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冷笑话青蛇裸体:[转载]红楼梦中的园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3:41:52

 

原文地址:红楼梦中的园林2作者:王硕2) 园林景区档次的多样化
  在一座园林中,可以有标准高、花钱多的高档次景区;.也应该有标准低、花钱少的低档次景区。以便拉开景区档次,加强景区对比,增多景区品种,节约造园资金。曹雪芹特别反对那些一味追求高标准的设计师,把他们斥之为“暴富之家”。

  大观园可算是集各种不同档次景区于一园的范例。天上区的“省亲别墅”、蘅芜苑,园前区的潇湘馆、怡红院,它们或精雕细镂,或涂朱描金,档次很高。特别是天上区的“省亲别墅”,“琳宫”“复道”,“绣槛”“雕甍”,更非问一般。在一般府第花园,根本不可能有这样高级的建筑。显然、它们是作者从皇宫内苑中搬过来的;稻香区的稻香村,寒塘区的凹晶溪馆、拢翠庵等,则是“茅檐土壁”、“槿篱一石垣”,档次很低。这类建筑,在府第花园中同样是找不出来的。它们无疑都来自民间。特别是寒塘区,景物档次之低,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请看
:
  石垣、花牖、-清堂;土壁,茅檐、尼庵,槿篱、竹栏、怪木,河滩,小径,野鹤,芦苇、寒塘
!
  从皇宫内苑到荒郊野寺,各种不同档次的建筑,悉被纳入园中,使得大观园色彩斑斓,比对鲜明,故能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大观园不仅景区档次多,差异大,而且不同档次景区的组合上,也有某种规律可寻。一般来说,两相邻景区的档次差不宜过小,过小则游人不易感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若将稻香区与寒塘区并列,两区的魅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也不应相差太大,太大则给人以扭捏作态之感。大观园在不同档次景区的组合上有独到之处。

  先让我们将大观园的六大景区按档次定出级别;见下表
:
  I 级景区:天上区 IV级景区:葬花区

  II级景区:园前区 V级景区: 稻香区

  III级景区:花圃区 VI级景区:寒塘区

  然后参照《附图》,在图中的景区内填入各自的级别,可得如下简图:

  上图中除天上区与寒塘区之间的D值较大外,其它景区间的D值多等于2,说明它们之间的级差适中。如此安排,也许是大观园取得成功的秘密之一。
  大观园的艺术实践证明,以景点品种多样化和景区档次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诸景备”原则,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一般原则加以运用。我国近年来兴建的一些较大型的园林,缺点之一就在于没有很好运用这一原则。主要表现在:一是怕破坏园林的完整性,不敢大胆采用多种样式的景观。中式园林,不敢插入洋式景点,南方造园,不敢把北式的园林建筑引入园中,风格上虽趋于统一,却显得单调。二是不敢拉开景区的档次。档次低了怕影响园林的观赏价值,高了又怕多花钱。结果,该推的推不上去,该拉的拉不下来。这里是油漆彩画,那里是彩画油漆。没有对比,景色单一。钱没有少花,效果则并不理想。

  曹雪芹的“诸景备”造园原则,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对今天的园林设计师来说,仍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五)景区和庭院建筑的人物性格化

  建筑的人物性格化和建筑的思想性一样,也是五十年代初期讨论过的老题目。如公用建筑要有公用建筑的性格,居住建筑要有居住建筑的性格之类,当时涉及的内容也比较抽象。不过在谈到纪念性建筑物时,内容还是相当具体的。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列宁墓和中山陵。列宁墓的朴质亲切,中山陵的平易崇高,都较好的反映了陵墓主人的性格。实际上建筑的人物性格化问题-主要是园林建筑的人物性格化问题,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已经由曹雪芹通过对大观园的描绘,较好的解决了。
  大观园的景区和庭院建筑都带有强烈的人物个性。如寒塘区是妙玉身世和性格的反映,稻香区、葬花区分别是李纨、黛玉性格的反映等。不过我们在这里主要想谈谈大观园的庭院建筑,因为庭院建筑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大观园的庭院建筑,几乎都是按照它的住房主人的身世,性格塑造出来的。我们看见这些建筑时,仿佛看见了它们的住房主人。红学界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并有所评议。如书中在描写秋爽斋的室内陈设时,句句不离“大”字,件件都是珍品,用以表现探春豁达大度,大胆果断的性格,和出身名门、气质高贵的风貌。怡红院里绛云轩的室内陈设则是另一番景象。它五光十色,中西兼容,锒宝嵌金、琳琅满目,大违我国传统建筑的室内装修模式。恰当地表现了宝玉身世显赫,杂学旁收和叛道离经的“叛逆”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
  稻香村-李纨住处

  大观园里的稻香村,被宝玉说得一无是处。说它无自然之理,背自然之气,简直成了穿凿扭捏的怪物。这不正好表现了李纨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青年丧偶后的变态性格吗?李纨出身名门,青春丧偶,心如死灰,唯知侍亲教子,哪里来的自然之理、自然之气?在花簇锦绣的大观园中,出现一座“泥墙围护,稻茎掩覆”,“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的稻香村,不正是居于荣华富贵之家,“们·篱茅舍自甘心”的李纨性格的最好写照吗
?
  蘅芜苑-宝钗居处

  蘅芜苑是天上神仙洞府的象徵,是“山中高士”们修真养性的地方。这一构思,把宝钗行为豁达,与世无争,安份随时,不流于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蘅芜苑是大观园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庭院。它外观简朴,质地高级。一眼望去,清凉瓦舍,水磨砖墙,无趣得很。进得门来,迎面是一块插天大山石,院内有各种香草,一株花木也无。室内则绿窗油壁,如雪洞一般。表面看来,院内外素净无华,甚至近于简陋;实则大谬不然!水磨砖墙,俗称干摆,是一种最讲究的墙体。表面呈灰色,平整无花饰。山石以大者为贵,插天大山石更是山石中的珍品,外观同一般山石。香草无艳丽花枝,但比花卉名贵得多。油壁,指一种用精制的桐油反复涂刷过的木壁。这种木壁,需用优质木材制作,涂刷也很费工,类似现在的清漆,是一种高级作法。外观朴素、无色。如此庭院,正是“人谓装愚,自云守拙”,外拙而内秀的宝钗的人品和性格的最好说明。“淡极始知花更艳”,可用来形容宝钗,不是可以同样用来形容蘅芜苑吗
?
  潇湘馆-黛玉居处

  在“佳木茏葱,奇花闪灼”的园前区,倏尔出现一座南方翠竹掩映的庭院,它象徵黛玉只身北上,寄居豪门贾府的凄凉身世。作者在写潇湘馆时,着力突出一个“曲”字和一个“小”字。请看:院内曲折的游廊,羊肠般的小径,盘旋竹下的小溪,只有尺来宽。院内的建筑则是小小的三间房,房内的门是“小门”,院内还有两间小小的退步,连室内的家俱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精致小巧可知。“曲”字寓意黛玉多思善虑,心细情绵,回肠九曲……等,“小”字则表现她气量狭小,形容瘦小,小性儿……等。抓住了这两个字,也就抓住了黛玉的主要特征。斯人斯院,合二而一。

  用特定人物的性格来表征庭院建筑,有利于丰富庭院建筑的艺术形象。由于我国传统庭院布置格局和建筑构造模式都大同小异。例如,建房时只要知道明间的面宽进深,房顶样式等小量提示,没有图纸,也可组织施工。这样建造起来的建筑,作为观赏用房放置在不同特色的景区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很困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曹雪芹另辟蹊径,他结合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具体人物,·运用多种手法,赋予诸庭院建筑以不同的性格。使游人看到它们时,便产生对某些特定人物的联想。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局部和细部处理上来。让细部处理在游人心目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设计师们都知道,搞传统形式的建筑设计时,在局部或细部处理上,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可见庭院建筑的人物性格化,可以强化庭院与庭院、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差别,这无疑是在模式中求变化的极好方法。大观园的实践证明,这…方法是可行的。红楼梦的读者,决不会把稻香村与蘅芜院混同起来,也不会把潇湘馆和怡红院混同起来,便证明了这一点。

  在上面提到的四、五座庭院中,靠“人工穿凿扭捏”而成的稻香村和蘅芜苑特别招人喜爱。它的女主人李纨和宝钗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工穿凿扭捏并不是坏事。人也是这样。“人不学,不知义”嘛。

  人若不按照所处时代的道德规范来束缚自己、“穿凿扭捏”地完善自己,净化自己,便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李纨的可敬,宝钗的可亲,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在-些自我改造得较好的人,受到重视,受到培养。再和-些所谓有“叛逆精神”的人的种种坎坷经历加以比较,就更能体会到李纨、宝钗身上焕发出来的光辉。人是时代的产物,评价人物不能脱离时代,历来不少人习惯于扬林贬薛。甚至连宝钗捕蝶这样的小事,也拿来上纲上线,把宝钗说的十分不堪。殊不知宝钗捕蝶一节:主要表现宝钗的宽容和机敏。若要想使坏,贾母处,王夫人处、凤姐处,多少坏使不得,何必偏偏看中怡红院中两个粗使小丫头?这种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的说法,一再出观,值得深思。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说大观园中带有典型意义的庭院建筑,是为塑造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服务的。这当然言之成理。但还很不够,还需加以补充。即红:楼梦中塑造的-批典型人物、典型性格,

  同样是为塑造典型景区、庭院、建筑服务的,是为景点的多样化服务的。对设计师来说,强调后一点更为重要。  

  
  (六),绿化要贴切景区主题

  过去造园,对园林绿化是相当重视的。造园大师计成在他的名著《园冶》中,就把绿化看成是“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书牛说:“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对景莳花”、“院广堪桐”、“堤湾宜柳”……等等;然而,问题恰好出在这里,恰好在于过去把绿化仅仅看成是“景”的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园林绿化的总体设计、林木的合理搭配和绿化的思想内容。在这方面,大观园的绿化和北京其它一些园林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桑榆槿柘和杏林出现于同一景区,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有多有少,有主有从。杏树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是“主体林木”;桑榆槿柘的数量少,却可起到点睛的作用,是“点缀林木”。“主体林木”可给景区定出基调,“点缀林木”进一步点明景区的主题;这种以“主体林木’和“点缀林木”相结合的绿化方法,也运用于寒塘、葬花等景区.

  “寒塘区”寓意荒郊僻野,故选用野杂林作为“主体林木”。野杂林自生自灭,不需人工栽培,用以表现景区的冷落荒凉。又点缀十几株红梅,引进“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意境,深化了景区的主题。野杂林也因有了名贵的红梅,,故虽荒凉而不单调,平常中却见精神,证明这种搭配是成功的。

  葬花区的“主体林木”是桃林,“点缀林木”是芙蓉。在红楼梦中,桃花和芙蓉是有特定含意的。桃花寓意“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芙蓉寓意“女儿命薄”,两者都是黛玉命运的象徵。风流旖旎的葬花区有了芙蓉和桃林,韵味就越发浓郁了。

  天上区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一般林木,自是不堪入选。故曹雪芹在这里只安排了松林,用“青松拂檐”来陪衬“玉栏绕砌”。松树,在我国诗画中常与仙翁,仙鹤、云霞为伍,有利于渲染天上区圣洁超凡的气氛。但仅有松树,未免单调。故又在天上区对岸藕香榭的山坡上,点缀了几株桂花树,取月宫仙桂之意。青松仙桂,隔水相望,相映成趣,较好的烘托出天上区的主题。

  用“主体林木”和“点缀林木”相结合的绿化方法,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不是唯一的。大观园中的园前区就采用了另一种绿化方法。园前区是富贵繁华的象徵广故作者让这里“佳木茏葱”,“奇花闪灼”。可数的林木就有柳、竹、桐、桃,杏等。用花木争荣来表现兴旺发达的主题。结合景区主题,有目的地选择和搭配林木,增强了景区间的对比,又可作到情景交融。这种绿化方法,无疑是对我国传统绿化方法的重要突破。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期薰陶下,一些常见的林木,已经被赋予了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含义。这些含义使我们看到林木后便产生某些特,定的联想。如上所叙,松柏可使人联想到圣洁崇高,桃花使人联想到艳丽轻薄,垂柳可使人联想到情意缠绵……等等。搞园林绿化,特别是搞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绿化,应该把林木这种潜在的表现力充分挖掘出来。过去的’山子”们对此注意不够,现在的园林设计师们仍然着重于林木的外观造型而忽视其内涵。大观园的绿化方案,无疑会给我们很大的教益。

  结合景区主题,合理选择林木,用“主体林木”和“点缀林木”相结合的绿化方法,充分挖掘林木的潜在表现力,有可能把园林绿化搞得比过去更好,更加富有:中国韵味和中国气派。因此,这一条也可作为“曹雪芹造园思想”的重要内容。

  

(七)、水路游园是可供选择的游园方案

  乘船游览园内务主要景区,我们称之为“水路游园”。北京几座大型园林如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都有“水路游园”。我们这里不是讲这种广义的“水路游园”,而是讲乘船穿行各主要景区的“水路游园”。并想证明,这种串联式的“水路游园”,是大观园的主要游览方式。
  要想把乘船沿沁芳溪观景作为大观园酌主要游览方式,需要解决好下面三个问题:(1)主要庭院附近应有上下船的码头;(2)桥下要便于行船;(3)溪水应保持一定的深度。曹雪芹对这三个问题都作了妥善的安排。

  (1)码头

  大观园中可以上下船码头,有时也叫作“坞”或“渚”。如贾政在笆蕉坞想起了游船。贾母在荇叶渚上的船。参看《附图》就可以发现,在沁芳溪主流靠近园内主要庭院处,都可找到上下船的码头。现开列如下
:
  怡红院,潇湘馆----沁芳亭前元妃上船的码头 

  探春院----荇叶渚

  稻春村,惜春院----柳叶渚

  迎春院----芭蕉坞

  蘅芜院----云步码头

  众多码头的设置,反映子作者.对“水路游园”的重视。

  (2)桥梁

  大观园中除大桥(沁芳闸)和沁芳闸桥外,共写了五座桥。其中两座以一般辞汇命名,即沁芳桥和翠烟桥,另三座以桥的构造形式命名,即蜂腰桥、蜂腰板桥和朱栏折带板桥。蜂腰桥和蜂腰板桥是一种桥身窄、桥头逐渐放宽的石拱桥,桥下可以行船;多见于南方。朱栏折带板桥是木制桥,有墩式和木柱式两种。桥面多贴近水面,不宜通船,但若两岸高出水面很多,桥下也可行船。

  读者参看《附图》后就可发现,两座以一般辞汇命名的桥,都位于沁芳溪的支流上;以构造形式命名的桥,都位于沁芳溪的主流上。其中朱栏折带板桥位于大主山下,桥近旁有云步码头,-说明此处溪岸高出水面很多,故桥下仍可行船。看来这里出现的云步码头,并非作者信手拈来,而是为了“水路游园”。

  码头和桥梁的布置告诉我们,沁芳溪的主流是可以行船的,支流则不行。

  (3)水闸

  大观园水闸的安排也说明这个问题。

  引水人园,一般要设一道进水闸和一道排水闸。进水闸用来控制流人园中的水量,使水量不受园外溪水涨落的影响。排水闸则用来调节园内水面的标高,大观园的进水闸是天上区大桥之下的沁芳闸,排水闸是葬花区活水出口处附近的沁芳闸桥。按说园中有了这两道闸门,水面可基本稳定,不致大起大落。可是,当贾政等来到沁芳亭前时,见亭下的溪水若“清溪泻雪”,说明沁芳亭下还有一道截水闸。设置截水闸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沁芳亭以里的溪水水位,以利“水路游园”。

  从码头、桥梁、水闸的设置看,曹雪芹为“水路游园”确曾多方铺垫,花费了不少心血。但是,这一切只能证明他重视“水路游园”,而不能证明大观园的主要游园路线是“水路游园”。能证明“水路游园”是大观园主要游览路线的,是大主山下的花淑萝港。

  在上一节中已经谈到,花淑萝港是按武陵源的构想设置的。萝港以外是人间世界,以里是“世处桃源”。“天仙宝镜”的思想主题以及我们把大观园分为天上区和“人间五区”,都是从这一构想派生出来的。可见花淑萝港之于大观园,犹如“灵通宝玉”之于贾宝玉一样,两者不可分割。贾宝玉砉失去了’灵通宝玉”,便一点灵气也没有了。’故不懂得花淑萝港的含义,便不可能真正理解大观园。游园时不去花椒萝港,只等于游了一座没有灵气的普通园林。红楼梦中描绘的三次大规模的游园活动,每次都特别提到花淑萝港,寓意颇深。

  “水路游园”,花淑萝港是必经之地;陆路游园则不一定非绕道花淑不可。这就证明我们把“水路游园”当作是大观园的主要游览路线是正确的。码头、桥梁、水闸的精心安排,正是为这一构想服务的。

  我国古典园林中,一般意义上的“水路游园”为数不少,但却没有用水溪将主要景区串联起来的“水路游园”。这种串联式的“水路游园”,构思新,效果好。可作为规划园林时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八)、要敢于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造园是土建工程,它也和其它工程一样,要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不能墨守陈规。大观园在这方面也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我们将在一篇有关曹雪芹生平的文章中谈到:乾隆十四年至十六年,曹雪芹可能在长春园的谐奇趣搞过绿化设景工作。谐奇趣是仿凡尔赛宫修建的洋式建筑,可能安有玻璃窗;还有“瓷砖饰面”、镜子门之类的装饰陈设。曹雪芹不但把这些装饰陈设搬进了绛云轩,、而且在大观园及荣国府中,、大面积使用了玻璃窗。
  大观园是否大面积使用玻璃窗,书中没有明写,需要加以证明。  

  我们看看书中有关窗户的描写
:
  稻香区:  稻香村----纸窗木榻,富贵气象-洗皆尽。

  葬花区:  滴翠亭----四面雕镂塥子上糊着纸。

  寒塘区:  ----编花为牖。  

       芦雪庵----槿篱竹牖。

  稻香、葬花、寒塘三区,是大观园中偏于素净的景区,书中对这三区的窗户,都一一作了交待。

  大观园还有-座素净的庭院,书中也写到了它的窗户,那就是宝钗的蘅芜苑。说它是“绿窗油壁”。其中的“绿”字肯定是“纸”字之误。理由如下
:
  “绿窗”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窗前的林木映绿了窗。这种解释最为文人学士们所乐用。红楼梦中有一付对联,上联是“绿窗明月在”,句中的“绿窗”便可这样解释。另一种解释是用绿油漆涂刷的窗。这是一般人所常说的“绿窗”。蘅芜苑一株花木也无,故前一种解释不通。后一种解释也有问题,因为用绿漆涂刷韵窗户系一般作法,颜色艳丽而档次不高。与高级作法的油壁不协调。不能设想:色泽淡雅,质地高级的油壁,怎么能在重要部位配以色彩俗气,档次偏低的“绿窗”?!曹雪芹焉能出此下策?!从行文看,“绿窗”“油壁”二词连用也不太合适。“绿”“油”二字,一指颜色,一指材料,非对偶字,不如“纸”窗“油”壁。且“纸窗”可以突出蘅芜苑的简朴风格。又“绿”“纸”二字,外形相似,想系文稿过录人按照文人学士们的习惯,信手把“纸窗”改成了“绿窗”。

  上面诸例子告诉我们,凡是简朴一点的建筑,它的窗户书中都有所交待。对讲究-点的建筑,它们的窗户如何?书中竟只字未提。是花牖、竹牖吗?不可能,太低级了。是纸窗吗?可能性也不大。书中说的很清楚,纸窗可以“将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省亲别墅”,怡红院、潇湘馆等建筑,是作为贾府荣华富贵的象徵而塑造出来的,岂能让它们的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不是花牖、竹牖,又不是纸窗,那会是什么窗呢?  

  红楼梦中有两处提到玻璃窗。一处是第七回中提到的李纨卧室的后窗;另一处是怡红院的’玻璃槛纳柳风凉”。其中李纨的后窗安上了玻璃最耐人寻味。后窗安了玻璃,前窗呢?难道反而用纸窗?!李纨卧室的前后窗安了玻璃,荣禧堂、贾母房、凤姐房自然也应安玻璃。即然荣国府的主要用房都安上了玻璃,那么,作为贾府荣华富贵象徵的怡红院、潇湘馆等。不是更该用玻璃窗吗?!又:“玻璃槛纳柳风凉”:句中的玻璃槛,不知指怡红院的哪一处建筑,但决不会比绛云轩、潇湘馆更高级。玻璃槛用了玻璃,难道绛云轩、潇湘馆、秋爽斋、暖香坞等处,反而不用玻璃窗吗
?
  因此,我们推测,曹雪芹心目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中的主要用房,都用了玻璃窗。因玻璃窗在当时仅少量用于长春园西洋楼工程中,非民间所应有。故红楼梦中不敢明写,只得含糊其辞。

  除玻璃窗外,绛云轩还有碧绿凿花的地面砖,地面砖能照花刘姥姥的眼睛,说明它带有光泽。估计是绿琉璃地面砖。西洋楼内可能用过琉璃地面砖,曹雪芹便拿来“为我所用”.绛云轩的墙上有依随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类似于西洋建筑中的壁龛,墙壁上还悬有活凸出来的美人画,它很可能是乾隆十八、九年在西洋楼中悬挂过的美人挂毯的再现;室内还有镜子门,其艺术原型也可能来自西洋楼,因为在筹建西洋楼时,乾隆从西洋买来了大量镜子,以致使用不完而把它们改作玻璃窗之用。这些都说明:曹雪芹对刚刚从国外引进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有极大的兴趣;也说明他没有保守思想,对新鲜事物有高度韵敏感;特别是玻璃窗,在西洋楼工程中,也只是小面积试用,而曹雪芹却让它在荣国府和大观园中遍地开花。胆识之大,匪夷所思;

  (九)、要敢于突破传统造园理论;大胆创新

  宝玉在评价稻香村时,发表过一篇著名的讲话,他说: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廊,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寺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有人认为这是曹雪芹的造园观,实在是极大的误解。恰恰相反,这段话是曹雪芹借宝玉之口说出来的“反话”。若果真是曹雪芹的造园观,那他为什么偏偏要在大观园中塑造一座稻香村?为什么稻香村又偏偏那么招人喜爱?不仅如此,除稻香村外,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寒塘区,扭捏穿凿,有过之无不见效果也很好。天上区则是完全靠人工设景,牵强附会地拚凑起来的,与自然之理、自然之气背道而驰,但仍然不失为大观园中令人神往的景区之一。可见宝玉的造园观和曹雪芹的造园观完全不同。

  宝玉的讲话,实际上是对我国传统造园理论最简洁、最精僻的概括。要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不要伤于穿凿,不能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等等,正是我国传统造园理论的精髓.我国造园大师计成,把这类见解称之为“因”,他说
: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栅枉,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建造园林时,总要尽量利用地形地物,要“曲合随方”,不能“拘牵”。若基地偏缺,盖不了三、五间,盖一间半也可以,不能勉强。并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得体合宜”。才能“自成天然之理,不烦人事之工”。”

  按照这套理论,选择良好的地形造园,充分利用天然的山石林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因此,计成十分重视园林的选址工作。即所谓“相地’。认为只有“相地得宜”,才能“构园得体”。《园冶》中用了大量篇幅谈“相地”问题。书中详细论述了在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的造园方法;他认为:山林地“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最宜于造园,故曰:“园地唯山林最胜”。城市地则没有上述的优势,最不宜造园。故曰:“市井不可园也。”

  曹雪芹之所以要突破传统的造园理论,因为大观园是在乎坦的京城内建造的大型园林,没有可资利用的地形地物。不突破传统造园理论,不大胆创新造景,就不能造出好的园林来。故曹雪芹乃反传统之道而行之,让“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大胆堆“无脉之山”,凿无源之水。纵“峭然孤出”,亦在所不惜。终于塑造了一座引人人胜的大观园。故大观园的出现,理应看成是在城市内或平原地区建造大型园林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是对传统造园理论的重大突破。

  这里想顺便谈谈“借景”问题。因为计成把“借”看得与“因”一样重要。他对“借”作了如下的解释
: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钳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谓’巧而得体’者也。”

  对四面围墙高耸的大观园来说,上面这种含义的“借景”,竟毫无用武之地。这也是曹雪芹违背传统,在“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寺之桥”的条件下,大胆塑造稻香村的原因之一。

  对传统造园理论的突破并不意味着不要继承。并不是说有可资利用的地貌条件时,有可资利用的“借景”对象时,也一味加以排斥。红楼梦中有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如:大观园是由荣国府的后花园和宁国府的会芳园(北半部)拼合起来的。原有会芳园的山水、林木、房舍,不会不加以利用。关于会芳园(北半部)的景物,书中作,了如下的描写。

  “……遥望东南,建儿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参看《附图》,会芳图(北半部)东南角的“依山之榭”,其位置相当于稻香村。西北角的临水之轩,相当于紫菱洲一带。说明曹雪芹在规划大观园时,还是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借景”的情况也差不多。按计成的说法,“借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除上面提到园外的“晴峦耸秀、绀字凌空”之类的景物外,上至清风明月,下至飞鸟鸣虫,都可作为借景的对象。他说
:
  “夫借景,林园之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大观园虽然没有前一种含义的“借景”,但“仰借”、“俯借”之类的“借景”还是很多的。如凸碧山庄借月,凹晶溪馆借水,荇叶渚残荷借雨,潇湘馆香巢借燕,沁芳溪借鱼,寒塘借鹤等。

  从“因”借”两个方面看,曹雪芹对传统造园理论都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突破、创新似乎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上面就是我们从大观园总结出来的“曹雪芹造园思想”九条。从九条中可以看出,其内容涉及造园全过程的方方面面一从规划园林时的设计构思到景区划分,从庭院建筑的设计到景区绿化,从多样化到性格化,从对待新鲜事物到解放思想”,…等。因此,曹雪芹造园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新颖的、成熟的思想体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曹雪芹造园思想”定义如下
:
  甲、“曹雪芹造园思想”是我国传统造园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造园理论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造园思想。

  乙、“曹雪芹造园思想”是在城镇或平原地区建造封闭式大型园林的造园思想。而传统造园理论较适合于在地形多变的地段建造小型园林。

  丙、“曹雪芹造园思想”涉及造园的全过程和诸方面,因而是广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我们对“曹雪芹造园思想”作出如上的定义后,心中很感不安。我们知道,限于水平,这个定义肯定有不成熟、不完整、不正确的地方。不成熟的地方请指正,不完整的地方请补充,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我们都衷心欢迎。

  我们心中不安的原因还不在这里,而在于怕有人说我们所提出的“曹雪芹造园思想”,是从红楼梦中撷取只言片语,,牵强附会地编造出来的。是打着曹雪芹的幌子,贩买自己的私货。若真出现这样的意见,我们便没有容身之地了。因此,我们不嫌烦琐,:克服了不少困难,对大观园的艺术原型,对曹雪芹的生平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因为找出了大观园的艺术原型,就可以进一步搞清“曹雪芹造园思想”的来龙去脉。如果能证明曹雪芹是一位民间职业造园师,那他有一套“造园思想”就毫不足怪了,我们也就安心了。计成只不过造了几座小园,能写出一部《园冶》,曹雪芹若是一位造园师,为什么不能形成自己一套造园思想?!这些方面的探索成果,因与古建园林技术的关系不大,这里从略。

  红楼梦问世后,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其地位已经得到举世的公认。但他对我国造园理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这很不公平!.上面九条可以证明:曹雪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造园理论家。红楼梦一书,不但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有关造园的学术论文。在我国造园史上,理应占有一定的位置。计成在造园上的成就,未必能赶上曹雪芹。我们若将他俩并称为“南计北曹”,大概不会贬低计成,甚至还能提高计成的身价。

  曹雪芹把自己的“造园思想”寓于小说之中,不为人们所理解是可想而知的。没有对我国的园林建设产生应有的影响,:亦在意料之中。正因在园林建设中没有产生影响。故要想找出一座按“曹雪芹造因思想”兴建的园林,借以考察“曹雪芹造园思想”的实践价值,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几经求索,迄无所获。恰好有朋友自美国回来,谈起洛杉矶的迪斯尼游乐园。发现该园的设计构思相处理手法,和“曹雪芹造园思想”有不少雷同的地方。正是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迪斯尼游乐园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特大型人造园林。有三十多个景区,园林借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再现美国过去、现在和未来某些令人神往的典型场景。因这一主题思想的时间跨度大,所要表现的内容又不受地域限制,为园林设计师们敞开思想、大胆创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故园内诸景区塑造得特色鲜明。据云园中景点种品之多,景区档次差别之大,堪居世界之首。主要景区有“密西西比河古景”、“印地安人村寨”、“加勒比海盗城”、“鬼屋”、“梦幻世界”……等。设计师在设计景点时,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把“景”表现得若真若假、仿佛迷离。让游人感到如置身于梦幻之中。“水路游园”,是一条重要的游览路线.河中鱼龙出没,两岸怪兽隐现,不仅使游人学到不少进化论的知识,而且可使游人产生“天地悠悠、逝者如斯,只有人类主沉浮”的联想,从而振奋起人们面向未来的豪迈气概!

  大观园与迪斯尼游乐园之间、从景观上看没有多少相同的地方。但规划园林时的主导思想是相通的。例如:园林都有某种思想主题;景区划分明确,且各具特色,景点品种多,景区档次差别大;“水路游园”是重要的游览路线;大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以及使游人如置身于梦幻之中……等等。景观的差异,主要由于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中西文化传统不同的原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以后,期望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可以予见的将来,园林建设可望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一批形式各异的大小园林将会出现在我国的城镇乡村。我们相信:“曹雪芹造园思想”在我国未来的园林建设中,一定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愿“曹雪芹造园思想”也像小说红楼梦那样,为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陶冶我们的情操服务!

原载《古建园林技术》22-25期(1989)

附录: 曹昌斌(1927-1996)君小传  曾庆华
  曹君名昌斌,湖南零陵人,一九二七年出生。他祖父辈颇有田产,但到父辈已败落,按土改政策规定应是贫农。他却在自报出身成分时填写为地主,因此上也犯了出身不好罪。一辈子倒霉。
  一九五零年考入唐山交大建筑系,一九五二年并入天津大学,一九五三年毕业分配到清华建筑系任教。一九五六年因不满系领导被定为反党集团头子(当时称为曹张*反党集团),一九五七年顺便定为右派,二类处理,下放监督劳动。
  从清华出来最初到北京市第二地方工业局建筑工程处下属工地。一九五八年随该工程处并入北京市建工局二建公司三工区。一九六二年摘帽,调到二建公司本部技术科,初步脱离苦海,可惜时间不长,一九六六年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又继续遭受折磨。
  当时所有右派都有这种遭遇,本不独老曹为然。但因他少时,适逢日寇犯湘南,全家逃难进深山。他患风湿,因缺医少药,加上生活条件恶劣,留下比较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下到工地后,他不知厉害,积极劳动,心脏病加剧恶化。摘帽调公司后,本可边工作边治疗,他曾告诉我,他的二尖瓣狭窄手术比较简单,打开胸腔后,捅一下就行。但就当他准备作手术时,风云突变,二建迁酒泉,他被排斥,调三建。未几,三建调到十堰建二汽,他随同前往,在那里,他度过十年浩劫。他身患重病还干重劳动(打混凝土),后来病体不支到医院作手术,偏偏又碰上捉“小爬虫”运动,主刀大夫被打下去扫厕所,改由一个二把刀主刀。偏偏在手术半途遇到停电,而管理发电机的人锁上门不知去向了。于是,在手电筒照耀下匆匆结束手术,其效果可想而知。回到工地,继续强劳动,终于成为房颤,随时会死亡,此时是一九七四年。从此时起直到一九九六年去世,他抱病工作生活了解二十二年。他告诉我,他感觉到总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脏上,十分难受,对他来说,真是生而何欢,死而何惧。
   一九七六年他调回北京到房管局房修二公司。以他的才能,自然成为技术骨干。口碑具在,无须赘述。一九八七年他受命主管北京市大观园修建工程技术工作。由于他对红楼梦素有研究,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便萌发了对曹雪芹造园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想法。八六。八年他年满六十,谢绝了本单位的挽留及别处的高薪聘请,安贫乐道,把生命的最后十年献给红楼梦研究。
  老曹麤服乱发,其貌不扬,真所谓“屡貌寻常行路人”也。然其人实为“内秀”,以貌取人者,失之矣。性内敛深沉,不事张扬。十年考红,颇多创见,姑择其大者言之。
  其一,透过对大观园的分析,总结了曹雪芹的造园思想,条分缕析,颇见功力。他为大观园分区,为曹雪芹的设计思想作注。使读者对花团锦簇的大观园能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只此一端,功德无量。试问读者诸君,阅读红楼梦一遍、两遍、三遍百十遍后,对大观园有如此清晰认识否耶?
  他还根据逸史所载曹雪芹曾就职于畅春园工程,及设计随园,乃大胆假设大观园之原型为此二者之结合,虽难证明,亦颇言之成理。
  由此种种,他认为清初南有计成,以《园冶》一书奠定城市小型私家园林的理论基础,而曹雪芹所设计的大观园,为城市大型公有园林奠定理论基础。因此,他提出“南计北曹”並列造园大师的提法,不知造园家们以为如何?
    其二,脂批本中有一句“京中富贵首吾门”,如谓此“吾门”指曹府是说不过去的,老曹根据一个放冷了的说法,说书中所述乃傅恒家事,因其内有皇后,外有将相也,及另外一些珠丝马迹。大胆推论曹雪芹之外家为富察氏,书中甄家即曹家,而贾家乃富察家。脂研为其表妹,一如书中史湘云,系富察家人,故敢称“京中富贵首吾门”云云。照此说法,很多红学中的疑难迎刃而解。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假说。惟因“文献无征”,故不得方家首肯。
  此外独立见解还不少,成书二十余万字,插图若干幅。惜虽经多方努力,仍未能问世,于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夜,抱憾而卒。 * 指曹昌斌-张晰晖二人。张晰晖,男,江苏丹阳人。五零年考入清华营建系。五三年去哈尔滨学俄文。五四年回校在建筑系任教。