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2017的主题:地面塌陷成现代化城市建设“雷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2:23:46
地面塌陷成现代化城市建设“雷区”http://news.QQ.com  2009年02月25日13:58   南方新闻网  胡亚柱 杨昱 蔡灿敏  我要评论(0)1 2 页

地陷!地陷!

●东莞停车场地面塌陷

窈贾莸靥工地塌陷

鸨本┪鞯ヂ访嫠陷

现代化进程掩“雷区”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州地陷仅为冰山一角,更多的地陷新闻其实已现诸其他城市。上网以百度搜索“地陷”一词,相关网页竟达493000篇之多。

1999年底至2000年4月,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武汉,发生一连串的地陷危机,已有一所小学、一所司法学校、一个村庄,先后遭遇相同灾难:地面裂缝,房屋倒塌、下陷,有的甚至沉入地下。

2003年7月1日,上海,黄浦江畔。为建一条跨江地铁,地陷发生,地铁线上方的一栋6层商业建筑物倒塌,附近一座水坝塌陷。所幸出动上千军人救险,才未酿成大事故。

2005年5月12日,连续数日的雨水,让投入使用不足半年的深圳地铁遭受一次空前“洗礼”,大剧院地铁站出口出现7米宽、百米长的塌陷带,沿线还出现大面积裂缝,人行道塌陷。地铁公司表示,地面下陷固然与雨水有关,但“管道施工单位回填的泥土不够密实,才导致下雨后人行道出现沉降”。

2008年11月15日下午3点20分,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突发地塌,一个长达100米、宽约50米的深坑被瞬间撕开,现场路基下陷6米。地下自来水管、排污管的污水淤泥倾泻而下,一下子淹没22人。坊间普遍称此事为“中国地铁修建史上的最大事故”,媒体报道如潮。

2008年12月2日,佛山南海。黄岐二中的南楼向西倾斜,严重挤压西楼,地面下陷。

……

国土资源部专门从事地质灾害管理的负责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10年间,地质灾害死亡人数每年三四百人;进入九十年代后,地质灾害死亡人数猛增到每年上千人。城市建设加快,地质灾害同时变得突出,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勘察防范,不知不觉地踩上“雷区”。

■他山之石

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值得借鉴,既有技术方面,也有制度方面。在日本,从地铁建设的第一步就把安全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并把安全意识贯彻到整个建设过程当中。正因为地下水事故在修建地铁隧道时频发,日本政府规定一般地下水管道要铺装在地下深达40米处的地方,而大部分地铁建在地下20多米处。

日本还用法律来规定地铁建设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定,所有独立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建立劳动安全体制,任命或指定劳动安全卫生负责人,监督和指导企业的安全工作,地铁建设也不例外。

城市建设遇上地质结构的天然困境

特殊地质,总易带来频繁的地质灾害。

长期关注广州地质的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会平教授曾忧虑地表示,地陷多发,极可能是因为“广州地质结构的天然困境”。对于广州地质缺陷,他心中有个大致图谱:“一是断裂带多。断裂带最大问题是岩体破碎,如果有隧道施工,容易造成涌水、突水等工程事故;二是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残积层多,遇水浸泡时,土层会崩解,造成涌水等事故;三是西北部存在大量石灰岩和溶洞。”

天灾难测,但如果人祸又与天灾纠结一起,问题就会变得异常严峻。

同为地质专家的刘江龙指出,广州具备4个合适的孕灾环境:多雨的气候背景,活动的断裂构造、广布的淤泥质地层,以及剧烈的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是孕灾环境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刘江龙甚至直指,广州当前最剧烈的地下人类活动,莫过于狂飙突进的地铁施工。而事实上,来自地铁方面的统计结果也表明,2008年广州发生的地陷,超过一半都与地铁施工开挖有关,目前具有地面塌陷、沉降隐患的地铁施工沿线就有6处之多。

近年来,深圳、杭州、上海发生的大型地陷事件,也证实多与地铁建设有关。

除了地铁,还有地下管网留下的麻烦。一个大中型城市,地下管线往往会超过数千、上万公里,宛若地下迷宫。有的管道年久失修,在维修管网的同时,也给地陷提供了可能。

很显然,过度抽取地下水,也是城市迅速膨胀与工业化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宗祜说,最近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不断攀高。

不过,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开展如火如荼的高楼建设,地陷危机再次提出。

华东师范大学地质学教授许世远认为:“高楼密度大地区,土地下陷问题较严重。”他提到,尽管一幢高楼只会造成邻近地区轻微下陷,但大密度的高层建筑可能压迫底层土下面的含沙层,使大片区域的地面下陷,“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我们还没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而即便如此,高楼建设却从未在国内停止过,争夺制高点之战甚至在各大城市间呈白热化之势,“中原第一高”、“西南第一高”、“华北第一高”等名词频现于媒体报道之中。

绕开陷阱之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增大,人口流量不断增加,现代化进程不可逆转。可以肯定的是,改变地质结构的人类活动,仍将继续。

而纵观全球,抽取地下水、铺设地下管道、修建地铁之举均被视作发展必须。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座城市开通300多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6000公里。

无庸讳言,地铁等交通设施的修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问题在于,人类活动与地质结构,如何达成一个合适的度,实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地陷造成的直接损失何其之大。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因地面沉降所造成的地面损失已经达到3150亿元。而地陷造成的间接损失,更不可估量。

在科技水平日益精进的当代,不少技术难题其实早已克服,可怕的倒是技术之外的人为因素。

去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事故发生后,即有专家提出:地质问题是个伪问题,现代工程技术已经完全能够解决在流沙土质条件下的施工。而事实上,在尽快缩短工期的要求下,施工必须遵循的原则几乎全部遭到破坏,包括承建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多方合力驾驶的“危险快车”,终于导致惨剧发生。

已退休的浙江大学规划系教授周复多认为,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施工技术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亦有错误政绩观指导下过于求快的因素。”在他看来,工期减短,同时符合多方利益,比如施工方少花人力,出资方减少成本。但是,危险却在增加。

杭州地铁事故的阴霾刚散,广州地铁施工亦当引以为鉴。不可忽视的既有事实是,广州因地铁施工已接连出现小型地陷事故。

2010年,承载着广州人光荣与梦想的广州亚运会即将召开。为兑现广州申亚时“轨道交通线网覆盖80%比赛场馆”的庄严承诺,近几年,广州市开足马力推进地铁建设。

目前,在建线路8条,在建线长度156公里,在建车站110座,有217个工点同时施工。今年1月8日,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宣传部长钟学军透露,亚运召开前,将会开通包括8号线、机场线、广佛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在内的9条地铁线网,共计230公里,“届时,日均运客预计在现在200万的基础上新增100万。”

而在佛山,“坐地铁去广州看亚运”正成为一句流行语。来自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建设事业部土建部的消息是,“最多时有6台盾构机同时作业”,广佛地铁修建正处于高潮。

广州地铁高层人士表示,地铁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部分甚至演变成险情,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是总体可控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科学决策自是必然。

展望全国,不只广州,全国将有20多个城市修建地铁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遇情况也大体类似。

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城市,在经济基础和城市荣誉的双重作用下,正用地铁、摩天大楼这些形式证明自己迈开了国际化大步。

然而,这种一味飙高、求快的表达方式,是不是一个科学、和谐的现代化进程?

有社会学家指出:其实,所有的城市建设都应以民生殷实为第一目标。地铁可以不豪华,但一定要安全、便捷;河涌可以不游泳,但一定要真正截污;高楼可以不巍峨,但一定要适宜工作、居住。

绕不开地陷的城市建设,反而会成为现代化的真正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