炎、口唇皲裂、抑郁等不良反应。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过量服用维生素E,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绞痛加剧、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还可影响内分泌功能。男性亦可能发生乳房增大,妇女可发生月经紊乱,有的会导致性功能障碍。

其实,各种维生素普遍存在于不同食物中,均衡摄取维生素的方法就是不偏食。如果真的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应该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世界抗衰老协会主席的不老秘诀

-- -

世界抗衰老协会主席罗伯特·高德曼博士,年过六十了,看起来还像个中年人。他说自己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每天喝8杯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连喝口水都顾不上。很多人认为,渴了才喝水,不渴喝什么?这是不对的!不少人认为,“渴”是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这更不对!

水到底有多重要?我告诉您,水比食物还重要!人体内一切生化反应都得有水的参与才行,一旦缺水,新陈代谢就会出现障碍。说水是生命之源,一点也不夸张。

有一句话说得好:“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我们每天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充满着各种有害、有毒物质,它们通过我们的嘴巴、鼻子和皮肤侵入体内,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兴风作浪,对身体造成危害。按时喝水可以有效清除污染物质,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早上起床喝一大杯水,能够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同时尿液也得到稀释,将积蓄了一夜的固体毒物溶解在尿液中排出,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对于爱美的女同志来说,经常喝水能使微小脂肪颗粒滋润而富有弹性,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我们喝下去的水,大部分通过小肠被身体吸收。剩余部分进入大肠后兵分两路:一部分被肠壁继续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成了粪便的稀释剂,能有效地防止便秘,减少痔疮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水分逐渐减少,导致皮肤出现皱纹。一般来说,人每天喝水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保持平衡。人一天消耗2500毫升水,但从食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所以剩下的1500毫升,就得靠喝水来补充。您说1500毫升是多少呢,没必要搞得太复杂,您记住大概是8杯水就成了。

怎样喝水才算科学呢?有两条原则:一是喝好水,喝温水,空腹喝水;二是记住“一不宜”、“两提倡”。

原则一:喝好水、喝温水、空腹喝水

最健康的水是白开水。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但可选择优质的矿泉水。如果条件允许,碱性水对人体较有利。喝温开水更有益于身体。不宜喝太烫或太凉的水,否则容易损伤口腔和食道粘膜,时间久了易引发口腔癌和食道癌。长期饮用冷水会损害胃肠功能。坚持空腹喝水,水直接从消化管道中流通,便于身体吸收。

原则二:记住“一不宜”、“两提倡”

一、不宜饭前大量喝水。饭前大量喝水冲淡胃液,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

二、提倡运动后喝盐开水。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的盐大量排出,此时喝点淡盐水可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盐分。盐水的浓度以~为宜。

三、提倡病人多喝开水。病人多喝开水,既可补充因发烧、呕吐消耗的水分,也可促进病菌从体内排出。

喝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

-- -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讲究以茶待客,以茶怡情,“寒夜客来茶当酒”,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曲茶”可以看出,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中国人自古就离不开茶。《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鲁迅的小说《药》也是以茶馆为背景。

茶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由它含有的特殊成分所决定的。据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达300多种,包括生物碱、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脂多糖等。这些成分有的防病治病,有的营养保健,有的兼而有之。

毫无疑问,喝茶有许多好处,可是如果喝茶的时间和方法不对,不仅不会促进健康,还会适得其反。例如有些老年人嗜茶成瘾,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热茶。起床便空腹喝茶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成分,空腹喝茶,腹中无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肠道所吸收的咖啡碱过多,会产生暂时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时间久了,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那么,怎样正确喝茶呢?这里有几句民间的歌诀: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饮茶脾胃伤,过量饮茶人瘦黄,淡茶温饮保安康。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隔夜茶,毒如蛇。”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正好说明隔夜茶的特点。清代《闲居杂录》有这样一段记载:“惊蛰后至九月,凡茶水在几上经宿者不可饮。因守宫(壁虎)之性,见水则淫,每于水内相交,余沥遗入,为性最毒。如误饮时,急觅地浆水解之,或吐或泻,尚可救一二。掘地以冷水泼之,令浊,少顷取饮,谓之地浆。”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隔夜茶之所以不可饮,是因为壁虎在里面放了毒,这颇有民间传说的意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茶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很容易变质,所以不宜饮用。

但隔夜茶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的,眼睛带血丝或常流泪,每天用隔夜茶洗眼数次,便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清晨刷牙前后或吃饭之后,用隔夜茶漱一下口,可顿感口气清新,并有固齿作用。

饭后饮茶,可导致铁元素流失。有人喜欢饭后立即饮茶,这也是不良习惯。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大量单宁酸,如果饭后马上饮茶,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与单宁酸很容易发生凝固。特别是老年人,因肠胃功能下降,对这些凝固物难以消化吸收,势必会减少对蛋白质、铁质的吸收。资料表明,饭后饮茶,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量至少会降低50%。时间久了,不仅降低了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影响器官的多种生理功能,还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喝淡茶好呢?因为淡茶内的茶碱含量较少,既足以使人提神醒脑、恢复体力,又不会使人过度兴奋。

你会喝汤吗

-- -

专家把喝汤比作是“最廉价的健康保险单”。中医相信,汤可治百病。体形瘦弱的人,餐前多喝一些含糖及高蛋白质的汤,有利于增强体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多喝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汤,如瘦肉汤、蔬菜汤,不但可以给产妇增加营养,促进产后健康及形体的恢复,而且可以催乳。不同的汤有不一样的特效。

喝汤的好处很多,汤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共同喜爱,不少国家还有自己的“名汤”,例如俄罗斯的罗宋汤,美国的咖喱牛肉汤,日本的海带汤……我国则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有喝不同汤的习惯,诸如老鸭汤、黄豆小排汤、荠菜豆腐汤等。因为喝汤是每个人的习惯,似乎没有什么学问,可其中却大有讲究。

首先,是喝汤的时间。应该在饭前喝汤,这样才能苗条健康。

人在饥饿进餐前,食欲中枢兴奋性最高,越胖者越高,一进餐,狼吞虎咽,5分钟左右已摄入近80%的热卡,等到出现了饱腹感,所摄热量已经超标,此时再喝些肉汤,脂肪进一步超标,必然越喝越胖。科学的做法是:坐上餐桌后,先别忙吃饭,先安静一下,喝一碗汤。研究表明:汤一进胃内,不单是占据容积,更重要的是通过胃黏膜迷走神经的传导反射到食欲中枢,使食管中枢的兴奋性下降,食量自动减少三分之一,使饱腹感提前出现而且进餐速度变慢,总摄入热量减少。形成习惯后,日久天长,人则苗条健康。广东人、福建人,饭前喝汤就是典型例子,而北方人饭后喝汤,肥胖者也明显增多。

对一些肥胖者的观察表明:只要做到饭前喝汤,不需要任何减肥药,体重每月能下降~1公斤,半年后有显著减肥效果。在两餐之间有饥饿感时可进食少许低热量食物,对重度肥胖的人,针灸疗法有助于减少饥饿感,使减肥过程更顺利。

其次,要走出几个喝汤的误区:喝汤不吃渣,爱喝“独味汤”,喝太烫的汤,饭后才喝汤,汤水泡米饭。

喝汤不吃渣——有人做过检验,将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只能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内容物一起吃下去。

爱喝“独味汤”——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太烫的汤——喝50℃以下的汤较适宜,喝太烫的汤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据调查,喜喝烫汤者患食道癌比例很高。

饭后才喝汤——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方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汤水泡米饭——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久而久之还会使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时,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道进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胃病。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 -

老年性痴呆正在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难题。一方面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上升为常见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另一方面,这种病的演变过程缓慢,不容易被子女发现。据统计,目前我国痴呆症患者已有500万人,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还多,每年还有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痴呆发病率将逐步增高,8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症的发病率达80%。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顽疾,目前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但只要平时多吃健脑食品,多运动,多交流,心态平和,性格乐观,就可能远离老年痴呆症。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食物,对脑部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里向大家做一点简单介绍。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被机体吸收后能变成脑细胞的组成物质。

芝麻:可补肾益脑、养阴润燥,对肝肾精气不足兼有口舌干燥、肠燥便秘等症状较为适宜。

莲子:是补脾益胃、养心安神、益智健脑的理想食物。在中医里,莲子还有益肾固精的功能。

黄花菜:对治疗老年性痴呆有帮助,可以改善肝肾阴虚、血虚引起的健忘、失眠、烦躁、眩晕头痛、心悸等病症,是养脑强记的好食物。

花生: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可以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大枣:可养血安神、补养心脾。对于心脾气血两虚的痴呆病人较为适宜。

桑葚:治疗肝肾亏损、心脾气血双亏的痴呆病人尤为适宜。

桂圆肉:对治疗老年性痴呆、心脾气血两虚者有益,同时有助于防治畏寒乏力、面足浮肿。

葡萄:对于老年性痴呆、气血虚弱的治疗较为适宜。

荔枝:对治疗痴呆、心脾气血两虚,兼有胃阴不足、心烦口渴的患者较为适宜。

松子:用于防治老年性痴呆,尤其适用肝肾精亏症伴肺燥阴虚者。

山楂:常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者。

鱼:多吃鱼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好处。因为痴呆病人脑部的DHA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鱼肉尤其是金枪鱼中,这种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其他如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药、海参等食物,对防治老年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还与我们的许多日常生活习惯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胜过服用世间各种良药。

一、严格戒烟。吸烟历史越长,每天吸烟越多,脑动脉硬化越明显,越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一萎缩,痴呆症就来了。

二、少饮或不饮烈性酒。酒精能使大脑细胞密度降低,脑组织萎缩,脑功能降低,反应迟钝,导致痴呆。

三、定时排便。肠道内细菌能将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硫化氢、吲哚等有毒物质,并被血液吸收。大便滞留于肠道过久,上述有毒物质随血液循环过量进入大脑,可导致智力下降。

四、控制铝质炊具的使用。过量进入身体的铝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智力下降、反应迟钝,易导致痴呆。

有研究显示,老年性痴呆与长期精神忧郁有关系。老年朋友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多读书看报,或者练习书法、乐器。那些担心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常用脑来改善记忆。

其次,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的老人因腿脚不方便而很少与人交流,性格就会渐渐变得孤僻,遇到矛盾容易发怒、生气。专家发现,老年性痴呆与长期精神忧郁有关系,所以要常常与别人沟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冷静应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要总是唉声叹气。

说到运动,首先是尽可能做一些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运动。每天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就是不错的运动。每天睡觉前活动活动腰腿,按摩一下脚底,对身体也有很大好处。人体中最耗费氧的部位就是脑神经细胞,大家应有事没事做一做深呼吸,让脑部充分吸氧,让脑神经细胞功能活化。

大家还可以经常做做手指操,经常做做十指指尖的细致活动,如手工艺、写字、绘画、雕刻、制图、剪纸、打字、弹奏乐器等。按摩头部也能使大脑血液流动面扩大,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痴呆。

让5000万人不得高血压

-- -

在国外,高血压被称为“”即“第一杀手”,原因是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病又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人类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又有大量的新理论、新药物问世,取得了许多卓越的进步。但遗憾的是,每年又有大量的健康人加入了高血压的队伍。近年来,患高血压的人数始终在增多,而控制率仍然偏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余万,其中75%不同程度致残,每年新发病150万人。在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中,由高血压所引发并发症的比例还是很高。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

高血压是只纸老虎,比其他心血管病都容易制伏。据美国报告,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的有效方法是:盐要少吃,体重要控制,运动要增加,烟酒要戒掉,心理要平衡。如果这样做,我国高血压患者可以减少一大半。其实预防很简单,而且可减少很多人得病,减少很多意外,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科技治疗远远不如预防好。

这里有一个古代的例子,很值得深思:一个威尼斯富翁叫科尔纳多,他大吃大喝,荒淫无度,食睡无定时,35岁就已气息奄奄。许多医生认为他离死不远了,但有一位医生却持不同意见,他给科尔纳多开了一张健康生活制度表。科尔纳多严格遵守,结果又活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还写了一本书叫《如何活到百岁》。

高血压病人更应该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建立一种适合自己身体的生活制度。高血压病人在生活起居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时作息。合理安排生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及时解除大脑的疲劳状态,从而使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周围血管舒张,血压就会相应降低。只要按时起床、进食、活动及就寝,按照自然生物钟的节律作息和活动,就能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顺应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应顺应这些变化。在衣着方面,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周围有条件的宜种些花草树木。

注意清洁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古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还要勤于沐浴。这就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戒除不良习惯。高血压病人应戒烟,要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素,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要控制高胆固醇饮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健康。

节制*。和谐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放纵的性生活易造成身体乏力,精神委靡不振,久而久之还可能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数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特点而定,中年以后可以数周一次,甚至数月一次。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得高血压的几率较高,所以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劳动可增强体质,使肌肉和周围的血管舒张,并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防止血压升高。

要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并经常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美国心脏病学会奠基人、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先生曾引用英国谚语说:“No hurry,No worry,No hypertension.”意思是:没有着急,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

已经得了高血压的人,只要治得早,使血压维持在较正常水平,那么由于血压过高而引起的小动脉硬化以及心脏、肾脏和脑血管的损伤就可避免,其发展的结果是良好的,病人仍可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如果发现较晚,治疗较迟,也不要过于忧虑,用了降压药物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使血压下降到一定水平,也能减轻对上述器官的损伤,阻止和延缓病情的发展。

冠心病的饮食调理

-- -

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不可少。

一、少食动物脂肪、内脏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增加蔬菜、水果、豆类、豆制品以及鸡、鱼、瘦肉等优质蛋白食品。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要多吃海鱼。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海边渔民的患病率普遍较低。这可能与其食用海产食物较多有关。

海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EPA和DHA。EPA和DHA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EP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少量由体内合成。水生动物如牡蛎、鲭鱼、大马哈鱼、金枪鱼等海鱼及鱼肝油中EPA的含量尤为丰富,可达总量的~90%。EPA可使冠脉扩张、血小板解聚和改善血管通透性。EPA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据报告,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地带的其他居民很少进食陆生动物的肉和奶,也很少进食植物性食品,主要的食物是鱼肉、鱼肠、鲸油及鱼的其他成分。据调查,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圈其他居民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普遍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则较高。从这些资料来看,EPA的摄入和体内的含量较高,可能是北极地带居民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率很低的重要原因。国外许多研究也都证实EPA在防治冠心病中的作用。

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鱼肉、鱼油和EPA可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病因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应用EPA和DHA,或进食一定量的鱼肉、鱼油,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又一条新途径。所以,劝君常吃海鱼。

二、戒烟、减盐、控酒(可饮少量的红葡萄酒),少喝咖啡和浓茶。

三、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四、避免过度劳累及持久的脑力紧张,保证睡眠充足及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切忌大喜大悲。

五、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动作要平稳,不宜过于匆忙,如追车。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要吃七八成饱。

六、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

七、冬天注意保暖,不宜过早外出晨练,若外出应戴口罩。

八、急救药品要常备,心绞痛发作时应及时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下面给老年朋友介绍几种预防心绞痛的食疗配膳作为参考。

一、玉米粥:玉米性甘平,含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烟酸、泛酸、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其中玉米油有降低血脂作用,烟酸、胡萝卜素等,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荷叶粥:鲜荷叶一大张,洗净煎汤,去渣,加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夏季感受暑热,头昏脑涨,小便短赤等症。

脑血管病人的“三多、两适量、四限制”饮食原则

-- -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每天要吃一定量的主食,粗细粮搭配。保证每天至少一杯牛奶,睡前喝牛奶效果最好。每天饮水以白开水为主,饮料中以绿茶最好。食物要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使病人保持比较好的食欲,增强他们的抵抗力。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长期卧床,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要充分考虑到消化吸收功能和并发症的情况。

脑血管病人饮食的基本原则,我们归纳了一下:三多、两适量、四限制。即多吃含钾、钙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进食海产类食物,限制食物热量,限制脂肪吸收,限制食盐用量,限制刺激性食物。

一、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钾较高。牛奶、酸牛奶、虾皮等含钙丰富,都是脑血管病人比较理想的食物。

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钙、磷、钾、镁等以及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钙可防止骨骼和牙齿疏松,镁参与心肌酶的代谢,钾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参与酶系统的活动,对脑血管起保护作用。建议脑血管病人每天进食新鲜蔬菜的量不少于8两,水果2~4两。蔬菜以新鲜、深绿色或黄色为佳。草莓、橘子、猕猴桃含维生素C较多,芒果、杏含胡萝卜素多。

三、适量补充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促使钠离子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压,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建议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鱼、牛奶、鸡蛋、豆腐等,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如肝、肾、鱼子等。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四、适当进食海产类食物。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海鱼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钾的含量较高,对缓解脑血管病情也有比较好的作用。

五、限制食物热量。众所周知,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脂,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病人体型肥胖者较多,再加上平时运动量不够,因此饮食一定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三餐七八分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六、限制脂肪吸收。脑血管病患者多数血脂偏高,对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一定要严格限制。肥肉、动物油脂、内脏、奶油、黄油以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因此这类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在食用植物油时也要注意用量。

七、限制食盐用量。膳食含盐量较高,很容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病。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居民的食盐用量相当大,每天15~20克以上,结果84%的成人患上了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很高。我国北方有些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对脑血管病人来说,限制食盐用量显得尤其重要,每天用盐量应该降到10克以下,最理想的是6克左右。6克到底是多少呢?你可以拿起一个啤酒瓶盖,装满一瓶盖大约就是6克。那些口味偏“重”的朋友,更应该注意限制食盐的用量。

八、限制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更应该尽量不沾。酒精对血管起着扩张作用,使血流加快,脑血流量增加,因此酒后常常出现急性脑溢血发作。咖啡不但具有兴奋作用,而且可以引起脑血管收缩,使大脑血流量逐渐减少。所以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暂时性脑缺血、脑梗塞等疾病的患者,如果饮用咖啡,很容易有引发病情恶化的危险。

土豆加蜂蜜,远离便秘

-- -

大家都听说过书法家庞中华的名字,但是几十年来,这位书法大师却有一个多年无法解决的难题——便秘。

因为他写的是硬笔书法,和用毛笔写字不一样。用毛笔写字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但是用硬笔写字,就必须得坐着。但久坐恰恰是肛肠疾病的大忌。久坐再加上劳累,便秘的痛苦长期折磨着庞中华,甚至让他一度远离了硬笔书法。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土豆带来了神奇的转机。一个朋友告诉庞中华,土豆对便秘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也许是有病乱投医,庞中华开始食用土豆。结果几个月下来,还真的很见效。慢慢地他感到大便通畅了。庞中华说:“除了在土豆汁里加拌蜂蜜外,平时喝水加上一勺蜂蜜,也能起到润肠的作用。对缓解便秘也有好处。”

没想到,就是这两样不起眼的东西,居然解决了困扰艺术家多年的大问题。

以下是有关便秘的其他调理方法。

一、要想减轻便秘的痛苦,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是一个好办法。粗粮和蔬菜中膳食纤维充足,它本身不被吸收,却能使粪便膨胀,刺激结肠动力。

患者每日吃1~2顿粗粮饭,可选用玉米面、糙米、燕麦等。

同时,注意多吃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白菜、油菜、菠菜、笋类、苹果等。

海藻类食品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不妨一试。

近年来,在日本等国家掀起了一股吃魔芋食品的热潮。魔芋能量很低,吸水性强,有良好的通便作用。一般便秘患者每日食用5~10克即可奏效。

这里提醒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胃肠情况决定膳食纤维进食量,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加重腹痛、腹胀。

二、每天早上起床后,喝1杯淡盐水或牛(酸)奶或蜂蜜水,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适量增加运动,增强腹肌的力量,改善植物神经对肠道的调节功能。这对老年便秘患者显得更有意义。

四、不吃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咖喱等。

五、适量增加烹调用油量,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或葵花子油等,它们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肠道润滑剂,有较好的通便功能。但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朋友慎用。

六、采用通便措施,如使用通便剂、通便灵等,但应注意不能用量过大,以免引起腹泻。开塞露等外用药也可一试。

七、对于粪便嵌塞的老年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早晨睡醒后肠道运动增强,晨起排便是一个好习惯。效果不好的话,也可以晚餐后再次解便。

八、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症治疗,要听取医生的意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