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钢琴谱简谱:用智慧陪着孩子长大 李子勋(视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7:56:10
用智慧陪着孩子长大
(李子勋)
用智慧陪着孩子长大
',1)">
推荐:亲子关系、亲子教育、心理咨询视频集。包括:李子勋、杨凤池、孙瑞雪等人的教育、心理和亲子视频。李子勋视频 智慧地陪着孩子成长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7921980i48464644.html 从认知和脑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7岁前不提倡认字(36分钟时)。另外关于2岁前为什么不急于教语言也有详细解释。也解释了为什么7岁前不要教孩子画画,和以前看到的鸟居昭美的观点一致。还有如何让孩子爱学习。以及规则问题,如何让孩子自律。
李子勋视频:智慧地陪着孩子长大笔记:
7岁前,先发展右脑(情商),7岁后左右脑同步发展。文字是属于左脑的。早教不要过早过度刺激左脑。(这是现在多个国家的共识)
总结:小巫、李子勋和华德福都是一致的
视频笔记:
四个关系:与自我(取决于早年与父母的关系,陪伴不逼迫)、与别人、与社会、与存在。
几个关键期:
0-2岁: 依恋期(妈妈)
2-5岁:分离期(爸爸,幼儿园)
5-12岁:平稳期:
12-18岁:青春期:青春后期最难,容易出问题。
18-25岁:成年期
0-2岁,是初始状态,发展感觉:触、视、听觉等。2岁前,说话不是最好的交流,触觉更好。
关于早教的刺激:人类的东西(音乐、文字、图片、语言等)是把自然抽象归类后的,信息是有限的,不够宽泛和饱满。过多这样的刺激,会让孩子的右脑(直觉和感性)迅速衰减。提倡1/4人类的信息,3/4自然的信息。
语言是简化和分类后的。
7岁前不要教孩子画画。
要培养有创造性地音乐家,2岁前减少人类音乐的刺激,去听自然的声音,更丰富。因为,7律是人类的简化,自然的声音不是7律的,更丰富。(联想到,为什么华德福强调用天然的材料,带有生命印迹的材料)。
3-7岁:右脑高速发展(直觉和感性)。这阶段儿童的所有行为都是学习(儿童的学习是游戏的方式)。7岁前,不要多度刺激言语(我想这里的言语指的认字)。不鼓励认字。记忆实物和图形,需要的脑细胞更多;而记忆文字,需要的脑细胞少。言语刺激左脑。7岁以后,左右脑同步发展。所以7岁以后,孩子的规则性更好。
过早开发左脑(思维和逻辑),让孩子不聪明。因为右脑没有得到饱满的发展。人的幸福感,右脑决定的。虽然逻辑是左脑,但理解能力是右脑管的。15岁后,逻辑性强,喜欢逻辑性的知识。
不要过早过渡刺激左脑。未来的科学,是非线性的、动态的(混沌理论)。
“贵人语迟”,知识结构,属于左脑;但理解力、应用能力,属右脑。(联想到,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右脑应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以他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他比较推崇直觉,高度的领悟力)。语言,自然生成的更好。不必太刻意。
5-10岁:培养学习兴趣关键期。
(1)误区:孩子玩的时候不批评;孩子一学习就批评,规则太强、要求太严。你说孩子喜欢玩还是学习?要反之。玩的时候要求严(比如看电视,一定要做端正,拿尺子量着),而学习的时候不要批评他等。
(2)零散方式刺激学习。12岁以前,智力发展,不光是看书。
(3)对孩子喜欢的某一点,发展一个兴趣,帮助(不是逼迫)孩子提高到某一高点上。智力的迁移。一点提高,波及到其它。
(4)另外,不一定每个孩子都适应学校的学习。学校是统一的、刻板的。学校学的知识,1/10不到。小学,关键让孩子喜欢学习。小学,取决于环境和老师的人格。(玩笑:4年级以前的老师,要goodlooking)。母性的老师(性格好、温和),很重要。
5-10岁,建立规则:自由决策,承担责任。
(1)规则不要太多,要能够让孩子自己生成内部规则。(联想到,孙瑞雪的幼儿园,总共5条规则:包括不可以伤害自己、不可以妨碍别人等)。举例:一个学校,200条规则,乱得不得了;另一个学校,8条规则,秩序井然。规则太多太复杂,无法形成内部规则(我的理解是不容易内化,不能够帮助自律)
而内部规则,能够终生约束他(即自律)。过多的外部规则,会让孩子依赖于外部管束。
技术:温柔的坚持,规则要少(孩子更自觉)
(2)不要老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正向激励为主(心理学称为正强化)。否则,孩子认定了自己的标签(评价),就会放弃努力了。对小孩子来说,真的是“假定孩子。。。就会看到孩子。。。”(信念变成现实)
关于情绪:认同接受情绪,不要批判情绪。要交流,允许孩子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共情能力。情绪允许流动(情绪是流动的)
5-10岁,是形成很多行为、情绪、兴趣爱好等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