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和憨豆:农行行长张云:理性看待银行服务收费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8:35:26
近年来,消费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不满和质疑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此的争论也较多。不久前,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发文,取消银行部分服务收费,也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但是,对于银行服务收费,并不能简单地依靠政策法规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深入了解银行服务收费的动机和依据,认清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才能理性地看待商业银行的收费模式,逐步规范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行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特点

  回顾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收费种类越来越多,“免费午餐”越来越少。2003年6月26日,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行为作出明确规定。自此,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进程正式启动,银行客户先后经历了借记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跨行取款、跨行查询、短信通知服务等多项业务从免费到收费的过程。据统计,2003年银行收费项目有300多种,而现在相关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长了10倍。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了全面收费的时代。

  第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增长越来越快,在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银行服务收费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主要表现为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这也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速推动业务转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快速增长,这其中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起到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在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占比还不到8%,到2009年底,这一指标已经超过了15%(见图1)。

  第三,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银行服务收费虽然给银行带来了收益,但是随着收费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收费标准的逐渐提高,公众的反响也越来越强烈。每一次新收费项目的推出都会遭到公众强烈的不满和质疑,一些消费者甚至因此将银行告上法庭。虽然相关监管部门对银行收费曾多次发文予以规范,但社会各界对银行收费的争论仍不绝于耳。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动因

  对于银行服务收费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和反对,必须看到,银行服务收费是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银行收费是商业银行应对环境变迁的市场选择。一方面,金融脱媒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存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主体业务,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金融脱媒的态势日益显现。特别是近两年来,间接融资比例已经降低到80%以下(见图2)。金融脱媒不但制约了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总量的增长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选择新型融资方式和投资渠道的企业和个人客户相对而言都是优质客户,而优质客户恰恰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支柱。

  另一方面,在金融脱媒的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也对银行盈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利差的缩小,由此压缩银行利息收入。尽管目前我国并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从利率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存贷利差是逐渐缩小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水平,我国1年期的基准存贷利率差已经从2006年的3.6%下降到目前的3.06%。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面临较大压力。

  其次,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看,服务收费是银行追求价值回报、提高经营效率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开始接受市场考验,追求价值回报是首要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较多地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并不以独立的现代化企业来经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先后实现了境内外公开上市,股东价值最大化顺理成章地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目标。在资本市场和外部监管的压力下,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经营的现代企业,就有很大的动力去用最少的资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大力发展低风险、高回报的中间业务自然成为银行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净资产回报率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银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日益改善,服务成本也随之上升。相比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虽然不占用银行的资本,但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比如,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为提升金融服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水平,纷纷投入巨资改造电子网络、增设电子机具,由此导致业务成本大幅攀升。又如,为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服务,各家银行增加人力资源配备,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标准,导致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也给银行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最后,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业服务收费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一方面,我国银行服务收费的背景和时机与国际银行业类似。美国的商业银行收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放松了管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并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导致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在成本升高和利润下降的压力下开始对中间业务收费。在本世纪初的香港,利率协议安排取消后,利率完全市场化;同时,现代科技的运用导致银行经营成本明显提高,银行有着强烈的动机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成本的有效管理,服务收费应运而生。由此可见,银行服务收费都是在行业竞争加剧和经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产生的,是银行追求自身经营发展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国际银行业服务收费在饱受争议后日趋完善,手续费收入占比基本保持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收费数额一直在攀升,收费项目也越来越复杂,新增收费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消费者对日益增加的银行收费也颇为不满,美国大型银行几乎都受到过关于收费过高的集体诉讼。香港银行业的服务收费也不是一帆风顺。随着银行收费项目和收费数额不断增加,香港消费者积累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强烈,甚至出现过小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社会各界的不满虽然未能阻止银行服务收费的步伐,但却促进了银行服务收费策略的调整和收费结构的改善。比如,减少对个人存款账户的收费项目,增加对公业务的增值服务;适当减免一些基础服务的收费,加强高附加值的产品创新等。经过努力,国外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日趋合理,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保持稳定。以花旗、汇丰和渣打银行为例,这些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保持在20%以上(见图3),成为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收费行为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服务收费既是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环境和市场体制变化而作出的策略调整,也是银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平衡成本收益的内在要求,是符合市场规则的合理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服务收费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银行服务收费有其合理的原因,但不可否认,我国的银行收费市场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收费市场秩序混乱,收费行为不够规范。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服务收费业务的监管办法、收费标准等都不尽完善,市场竞争不够规范。部分银行为争夺客户而恶意压低价格,或是为了提高销售量而不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充分的风险提示,或是向不需要某些服务产品的客户进行盲目的推销。同时,银行收费的透明度也不高,信息披露亟待加强。部分银行在服务收费之前未能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收费情况,收费公告也不够及时、明确和醒目;对私业务收费中对客户的解释不够到位,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宣传,使银行与客户间产生冲突或误解。这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利于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也损害了银行业自身利益。

  第二,商业银行创新意识不强,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总体上停留在创新不足、简单复制的阶段,不同银行提供的产品没有本质区别。结算、汇兑等传统产品占有较大比例,财富管理、咨询服务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中间业务产品明显不足。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中间业务的收费水平应当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相匹配,使客户感到物有所值,愿意且乐于付费。但是,部分银行片面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却忽略了服务质量的改善,由此出现了服务收费与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协调、不匹配的现象,造成了客户对银行收费的不满。

  第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空间受限,潜在风险增加。虽然近年来综合经营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我国实行的仍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这虽然有利于保证金融业的整体稳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空间。因此,不少银行把竞争的重点放在现有基础性中间业务的收费上,忽视了产品创新。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同时也给银行埋下了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的隐患。

  规范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几点建议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解决好服务收费问题则是促进中间业务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需要商业银行、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要转变理念,力求“贫”“富”并举。银行收费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是银行的“嫌贫爱富”行为。因此,银行在服务收费问题上要转变经营理念,合理对待不同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利用传统优势向普通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大部消费者还属于“平民”,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需求市场,足以给任何银行提供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应该利用网点密集等传统优势,以合理的价格向这些中低端客户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业务的规模经济效应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富人正在崛起,这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银行要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留住优质的高端客户。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财富水平客户的需求,以合理的价格向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做到“爱富不弃贫”,“贫”“富”并举。

  其次,适应市场变化,理性追求收费业务收入。随着我国中间业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业绩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我们应该看到,银行中间业务或者说收费业务,是在整个金融业不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管制、分业监管、利差管制等制度性因素的存在,使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保护。银行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可以部分通过较高的存贷款利差来弥补,而非完全依赖服务收费。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中国银行业较大的利差空间实际上隐含了对银行服务的部分补贴,这就决定了银行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必须是理性和适度的,不能一味地通过收费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第三,加强金融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能将中间业务简单地看成是收费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过程,是渠道资源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融资、融信、融智相结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商业银行要立足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夯实基础型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

  第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司的社会责任要求银行不能将为股东创造价值作为唯一目标,而应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应采取多种措施,兼顾多层次的社会利益。一是豁免或减少低收入阶层的收费,保障其享受银行基本服务的权利。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实施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中国农业银行独家推出的“惠农卡”业务就是这方面的良好典范。二是在具体收费时,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收入差异和接受程度,试行区域差别化收费标准。三是提高收费的透明度,确保客户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多方面努力,积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减少和消除公众对银行服务收费的不满和质疑,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银行业发展事关民生大计,事关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因此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合理干预。在银行服务收费这个社会敏感问题上,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舆论引导。首先,要就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开展检查,督促各商业银行理顺定价管理机制,依法合规定价和收费,切实防范不当竞争行为引发的风险,保持商业银行收费政策的稳定性。其次,要及时清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矛盾、模糊和过时的部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继续完善和加快推出《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最后,有关部门还要指导银行业协会和商业银行共同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向公众普及金融产品知识和有关服务收费的政策规定,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享受服务的正确理念,消除社会公众的误解,为银行业务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