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的妻子:实施新课程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26:17

实施新课程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悬赏分: 0 - 提问时间 2011-04-13 09:54
提问者: 心海扬帆 - 一级 

回答共 3 条

一、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处于先导地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它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加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和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成败。正如江泽民所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的,这个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他还认为“生活会教育人”的放任自流的思想、“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在今天,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积极的,即思想道德素质并不一定会随着经济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成正比例增长,也就是一个人拥有了高水平的知识,不一定就拥有了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今天,持“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是片面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课堂上教师引用了多少素材,灌输了多少理论,学生做了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多少素材只能说明做了哪些工作,多少理论只能说明传授了哪些内容,多少好事只能说明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组织的讨论教学,能通过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连接,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在辩论中明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开始同学们只想到对张华行为的价值认同或者不认同,后来联系到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最后认识又上升到对见危不救的惩罚以及惩罚的对象不能全部一概而论。可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从高到低并不平衡,教师在讨论中有点评又有指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由低向高发展。这位老师的适时评价就立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更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下促进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还应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学生的言行一致也存在着不同的水平,低层次的是没有好的思想觉悟,也没有好的行为;高层次的是言行一致,且有好的行为表现。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要立足于使学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所以,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除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作出终极性评价外,还要看到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在各个阶段的作用,以及每个阶段不同层次上的成效,分析每一个环节上学生发展的水平。二、强调激励和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评价具有激励功能,通过有效评价,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奋斗目标,提供学习内容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为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潜能进行描述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自我确认,树立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比如,上述案例中,讨论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可以激活教学,在讨论中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再比如,有关对外开放知识的教学中,有位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讲到了“WTO”、中国的申奥成功等热点问题,并且特别畅想了举办奥运时的美好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热情。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国情现实,比如人口、经济水平、环境污染等,向学生提问:“中国2008年的奥运要办好,还需哪些努力?”学生一下就被问题吸引住,并展开了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认识:要办好奥运,就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解决环境问题,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教师当然给予肯定。这样的教学评价,就很好地帮助学生坚定了理想和信念,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帮助学生记忆和促进迁移。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激发自我完善的意向,学会自主选择,从而能够迁移到其他领域里发挥他的主体作用。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已形成了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教师也通过资料的介绍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形成有意义记忆。再比如有一位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回家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等词语,还可以画插图。再上课时,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作业浸在含有少量碘酒的水里,等字画全部显露后,请大家一起欣赏,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形成了热爱科学的情感,又体会到科学(化学反应)的奥妙,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该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比如: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哲学学习,特别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智慧,包括思考力、判断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三、谋求学科教学改进和优化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教育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调节的过程,其中反馈和调节环节实际上也是评价活动。教育评价是有组织地提供调节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育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的转换过程,使得教育教学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学生提出对见义勇为进行奖励,对见危不救给予惩罚的问题,可能老师之前并未考虑到。这时,老师就要适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又如,对考试试题的分析,可以提供给教师有关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所在,使教师有针对性提出补救教学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因材施教。通过诊断性测验、目标参照考试、常模参照考试以及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等方式,可以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实现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材是否适用以及内容的组织、案例的引用是否需要调整等等。这就提供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改革方向,能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四、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良师的产生、成长必须有正确科学的教师评价作为保障。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传统的对政治教师的评价有两种形式:一是鉴定性评价。其目的是对每一位政治教师在一段时间里的总体表现打分,进行比较,把他们排序。二是管理性评价。通过对政治教师日常工作情况的检查、评比,然后把评比的结果与有关的管理规定及利益挂钩,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作出加薪、评优、奖惩、解聘等决定。很明显,不管是哪一种评价都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所以,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也应该倡导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观,立足“以学论教”。比如,在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构方面,不仅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学方面(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而且应该包括教师素质方面的评价(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等),全面了解教师的优势及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总结和提高。在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对那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有人说:“懂马列的不搞马列,搞马列的不懂马列。”这种不正常的认识说明,在现实中,理论严重脱离现实。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联结渗透方面的能力。每一位教师在职前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为适应社会及学生的发展,必须不断创造,使自己不仅能消化别人的成果,而且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新的成果。评价应促进教师不断把握、对照前沿的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革新教学。教师的反思集中体现在自身教学能力和自身专业素质两个方面。教师不再是以消极的从事教育活动技术人员的角色来按照程序复制或照搬照套有些教学行为,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得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内化,促进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读书观摩、交流研讨来提升自己。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可借助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了解知识的演变。在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教师就必须是个大杂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可见,思想政治课评价应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所以,评价的过程,正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2、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是什么?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刚刚推开,其评价还是个新生事物,有关研究还很少。虽然积累了一些零星经验,但远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和思想政治课评价改革实践的需要。这里我们结合南京金陵中学、南师大附中和上海市的有关教改经验,对此作点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是对研究性学习评价运作规律有目的的反映和方法论表述。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价值取向和评价活动的规律与特点,我们认为,要正确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评价,应贯彻以下五条评价原则②:1. 评价与激励、管理、指导相结合。这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效用性原则。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效用不在于给学生的成果贴个标签,而在于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管理、指导,促进学生发展。当前,在研究性学习深受应试教育制约,缺乏应有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更显贯彻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为此,需要通过评价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同时给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一个比较权威的反馈,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正受到别人的关注,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并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2.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研究性学习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也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也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这一目的性规律决定了研究性学习必然要关心它的结果,且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活动过程状况和质量,因而美国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从强调过程转向强调结果③。但这里我们应对结果作正确理解,它不仅指研究成果,还包括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体验、各项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总之,结果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研究性学习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存在着“风险”。有创新精神,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不一定能获得研究成果。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它过程的状况和质量;同时,研究性学习要获得良好的结果也离不开成功过程的保证,一个好的过程才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思维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研究方向和方法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格,并获得问题的良好解决,这就要求重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间断地搜集数据、证据,并作出不同程度与方式的过程性评价;再说,研究性学习在性质上并不是真正的“科研”,而是科研学习和创新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过程”获得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发展,内心世界的感情和人格品质的升华。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把结果和过程结合起来。3. 突出创新与关注基础相结合。研究性学习是追求卓越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性要求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突出创新要求。当然,这种创新要求不仅指成果,更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获得,而且是相对于学生的水平而言的,并不苛求从无到有的发现或发明。只要对学生本人或同龄群体是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就是创新。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虽然不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放在首位,但开展一项成功的探究活动不仅需要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也伴随着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巩固与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积累。所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既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产物,应该在评价中对此给予一定的关注。根据研究性学习价值取向,结合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其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程度上。4. 小组成就与个人贡献相结合。这一原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成果的产生的方式决定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除了个人独立研究外,其余两种形式都包含着集体的劳动和智慧,而且小组合作研究是其经常采用的基本形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表明,各个成员在集体成果中所作的贡献是不同的。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和激励功能的发挥,对研究性学习综合成绩的评定应贯彻小组成就与个人贡献结合的原则。5.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同学、社会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这样就能够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并在自我反思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引起自我的改进。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同时,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在评价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3、思想政治课的好课标准是什么?思想政治课的好课标准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怎么样才能使教师上出一堂好课呢?一堂好课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一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求①:(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教师最关心、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能否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受到教育。因此,判断课堂教学好坏程度的根本标准有两条:一是看课时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怎样。因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归宿点。二是看为取得这些教学成果或者说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师生消耗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校花费了多少经费。由此决定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即在现有条件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所谓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新课程的理念来说,它不仅指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指显性的可以表述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隐性的难以言说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优实现。
回答者: 文河 - 一级 2011-04-13 10:26
一、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处于先导地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它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加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和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成败。正如江泽民所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的,这个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他还认为“生活会教育人”的放任自流的思想、“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在今天,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积极的,即思想道德素质并不一定会随着经济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成正比例增长,也就是一个人拥有了高水平的知识,不一定就拥有了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今天,持“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是片面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课堂上教师引用了多少素材,灌输了多少理论,学生做了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多少素材只能说明做了哪些工作,多少理论只能说明传授了哪些内容,多少好事只能说明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组织的讨论教学,能通过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连接,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在辩论中明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开始同学们只想到对张华行为的价值认同或者不认同,后来联系到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最后认识又上升到对见危不救的惩罚以及惩罚的对象不能全部一概而论。可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从高到低并不平衡,教师在讨论中有点评又有指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由低向高发展。这位老师的适时评价就立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更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下促进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还应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学生的言行一致也存在着不同的水平,低层次的是没有好的思想觉悟,也没有好的行为;高层次的是言行一致,且有好的行为表现。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要立足于使学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所以,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除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作出终极性评价外,还要看到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在各个阶段的作用,以及每个阶段不同层次上的成效,分析每一个环节上学生发展的水平。二、强调激励和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评价具有激励功能,通过有效评价,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奋斗目标,提供学习内容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为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潜能进行描述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自我确认,树立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比如,上述案例中,讨论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可以激活教学,在讨论中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再比如,有关对外开放知识的教学中,有位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讲到了“WTO”、中国的申奥成功等热点问题,并且特别畅想了举办奥运时的美好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热情。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国情现实,比如人口、经济水平、环境污染等,向学生提问:“中国2008年的奥运要办好,还需哪些努力?”学生一下就被问题吸引住,并展开了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认识:要办好奥运,就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解决环境问题,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教师当然给予肯定。这样的教学评价,就很好地帮助学生坚定了理想和信念,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帮助学生记忆和促进迁移。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激发自我完善的意向,学会自主选择,从而能够迁移到其他领域里发挥他的主体作用。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已形成了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教师也通过资料的介绍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形成有意义记忆。再比如有一位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回家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等词语,还可以画插图。再上课时,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作业浸在含有少量碘酒的水里,等字画全部显露后,请大家一起欣赏,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形成了热爱科学的情感,又体会到科学(化学反应)的奥妙,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该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比如: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哲学学习,特别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智慧,包括思考力、判断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三、谋求学科教学改进和优化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教育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调节的过程,其中反馈和调节环节实际上也是评价活动。教育评价是有组织地提供调节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育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的转换过程,使得教育教学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学生提出对见义勇为进行奖励,对见危不救给予惩罚的问题,可能老师之前并未考虑到。这时,老师就要适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又如,对考试试题的分析,可以提供给教师有关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所在,使教师有针对性提出补救教学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因材施教。通过诊断性测验、目标参照考试、常模参照考试以及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等方式,可以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实现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材是否适用以及内容的组织、案例的引用是否需要调整等等。这就提供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改革方向,能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四、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良师的产生、成长必须有正确科学的教师评价作为保障。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传统的对政治教师的评价有两种形式:一是鉴定性评价。其目的是对每一位政治教师在一段时间里的总体表现打分,进行比较,把他们排序。二是管理性评价。通过对政治教师日常工作情况的检查、评比,然后把评比的结果与有关的管理规定及利益挂钩,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作出加薪、评优、奖惩、解聘等决定。很明显,不管是哪一种评价都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所以,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也应该倡导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观,立足“以学论教”。比如,在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构方面,不仅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学方面(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而且应该包括教师素质方面的评价(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等),全面了解教师的优势及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总结和提高。在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对那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有人说:“懂马列的不搞马列,搞马列的不懂马列。”这种不正常的认识说明,在现实中,理论严重脱离现实。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联结渗透方面的能力。每一位教师在职前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为适应社会及学生的发展,必须不断创造,使自己不仅能消化别人的成果,而且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新的成果。评价应促进教师不断把握、对照前沿的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革新教学。
回答者: 雷春霞 - 三级 2011-04-13 11:08
一、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处于先导地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它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加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和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成败。正如江泽民所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的,这个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他还认为“生活会教育人”的放任自流的思想、“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在今天,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积极的,即思想道德素质并不一定会随着经济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成正比例增长,也就是一个人拥有了高水平的知识,不一定就拥有了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今天,持“知识会教育人”的主智主义思想是片面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课堂上教师引用了多少素材,灌输了多少理论,学生做了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多少素材只能说明做了哪些工作,多少理论只能说明传授了哪些内容,多少好事只能说明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组织的讨论教学,能通过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连接,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在辩论中明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开始同学们只想到对张华行为的价值认同或者不认同,后来联系到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最后认识又上升到对见危不救的惩罚以及惩罚的对象不能全部一概而论。可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从高到低并不平衡,教师在讨论中有点评又有指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由低向高发展。这位老师的适时评价就立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更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下促进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还应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学生的言行一致也存在着不同的水平,低层次的是没有好的思想觉悟,也没有好的行为;高层次的是言行一致,且有好的行为表现。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要立足于使学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所以,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除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作出终极性评价外,还要看到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在各个阶段的作用,以及每个阶段不同层次上的成效,分析每一个环节上学生发展的水平。二、强调激励和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评价具有激励功能,通过有效评价,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奋斗目标,提供学习内容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为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潜能进行描述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自我确认,树立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比如,上述案例中,讨论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可以激活教学,在讨论中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再比如,有关对外开放知识的教学中,有位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讲到了“WTO”、中国的申奥成功等热点问题,并且特别畅想了举办奥运时的美好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热情。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国情现实,比如人口、经济水平、环境污染等,向学生提问:“中国2008年的奥运要办好,还需哪些努力?”学生一下就被问题吸引住,并展开了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认识:要办好奥运,就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解决环境问题,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教师当然给予肯定。这样的教学评价,就很好地帮助学生坚定了理想和信念,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帮助学生记忆和促进迁移。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激发自我完善的意向,学会自主选择,从而能够迁移到其他领域里发挥他的主体作用。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已形成了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教师也通过资料的介绍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形成有意义记忆。再比如有一位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回家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等词语,还可以画插图。再上课时,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作业浸在含有少量碘酒的水里,等字画全部显露后,请大家一起欣赏,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形成了热爱科学的情感,又体会到科学(化学反应)的奥妙,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该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比如: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哲学学习,特别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智慧,包括思考力、判断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三、谋求学科教学改进和优化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教育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调节的过程,其中反馈和调节环节实际上也是评价活动。教育评价是有组织地提供调节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应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育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的转换过程,使得教育教学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学生提出对见义勇为进行奖励,对见危不救给予惩罚的问题,可能老师之前并未考虑到。这时,老师就要适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又如,对考试试题的分析,可以提供给教师有关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所在,使教师有针对性提出补救教学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因材施教。通过诊断性测验、目标参照考试、常模参照考试以及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等方式,可以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实现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材是否适用以及内容的组织、案例的引用是否需要调整等等。这就提供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改革方向,能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四、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良师的产生、成长必须有正确科学的教师评价作为保障。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传统的对政治教师的评价有两种形式:一是鉴定性评价。其目的是对每一位政治教师在一段时间里的总体表现打分,进行比较,把他们排序。二是管理性评价。通过对政治教师日常工作情况的检查、评比,然后把评比的结果与有关的管理规定及利益挂钩,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作出加薪、评优、奖惩、解聘等决定。很明显,不管是哪一种评价都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所以,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也应该倡导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观,立足“以学论教”。比如,在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构方面,不仅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学方面(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而且应该包括教师素质方面的评价(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等),全面了解教师的优势及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总结和提高。在上述“见危不救罪”案例中,对那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有人说:“懂马列的不搞马列,搞马列的不懂马列。”这种不正常的认识说明,在现实中,理论严重脱离现实。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联结渗透方面的能力。每一位教师在职前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为适应社会及学生的发展,必须不断创造,使自己不仅能消化别人的成果,而且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新的成果。评价应促进教师不断把握、对照前沿的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革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