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伦.埃哲顿体重:大宋王朝是否亡于吃喝风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12:32:54
大宋王朝是否亡于吃喝风上? (2010-06-07 11:44:52)    原文地址:大宋王朝是否亡于吃喝风上?作者:真情周刊

  作者:老蔡的菜园子
  宋朝是历史上比较憋屈的朝代,它的疆域面积可能是封建王朝里最狭小的一个,早在太祖建国之前的后唐时代,就已经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在后晋时代,因为儿皇帝石敬塘的恬不知耻管外族人叫爹,又被迫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后来又有真宗朝代的澶渊之败,国力大损,宋朝在与强敌环伺的大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屡受挫折,到了南宋,国土面积仅仅局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狭小地区,真正成为了半壁江山。
  想当初宋太祖一条哨棒打天下,颇有点乱世枭雄的意思,可惜建国后却雄风不再,杯酒释兵权后图的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到了晚年更是严重的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把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治世警句严重念歪了经,致使后来的龙子蟹孙武备松驰,有宋一代,甲兵不振,文人势大,以至于军队里出现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窘态,以孱弱之风对抗虎狼之师,宋朝为它的败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笔,终宋一朝,无论是国力还是国土都远远逊色于盛唐时期。
  国力颓废如此,但是并不妨碍宋朝在其他方面的独领风骚,一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给我们描述了宋朝都城汴京城的繁华似锦,宋朝在文学、艺术和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大有赶超前朝的突飞猛进,客观的说,由于后来的历代君主独享太平不思进取,文人士大夫生活在这个貌似歌舞升平的时代是一种幸运,甚至连今天的一些小资都无不怀念宋朝时的为政宽囿之风,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的颠覆原由与高福利的金融危机下的希腊国内目前濒临破灭的经济状况简直如出一辙,历史惊人般的相似。
  感谢宋朝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文人士大夫闲暇之余为我们留下的大量笔记性文献,可以让我们管窥宋朝里那些好玩的事,宋人孟元老有一本很有趣的书叫做《东京梦华录》,洋洋洒洒三万余言为我们展示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情景,而我比较关心的是他的第二卷和第四卷里有关茶楼酒肆、诸色杂卖和饮食果子的描写,即那个时候,宋朝人都吃些什么?这么说吧,宋朝人和现在的国人一样,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什么都吃,唯独有一点,不太吃冷猪肉。
  别看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肘子,千真万确,宋朝人向来是以吃猪肉为鄙的,牛羊肉代表宫廷饮食文化,而猪肉只能代表市井文化,但是有人爱吃,辽国人爱吃,在辽宋建立的互市上,宋人以猪肉交换辽人的牛羊,互通有无,这与辽人游牧民族不善伺养生猪有关,辽国人想当然的以为猪肉是天下美物,以此招待宋之使臣,吃的那位大宋使臣咧着大嘴想哭,这哪里是什么最惠国待遇?侮辱人哩。在《水浒传》里,那些英雄豪杰到了店家,都是这样吆喝“小二,两斤上好的牛肉,一坛好酒”,没听说过要两斤猪肉的。
  宋朝物华天宝,食物资源十分丰富,加之地理位置限制,大多生长在江南膏腴之地,不愁吃喝,加之唐宋以降,从西域和世界各国传来许多物种,我们现在有的蔬菜宋朝大多都有,那时绝对是无公害的绿色植物,只不过宋人叫法与今人不同,比如“芦菔”,就是赵丽蓉大妈在春晚小品里所说的嘎崩脆的大萝卜,再比如“菘”,就是我们现在叫的白菜,不过古人不偷菜,不象今人半夜起来大小便还捎带偷一两棵,乐哈得一夜睡不着。宋人把葫芦叫做“匏”,把蒜苗叫做“薤”。
  宋人十分悠闲,这与举国崇文贬武体制有关,宋朝时的文人是历代以来最幸福的,因为宋朝实行高薪养廉政策,官员们富得流油,仅以大清官包拯为例,其年薪2万余贯,折合人民币上千万元。而且文人士大夫不必担心讥讽朝政会引来杀身之祸,最多卷起铺盖卷滚蛋遭发配,既使牵连甚广宋朝时最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也没有让当事人东坡居士人头落地,此与明清两代大相径庭。终宋一朝,也只有武将岳飞被残害致死。文人既然衣食无忧,当然除了成就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的“双壁”地位以外,就有的是时间寄情山水,独享肚圆,吃喝风大炽了,所以苏东坡会发明“东坡羹”、“东坡肉”,宋人会发明爆米花、火腿、火锅等诸多小吃。
  宋人的小吃种类十分繁多,而且大多有诗意,叫法文绉绉的,充满宋词的阴阳顿挫,比如把馄饨叫做“饣骨饣出(音骨朵)”,不过宋人的“馄饨”可以油炸,还可以用竹签子串起来吃,而内里做馅的有鹌鹑等天上飞物和各种肉食。宋朝时把面食都叫做饼,烧饼、炊饼和汤饼,因其成法不同而叫法各异,其中炊饼属笼屉中蒸熟的,宋朝卖炊饼最火最有名的当属“武大郎”。但有一种水煮的面食却让后人费解,就是宋人笔记里所说的“博饣它(音博托)”,我猜想这种食物依宋人描写,有点象家乡的麻什子,因为他符合用拇指搓和中间凹的特点。还有一种手抓饭叫做“毕罗”,据说史学家都搞不清这玩艺儿到底是什么,但依我所想“毕罗”莫非就是宋朝版的“扬州炒饭”?
  宋朝人还把一种面食叫做“寒具”,这种面食有点象今人的麻花,以及小时候母亲做的“麻叶”,不同的是麻花得拧股,而麻叶纯粹就是面片放油锅里炸,以备冬天天寒地冻所食,宋人的寒具其实意义与今人相同,不过寒食的做法稍有区别,有点象古代皇族佩戴的璧,环状的,关于这个寒具,还有一段讽喻古人附庸风雅的趣事,东晋有个大将叫桓玄,此人得了一副名贵书画,请朋友上门鉴赏,大有显摆之风,谁料宾客吃过寒具后,就用油腻的指头在画上指指点点,结果好好一幅画生生让人给糟塌了。
  宋朝的几个皇帝都比较好吃,特别是对民间小吃,一旦听到宫外叫卖声,无不食指大动,馋虫上翻,宋徽宗乃性情中人,一个连名妓李师师都不放过的皇帝,自然男女之后还要大啖其食了,徽宗专门拨巨资打造了一个地道与李姐们儿暗室相会,相必李姐们儿也投其所好,每夜干完活后,好吃好喝伺候着,那里面就少不了香气四溢的各色小吃等。而高宗赵构则经常从民间五嫂那儿专买专卖鱼羹汤并且赏赐大臣,而一生为人厚道的宋仁宗也经常溜街串巷为嘴巴过生日,仔细看老张那副名震后世的“清明上河图”,似乎贩夫走卒也在沿街叫卖令今人遐思无限的宋人小吃。
  那么,宋朝的老百姓都有那些口福?据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条不完全的统计,就有:乳炊羊、羊闹厅、羊角腰子、鹅鸭排蒸荔枝腰子、还元腰子、烧臆子,莲花鸭签、酒炙肚胘,入炉羊头签、鸡签、盘兔、炒兔、葱泼兔、假野狐、金丝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鹌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之类不下五、六十种之多。这里的“签”很是让人费解,其实“签”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羹,即肉汤。瞧瞧在这份食谱里,依然没有今人的大众化猪肉食品,我估摸着《左传》里的“肉食者鄙”大概是指吃冷猪肉者,并非泛指食肉人群,因为饮食文化亦一脉相承也。
  既然宋人只要身上有银两就可大快朵颐,那么做为皇帝那就更是山珍海味了,周密的《武林旧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当时食谱,是大将张浚宴请宋高宗时的情形,仅筵席上的水果就有:香圆、石榴、鹅梨、荔枝、榛子、枣圈、松子;蜜饯类:雕花金橘、青梅荷叶、木瓜大段儿、蜜瓜冬鱼儿;有咸酸:香药木瓜、香药藤花、砌香葡萄、砌香樱桃;有下酒菜: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奶房签、三脆羹、羊舌签、萌芽肚、鸳鸯炸肚、沙鱼脍、鲜蹄子脍、南炒膳、洗手蟹、五珍脍、螃蟹清羹、烧羊头、片羊头、麻脯鸡脏、野鸭等。水果菜肴包罗万象,十分精致,看得人直流哈拉子,且慢,这还只是一个大臣宴请皇帝的菜单,据此,你就可以想象宋朝时的食文化是如何厉害了。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宋朝是否毁于吃喝风上?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追求和上进心的时代,特别是到了南宋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偏安一隅,歌舞升平,文士诗词唱和、其乐陶陶,文人士大夫衣食无忧,不思建树,南宋小朝廷虽然采取了许多肃贪方略,但是吏治却得不到根本改变,更重要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从根子上注定了南宋自皇族以下乃至各级官员陶醉在富贵乡中,歌舞升平,满足口腹之欲,恰如宋人林升所言“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乃至到了孝宗时期,幡然醒悟,用兵上只能指望文人出身的虞允文,一旦虞允文身死,全国居然找不到一个统兵的大将,虽然不能得出结论宋朝是亡在吃喝之上,但是声色犬马和萎靡奢侈之风还是重创了这个弱不禁风的帝国,中国的食文化向来是吃光了自己,就该轮到自己被别人吃了。当蒙古人的铁蹄无情的蹂躏在这个帝国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时,溃逃在崖山的陆秀夫和小皇帝赵昺只能蒲草苦艾果腹,想起昔日的盛筵和今日的凄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不知这对穷途末路的君臣又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