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借给高逸峰5万元钱:金融外交:谋求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03:14
2010年08月10日 10:11:10  来源: 红旗文稿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 晓 健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中枢神经,国际金融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金融秩序规划和规则的制定主导权已成为世界大国关系竞争与合作的焦点。我国要发展成为世界强国,需要一流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谋略,也需要一流的金融外交谋略。金融外交,国之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一、金融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金融外交是基于国家金融安全而开展的国际金融活动。国家金融安全除了受国内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国际因素的影响。金融外交一方面是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发挥着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本国金融实力、提升本国金融的国际地位等作用;另一方面,金融外交也在建立和发展国际金融体系、协调国际金融关系、解决国际金融争端、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完善和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外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为实现金融目标而开展外交活动,即以外交手段为国家谋取金融利益;另一种是指国家为实现外交目标(比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等)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即以金融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金融外交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各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因素,也是造成某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通过跨国金融运作促进国家间关系发展,成为许多国家调整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选择。金融力量已成为当代大国外交一种新式的、更加有效的武器,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美国等西方国家已充分认识到,金融外交比核武器有更大的使用价值,它可以在不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利用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和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利用自身强大的金融实力,冲击其他国家的经济主权,以在和平时期控制大多数国家的命运,建立稳定的全球霸权。美国二战后位居西方的霸主地位,与掌控国际金融体系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中列举了西方国家控制世界的战略要点,其中有3条与金融有关: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第二条“控制全球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显然,美国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当今世界,金融外交成为各大国角逐国际舞台的重要外交手段。
二、英国和美国如何利用金融外交维护霸权
金融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产生于19世纪。从1870年起,英国等工业国家积累了大量资本,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的效用,英国大力对海外进行资本输出,给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因素。当时,显示英国强大的地方不仅在于其庞大的殖民地、威名远扬的不列颠舰队和生气勃勃的工业生产,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控制了近百年的国际金融体系。英国通过政府和英格兰银行管理世界金融体系,实行英镑与黄金兑换挂钩的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当时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使用英镑结算。正如英国学者斯特兰奇的分析,19世纪不列颠帝国出现长达近百年的高速发展和强盛,与稳定的以英镑为支撑的金本位制有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英国1/4的国民财富投资于外国铁路、港口、城市基础设施和购买外国政府债券,英国的投资者和金融家从海外投资中获得了高额利润,英国成了靠投资生活的国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经济体系遭受战争的沉重打击,英国的国库在两次大战中消耗殆尽,英国从世界霸主的地位跌落下来。 1945年,英国海外资产损失40亿美元,出口贸易不到战前的1/3,外债高达120亿美元,黄金储备降至100万美元。显然,英国囊中羞涩,无力支撑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必然淡出国际舞台中心,让出世界霸主的宝座。于是,另一位世界霸主粉墨登场。
二战后,美国在规划国际体系时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无法成为世界霸主,因为苏联拥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军事力量。美国的杀手锏是运用其正确的战略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创造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通过实现金融霸权来达到实现政治和军事霸权的目的。美国从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始,长期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成为国际金融外交战场的主导者。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1948—1951年之间,总共提供了131.5亿美元,对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通过融资推动,在政治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域范围,实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抵制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扩张”;在经济上,输出战后美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实现美国国内经济目标和对外经济扩张。在“马歇尔计划”的推动下,美国谷物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从战前的10%猛涨到1950年的50%之多。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欧共体崛起,特别是日本经济腾飞,美国的金融主导权一度有所削弱。然而,痛定思痛后的美国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施展种种娴熟的操控手段,在金融外交战场上展开了大“围剿”。世纪末的几场金融危机,使墨西哥、东亚、俄罗斯、巴西等介入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金融殖民主义”的受害者,这些国家的经济自主性受到很大伤害。美国积极地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方案,并提供大量资金援助,俨然成为救世主,在危机中得到滋润、获取暴利。
世纪之交,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权,其触角伸向全球各个角落,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尤为突出:在亚洲,证明了自己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巨大能量;在拉美,狙击了“桑巴旋风”,避免了后院起火的危险;在俄罗斯,大展金融外交之身手,使之不得不放弃“冷战思维”。美国庞大的虚拟经济与巨大的能源消耗对世界市场的严重依赖,是美国急欲建立全球霸权以控制世界资金、资源和能源流向,确保美国垄断利益的深刻根源。美国施展金融外交之伎俩及其金融外交之能量,通过制订“游戏规则”等各种手段,诱压他国最大限度地开放金融市场,就是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秩序,扩展美国的垄断利益。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格局变化加快,美国感觉到了一些压力和挑战。但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是世界头号大国,是最具货币主权影响力和最具全球消费动力的国家,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格局发挥重要影响。
三、我国的金融外交应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金融外交需要根据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和规律,充分调动与金融相关的各种资源,构建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需要的信用合作关系,体现互信互利,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毫无疑问,金融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的日趋深入,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转移到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金融在国际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彰显,客观上要求金融外交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外交与总体外交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考虑国际金融时,既要保持与总体外交的一致性,又要突出金融外交的特殊性。中国金融外交在很多方面是与总体外交高度一致的:一是积极倡导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共同发展等金融外交的普遍原则;二是在国际金融领域争取建立一个公平、合理、高效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三是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和最近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向世人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金融外交与总体外交相比的独特性表现在:金融外交主要是围绕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调整和改革问题展开的。国际金融体系主要包括汇率安排、国际收支调节、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货币等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其中汇率安排最为重要。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金融外交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为世人关注,亦是中国金融外交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内政。然而,由于汇率存在外部效应,一国汇率政策的出台又不得不考虑他国的反应。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同时又要做到对国际社会负责,是我们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人民币汇率改革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二是当前经济均衡的需要;三是遵循金融活动规律的需要。一个强势的人民币对中国中长期发展是有利的。人民币汇率升降必须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需要,同时,汇率作为交易价格,也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为了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际财富的增长,人民币汇率一个时期升值是必要的,尽管对当前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出口受影响等。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这一点国际社会是承认的。目前,西方国家完全从本国利益出发,不断希望中国大幅度提高人民币汇率,这就违背了汇率机制的基本原则。对此,我们要站在国家最高利益的角度,审慎决策,坚持正确的金融外交策略。
一是逐步综合推进汇率制度改革。目前,依照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和经济、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中国需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货币稳定、贸易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结算以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二是妥善管理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宏观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大额顺差与大额逆差一样都存在风险。管理好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使其成为巨大的经济资源,而且是重要的金融外交工具。我国应该抓住时机,大量购买石油、贵金属(包括黄金)矿产、森林和商业品牌等资源,分散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风险,同时适当增加欧元等货币资产为储备资产。
三是把握好金融开放的力度和节奏。金融开放应该首先考虑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采取整体设计、循序渐进、有序开放,尤其要把握好金融市场(外汇、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开放的力度和节奏。在金融对外开放中,要重点抵挡国际“热钱”或投机资金的忽来忽去,确保经济金融领域的动态均衡。我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还不发达,监管能力落后,无法承受国际热钱的投机性冲击。最重要的是:我国完全不需要国际热钱炒作,需要的是真正兴建企业、解决就业、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提升中国技术水平和积累人力资本的实质投资。
四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发展战略。第一,完善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借鉴世界各国金融风险防范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国家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第二,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应对外部压力和博弈的能力。第三,进一步改善外汇管理。用一部分美元外汇资产,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基本保障基金、股市稳定基金和国家创新基金;改现行外汇结算制为报备制,藏汇于民,将企业需用外汇部分直接留存企业。第四,进一步完善金融“走出去”战略。加快建立稳健汇率机制,扩大“一揽子”货币政策范围,坚持有管制的浮动汇率;鼓励海外产业投资,借鉴日本经验,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跨境支付系统;控制短期资本流动方向,开放经常性账户流动;鼓励人民币和其他货币掉期交易;鼓励建立更多的海外分支金融机构,择机收购一些战略性股权、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第五,精心设计中国版国际金融治理方案。积极参与修订全球规则和标准,反映我国利益要求和发展中国家愿望;倡导成立亚洲货币基金,加强周边金融合作;倡导建立全球能源开发基金和粮食安全基金。
五、充分发挥金融外交对“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作用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金融支持“走出去”战略是金融外交的重要内容。加强金融对“走出去”战略的支持,可以更快地培育跨国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以投资促进贸易,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金融支持“走出去”战略,是保障国民经济和外汇储备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金融业在支持“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站在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的全局高度,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业务。通过综合授信、联合贷款、货币互换、支付结算等多样化的金融手段,积极支持国内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开行在支持“走出去”方面,从金融工作规律入手,初步形成了一套战略思想。一是先义后利,建立长期的信用关系;二是多予少取,不追求短期利益,也不因起步阶段费时费力、风险高、回报低就放弃对“走出去”的持续支持;三是资源互换,建立互助的信用关系,既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同时为我国建立海外资源长期稳定的供应;四是综合支持,建立基础的信用关系,帮助合作伙伴制订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培训,增进与合作国的相互理解;五是多元服务,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和需求,采用比较灵活的形式,构造合理的商业模式和信用结构,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六是突出重点,特别重视利用传统的有利因素与亚非拉国家进行开发性金融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信用关系。
我国金融支持“走出去”战略效果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投资主体结构、行业分布、地域流向、投资方式等方面形成多元化的格局。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为上世纪90年代末期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服务体系与功能存在缺陷,支持“走出去”尚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施“走出去”战略尚未形成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未能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是中资海外金融机构发展缓慢,服务效率不高,不能为海外企业提供及时有效服务;三是金融机构往往单兵作战,在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国内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低,金融服务跟不上“走出去”战略发展步伐;五是与国际担保组织合作层次低,无法满足国际投资保险需求。
金融外交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谋求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国家与我国合作的紧迫感空前增强,更加重视借鉴我国发展经验,更加看重我国地位和作用,更加倚重我国市场、技术、资金的优势,这为我国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我国的金融业要把握好时机,加快拓展国际业务,继续发挥好金融合作的引擎牵动作用,积极配合中资企业有所作为,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实施整体战略“路线图”,打好“组合拳”,通过金融合作推动各领域合作实现新飞跃,为实现我国金融外交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