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爱谁刘嘉亮mp3: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0:43

養生,到底是養什麽?

(2011-10-18 13:04:44)  

作者:千年一叹

说到养生,很多人都以为养生只是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其实养生这个话题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首先,对我们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食物?正常人缺少食物的状态下,能活七天。水?正常人不喝水,能坚持两天。但是,如果我们缺少氧气,2~3分钟内就会昏倒,5分钟内就会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所以说,对我们生命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恰恰是我们都忽略了的——空气!

 

养生首重的条件是空气,其次是水,然后才是食物。不能本末倒置啊,假如你是生活在厕所里,呼吸着污秽不堪的空气。就算你喝的是最健康的水,吃的是最健康的食物。你也很难不生病。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假设很可笑,谁会生活在厕所里?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变差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差了,但是我们还不至于生活在厕所里吧?然而,现实的情况恰恰是——我们有很多人都生活在厕所里!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的房子很多都是套间,也就是说洗手间和卧室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人一天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卧室里渡过的,然后很多人睡觉的时候洗手间的门也是不关的。我们睡觉时直接呼吸着厕所的空气,这样的话,我们跟生活在厕所里有什么区别?往往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细节,却成为了最致命的健康杀手。

 

其实我们的祖先是很懂得养生的,而古人当中最懂得养生的要数道士了。他们都知道空气的重要性,他们养生修行的首要条件,就是挑一座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在里面练习呼吸吐纳的功夫,是可以事半功倍的。最近流行起了很多道家的,佛家的等等一些门派的养生功法,其中有站桩,呼吸吐纳等等。有人趁上班挤地铁的时间,在地铁里练起了呼吸吐纳的功夫,几个星期之后,身体不见好,反而还越来越差了。在地铁里练习深呼吸,把地铁里那么多人呼出来的污浊空气都吸进自己的体内,身体怎么可能会好呢。这样子还不如不练了。

 

说到道士,其实有个很有趣的事情,中国古代的名医,宋元之前的,大都不是专职的医生,医生这个职业,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兼职”了一下而已,他们的本职都是道士,神医扁鹊,他就是一个正宗的道士。药王孙思邈,被称为孙真人,也是专司炼丹的道士,还有华佗、李时珍,除了长沙太守张仲景之外,其余的都是道士。十道九医啊,医道同源。可见中医是从道教流传出来的。

 

再说水,古人有云:道观一瓢水,十万八千虫。其实水本来就是含有很多杂质的,有矿物质有微生物,这些水喝下去反而是对人体有好处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嘛。可是现在人们喝的很多水,标榜着纯净无杂质,高纯度蒸馏水等等。干净倒是很干净了,但是喝这种水就一定是健康的吗?

 

关于水,清代名医王士雄早有论述。

天雨水,甘凉,养阳分之阴。瀹茗清上焦之热。体轻味淡,煮粥不稠。意思是说,用雨水来煮茶,可以清除上焦之热,而且用来煮粥不会很稠。

露水,甘凉润燥,涤暑除烦。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叶上露,凉血止噎。荷花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养血息风。

冬雪水,甘寒清热,解毒杀虫。淹浸食物,久藏不坏。

井泉水甘寒,清下焦之热。煮饭补阴中之阳。

可见,古人对于水已经有很深的认识,雨水用现代科学可以来说,是很不干净的,但是古人却用来煮茶,煮粥。可见,干净与不干净,与健康和不健康,是不能等同的。

 

关于食物,是人的生命之本,关于吃什么与怎么吃,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论述。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唐代的孙思邈著有《千金·食治》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清代名医所写的《随息居饮食谱》更是全面地剖析了食物的种种价值与用法。全书分成水饮类、谷食类、调和类、蔬食类、果食类毛羽类、鳞介类。把本书研究透了,那可真的是称的上食疗的专家了。

 

其实养生这个概念我们也理解的不够透彻,即便做到了,空气、水、食物这三样最重要的元素,我们也只能称得上养身,而不是养生。正在的养生专家都在古代啊。所谓养生,“生”不独生存,也有生活之意。养生不单只要懂得如何养好身体,也要懂得如何过好生活。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情绪,正常的作息。其实人的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有时是比不良的饮食习惯还要大的,这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事情。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呼吸会变得急促,血液循环会加快,心脏负担会增加。中医云:怒伤肝,喜伤心,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可见,五情是可以直接伤害人体的健康的。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动,恬淡虚无,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才是真正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