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已故的母亲去世:大话135相机镜头卡口进化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0:52

大话135相机镜头卡口进化史

Posted on 2008年08月23日 by shoppo0505

1913年,德国中西部一个叫威兹勒的小镇,徕兹公司(Leitz,徕卡的前身)的首席光学技师奥斯卡•巴纳克按人眼的视角设计了24mm×36mm底片画幅的小型相机,这台采用42mm定焦镜头、1/40秒固定快门速度、可以拍摄40张底片的相机是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也是徕卡的第一部照相机,总共生产了两台,后来人们称之为“原型徕卡”(Ur-Leica),135相机的历史由此展开。

徕卡公司收藏的第二台Ur-Leica价值超过5000万欧元,是目前价值最高的胶片相机

 

不过,135单反相机的历史则直到20多年后的1935年才拉开帷幕。那一年,前苏联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单反相机斯勃特(Sport)。这种相机影像左右倒置,需要俯视取景,使用非常不便。1936年,德国Ihagee的Kine-Exakta单反相机诞生,这台相机在技术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包括第一次实现了闪光与快门的同步,使用卷片把手上弦和过片等,很多资料都视这台相机为世界上第一部135单反相机。1949年,东德蔡司发表了ContaxS单反相机,它首先采用了五棱镜取景技术,彻底解决了反射式相机取景影像左右倒置的关键性问题,成为相机发展史上第一架名副其实的单反相机。它基本实现了无视差取景,并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单反相机产品。这台相机采用42mm直径的螺丝接口系统(通常称M42口,为标准螺丝接口),从此拉开了M42螺口时代的序幕。

  M42螺口单反相机从1949年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末结束共经历了近30年的历史,直到宾得放弃螺口转而改用K型卡口才终止了 M42的命运(尽管潘太康等采用M42螺口的单反相机直到80年代末仍有生产,且近几年Cosina生产的复古福伦达同样采用M42螺口,但这毕竟已经不是时代的主流)。在M42螺口盛行期间,康泰时、宾得、潘太康、百佳、雅西卡等厂家总共生产了上百部机身,镜头更是不计其数,至今仍是市场保有量极大的体系。M42螺口的机身可以接上任何厂家生产的M42螺口镜头,而所有的M42螺口镜头几乎全部都是全金属设计,做工考究,成像出色。不过,因为螺口镜头需要像螺丝一样拧在机身上,必然带来拆卸的不方便。而且,随着单反相机的不断发展,镜头需要传递的数据越来越多,螺口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终被抛弃。

Zeiss Ikon相机

与之相反的是卡口。卡口因为有技术专利,通用性不如螺口,所以早期没有螺口繁荣。1959年,在135单反相机的发展史上也是值得浓墨重彩抒写的一年。这一年,尼康、佳能、美能达这三大日本相机厂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款135单反相机。尼康F是尼康第一台135单反相机,也是尼康第一台专业单反相机,从此开始建立了尼康神话,也拉开了尼康F卡口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序幕。佳能第一台135单反相机是Canonflex,相比尼康大F要逊色不少,因为佳能当时的重心仍然在专业旁轴,对单反相机的发展估计不足,也没投入太大精力。SR-2是美能达第一款135单反相机(当时美能达宣称“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光圈自动与卷片杠杆连动,过片的同时可以自动调整光圈的相机”),也是美能达40多年单反相机生产历史的起点(也有资料称SR-2是1958年发布,1959年首次亮相)。这三台相机都采用的是各自的卡口,而非通用性更好的螺口。

  到目前为止,135单反相机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从螺口到卡口,从手动对焦到自动对焦,从传统单反相机到数码单反相机,135单反相机的卡口可谓是几经变迁。下面,笔者将重点阐述主要的135单反相机生产厂家卡口、镜头的类型,及其演变历史。

 佳能(Canon)

  佳能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厂商,在单反相机的发展初期并不如尼康和宾得,不过一次次的技术创新终于把佳能送上了单反王者的宝座。当然,其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单单相机卡口就经历了4次改口。

  上面已经提到,佳能早期的精力主要放在生产旁轴相机上,赶超徕卡是它的目标。不过当徕卡M3发布以后,连佳能都觉得赶超徕卡的目标太不现实,不过佳能在旁轴相机领域限得太深,以致于一开始研发单反相机时远远落在了后面。佳能单反相机的卡口也经历了多次改变,直至目前的EF卡口。

  首先,伴随佳能首款单反相机Canonflex登场的是R卡口。这是一种三爪式的卡口,它通过镜头一侧套管式的固定圈旋紧来固定。R卡口是佳能最早着手的大口径化卡口,其将旁轴照相机的39mm内径一下子扩大到单反相机的48mm。从镜头设计的角度看,R卡口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进步,毕竟大口径给了镜头设计师更大的设计自由度。佳能这种持续增加单反相机卡口口径的做法使得它可以设计很多大口径的镜头,比如后来的50mm F1.0L、85mmF1.2L和200mm F1.8L等。不过,三爪式R卡口安装的便利性不如插刀式,而且无法适应全自动开放光圈TTL测光也是它最大的硬伤。

  所以,1963年佳能用可以收缩光圈进行TTL测光的FL卡口取代了R卡口。FL卡口采用其他厂家普遍采用的设计,也就是利用镜头内弹簧拉动光圈页片联动机身上的拨杆随时可以收缩到设定光圈,这是为对应TTL收缩光圈测光而开发设计的。FL卡口还将镜头内所带的自动光圈收缩机构进行了简化,镜头本身可以做的更小。然而,FL卡口也没有获得成功,以至于当时佳能在单反相机领域远不如尼康,甚至落后于美能达,在照相机业界的底层苦苦煎熬了8年。

  1971年,佳能再一次改口,用先进的FD卡口取代了FL卡口。FD卡口在以往自动光圈拨杆的基础上增加了光圈值信号拨杆、开放F值信号触点、AE切换触点。所以,FD卡口不仅仅适应TTL开放测光,而且从设计伊始就立足于对应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

佳能FD卡口

  我们不得不佩服佳能的远见卓识,依靠FD卡口,佳能夺回了以前所丢失的单反市场份额,并逐渐与尼康平起平坐。时间到达1979年,佳能将双卡式的FD卡口进一步改成插刀式的NEW-FD卡口,不过这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改口。

     1987年,当遭遇了1985年的美能达α-7000的冲击波之后,佳能拿出了EOS650机身,并对自己持续了近28年的卡口做了一次最彻底的清算,也就是用EF卡口取代了FD卡口。EF卡口这是一个完全电子化、大口径化的先进卡口,它没有任何机械式信号传递机构,只靠机身上8个、镜头上7个电子触点就可完成所有的信号传递并提供电力,因此镜头内可以安装驱动马达。另外,为了不给以后的发展留下祸根,佳能还采用了当时业界单反相机中最大的卡口口径——54mm,这不仅可以尽情开发各种大光圈镜头,同时也可以通过转接环接驳其它厂家、其它卡口的镜头。

佳能EF卡口

需要说明的是,佳能为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专门开发了新的EF-S镜头,不过EF-S算不上一个新卡口,只是新的镜头类型而已。 尼康(Nikon)

  大家都知道尼康F卡口已经历经4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MF时代一直跨入AF时代,贯穿了从单反相机“刀耕火种”到“数字化”的时代。F卡口的内径是44mm,近似于35mm胶卷对角线的长度(43.27mm),其意义是可以将从镜头射入的光线完全投射到35mm胶片上。

尼康MF卡口

  自1959年尼康F单反相机问世以来,F卡口以其稳固的姿态被继承下来。到目前为止,它以其独特的方式稳步地完成了TTL开放测光、开放光圈值的自动补正、程序模式的对应以及AF的实现等等进化。不过,尼康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譬如F卡口的内径只有44mm,差不多是135单反相机里最小的,相比佳能EF卡口的54mm内径整整小了10mm,这一方面使得尼康机身很难转接其他品牌的镜头,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生产超大光圈镜头的难度。否则,以尼康的造镜工艺,我们今天可能就会看到F1.0光圈的尼康单反镜头了。

  Nikkor镜头的惊人之处在于它不但保持了卡口形式的不变,而且通过增设机械性的信号传递机构不断丰富功能。为此,包含在设计上的变更和镀膜方式的改良,版本的升级在不断进行,即使是同一焦距的镜头也有数种版本同时存在。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尼康主要有哪些类型的135镜头吧。

尼康AF卡口

    尼康F采用插刀式镜头卡口,这种结构也一直保持不变沿用至今。随Nikon F机身一同发布的那些镜头,只是简单地称为Nikkor镜头,一般镜头上都带有“Auto” (指的是光圈叶片自动收缩)、焦距(早期的镜头以cm显示,后来才改成mm)和系列号。

  发布于1977年的AI(开放光圈值自动补正方式,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Indexing)镜头是NikonF卡口的第一次大变动。它采用了一种新的测光联动技术。过去是当镜头接到机身时,必须手动将光圈设到最大,或者先将光圈拧到最小,然后开到最大,才能实现自动光圈收缩。而新系统则能自动指示机身,使得镜头更换更加快捷。

  1981年,为了用机械方式实现光圈优先(以至程序模式)的功能,AIS镜头取代了AI镜头。AIS和AI镜头的光学结构、甚至外观都没有太大变化,区分两者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刻度上最小光圈值的颜色,AIS镜头呈橙色,在AI镜头上则是蓝色。

  1978年,伴随尼康EM机身的上市,尼康还发布了低价位的E系列镜头(Series-E)。这些镜头性能都很高,但整体不能和对应的Nikkor镜头相比,不过有些E系列镜头却受到高度评价,如75-150/3.5E,在停产很长时间以后的今天仍然非常抢手,50/1.8也被证明极其优秀,后来更是以 AI-S和AF形式出现。

  1983年,尼康第一台自动对焦相机F3AF上市,这台相机其实是在F3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自动对焦组件,保留了F卡口。伴随这款相机发布的还有两支镜头:AF80mm F2.8和AF200mm F3.5 IF ED。某种程度上,F3AF是个实验系统,无论是机身还是镜头。

  AF卡口首发于1986年,大多数早期镜头都是基于AIS和E系列镜头设计,但后来的镜头则在光学系统上为自动聚焦进行了优化,逐渐演变出D型和G型镜头。D型镜头是在1992年随F90上市的,这些镜头采用新的电子设计,可为机身的高级测光功能提供焦点距离(distance,D)数据,使得机身可以计算闪光指数,从而改善闪光摄影。这类镜头很容易识别,从镜头名称和镜身上的标识“D”就可以区分。第一只G型镜头是2000年发布的,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取消了光圈调节环,光圈只能通过机身进行调节,所以与早期的机身是不兼容的。早期的G型镜头都是塑料镜头,也因此被称为“狗头”。不过目前尼康有将G型镜头推广的趋势,生产了一批高素质的G型镜头,如“小竹炮”AF-S VR 70-200mm F2.8G。

    另外,尼康在1998年还发布了P型镜头。P型镜头看起来和AI-S镜头是一样的,但这些镜头却拥有AF功能,代表产品有500mm F4.0 IF ED、1200-1700mm F5.6-8.0 IF ED和45mm F2.8。

  针对APS-C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尼康还于2002年发布了专用于这类数码单反相机的DX镜头,这类镜头是无法接驳到尼康传统相机上的,否则在广角端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暗角.

 美能达(Minolta)

  当1959年美能达第一款135单反相机SR-2问世的时候,MD卡口就被固定下来,我国的“双鸟”——海鸥和凤凰也都借鉴美能达生产过MD卡口的单反相机。

  美能达早期的手动镜头为MC镜头,后期的则为MD镜头。美能达的MC和MD镜头是同种机械卡口,都为MD卡口,仅仅是生产年代以及接到机身上所能实现的功能不同而已。MD镜头又分为早先的MD ROKKOR镜头和后来的MD镜头。MDROKKOR镜头和MC镜头一样,只有手动和光圈优先AE功能;而MD镜头则能够实现双优先AE和程序AE功能。MDROKKOR镜头在镜头上标有“Rokkor”和“Minolta”,而MD镜头则只标有“Minolta”。

美能达MD卡口

不过,早期美能达无论是相机还是镜头都不算出类拔萃,直到1985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一体化的AF单反相机α7000后,其光辉和荣耀才达到顶峰。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摈弃了自己一直沿用的MD卡口,改为MA卡口(也叫α卡口)。与MD卡口相比,MA卡口的内径由原先的45mm增大到50mm,镜头的光圈环也取消了,改为机身调节,镜头与机身之间的信息交流全部依靠电子触点。

美能达MA卡口,也就是α卡口

  2006年,美能达将相机业务卖给索尼后,其MA卡口也被索尼继承了下来,而索尼在此基础上也继承了很多美能达原有镜头,并且推出了数支卡尔·蔡司ZA自动对焦镜头。 宾得(Pentax)

  宾得是日本单反相机的缔造者,在20世纪60年代也一度享受过单反相机王者的荣耀。不过,宾得一直固执地沿用M42螺口,直到1975年意识到M42的缺点后才开始改用K卡口。而这种后知后觉的作法,也令其丢掉了单反相机缔造者的王位。

  1975年,宾得抛弃M42螺口改用K型插刀式接环,即PK卡口,它也是世界上采用最多的卡口之一,包括理光、启能、确善能以及国内的凤凰等公司生产的单反相机均采用PK卡口。

宾得MF卡口

  与尼康F卡口一样,宾得PK卡口的兼容性也非常好,后来诸如程序曝光、自动对焦、电动变焦等新特性的增加也并未抛弃对原有镜头的兼容。除了很少几款镜头以外,几乎所有的、自PK卡口诞生以来的宾得镜头都是可以通用的。

  早期的K及KA型镜头是手动对焦镜头,后来研制的FA及F系列镜头则为自动对焦镜头。宾得在原来的KA型卡口上增加了一个AF连接器和七个电子触点,与原有的K型及KA型卡口完全兼容。若将AF镜头装在MFSLR、或将MF镜头装在AF机身上,则除了AF之外,机身均能全部发挥镜头功能。与尼康F卡口的演化一样,宾得在MF向AF发展的关键问题——卡口设计上也可谓是“以不变应万变”了。

宾得AF卡口

  早期的宾得AF镜头是机身驱动型,没有内部聚焦马达,镜筒上边有光圈调节环,内部也有CPU等,并无新奇之处。1991年宾得推出了第二代智能化AF单反相机Z-10和Z-1。这两款AF单反相机的特点是具有自动变焦控制功能,因此也要求镜头内应该具有变焦马达。所以,宾得推出了FA(FA为FullyAutomatic,全自动之意)系列AF镜头,并对原来的KAF卡口进行了改良,多增加了两个电源触点,用于供电给镜头内的变焦马达。新型镜头卡口的代号为KAF2,新旧两个系列的AF镜头又是兼容的。

  2003年,配合新出的*ist单反相机,宾得推出了没有光圈调节环的FA-J系列镜头。而随着宾得多款数码单反相机的发布,宾得还开发了DA数码专用镜头(只能用在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上)、D FA数码传统通用镜头以及内建超声波马达的镜头.

 奥林巴斯(Olympus)

  奥林巴斯绝对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厂商,从来不缺乏天马行空之作。早在1963年,奥林巴斯就推出了一款半幅单反相机PEN F,时至今日仍是很多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骛的精品。

  不过,在135单反相机领域,OM-1才是奥林巴斯的开山之作。1972年,奥林巴斯发布了其第一款135单反相机,取名为M-1,由于侵犯了Leica M型相机的注册商标,故改名为OM-1。OM即Olympus Msystem的简称,这也是其卡口的名称。OM-1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单反相机,它采用了将五棱镜深入镜箱的设计,所以机身非常小巧,而且取景器十分明亮,取景范围高达97%,加之采用了空气减震器,使得快门释放的震动和声音大大降低,还具有反光镜预升等功能。OM-1前后生产了近15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之高。

奥林巴斯OM卡口

  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实力,奥林巴斯在之后的单反产品发展上只能剑走偏锋,开发小型化的产品。从MF向AF的进化过程中,尽管奥林巴斯早在1983年就推出了实验性质的OM-30,但第一款真正的AF单反相机OM-707却是在1986年才发布,并有8支自动对焦镜头一同亮相。OM-707的卡口和最早的OM-1一样,老的手动对焦镜头同样可以在OM-707上使用。不过,OM-707的销售业绩惨淡,奥林巴斯也因此放弃了135单反相机的开发,转而生产ZLR桥式相机。至此,OM卡口也走到了尽头。

奥林巴斯4/3系统卡口

  2003年6月,奥林巴斯旗下第一款可更换镜头数码单反相机E-1问世。它采用了全新的4/3规格、500万像素的柯达CCD和新的镜头卡口系统,我们称之为4/3系统卡口,而与之配合的ZuikoDigital镜头采用的即是4/3系统卡口。目前,除了奥林巴斯自家的ZuikoDigital镜头外,4/3系统卡口阵营还包括徕卡为其合作伙伴——松下生产的D型数码专用镜头和适马的部分镜头。 康泰克斯(Contax)

  说起康泰克斯,不得不提卡尔·蔡司的老对手徕卡。前面已经提到,1913年Leitz公司创造了135照相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而为了与徕卡抗衡,1926年卡尔·蔡司通过收购Ica、Contessa-Nettel、Ernemann和Goerz等四家小型照相机厂商组建了Zeiss IkonAG公司。在初期,Zeiss Ikon制造了许多类型的照相机,但都未能开发出能够与徕卡相抗衡的机种。直到1932年,ZeissIkon推出了使用蔡司镜头的康泰时相机,它比徕卡更昂贵、对焦精度更高、配套镜头更多,不但代表了ZeissIkon系列中的顶级机,也从那时起,康泰时声名鹊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45年,位于德累斯顿的ZeissIkon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卡尔·蔡司一分为二。西德蔡司迁到了斯图加特,致力于使其原来的康泰克斯旁轴取景照相机更为现代化;而东德蔡司则被安排在蔡司的故乡耶那,致力于生产过去未完成的单反相机,并推出了标记着“Carl Zeiss Jena”的一系列镜头。

  1949年,东德蔡司推出了其首款135单反相机ContaxS,机顶有五棱镜,使用M42螺口。而西德蔡司则直到1953年才推出第一台135单反相机Contaflex,它使用BM(BayonetMount)卡口(禄来SL35系列的QBM卡口即是承自于卡尔·蔡司,1956年蔡司收购了福伦达Voigtlander,并于1972年将福伦达卖给了禄来)。1961年,东德蔡司停产了所有型号的康泰时单反相机,改而生产潘太康相机。1968年,西德蔡司的最后一台单反ContarexSE问世。东德蔡司生产的康泰克斯相机均采用M42螺口,而西德蔡司生产的康泰克斯相机则既有M42螺口,也有BM卡口。

  随着50年代末日本单反相机的兴起,德国本土生产的康泰时相机由于成本过高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于是1972年,西德蔡司宣布停止生产康泰克斯相机,并积极寻求与日本相机厂商的合作。

  1973年,卡尔·蔡司宣布与雅西卡(Yashica)合作恢复康泰时品牌的生产,雅西卡负责生产机身,卡尔·蔡司专心于设计和生产镜头,而工业造型方面则交给了德国保时捷(Porsche)集团。合作的结晶在1974年的Photokina上展示出来,也就是ContaxRTS,RTS代表“实时系统”(Real TimeSystem)。它采用C/Y卡口(或称Y/C卡口),采用这一卡口的卡尔•蔡司镜头生产跨越了30年,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镜头群。在摄影爱好者眼中,C/Y卡口的蔡司镜头有AEG、AEJ、MMG和MMJ之分:AE是能够实现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设定的镜头类型,德国制造的称为AEG(G指代Germany),日本制造的称为AEJ(J指代Japan);MM是MultiMode的简称,表示能够实现快门优先和程序曝光的镜头类型,德国制造的称为MMG,日本制造的称为MMJ。德国产和日本产的卡尔·蔡司镜头成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其对摄影爱好者的心理影响却非常明显。

C/Y卡口

 2000年7月,日本京瓷公司(雅西卡的母公司,1983年京瓷并购了雅西卡)推出了新型的135单反相机ContaxN1,这是一台自动对焦单反相机,采用的是新的N卡口,这也意味着原有C/Y卡口的镜头不能使用在这款AF单反相机上。与佳能、美能达一样,从MF到AF的发展过程中,康泰克斯最终选择了壮士断腕,抛弃了原来的卡口。N卡口的内径达到了55mm,甚至比佳能的EF卡口还要大1mm。不过,康泰克斯的改口为时已晚,AF单反相机市场早已被瓜分殆尽。尽管在2002年康泰克斯还发布过一款全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Contax NDigital,但由于价格昂贵,因此市场反响非常一般。

N卡口

  2005年4月12日,对所有康泰克斯品牌的拥趸来说都是伤心的日子,日本京瓷公司宣布停止康泰克斯品牌相机的生产。继1972年之后,康泰克斯再一次退出了相机制造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